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总结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该院新生儿实施母婴同室护理,观察其疗效.结果 有效地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婴儿健康成长.产妇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对新生儿的护理和观察,提高满意度.结论 通过对母婴同室新生儿的系统护理,保障新生儿安全及提高产科质量很有成效.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实施母婴同室健康教育以来 ,对产妇减轻心理负担 ,减少并发症 ,了解产褥过程、母乳喂养 ,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 ,促进产后康复起到很大作用。1方法1 1健康教育的对象 :产妇及家属1 2制定教育计划 :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对象 ,根据其接受能力运用不同的宣传技巧 ,向她们介绍产褥保健、饮食护理、活动与休息的合理安排 ,母乳喂养知识 ,新生儿正常和异常情况的观察和护理 ,协助产妇经常变换体位以促进舒适 ,鼓励产妇排尿 ,产后早期活动等健康教育内容。在宣教中少用或尽量不用“行语”或术语 ,注意宣教用语及技巧 ,反复强化宣教 ,以达到目… 相似文献
4.
谢颖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5):143-144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分娩新生儿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母婴同室护理组,每组90例,分别给予常规新生儿护理干预和母婴同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掌握率。结果母婴同室护理组产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产妇及家属喂养、更换尿布及生理特点等日常护理知识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两组产妇及家属沐浴护理知识掌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护理相较于传统护理模式可改善产妇及家属对于日常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解母婴同室设立后孕产妇的适应及需求情况的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的产妇适应和需求方面的护理。方法 对2100例母乳喂养的孕产妇适应和需求进行调查,专人根据调查表按统一指导语在产妇住院人娩后第二天至出院前进行询问,以便了解其适应因素;结果 产妇对关注婴儿安全、婴儿温饱问题率下降;要求接受更多健康宣教、出院后能得到院方服务率上升;对探视制度不理解率下降。针对上述有关产妇的需求问题,通过产前、产后相应的宣教和产妇关心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合适的新生儿护理模式。方法:选择2005年3月住院分娩的79例产妇为对照组,采用护士以照顾者角色为主的传统护理模式;选择2005年4月住院分娩的76例产妇为实验组,采用护士以照顾者与教育者角色兼顾的具有人性化的改良式护理模式。结果:实验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除沐浴外)掌握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新生儿护理模式优于传统模式,更适应现代护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我院1997年5月创建爱婴医院,并严格按照创建要求实施母婴同室,早开奶、按需哺乳,纯母乳喂养。为探讨其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我们对1997年6~7月住院在5~7天以上的62例新生儿体重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随机抽取1995年6月~7月住院在5~7...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从封闭式的婴儿室转变为在产妇及家属直视下的开放式母婴同室,是产科的一项重要改革。由于产妇和家属对婴儿感情的特别投入,婴儿的细微变化成为她们关注的热点,因此也为我们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将我院2002年2~8月在我院出生的正常分娩新生儿的护理进行了剖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是胎儿的继续,与产科密切相关.胎儿脱离母体转而独立生存,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其适应能力尚不完善.……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了解该院分娩新生儿母婴同室的现状。方法对2009-2010年住院分娩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9年住院分娩新生儿791例,母婴同室708例,新生儿母婴同室率为89.51%;2010年分娩新生儿1012例,母婴同室890例,新生儿母婴同室率为87.94%。2年间母婴同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母婴同室率呈下降发展趋势,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母婴同室率,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母婴同室中的早接触、早吸吮、按需哺乳对母婴的影响,我院将934对母婴同室组的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及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生率与非母婴同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模式也发生了变化,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科于1999年以来对产妇实施健康教育,通过一年多母婴同室的护理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999年10月-2000年11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1836例,年龄23—42岁,孕36周-43+4周,新生儿Apgar评分7~10分。2 方法及内容2.1 健康教育的方法:将产妇在医院住院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入室阶段、住院阶段、出院阶段,由责任护士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安然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采集我科室自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产后患者,将其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观察其两组的护理临床分析。结果干预组经母婴同室的合理的护理干预直至出院新生儿均为健康的有58例,占总病例的96.66%,干预组新生儿安然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21.66%。结论经合理的护理干预,其母婴同室新生儿安然健康的人数明显提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96年7月开展创建爱婴医院以来,实行母婴同室护理,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1年7月~2003年6月住院产妇420例,其新生儿380例,为母婴同室组(观察组),平均年龄26·5岁,胎次1·6次,平均孕周39 2周,难产18例。双胎2例。将1996年1月~12月非母婴同室产妇360例,其新生儿400例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6岁,胎次1·5次,孕周39 2周,难产17例,双胎5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1·2方法观察组新生儿(除阿氏评分<3分需抢救者外)于断脐后半小时裸体放在产妇胸前并帮助新生儿吸吮,母婴送回病房后将新生儿置于母亲床旁的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40例住院分娩产妇随机分为两组,120例产妇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作为观察组,120例产妇采用常规的母婴同室护理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新生儿护理成功率及角色转换适应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产妇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108例(90.0%)成功进行母乳喂养,110例(91.7%)成功提供新生儿护理,118例(98.3%)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112例(93.3%)产妇成功进行角色转换;对照组分别为89例(74.2%),98例(81.7%),108例(90.0%),100例(83.3%),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23、5.19、7.58、5.82,均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母婴同室的护理,可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提高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及角色转换,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预防新生儿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07~2010年在本院实行母婴同室的6 23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感染例数为57例,为0.91%。按照护理干预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早期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本院2007~2010年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情况分析显示,共有57例新生儿出现了感染,感染率为1.50%~0.45%,对母婴同室新生儿发生感染的部位研究显示,主要的发病部位为上呼吸道,为32例,占56.14%,其次为皮肤14例,占24.56%。对研究人群进行不同护理,其早期护理组发生感染例数为9例,占0.40%,常规护理组发生感染的例数为48例,占1.23%,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同室预防新生儿感染的病因为细菌性感染,早期护理组可以有效控制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应注意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共同参与式护理应用于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收治的90例母婴同室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共同参与式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安全意外事故、家属投诉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共同参与式护理应用于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汪绍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4):165-166
目的分析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降低母婴同室的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病率的护理途径。方法对2005-2007年本院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73%,其中2005年3.97%,2006年2.77%,2007年1.72%。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结论限制母婴同室的探视、陪伴,加强空气消毒及护理用品的消毒,认真执行洗手制度,做好呼吸道护理及基础护理,使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逐年下隆. 相似文献
20.
我院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探讨降低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46例,医院感染率为2.14%。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34.78%),其次为眼部、皮肤软组织、胃肠道及口腔感染等(分别为17.39%、15.22%、15.22%和13.04%)。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重视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新生儿护理工作,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