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非感染性髋臼骨缺损:附4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在非感染性髋臼骨缺损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非感染性髋臼骨缺损的处理结果,探讨植骨、固定和髋臼置换的方法。结果本组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无感染发生。随访6~63个月,平均33.4个月,随访时无假体松动,关节无疼痛,患者对手术结果满意,髋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对非感染性髋臼节段性和混合性骨缺损进行大块植骨时应辅以颗粒骨,并选用牢固的钉板系统固定,并尽量采用非骨水泥型臼杯,短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髋臼骨缺损髋关节置换31例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 探讨非感染性髋臼骨缺损的人工髋关节置换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31例非感染性髋臼骨缺损的髋关节置换经验,研究植骨、固定、髋臼置换和功能康复的新方法。本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23—73岁,平均55.5岁。根据美国骨科学会(AAOS)的分类方法:节段型骨缺损5例,空腔型骨缺损7例,混合型骨缺损5例,骨折型骨缺损6例,关节融合型骨缺损8例。结果 本组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无感染发生。手术后随访24例,随访时间6—68个月,平均24.3个月,随访时关节无疼痛,对手术结果满意,髋关节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结论 (1)对节段型和混合型骨缺损,大块植骨时应辅以颗粒骨,并尽量选用较稳固的钉板系统固定。(2)使用带缝匠肌髂骨瓣植入重建髋臼缺损为活骨移植,成骨较好。(3)建议对髋臼非感染性骨缺损的髋关节置换尽量采用非骨水泥型臼杯。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使用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的患者进行术后中期(5~6年)的影像学及临床随访,探讨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的固定效果、松动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1998年2月-1999年5月,采用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部疾患139例(148髋)。回顾分析获得随访的109例(116髋)的临床疗效及X线片表现。临床评估以Harris评分为标准。影像学评估根据术后及随访时髋关节正、侧位片,观察髋臼假体的位置及其周围的骨质改变,并测量臼杯的磨损速度、磨损方向。结果患者术前Harris分值平均为44分,术后最近随访时Harris分值平均为92.4分,显著高于术前。影像评估显示1髋出现局灶性骨溶解;聚乙烯内衬平均线性磨损率为0.15mm/年,与垂线的成角平均为10.4°;髋臼外展角平均为46°;垂直距离平均为10.5mm,水平距离平均为8.7mm。截止随访时,无一例因无菌性松动或感染而翻修。结论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可以为患者提供完好的固定及临床效果。然而因为聚乙烯髋臼的磨损不可避免,以及骨盆骨溶解等潜在因素的存在,长期随访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髋关节表面置换术(RSAH)对股骨近端及髋臼侧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单侧RSAH病人26例,于术后1年行髋关节手术侧及健侧的股骨近端和髋臼的骨密度检查,参考Taylor及Wilkinson方法分别将术后股骨近端及髋臼分为6个(1~6区)和3个(A1~A3)兴趣区,测量各兴趣区骨密度,用t检验对各区手术侧与健侧骨密度值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侧的股骨近端5、6区的骨密度值大于健侧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3、4区的骨密度值在手术侧与健侧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臼侧全部区域中髋臼头侧(A1区)密度值,手术侧小于健侧,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侧与健侧的髋臼内侧及尾侧(A2、A3区)的骨密度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近端骨量可以得到有效保存和恢复,而髋臼侧骨质有丢失可能.  相似文献   

5.
99Tcm-MDP骨显像对犬股骨微波灭活骨缺损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核医学杂志》2001,21(5):295-296
目的了解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复合牛骨形成蛋白质植入犬股骨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骨缺损后的生物学过程,观察该复合材料在体内的变化.方法微波诱导高温50℃,20min,原位灭活犬股骨中段,造成2.5cm×1.0cm骨缺损,将复合材料植入骨缺损处,分别于术后1,2,3,4和6个月进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显像,并与X线、组织学检查比较.对侧单纯植入骨水泥作对照.结果术后1个月可见放射性浓集,2个月增多,3个月最多,持续到4个月,6个月时减至2个月水平.X线检查1个月时可见骨痂形成,3个月最多,6个月不再增加.组织学观察3个月时复合材料内有新生骨形成,脱钙骨颗粒部分被新生骨替代;至6个月,复合材料内新生骨形成明显增多,脱钙骨颗粒大部分被新生骨替代.结论复合材料植入体内能诱导新骨形成,最终与宿主骨形成"生物铆定”.99Tcm-MDP骨显像是判断复合材料在体内生物学过程直观、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3D打印结合Masquelet膜诱导技术在治疗跟骨骨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4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采用3D打印结合Masquelet膜诱导技术治疗的跟骨骨缺损患者4例,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22~52岁,平均36.0岁;道路交通伤2例,高处坠落伤1例,挤压伤1例.CT扫描重建双侧跟骨,根据镜像技术构建骨缺损区,利用3-Matic软件设计跟骨塑型器模具,3D打印模具.术中利用模具将骨水泥塑型并填充骨缺损,第二阶段手术取出骨水泥,植入自体骨修复骨缺损.观察患者骨料愈合情况,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评价足部和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4.0个月.利用3D打印的模具将骨水泥塑型,术中发现与跟骨断端匹配度高,无需再次调整,一期术后伤口愈合良好.第二阶段手术发现,形成的诱导膜完整,大小适当;术中骨水泥取出顺利.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0个月.末次随访时无疼痛,可完全负重行走.Maryland足部评分88~98分,平均94.0分,其中优3例、良1例;AOFAS评分86~98分,平均92.8分,优3例,良1例.结论 3D打印骨水泥塑型器制作个性化骨水泥与骨缺损匹配度高,形成大小可控的诱导膜,骨水泥取出方便,保证诱导膜质量,对于跟骨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股骨侧骨水泥假体翻修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裴福兴  杨静  沈彬 《中华创伤杂志》2002,18(11):653-656
目的 探讨非感染性股骨侧骨水泥假体翻修术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1年12月接受股骨侧骨水泥假体翻修术患者45例,其中男19例,女26例;年龄59-67岁,平均64岁。翻修原因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柄松动9例,髋臼磨损7例,全髋置换术后柄松动17例,柄断裂2例,髋臼松动或臼松动或臼柄松动10例。所有病例均I期翻修,采用骨水泥假体,有骨质缺损者同时植骨。结果 术后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脱位和神经血管并发症,术后6个月,患者可弃拐行走。随访6-40个月,平均23个月,患者髋关节功能良好,Harris评分由术前35.0分提高至术后88.5分。结论 假体松动是人工关节翻修术的主要原因。在翻修假体的选择上,骨水泥假体主要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需长段异体骨复合人工假体患者、非骨水泥假体翻修失败患者及关节感染需在翻修术中使用抗生素骨水泥患者。翻修手术对手术技巧和手术设备要求较高,术前计划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应用新型非影像手术导航系统进行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对提高术中髋臼假体植入角度精确度的影响。 方法 取 12具成人尸体 ,每例随机于一侧应用手术导航系统进行全髋关节置换髋臼假体植入 ,其对侧用传统的髋臼假体定位器植入假体。设定髋臼假体最佳植入角度为倾斜角 4 5°,前倾角 2 0°。术后用三维数字化仪测定髋臼假体植入的角度情况。 结果 手术导航系统植入的髋臼假体倾斜角为 (4 5 .5± 2 .3)°,前倾角为 (2 1.8± 2 .5 )°。传统方法植入假体的倾斜角为 (4 2 .5± 6 .3)° ,前倾角为 (2 4 .8± 7.7)°。比较两组结果 ,倾斜角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手术导航系统可以很好地提高术中髋臼假体植入的精确度 ,从而降低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缝匠肌骨瓣修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中髋臼节段性缺损的动物模型,并观察其初步修复结果.方法 16只成年山羊进行左侧THR,并造成髋臼上方负重区40%的节段性骨缺损.随机分成2组,分别以缝匠肌髂骨瓣和游离髂骨瓣移植修复,术中行骨瓣血运、带血管蒂缝匠肌骨瓣活动长度的观察,术后行大体、X线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术中缝匠肌髂骨瓣血运良好,有足够的活动长度;术后X线显示移植骨块及置换假体位置良好,固定牢靠;缝匠肌髂骨瓣仍然保持基本正常松质骨结构,与髋臼可以形成类似骨折愈合的连接.结论 缝匠肌骨瓣可以很好地修复髋臼节段性缺损,效果优于游离骨瓣.  相似文献   

10.
99Tcm-MDP骨显像对犬股骨微波灭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复合牛骨形成蛋白质植入犬股骨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骨缺损后的生物学过程 ,观察该复合材料在体内的变化。方法 微波诱导高温 5 0℃ ,2 0min ,原位灭活犬股骨中段 ,造成 2 .5cm× 1.0cm骨缺损 ,将复合材料植入骨缺损处 ,分别于术后 1,2 ,3,4和 6个月进行99Tcm 亚甲基二膦酸盐 (MDP)骨显像 ,并与X线、组织学检查比较。对侧单纯植入骨水泥作对照。结果 术后 1个月可见放射性浓集 ,2个月增多 ,3个月最多 ,持续到 4个月 ,6个月时减至 2个月水平。X线检查 :1个月时可见骨痂形成 ,3个月最多 ,6个月不再增加。组织学观察 :3个月时复合材料内有新生骨形成 ,脱钙骨颗粒部分被新生骨替代 ;至 6个月 ,复合材料内新生骨形成明显增多 ,脱钙骨颗粒大部分被新生骨替代。结论 复合材料植入体内能诱导新骨形成 ,最终与宿主骨形成“生物铆定”。99Tcm MDP骨显像是判断复合材料在体内生物学过程直观、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髋臼指数的MRI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髋臼指数与其实际髋臼状况的关系。方法 :对 3 2例平均年龄 17.5个月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双髋关节在冠状面上进行MRI扫描 ,测量MRI骨性髋臼指数、MRI软骨性髋臼指数 ,并与X线片上髋臼指数进行对比。结果 :正常侧X线片髋臼指数比MRI骨性髋臼指数平均小 2 .1° ,比MRI软骨性髋臼指数平均大 16.6°。脱位侧X线片髋臼指数比MRI骨性髋臼指数平均小 2 .4° ,比MRI软骨性髋臼指数平均大 2 6°。结论 :X线髋臼指数能够反映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骨与软骨的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探讨消融,尤其是RFA联合骨水泥成形术治疗骨样骨瘤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2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6例骨样骨瘤患者病例资料,6例患者均选择消融联合骨水泥成形术治疗,并在术中取病理检查.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5年.根据MacNab标准评定患者手术疗效.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髋臼骨样骨瘤患者少许骨...  相似文献   

13.
邓冰  马泽辉  权毅 《西南国防医药》2006,16(6):F0003-F0004
病例男性39岁,主因“左尺桡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切口不愈、钢板外露、窦道形成、长期溢脓7月余”入院。查体见:左前臂中下段稍肿胀、压痛。尺侧切口瘢痕近端见一窦道,直径约3 cm,瘢痕远端见长约6 cm、宽1.5 cm皮肤软组织缺损、钢板外露。桡侧手术瘢痕近端见一直径约1 cm窦道、远端见长约5 cm、宽1 cm创面,以上窦道均溢出黄色稠厚脓液,无明显臭味。左前臂旋转功能障碍。X片提示:左尺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伴骨缺损约3 cm。治疗:一期手术行左尺桡骨内取出固定钢板、死骨及病灶清除,用万古霉素骨水泥,按尺桡骨缺损长度制作骨水泥棒,植入骨缺损区域。…  相似文献   

14.
王瑞  靳安民  宋富立 《武警医学》2008,19(5):401-404
 目的 探讨骨形成蛋白(BMP)与磷酸钙骨水泥(CPC) 复合材料在椎体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及其作为椎体成形术的生物活性灌注剂可能性.方法 将CPC作为BMP的载体复合成为CPC/BMP生物活性人工骨材料.在16只羊腰1~ 3椎体侧前方制成约1 cm×1 cm×1 cm的骨缺损,分别植入CPC/MBP生物活性人工骨材料和CPC.术后3、6个月行X线、组织学检查和电镜扫描.观察新骨形成和材料降解情况.[ HTH〗结果 术后所有的动物成活.CPC/BMP植入3个月时植入材料与受区骨间出现软骨细胞向成骨分化,新骨组织长入材料并与材料紧密结合.6个月时新骨多为板层骨,植入材料范围缩小,材料大量溶解,出现较大的空隙.BMP与CPC复合有效地促进了新骨的形成和新骨的钙化,同时也加速CPC材料的降解.而CPC材料降解速度缓慢,新骨形成量少,仅在材料的表面.结论 CPC是BMP理想的载体,CPC/BMP生物活性人工骨材料椎体骨缺损有较强的修复能力,可作为椎体成形术的生物活性灌注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钽金属Jumbo臼杯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6月铁岭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后髋臼骨缺损患者108例,男性85例,女性23例;年龄49~72岁,平均60.6岁.根据翻修术时植骨方式分为两组,52例选择钽金属Jumbo臼杯(苏州海川稀有金属...  相似文献   

16.
磷酸钙骨水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磷酸钙骨水泥(CPC)是一种新型的自固型、非陶瓷型骨水泥.众多研究表明,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可降解性及可塑性等优点,临床上可用于非负重部位骨缺损的修复、药物或生物因子载体以及松质骨螺钉的加固.作者对近年来CPC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CPC可望成为新一代骨替代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赵琪  李佳 《航空军医》1995,23(4):227-227
无骨水泥固定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近年迅速发展,但仍有一些问题存在。比如髋臼窝与假体间难以密贴镶嵌、股骨干骺端和峡部与假体柄不匹配等。笔者研制了无骨水泥固定的仿生人工全髋关节,获得假体与骨的稳定结合。 1 设计与结构 新人工全髋关节,由髋臼杯、内衬杯、球头和股骨假体柄组成。超高分子聚乙烯内衬杯,其他均用钴-铬-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合并股骨头或股骨颈骨折的髋臼骨折方法、手术特点和疗效.方法 对7例合并股骨头或股骨颈骨折的髋臼骨折行Ⅰ期THA.髋臼骨折按AO分型:A型1例,B型3例,C型3例.股骨头骨折1例,股骨颈骨折6例.伤后7~21 d接受THA,5例行髋臼复位内固定后采用生物型髋臼,2例金属加强环配合骨水泥固定髋臼,股骨侧均采用生物型固定.结果 6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年9个月(2年3个月~6年5个月),出现脱位1例,经手法复位后未再脱位,1例出现异位骨化.所有随访患者髋关节功能均有明显改善,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8分,术后提高到91分.随访期内未发现假体松动.结论 THA是治疗合并同侧股骨头或股骨颈骨折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能显著改善关节功能,避免多次手术.  相似文献   

19.
用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后的材料修复狗股骨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骨缺损。显露狗右侧股骨中段 ,微波诱导高温 5 0℃、2 0min原位灭活 ,造成 2 5cm× 1 0cm骨缺损 ,植入复合材料 ,左侧单纯植入骨水泥做对照。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行X线照相、99mTc MDP骨显像、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发现 ,该复合材料极易塑形 ,能用于修复各种形状的骨缺损并能早期负重 ,其内部存在有利于新生血管长入的不规则间隙 ,最终与宿主骨达到“生物铆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海藻酸钙膜(calcium alginate film, CAF)在骨创伤或骨缺损应用中的组织学特点。方法 以家兔为研究对象,在其双侧胫骨形成洞形骨缺损,实验侧骨缺损上覆盖CAF,对照侧覆盖胶原膜或不覆盖任何膜,分层缝合,随诊饲养。分别在术后1,2,4,6,8周时取出胫骨,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切片观察以及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骨钙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对此3种骨诱导因子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CAF4~6周吸收,胶原膜6~8周吸收;前者巨噬细胞反应程度轻,后者反应程度重;前者大体观骨缺损愈合表面平整,后者表面不连续或有突起,系由过量肉芽组织过渡而来;术后4周内实验侧BMP、骨钙素、VEGF总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侧(P〈0.01)。结论 CAF在骨创伤中应用效果好,能更快地促进骨缺损的愈合,异物反应过程短、程度轻,早期骨诱导因子的富集作用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