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自 1996年 4月以来 ,采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 14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4例 ,男 12例 ,女 2例。年龄 16~ 5 2岁。损伤原因 :创伤致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10例 ,足跟部贴骨瘢痕慢性溃疡 4例。缺损范围 3cm× 4 cm~ 8cm× 12 cm。采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切取皮瓣 14 cm× 10 cm~ 3.5 cm×4 .5 cm,蒂长 5~ 12 cm。手术方法 ;以窝中点至外踝内缘的连线为皮瓣中轴。彻底清创 ,根据足踝部缺损面积 ,在中轴线两侧设计皮瓣 ,皮瓣远端可达小腿中上 1/ 3处 ,皮瓣蒂部旋转…  相似文献   

2.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1,他引:7  
皮神经营养血管带皮瓣最早由Masquelet等报道,因其不牺牲主干血管,设计灵活,操作简便,供区隐蔽及成活率高的特点,尤其伴有主干血管损伤时更有特殊意义。以后小少学者对此类皮瓣进行研究。自1996年以来,我们应用远端蒂、近端蒂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27例.并对此类皮瓣进行改进,皮瓣均成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踝部、足跟及小腿远端损伤致骨和肌腱外露,创面的修复较困难,以往修复这类损伤以带血管的游离皮瓣为主,手术难度大,易发生血管危象。2000~2003年,我们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损伤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国内外都有报道[1,2],我院于1997年开始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取得较好疗效。1应用解剖 腓肠神经约83%[3]由腓肠内侧皮神经与腓神经交通支结合而成,17%由其中的一支形成。两神经的汇合部位多位于小腿中(43%)、下(40%)部,偶也可在胭窝或踝部。吻合型腓肠神经从合成处开始到外踝最高点的长度平均为13cm。腓肠神经与小隐静脉伴行,上段小隐静脉与腓肠内侧皮神经伴行。体表投影是外踝、跟腱连线中点与胭窝中点的连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直径为0.6~…  相似文献   

5.
自1992年Maquelet等提出以小腿浅感觉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筋膜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损伤以来。国内王和驹、戚美玲也分别先后报道了这种皮瓣的临床应用和解剖研究。我院自1996年5月~1998年5月以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6.
下肢远端的皮肤软组织比较薄弱,血运较差,发生在此部位的慢性溃疡以及由创伤造成的皮肤缺损,常是整形外科的棘手问题犤1犦。本院自从2000年7月至2001年7月,开展了3例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移植手术修复跟部缺损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例均为男性,年龄24~54岁,2例是外伤引起的皮肤缺损、跟腱外露,1例是慢性溃疡引起皮肤坏死、跟骨外露。皮瓣最大为6cm×8.5cm,最小为2.5cm×4.5cm,蒂长6~8cm。手术后全部成活,无1例发生血管危象,其中1例术后3天创缘轻度…  相似文献   

7.
8.
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3  
目的 总结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 1997年起应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移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 3例 ,踝部 3例 ,足部 8例 ;其中 1例交腿移位。切取皮瓣范围 4cm×3cm~ 14cm× 12 cm,血管蒂长 7~ 16 cm,均为逆行移位。结果 术后 12例皮瓣成活 ,1例部分坏死 ,1例全部坏死。其中 10例伤口 期愈合 ,3例经换药后愈合 ,皮瓣坏死的病例行游离皮瓣移植术。 9例获得随访 ,时间 3~ 2 1个月 ,外观功能恢复良好 ,皮肤质地接近正常 ,6个月后感觉部分恢复。结论 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血供可靠 ,转移范围大 ,损伤小 ,操作简便 ,可用于修复小腿前侧、踝部及足部近侧 1/ 2软组织缺损 ,对伴有主要血管损伤的病例更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9.
腓动脉终末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9,自引:13,他引:29  
目的报道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解剖观测基础上设计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血管蒂,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线切取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7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面积30cm×10cm~23cm×8cm,穿支血管蒂长1.6~3.0cm.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结论该术式扩大了皮瓣的切取面积及修复范围,皮瓣血供可靠,手术简便,适用于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0.
腓肠神经血管蒂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皮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0~2004年,我们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的远端筋膜皮瓣治疗小腿下段皮缺损13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24~61岁,平均42.5岁。交通伤10例,其他伤3例。其中9例为术后皮肤坏死骨外露。右侧11例,左侧2例。缺损面积最小4 cm×7 cm,最大5  相似文献   

11.
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81,自引:27,他引:181  
目的:证实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皮瓣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对15例踝周及跟底皮肤缺损的病例,取小腿后侧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5cm×9cm,最小4.5cm×3.5cm。结果:15例皮瓣全部存活,经10~12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充分,操作简便,不牺牲主干血管,为临床治疗较困难的跟底及踝周皮肤缺损,提供一个较可靠的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是修复皮肤缺损的新型皮瓣,最早由Masquelet等报道。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此类皮瓣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该皮瓣具有设计灵活、操作简便、不牺牲主干血管、有感觉功能及成活率高等特点。足部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区,因此足部皮肤缺损后对供区皮瓣的要求较高,最好与修复区有相似的组织结构,且有感觉,能够起到耐磨、耐压和防卫的作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完全能够达到上述要求。自1999-2006年,作者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皮瓣均成活,效果满意,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小腿皮神经伴行血管蒂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目的 探讨小腿皮神经伴行血管皮瓣的血供方式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 对32侧婴儿和2侧成人肢新鲜标本灌注后解剖观察,并应用小腿皮神经伴行血管皮瓣修复5例外伤后轸组织缺损。结果 ①4条主要的皮神经在穿出深筋模时,均有皮动脉胖行,但伴行方式不尽相同。②在小腿中上段以轴型血管为主,中下段以“链条式”连接的伴行血管为主。③由此设计的皮瓣应各有差异,临床应用5例全部成活。结论 ①沿皮神经走向设计的筋膜皮瓣血供可  相似文献   

14.
小腿中下段、踝周和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常伴有肌腱骨裸露及继发感染,临床修复较为困难。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因其血管解剖恒定、手术操作简便、皮瓣可重建等优点,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自2002年以来,我们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端、踝周和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胫前组织缺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一种创伤性胫前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特别是伴有骨骼裸露的软组织缺损的覆盖问题。方法依据胫前组织缺损的大小、形态和部位的不同,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顺行或逆行转移的方法修复,在蒂部设计三角形皮瓣改善逆行皮瓣的静脉回流。结果皮瓣面积最小5cm×4cm,最大13cm×8cm,全部成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应用于胫前组织缺损的修复,安全可靠、成活率高,只要供区条件允许可作为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6.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背及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 10例 ,皮瓣切取范围 4cm× 6cm~ 8cm× 12cm。结果  9例皮瓣完全成活 ,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 ,经换药后愈合。经 3~ 2 6个月随访 ,皮瓣外形良好 ,3例感觉部分恢复。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丰富 ,不牺牲重要血管神经 ,手术操作简单 ,可以较好地修复足跟、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中老年患者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中老年患者小腿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足背足跟各2例,踝前1例。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无供血不足及静脉回流障碍。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切取简便,血运丰富,成活率高,对中老年患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18.
扩大切取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及其扩大切取。方法:对15例下肢软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3cm*8cm,最小4cm*5cm。结果:15例皮瓣完全成活,其中5例行扩大切取,随访6-30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远端为蒂的腌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为一可靠的皮瓣,此皮瓣切取方便,血供丰富且不牺牲主要动脉,为修复小腿远1/3胫前,踝关节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且能行扩大切取,扩大了该皮瓣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从2006年2月~2008年12月,笔者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共12例,皮瓣最大15cm×10cm,最小6cm×5cm,筋膜蒂宽度为4~5cm,皮瓣旋转点至外踝尖距离5~7cm。皮瓣剥离的深度在腓肠肌肌膜深面,将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包含于内。蒂部均留有2cm宽度的皮肤,走明道向受区旋转。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无供血不足及静脉回流障碍。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血运丰富,制作简便,防止蒂部受压是成活率高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小隐静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25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以外踝尖为观测指标点,在其上10cm范围内,显微解剖观测远端蒂中的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分布与皮肤血管的关系,以及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结果由远及近,远端蒂部的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于跟外侧动脉穿支、外踝后动脉穿支和腓动脉肌间隔穿支。上述动脉穿支2~5支,外径0.6~1.0mm,发深筋膜支、神经静脉营养支和皮支,形成深浅筋膜血管网、腓肠神经干血管链、小隐静脉旁血管链以及静脉壁血管网。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1~2支,外径1.7±0.5mm,距外踝尖上3.4±0.9cm,汇入腓静脉。结论远端蒂的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及皮肤的营养血管同源。外踝尖上3~4cm处存在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远端蒂皮瓣旋转点设计于此处,有助于改善皮瓣静脉回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