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试验证实,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即他汀类药物,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这种结果是不能完全用降低基线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水平来解释的。国际大规模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对临床事件的有益作用涉及非调脂机制,这些机制包括改善内皮功能、抗炎症反应、稳定斑块和抑制血栓形成等。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血脂异常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基本病变,在此基础上的动脉内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首要原因。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和减少血栓形成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应用   总被引:87,自引:2,他引:87  
他汀类药物用于冠心病一级预防 (WOSCOPS)和二级预防 (如 4S ,CARE ,LIPID等 )大规模临床试验显示其可明显降低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 ,即使在平均胆固醇水平的冠心病患者也可收到显著裨益。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他汀类药物治疗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基线水平及治疗后水平如何 ,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只产生很少影响。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如稳定斑块 ,改善内皮功能 ,减少炎症反应和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 ,显然也与心脑血管事件的降低相联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 ,各种…  相似文献   

4.
龚和禾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2):2272-2273
高脂血症是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他汀类药能有效降低血脂、改善内皮功能、降低患者循环血液中炎症因子水平,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1].瑞舒伐他汀是一种调脂新药,对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调脂效果以及对炎症因子和内皮素的影响报道极少.  相似文献   

5.
应用他汀类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至正常水平后,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可减少30%~40%,但是,仍有大约30%患者会发生心血管事件。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是心血管病的一个独立风险因子,本文综述HDL—C与冠心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功能不全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对健康状况的了解过去大部分是依据疾病的生理和病理的进程 ,近十年来大家都着眼于对血管生理的研究。血管是由内膜、中层和外膜构成 ,它不仅是一个管道 ,更重要的是具有调节血流和释放很多调节因子。不久的将来内皮成为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靶点。所以我们了解内皮功能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有助于认识血管的健康与否。  在心血管事件中动脉粥样硬化、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做为危险因子已为大家所熟知 ,现在知道这些都是由于内皮功能损害导致的血管扩张和收缩、生长抑制和促进、抗血栓栓塞和促血栓栓塞、抗炎症和促炎症及抗氧化和促氧…  相似文献   

7.
内皮祖细胞的特性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是循环血和周围组织间的边界,内皮细胞组成血管内皮,且与炎症、肿瘤、血栓形成等过程密切相关。健康个体,内皮更新处于基础低水平,循环中内皮细胞数量少;当血管内皮发生应急性损伤时,血管壁失去抗血栓形成的能力,循环中内皮细胞迅速增加。研究显示,内皮功能不良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键事件.  相似文献   

8.
阿托伐他汀是新型高效的他汀类药物,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载脂蛋白B-100和甘油三酯,并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高胆固醇血症及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优于其他他汀类药物。同时阿托伐他汀有改善内皮、减轻或清除炎症反应及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作用,减少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的心血管事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AS) 的早期病理改变,而且对AS 的进展及并发症(如血管痉挛、血栓形成)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1].近年来, 有研究发现降胆固醇治疗可有效改善内皮细胞功能[2,3].我们采用超声多普勒观察了祛瘀消斑胶囊对AS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善作用,旨在探讨血清胆固醇水平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除调脂外,还可通过改善内皮功能,抑制炎症,抑制血栓形成,调节平滑肌和泡沫细胞来对抗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1.
血脂异常会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降脂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然而,许多患者在低密度脂蛋白很低的情况下仍发生心血管事件,载脂蛋白C-Ⅲ有直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促发炎症因子的表达释放,是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因而载脂蛋白C-Ⅲ抑制剂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众所周知,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血胆固醇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及外周血管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大量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均已证实,积极降低胆固醇水平可明显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1-2])。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改善心脑血管病预后的有效性已经被大量研究所证实。然而,使用他汀类药物虽降低了20%~30%的主要心血管事件,但患者仍然具  相似文献   

13.
普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血脂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并可引发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积极降脂治疗可减少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本研究选择了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部分指标 ,旨在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早期降脂治疗对血管内皮功能影响 ,以探讨降脂治疗对急性冠脉事件的作用及其机制。1 资料与方法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42例 ,男 2 7例 ,女15例 ,平均年龄 (5 8.6± 11)岁。血浆总胆固醇 (TC) >5 .2mmol/L和 (或 )甘油三酯 (TG) >1.82mmol/L。排除射血分数小于 40 %的患者和最近 8周服过降脂药物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普伐他汀组 (2 3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短期服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血脂、炎症标志物、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3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10 mg)和阿托伐他汀组(20 mg);服药前及服药4周后分别测量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Rho激酶活性、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明显增加.两组中Rho激酶活性均显著降低,其中瑞舒伐他汀组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5).两组中均发现Rho激酶活性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相关性,而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有明显相关性,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短期服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能抑制Rho激酶活性,改善内皮舒张功能,其中瑞舒伐他汀降低Rho激酶活性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5.
周新民 《内科》2008,3(2):265-268
长期以来血管内皮被认为不过是血液和组织之同的一个物理屏障。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Furchgott等阐明了内皮依赖的血管反应,相继发现的内皮源性一氧化氮(NO),说明内皮细胞是有生理功能的,彻底改变了血管内皮仅仅是一层简单的分隔血液和组织的血管内层组织及半透膜性屏障的认识。血管内皮是一个具有高度活性的代谢和分泌器官。它既是感应细胞又是效应细胞,能感知血液中的炎性信号、激素水平、切应力、压力等信息。同时通过释放活性物质对这些信息作出反应。内皮源性舒张因子和收缩因子之间存在平衡,任何偏离这种平衡状态的现象都被认为内皮功能障碍。近年来血管内皮功能不全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早期特征,很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危险因素也损害内皮功能,而一些干预措施可以改善内皮功能,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早期事件,其主要特征内皮细胞释放的内皮源性舒张因子-一氧化氮减少或其活性降低,失活增加,应用非介入性超声探测法探测肱动脉扩张反应可评估动脉血管内皮的功能状态,是检测内皮细胞的重要手段,应用降血脂,抗氧化剂,钙拮抗剂和L-精氨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粥样硬化斑块,明显减少心血管意发生,联合治疗效果更好,故进行早期逆转内皮功能障碍的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他汀类药物对自身免疫性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他汀类药物是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是一种有效降低胆固醇的药物.目前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降低升高的脂质水平和心血管的危险度。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来许多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除了其明确的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之外,还发挥着许多非调脂作用,包括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血小板的聚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抑制系膜细胞增生、抗炎和免疫调节反应等。临床实验证实.他汀类药物能降低心血管及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减少冠状动脉血管病的发生、降低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预防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因此.单用其调脂作用并不能正确解释他汀类药物全部的临床收益。实验研究表明,炎症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临床抗炎治疗日益受到重视.这种抗炎作用可能对患有自身免疫风湿性疾病患者的治疗有着较为乐观的应用前景,本文对他汀类药物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Cruden  NL  Newby  DE  郝新瑞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14(3):253-253
血管内血栓形成的动态调节对于我们了解无论是急性的还是慢性的动脉粥样硬化事件都是至关重要的。与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性有关的血栓形成、变形和消退,都取决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作用,溶解作用的本身则依赖内皮和血管壁细胞的激活和功能。缓激肽是一种有舒张血管作用的多肽,能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中的早期改变.血浆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动物实验以及临床试验均显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之前即可出现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内皮依赖舒张功能障碍.许多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发现降胆固醇治疗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和促进粥样斑块的消退,而且在短时间内出现显著的临床效益,远早于冠状动脉的病理形态学改变之前,因此推测降脂治疗对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益[1,2].  相似文献   

20.
潘国洲 《内科》2010,5(4):400-402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多数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阿托伐他汀为人工合成降脂药,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近年来发现,阿托伐他汀通过影响机体的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血栓形成等病理过程,减少A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本文就阿托伐他汀抗AS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