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军  吴霜  赵明  王金兰  唐万侠  张树军 《中草药》2015,46(14):2045-2047
目的研究猫眼草Euphorbia lunu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HPLC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依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猫眼草无水乙醇浸提液的正己烷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化合物,鉴定为2α,3β,5α,9α,15β-pentaacetoxy-11,12-epoxy-7β-isobutyryl-8α-benzoyloxyjatropha-6(17)-en-14-one(1)。结论化合物1为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命名为8-苯甲酰基-猫眼草素。  相似文献   

2.
指叶苔中的一个新倍半萜内酯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指叶苔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运用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获得了3个化合物,分别为:5α-hydroxy-9α,10α-epoxycadinan-3-en-2β,14-olide(1),abieslactone(2),和24,25-dihydro-abieslactone(3)。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采自中国南海的短指软珊瑚Sinulariasp.萜类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综合利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进行纯化,结合NMR和MS等波谱数据分析及比对文献数据,开展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 从短指软珊瑚Sinulariasp.中共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包括5个倍半萜:1β-hydroxy-4(15),5E,10(14)-germacratriene(1)、(7R*)-opposit-4(15)-ene-1β,7-diol(2)、15-hydroxy-α-cadinol(3)、nephalbidol(4)和isodauc-6-ene-10β,14-diol(5);1个单萜:pubinernoid A(6);8个降二萜:norcembrene 5(7)、norcembrenolide 2(8)、sinularcasbane O(9)、scabrolide D(10)、5-epi-sinuleptolide(11)、sinuleptolide(12)、ineleganolide(13)和yonarolide(14);1个二萜:dihyd...  相似文献   

4.
韩萌  王腾飞  单连海  陈琳  黄帅  周先礼 《中草药》2022,53(12):3587-3594
目的 对拟康定乌头Aconitum rockii和林地乌头A. nemorum中二萜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对其总生物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HR-ESI-MS、IR、1D和2D 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拟康定乌头中共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α,6α,8β,16β,18-pentamethoxy-14α-benzoyloxy-N-ethylaconitane(1)、工布乌碱(2)、大渡乌碱(3)、膝乌宁碱甲(4)、滇乌碱(5)和黄乌生(6);从林地乌头中共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塔拉萨敏(7)、14-乙酰塔拉萨敏(8)、卡马考宁(9)、16-epipyroaconine(10)、乌头碱(11)、3-脱氧乌头碱(12)、牛扁碱(13)、甲基牛扁碱(14)、德尔色明甲(15)、德尔色明乙(16)。结论 化合物1是新的乌头碱型C19-二萜生物碱,命名为拟康定乌碱甲;化合物2~6为首次从拟康定乌头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16为首次从林地乌头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银耳科银耳属真菌血耳Tremella sanguinea子实体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通过与文献对照,鉴定了从血耳子实体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E)-5α,8α-epidioxy-24-methyl-cholesta-6,9(11),22-trien-3β-ol (1),(22E)-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 (2),酒酵母甾醇(3),ergosta-7-ene-3β,5α,6β-triol (4),(22E)-6β-methoxyergosta-7,22-diene-3β,5α-diol(5),ergosta-7-en-3β-ol(6),4-hydroxy-methylincisterol(7),2-吡咯酮(8),烟酰胺(9),1-(3-indolyl)-2,3-dihydroxypropan-1-one(10),yangambin(11),亚油酸(12)、(9Z,12Z,15Z)-2,3-二羟丙基十八碳三烯酸酯(13),(9Z,12Z)-2,3-二羟丙基十八碳二烯酸酯(14),crypticin B(15)和3-苯基乳酸(16)。其中化合物1~7为甾体类化合物,化合物8~10为生物碱类化合物,化合物11为木脂素类化合物,化合物12~14为脂肪酸类化合物,化合物15和16为酚酸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血耳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6,9和12以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银耳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狼毒大戟中二萜和三萜类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狼毒大戟的萜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色谱技术分离并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狼毒大戟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二萜化合物和3个三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岩大戟内酯A(1),岩大戟内酯B(2),prostratin(3),ent-kaurane-3-oxo-16α,17-diol(4),antiquorin(5),neriifolene(6),ent-ati-sane-3β,16α,17-triol(7),kauranoic acid(8),乙酰木油树酸(9),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10),乙酰羽扇豆醇(11)。结论:化合物4-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刘喜苹  申丽  吴军 《中草药》2016,47(13):2226-2231
目的研究海南红树植物角果木Ceriops tagal二萜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HP20大孔树脂柱色谱和正、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制备,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角果木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共分离得到11个dolabrane型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S*,8S*,9S*,10R*)-13S*,18-dihydroxy-15,16-dinordolabr-4(18)-ene-3-one(1)、(5S*,8S*,9S*,10R*,13S*)-3,16-dihydroxydolabr-3-ene-2-one(2)、tagalsin S(3)、ent-5α,2,15-dioxodolabr-3-ene-3,16-diol(4)、ent-16-nor-5α,2-oxodolabr-3-ene-3-ol-15-oic acid(5)、tagalsin P(6)、ent-5α,3,15-dioxodolabr-1,4(18)-diene-2,16-diol(7)、ent-16-nor-3-oxodolabr-1,4(18)-diene-2-ol-15-oic acid(8)、tagalsin W(9)、tagalsin V(10)、tagalsin Q(11)。结论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角果木二萜A和角果木二萜B。  相似文献   

8.
烈香杜鹃中的三萜类化合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烈香杜鹃茎、叶中的三萜类化合物进行研究。方法:Sephadex LH-20、硅胶色谱柱分离;理化性质、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鉴定9个三萜单体,分别为熊果酸(1)、2α,3β,23-trihydroxy-12-ursen-28-oicacid(2)、2α,3β-dihydroxy-12-oleanen-28-oicacid(3)、2α,3β-dihydroxy-12-ursen-28-oicacid(4)、齐墩果酸(5)、木栓酮(6)、白桦酸(7)、dammara-20,24-dien-3β-01(8)、dammara-20,24-dien-3β-oAt(9)。结论:化合物5、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9为首次从杜鹃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4为第一次从杜鹃花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现代分离手段和波谱技术研究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种子中的化学成分,为苦皮藤种子物质基础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进一步的实验数据。方法:将干燥苦皮藤种子石油醚回流提取3次,其提取物用90%的甲醇-水萃取3次;甲醇层经硅胶柱色谱,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溶剂体系(10∶1~2∶8)梯度洗脱,将各份洗脱液减压蒸干;采用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甲醇-水体系)进一步分离纯化,结合重结晶法,得到纯化合物,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联合应用1D和2D NMR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归属指认。结果:从苦皮藤种子分离得到6个β-二氢沉香呋喃多醇酯类化合物,通过~1H-NMR,~(13)C-NMR,DEPT,HSQC,HMBC,~1H-~1H COSY,NOESY等1D,2D NMR技术对其所有NMR信号进行了详细解析和全归属,详细补充了文献数据尤其是1H-NMR归属数据,其结构分别确证为1β,15-diacetoxy-8β,9β-dibenzoyloxy-β-dihydroagarofuran(1),angulatueoid H(2),苦皮种素Ⅱ(3),苦皮种素Ⅲ(4),1β,15-diacetoxy-8α-hydroxy-9β-benzoyloxy-β-dihydro-agarofuran(5),1β,2β,8α-triacetoxy-9β-benzoyloxy-β-15-nicotinoyloxy-β-dihydroagarofuran(6)。结论:化合物1,3,5为首次从苦皮藤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为首次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巨柏(Cupressus gigantea)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和 Sephadex LH-20 柱色谱的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 通过 NMR, MS 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巨柏茎叶分离得到 15 个 labdane-type二萜, 其中一个为新化合物, 分别为:15-methoxy-18-hydroxylabda-8(17),13-diene (1), 13-epitoruolsol (2), labd-8(17),14-dien-13-ol (3), 13-epi-cupressic acid (4), cis-communic acid (5), trans-communic acid (6), labd-15-aceoxy-8(17),13E-dien (7), labd-8(17),13E-dien-15-ol (8), isocupressic acid (9), acetylisocupressic acid (10), isoabienol (11), 13-oxo-14,15-dinor-labd-8(17)-en-19-oic acid (12), pimarenic acid (13), sandaracopimaric acid (14), and pimarol (15) 此外还有两个已知倍半萜 ent-oplopanone (16) 和 (+)-T-Cadinol (17)。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倍半萜,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1.
泽漆的多酚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的多酚类成分。方法: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硅胶等柱色谱技术,结合制备液相和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即没食子酸(1),没食子酸甲酯(2),连苯三酚(3),(-)-莽草酸-4—O-没食子酸酯(4),(-)-莽草酸-5-O-没食子酸酯(5),1—O-没食子酰基-2,3-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a—D-吡喃葡萄糖(6),1,3,6-三-O-没食子酰基侈D-吡喃葡萄糖(7),1,2,3,6-四-O-没食子酰基-声-D-吡喃葡萄糖(8),间二苯酚(9),没食子酸-4-D-(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10)。结论:化合物3-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月腺大戟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月腺大戟(Euphorbia ebracteolata Hayata)植物根部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巨大戟二萜-3-肉豆蔻酸酯(1)、巨大戟二萜-3-棕榈酸酯(2)、9,19-环阿尔廷-23E-稀-3β,25-二醇(3)、24-亚甲基环阿尔廷烷-3,28-二醇(4)、β-香树酯醇乙酸酯(5)、狼毒乙素(6)、2,4-二羟基-6-甲氧基-3-醛基苯乙酮(7)和月腺大戟素A(8)。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南欧大戟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手段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南欧大戟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包括3个二萜和1个甾醇.分别鉴定为:2,5,9,14-tetraacetoxy-3-benzoyloxy-8,15-dihydroxy-7-isobutyroyloxyjatropha-6(17),11E-diene(1),3,5,7,15-pentaacetoxy-9-nicotinoyloxy-14-oxojatropha-6(17),11E-diene(2),2,5,7,8,14-hexaacetoxy-3-benzoyloxy9-nicotinoyloxy-15-hydroxy-jatropha-6(17),11E-diene(3)和β-谷甾醇(4).结论:上述4个化舍物均为首次从我国南欧大戟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狼毒大戟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多种层析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即(+)-nyasol(1),23(Z)-环阿尔廷-23-烯-3β,25-二醇(2),环阿尔廷-22-烯-3β,25-二醇(3),月腺大戟素A(4),2,4-二羟基-6-甲氧基-3-醛基苯乙酮(5),α-亚麻酸(6),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7),环阿尔廷醇(8),β-谷甾醇(9),3,3’-二乙酰基-4,4’-二甲氧基-2,2’,6,6’-四羟基二苯甲烷(10),狼毒乙素(11)。结论:化合物1为该属首次分离,化合物2-6为该种植物首次分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购自青海的藏药青藏大戟(Euphorbia altotibetica)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与结论:从青藏大戟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主要运用超导核磁共振(NMR)技术,结合文献中已报道的波谱数据等,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S-(+)-1,5-二苯基-3-羟基-1-戊酮(1)、东莨菪素(2)、伞形花内酯(3)、松树脂醇(4)、(+)-丁香脂素(5)、西瑞香素(6)、异新狼毒素A(7),这7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苣荬菜的甾体和酚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苣荬菜的甾体和酚类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和植物化学分类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LH-20及Rp-18等柱层析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应用波谱解析和理化常数对照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麦角甾-6,22-二烯-3β,5α,8α-三醇(1),豆甾-5-烯-3β,7α-二醇(2),豆甾-5,22-烯-3β,7α-二醇(3),豆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4),豆甾-6β-羟基-4,22-二烯-3-酮(5),谷甾醇(6),胡萝卜苷(7),异东莨宕葶(8),七叶内酯(9),大黄素(10),洋芹素(11)。结论:化合物1-5,8-10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此类甾体和酚醇可作为该属植物化学分类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层析技术进行分离并采用现代波谱技术解析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得到缬草新萜醇(4β,10α,15-三羟基香木兰烷)(1)和缬草单酯A(kanokoside A的苷元)(2)2个新化合物,另有8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鳞盖红菇醇(3)、山山山(4)、松脂醇(5)、缬草烯山(6)、β-谷甾醇(7)、kanokosideA(8)、青刺尖木脂醇苷(9)和8-羟基松脂醇苷(10)。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缬草新萜醇、缬草单酯A为2个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夏枯草地上部位(除去果穗)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用理化方法解析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该植物地上部位中分得12个化合物,均为五环三萜和三萜皂苷类成分,经与文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对照,分别为:乌苏酸(1),齐墩果酸(2),白桦酯酸(3),2α,3α-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4),2α,3α,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5),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6),2α,3α,23-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7),2α,3β,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8),2α,3α,19α,24-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β-D-吡喃葡萄糖苷(9),2α,3β,19α,23-四羟基坞苏-12-烯-28-酸-β-D-吡喃葡萄糖苷(10),2α,3α,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11),和2α,3α,24-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12)。结论:其中化合物3、9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7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长柄异木患(Allophylulogipess)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对长柄异木患茎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进行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ycloart-24-ene-3β,26-diol(1),3-oxotrirucalla-7,24-dien-21-oicacid(2),zizyberenalicacid(3),蛇藤酸(4),ent-4(15)-eudesmene-1β,6a-diol(5),4(15)-eudesmene-1β,8a-diol(6),4(15)-eudesmene-1β,5a-diol(7),甲基埃斯特瑞(8),白桦脂醇(9),白桦脂醛(10),白桦脂酸(11),3β-hydroxy-5a,8a-epidioxyergosta-6,22-dien(12),3-oxo-19a-hydroxyurs-12-en-28-oicacid(13),熊果酸(14),东莨菪内酯(15),梣皮啶(16),黄花菜木脂素A(17),香草醛(18),松柏醛(19),2’,6’-dihydroxy-4’-methoxyacetophenone(20),p-(aminoalkyl)-benzoicacid(21),香草酸(22),1-O-p-coumaroylglucose(23),β-谷甾醇(24),poriferast-5-ene-3β,4β-diol(2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长柄异木患(Allophylulogipess)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