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运用护理干预配合角膜塑形术治疗青少年近视患者,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眼科2001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6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采用角膜塑形术治疗,并进行全程健康宣教等护理干预。结果患者术后1d、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均比术前显著提高(P<0.01);屈光度随疗程明显下降(P<0.01);角膜屈光力均比术前明显降(P<0.01)。结论角膜塑形术治疗青少年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做好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及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是获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角膜塑形术矫正青少年近视的远期疗效,评估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配戴角膜塑形镜的4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了3年临床观察。结果40例近视患者中38例患者77眼裸眼视力显著提高,屈光度的降低在1.25~4.25D之间。近视度数在戴后1~3个月下降最为明显;1年后13.79%患者的主觉残余近视度数出现上升趋势,3年后89.66%出现残余近视度数上升。结论角膜塑形镜矫正中、低度近视有明显效果,但仍不能完全控制近视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术治疗近视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近视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给予单焦框架眼镜治疗,研究组行角膜塑形术治疗。比较两组视力改善时间;治疗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屈光度、眼轴长度、视力;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视力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研究组患者屈光度、眼轴长度、视力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近视患者行角膜塑形术疗效理想,可有效改善视力,且无明显并发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角膜塑形术降低近视度和控制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戴角膜塑形镜的68例(136眼)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研究组,55例(110眼)戴框架眼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价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进展的作用.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裸眼视力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由0.40±0.13升至0.76±0.15),等效球镜和角膜曲率则显著降低[分别由(-3.52±1.25)D降至(-2.63±1.06)D;(43.21±1.28)D降至(42.30±1.25)D],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等效球镜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由(-3.55±1.27)D升至(-4.65±1.29)D],眼轴亦显著延长[由(24.30±0.53)mm升至(25.16±0.55)m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角膜感染发生.结论 角膜塑形术可有效降低近视度,减缓眼轴的增长,而且使用方便,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角膜塑形术 (orthokeratology) ,简称OK镜 ,是近几十年逐步发展起来的非手术治疗近视的一种方法。其通过配戴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增大角膜表面曲率半径 ,达到减低角膜屈光度的目的[1] 。 1996年 ,美国验光师Reim博士用特殊材料设计出高度透氧、快速塑形的新一代OK镜 ,即第三代镜片 ,多数患者在 3个月内即可完成角膜的塑形过程 ,使角膜塑形技术更趋完善[2 ,3 ] 。我们自 2 0 0 0年 7月引进此项新技术治疗中学生近视 ,并随访观察了近期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7月至 2 0 0 1年 1月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在控制近视发展中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72例近视青少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所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及研究组患者分别接受框架眼镜及角膜塑形镜矫治,比较两组患者在试戴1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的治疗效果、角膜内皮细胞及眼轴长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试戴3个月、6个月后角膜曲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戴6个月后裸眼视力高于对照组,屈光度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89%,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在控制近视发展中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少,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轻中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眼科门诊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18岁轻中度近视患者160例320眼,随机分组,观察组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照组戴单焦点框架眼镜,分别在配戴后2年,观察两组屈光度数、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变化。结果在戴镜2年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屈光度数、角膜曲率及眼轴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近视矫治效果显著。结论角膜塑形镜具有快速、安全、可逆的特点,长期配戴可有效控制和延缓青少年近视的发展,是矫治青少年近视的安全有效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型号角膜塑形镜控制儿童低度近视的效果,为探讨保护儿童视力的有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前往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的8~12岁初次佩戴角膜塑形镜患者的资料175例(350只眼),回顾性分析佩戴Mouldway,Alpha,Lucid,CRT 4种不同型号角膜塑形镜1年后眼轴长度(AL)和等效球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青少年近视患者62例,共102只眼,均采用角膜塑形镜进行近视矫治,统计角膜塑形镜用于治疗青少年近视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2例患者经12个月的佩戴治疗后,视力得到显著改善,由佩戴之前的平均裸眼视力0.42±0.23,增加至平均视力1.02±0.25。视力<0.2及>0.81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341、69.789,均P<0.05)。62例患者在佩戴角膜塑形镜的12个月过程中,共收集到35起角膜损伤反馈,21例为随访过程中发现,14例为患者想医生反馈的信息,并均回医院进行检查,对损伤进行分级,根据损伤情况进行佩戴方法再次培训及适当的措施予以处理后,均获治愈,并继续佩戴角膜塑形镜。结论角膜塑形镜能有效矫正青少年近视,且临床应用安全,可进一步完善多中心临床应用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近视者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角膜并发症的影响,为近视干预提供有利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的100例近视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持续配戴角膜塑形1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效果(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平均曲率)、角膜并发症发生及处理对策。结果:与配戴角膜塑形镜前相比,配戴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裸眼视力明显提高,屈光度、角膜平均曲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角膜塑形镜期间发生的并发症包括角膜上皮损伤、视觉质量异常、眼干涩等,经相关处理后均是缓解。结论:为近视的群体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干预的效果良好,有助于提高近视者裸眼视力,但是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期间可出现一些并发症,需要加强观察,及时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干预,确保治疗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李太东  王勤美  瞿佳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1017-1018
目的 观察角膜塑型术(OK镜)对青少年近视防治的近期、远期效果,为青少年近视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70例(525只眼)近视青少年验配OK镜,对其裸眼视力和屈光度改变进行4 a的临床观察.结果 治疗1 a后裸眼视力恢复并保持正常(≥5.0)者的比率矫正前屈光度≤-3.00 D组为96.61%(228/236),-3.25~-5.00 D组为55.12%(113/205),≥-5.25 D组只有5.95%(5/84).但近视度数仍出现上升趋势,屈光度增长超过-1.00D的比率矫治1 a后为0,2 a后为2.29%(12/525),3 a后为7.24%(38/525),4 a后为16.95%(89/525).结论 对低于-5.00D的近视,OK镜的近期、远期效果均明显,但仍不能完全控制近视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质量持续改进在角膜塑形镜验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9年6月,将90例眼科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目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45例(质量持续改进管理),对比两组满意度以及管理质量。结果对比两组质量持续改进管理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角膜塑形镜验配中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周边近视性离焦镜片和渐变多焦点镜片对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12~14岁配戴周边近视性离焦镜片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11例(共222只眼),作为甲实验组;随机抽取12~14岁配戴渐变多焦点镜片的青少年近视患者98例(共196只眼),作为乙实验组;随机抽取12~14岁配戴普通单焦点镜片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65例(共330只眼),作为对照组。戴镜一年后复查并对复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配镜前三组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后甲试验组近视屈光度人均增加(-0.67±0.25)°,乙试验组近视屈光度人均增加(-0.68±0.24)°,对照组近视屈光度人均增加(-0.80±0.26)°。甲试验组与对照组屈光度人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试验组与对照组屈光度人均增加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试验与乙试验组屈光度人均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戴周边近视性离焦镜片和渐变多焦点镜片比配戴普通单焦点镜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青少年近视的发展,"周边近视性离焦"镜片和渐变多焦点镜片对缓解青少年近视的发展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后房型人工晶体手术与透明晶状体切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系统回顾性研究近一年内在本院接受矫正超高度近视眼患者23例(45只眼)。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8例(15只眼),为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手术植入患者,B组15例(30只眼),为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及低度数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患者。分别在术后第3、6、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视力、屈光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前房反应、后发性白内障及视网膜并发症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手术没有医源性事故发生。术后12个月裸眼视力≥0.5:A组11眼(73.3%),B组19眼(6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主要并发症:A组中于术后24h内高眼压2眼,平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4.2%。B组术后12个月行YAG激光后囊切开3只眼,未发生视网膜脱离。两组均有主诉夜间眩光症状,B组视近困难者6例。结论:两种手术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需充分做好术前沟通及术前全面细致的眼部检查和评估。超高度近视行眼内屈光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稳定性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工程》2017,(6):737-738
目的探讨双轴式角膜塑形镜控制儿童近视发展的效果。方法选取近视患儿90例,随机分为A组(佩戴常规式夜戴型角膜接触镜)、B组(佩戴双轴式夜戴型角膜塑形镜)、C组(佩戴框架眼镜),每组30例。比较三组患儿佩戴前、佩戴1周、佩戴1个月、佩戴3个月、佩戴6个月及佩戴12个月的裸眼视力和主观视觉质量评分差异。结果佩戴前三组患儿的裸眼视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佩戴后不同时间节点B组患儿的裸眼视力均显著优于A、C两组,A组在佩戴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裸眼视力显著优于C组(P<0.05)。佩戴前三组患儿的主观视觉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佩戴后不同时间节点B组患儿的主观视觉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A、C两组,A组在佩戴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主观视觉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近视患儿佩戴双轴式角膜塑形镜能有效矫正视力,提高患儿主观视觉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学生近视眼屈光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用眼届光度作为指标评价个体儿童近视眼易患性,开展早期预防。〔方法〕 对6 ̄14岁665名学生眼屈光度进行一年追踪检测,应用远视屈光度下降值研制学生近视眼屈光阈值。〔结果〕 儿童近视眼屈光阈值随年龄增长而下降,6、7岁组阈值为+2.00D,8 ̄13各年龄组均为0.25D的级差递减,14岁组+0.37D。〔结论〕 研制的阈值为学生近视眼预测提供了判断界值。通过预测,可及早发现近视眼易患者,有利于近视眼早期预防,提高预防工作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预防小学生近视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预防小学生近视的有效措施,科学地指导小学生近视预防控制工作。[方法]2000~2003 年在包头市昆区的2所小学开展预防近视的实验研究。[结果]与研究前比较,采取干预措施的实验组学生视力低下率与近视率分别降低了2 83%和1 52%;未采取措施的对照组学生视力低下率与近视率分别升高了2 61%和2 63%。[结论]采取的预防小学生近视的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频闪光对发育期豚鼠近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光污染对发育期豚鼠近视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3周龄豚鼠60只,随机分为6组(红光组、黄光组、绿光组、白光组、自然光1组、自然光2组),每组10只,分别用红、黄、绿、白色闪烁光照射,闪烁方式为亮2 s,暗2 s,交替进行,4个有色光组光照度均为800lux,均放在完全密闭的纸箱中饲养.自然光1组用正常自然光照射,放在四周密闭而上方开放的纸箱中饲养;自然光2组用正常自然光照射,放在视野开阔的笼中饲养.分别在暴露前、暴露后6周用散瞳检影验光法测量屈光度,用A超测量眼轴长度.结果 与自然光1组(0.75D)相比,暴露后6周红、黄、绿、白光组屈光度分别为-8.75 D、-6.56 D、-3.88 D、-4.84 D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轴延长.结论 闪烁光能促进豚鼠眼轴延长、诱发近视,且不同波长的单色闪烁光对近视形成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