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重症医学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 对符合VAP诊断的44例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存活组与VAP相关性死亡组的临床资料及病原菌构成特点.结果 44例VAP患者中检出病原菌89株,以G-菌为主(75.28%),其中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38株(42.70%),鲍曼不动杆菌12株(13.48%)等;G+球菌检出12株(13.48%),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0株; 真菌检出10株(11.24%),全部为假丝酵母菌属,其中主要包括光滑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病原菌呈现多重耐药性,且耐药率呈上升趋势;G-菌耐药性较为严重.存活组机械通气前抗菌药物应用时间明显短于死亡组(P<0.05),且平均每例培养出病原菌数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死亡组VAP病原菌中MRSA及真菌所占比例明显上升(P<0.05).结论 VAP病原菌以G-菌为主,呈现多重耐药性.机械通气前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及病原菌混合感染严重程度等明显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ICU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98例,对发生V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机械通气患者30例发生VAP(30.61%),共培养出病原菌150株,以铜绿假单胞菌最多(28.67%),其次是鲍曼不动杆菌(22.67%),病原菌以多重耐药菌为主。结论对ICU患者VAP的发生与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及滥用抗生素等因素有关。针对这些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处理及预防措施.可有效切断VAP感染途径并有效减少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脑梗死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脑梗死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的VAP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00例脑梗死患者(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根据患者是否发生VAP将其分为VAP组与对照组,先分析脑梗死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情况,再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分析脑梗死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脑梗死患者中,有30例发生VAP,其发生率为30.00%,共检出47株病原菌,包括28株革兰阴性杆菌、15例革兰阳性球菌、4株真菌。在单因素分析中,VAP组与对照组在年龄、肺部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误吸、机械通气时间等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上对比,P0.05,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利用Logistics线性回归开展多因素分析,年龄、肺部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误吸、机械通气时间是导致脑梗死患者VAP的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患者由于误吸、年龄、肺部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侵入性操作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VAP,其病原学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0):108-111+115
目的观察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ICU收治的实施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VAP诊断标准分为观察组(VAP患者)及对照组(未发生VAP患者),观察并对比两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特点、病原菌具体分布情况及预后。结果观察组留置胃管、深静脉导管、抑酸剂与H2的应用、高龄、机械通气时间3 d、营养不良、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慢性肺疾病等危险因素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留置胃管、深静脉导管、抑酸剂与H2的应用、高龄、机械通气时间3 d、营养不良、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慢性肺疾病是ICU患者机械通气VAP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观察组患者病原菌培养菌株为235株,其中146株(62.1%)革兰阴性菌(G-杆菌),37株(15.7%)革兰阳性菌(G+球菌),其余52株(22.1%)为真菌;观察组死亡率(34.2%)高于对照组(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杆菌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西司他汀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有着相对较低的耐药性。G+球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且二者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为100.0%。结论 ICU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患者VAP发生危险因素多,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尽量将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对ICU内消毒隔离等基础措施进行加强,以有效控制VAP发生,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5.
6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2年11月~2006年10月住院的62例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发生VAP者进行分析,并检测病原菌谱.结果:本组VAP中共分离出病原菌96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4株,占25.00%,革兰阴性杆菌65株,占66.71%,真菌7株,占7.29%.结论:明确VAP的发病因素和致病菌,而临床中要避免这些危险因素是降低VAP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患者病原菌分布,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以拔管48 h内出现肺部感染性肺炎41例患者为VAP组,拔管48 h未内出现肺部感染性肺炎135例患者为非VAP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VAP分布特点以及影响VAP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为23.30%(41/176),从41例VAP患者痰培养液中分离出5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7株(占62.71%)。单因素分析显示,VAP组侵入性操作、胃肠道反流及误吸、合并低蛋白血症、使用抑酸剂及采用平卧患者占比高于非V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P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长于非V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II)、插管次数均大于非V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低蛋白血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7 d、APACHEⅡ评分≥15分、抗菌药物使用时间≥6 d、插管次数≥2次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VAP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患者合并症、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插管次数、APACHEⅡ评分值为其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李翠 《海南医学》2007,18(7):59-60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后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发病特点. 方法 回顾分析近年来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收治的48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构成以及药敏结果. 结果 VAP的发生率为36.4%,共培养出细菌7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GNB)50株(65.8%),革兰氏阳性球菌(GPC)14株(18.4%),真菌12株(15.8%);COPD并发VAP居首位的细菌是铜绿假单胞菌. 结论 COPD有创机械通气并发VAP以GNB为主,真菌不容忽视.VAP发生后细菌的耐药率普遍较高.在经验治疗VAP的同时应重视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危险因素、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情况.方法:收集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大于48h 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VAP的发病率为46.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V时间、出生体重、胎龄、气管插管次数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V时间是VAP的危险因素.94例VAP患儿共分离出病原菌11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5株(占64.65%),革兰阳性球菌27株(占23.28),真菌14株.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最常见.药敏显示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均有多重耐药现象,仅对部分抗生素敏感.结论:VAP有较高发病率,新生儿VAP的发生受MV时间、出生体重、胎龄、气管插管次数等多种因素影响,应采用综合预防措施防止VAP的发生.VAP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有多重耐药现象,因此根据药敏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治疗VAP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感染情况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机械通气时间长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全部患者共检出63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2株,占66.7%,革兰阳性球菌15株,占23.8%,真菌6株,占9.6%;经治疗,31例好转并成功脱机,占75.6%,10例死亡,占24.4%。结论尽量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联合各种措施预防和治疗VAP是降低VAP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内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相关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 收集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重症监护室内行机械通气患者17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VAP的发生率为23.20%,病死率30.12%.共检出病原菌108株,其中G-杆菌70.12%、G+菌10.31%、真菌19.57%.非VAP组病死率15%.结论 VAP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机械通气时间、高龄、慢性基础疾病COPD、昏迷、使用抑酸剂、留置胃管是VAP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VAP的主要致病茵为G-杆菌;尽量缩短上机时间和避免医源性危险因素是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