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了哥王水煎液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了哥王水煎液对4种细菌的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琼脂扩散法观察抑菌圈大小,用倍比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与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 了哥王水煎液对大肠杆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藤黄八叠球菌CMCC(B)28001,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均有抑菌效果,其MIC和MBC:大肠杆菌为156mg/ml和312mg/ml;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78mg/ml和156mg/ml;藤黄八叠球菌为39mg/ml和78mg/ml.结论 了哥王水煎液对4种供试菌均有抑菌效果,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其抑菌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藤黄八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2.
黄芩不同提取物对两种深部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黄芩不同提取物对耐氟康唑白色念珠菌标准抹及都柏林念珠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制备黄芩乙醇提取液及水煎液,采用琼脂扩散法及试管对倍稀释法对耐氟康唑白色念珠菌标准株及都柏林念珠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抑菌圈直径及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对耐氟康唑白色念珠菌标准株,乙醇提取液及水煎液的抑菌圈直径(mm)分别是:28,34;MIC(ng/mL)分别是:125~62.5,7.8~15.6.对都柏林念珠菌,乙醇提取液及水煎液的抑菌圈直径(mm)均为32;MIC(mg/mL)均为62.5~31.25.结论:黄芩乙醇提取液及水煎液对耐氟康唑白念珠菌标准株及都柏林念珠菌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对耐氟康唑白色念珠菌标准株,水煎液抑菌效果优于乙醇提取液.对都柏林念珠菌,两种提取液抑菌效果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虎杖免煎颗粒与氟康唑的体外联合抗白色念珠菌作用。方法借助临床分离的白色念珠菌13株,通过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虎杖免煎颗粒的抗真菌作用及其与氟康唑的联用时的抗真菌作用。结果虎杖免煎颗粒对氟康唑敏感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平均值为74.67 mg/ml,对耐药白色念珠菌的MIC平均值为237.71 mg/ml;虎杖免煎颗粒与氟康唑联合应用对敏感白色念珠菌表现为相加或无关作用,对耐药白色念珠局表现为协同作用。虎杖免煎颗粒与氟康唑联合应用对敏感白色念珠菌的分数抑菌浓度指数(FICI)平均值为0.81,对耐药白色念珠菌的FICI平均值为0.35。结论虎杖免煎颗粒本身具有一定的抗白色念珠菌作用,与氟康唑联合应用对敏感菌表现为相加或无关作用,对耐药菌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甜菜碱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甜菜碱对临床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甜菜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 甜菜碱对4种病原菌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大肠杆菌的MIC 6.25 mg/ml、铜绿假单胞菌的MIC 3.125 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 6.25 mg/ml、白色念珠菌的MIC 25 mg/ml.结论 甜菜碱对4种病原菌的标准菌株都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尤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最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二甲基亚砜是常用化学溶剂,探讨二甲基亚砜体外抗菌效果,为其应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用浊度试验判断二甲基亚砜的抗菌作用;通过微孔板倍比稀释法分析二甲基亚砜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二甲基亚砜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当其浓度为0.18mol/L时,对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其浓度为0.35 mol/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明显;当其浓度为0.70 mol/L时,对白色念珠菌抑菌效果显著。结论二甲基亚砜对人类常见致病菌有一定的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在临床上可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抗菌药物实验中,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时,要注意其本身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涛  张琰  傅经国  高翔 《医学争鸣》2006,27(15):1388-1390
目的:评估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聚乙烯亚胺(PEI)的潜在抗真菌活性. 方法: 通过体外实验测定不同分子质量PEI对两株白色念珠菌(MY7245和MY7238)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杀灭速率,确定PEI的体外抗真菌活性. 结果: 白色念珠菌对PEI非常敏感,PEI的体外杀菌活性取决于真菌菌株和聚合物分子质量,大分子质量PEI(25 ku)对于MY7245的最小抑菌浓度是3.13 mg/L,而对MY7238是1.56 mg/L;小分子质量PEI对两株菌的最小抑菌浓度都是1.56 mg/L. 当用低于最小抑菌浓度(0.5×MIC)的PEI处理24 h之后,MY7238的活菌数减少到原来的1/300至1/700;若用二倍最小抑菌浓度(2×MIC)时活菌数则显著减少到原来的1/10 000. 结论: ①PEI的抗真菌活性与文献报道的其他阳离子型多肽药物效果相当. ②首次发现阳离子聚合物可作为杀真菌剂的应用潜力,且具有价格相对低廉、透膜性良好、无免疫原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壮药验方皮肤洗对临床常见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显色法分别测定皮肤洗药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大肠埃希菌、α-溶血性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测定5种实验菌种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皮肤洗药液对实验菌株呈现不同程度的敏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α-溶血性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MIC分别为:31.25 mg/mL、125 mg/mL、31.25 mg/mL、3.91 mg/mL、500 mg/mL。皮肤洗药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α-溶血性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MBC分别为:31.25 mg/mL、125 mg/mL、31.25 mg/mL、31.25 mg/mL、500 mg/mL。结论壮药验方皮肤洗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8种采自云南中草药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制备8种云南产中草药的醇提物(冷或热),用琼脂打孔法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的筛选,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16种醇提取物中有15种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大肠埃希菌、标准铜绿假单胞菌、标准白色念珠菌有抑制活性,其中7种中草药醇提取物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好,抑菌圈直径为15~27 mm,对耐药菌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抑菌圈直径为9~25 mm,MIC在32~1 024 mg/L,MBC在64~1 024 mg/L。结论:罗汉松、箭根薯等对MRSA菌株以及白色念珠菌均有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表现出广谱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对倍稀释法测定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用定量法测定壳聚糖与溶菌酶复合体系的杀菌率,与单一成分的壳聚糖或溶菌酶进行对比,最后考察了壳聚糖和溶菌酶复合体系的稳定性,并对其抑菌机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2 g/L壳聚糖虽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一定的杀菌率,但对白色念珠菌的杀菌率还不到50%,而溶菌酶质量浓度在5~20 g/L对受试菌无明显抑菌作用。将2 g/L壳聚糖和10 g/L溶菌酶复配后,对受试菌的杀菌率优于单独使用壳聚糖或单独使用溶菌酶,尤其是对白色念珠菌的杀菌力明显提高;将复配液样品置于54 ℃恒温箱内14 d,杀菌率略有降低,但仍然保持在90%以上,说明复配体系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西帕依固龈液、氢氧化钙和次氯酸钠在体外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抑菌杀菌作用,为临床推广使用西帕依固龈液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①采用液体稀释法药敏实验检测西帕依固龈液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②采用液体扩散法比较观察西帕依固龈液、氢氧化钙和次氯酸钠对牙龈卟啉单胞菌抑菌圈大小.结果 ①西帕依固龈液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MIC和MBC分别为5mg/mL和10 mg/mL.②比较5mg/mL和10 mg/mL西帕依固龈液与5mg/mL次氯酸钠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抑菌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5 mg/mL西帕依固龈液与3mg/mL氢氧化钙、20 mg/nL的西帕依固龈液与5 mg/mL次氯酸钠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抑菌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体外抑菌实验中,选择合适的浓度,西帕依固龈液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抑菌作用可以与氢氧化钙和次氯酸钠相当.  相似文献   

11.
白山片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桃  符洪 《中国热带医学》2008,8(6):1036-1037
目的建立白山片中白鲜皮、山豆根、北豆根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白山片处方中主要的3味中药白鲜皮、山豆根、北豆根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各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色谱清晰、无杂质斑点干扰。结论本文所制定的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有效地控制白山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连、苦参及其等比配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13种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中药抗菌试验试管法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1)黄连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白色念球菌和枯草杆菌具有强抑制作用,对肠道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2)苦参具有低度抗菌能力;(3)苦参与黄连等比配伍后抑菌作用强于单独的苦参,对多数细菌抑菌作用弱于单独的黄连,对少数细菌抑菌作用不降低。结论:黄连、苦参及其配伍均有抑菌作用,但配伍后抑菌作用强于单独的苦参;与黄连单独用药相比对于不同的细菌作用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对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有抗菌活性的中药,并初步探究其体外抑菌机制。方法从60种中药颗粒剂中,筛选对28株泛耐药菌有体外抗菌活性的中药。调整有抗菌活性药液pH至中性,比较调整pH前后抑菌效果差异。检测有抑菌活性中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联合抑菌效果以及对细菌细胞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改变。结果筛选出黄芩、黄连、麻黄和鸡血藤等4种对泛耐药菌均有抑菌作用的中药,其MIC依次为:64、64(82.1%黄连菌株)、128(19.9%)、128、256 mg/mL;MBC依次为:128、64(28.6%黄连菌株)、128(71.4%)、256、512 mg/mL。4种中药调整pH前后抑菌效果均无差异(P>0.05)。黄连和黄芩联合应用时的FIC值均>2。随着4种药物浓度的增加,ALP的浓度均升高,其中黄芩和黄连作用后的ALP浓度升高更为明显。结论黄芩、黄连、麻黄和鸡血藤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效果,其中黄芩和黄连的抗菌机制可能与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关;但黄芩和黄连联合用药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4.
山豆根总生物碱抗肿瘤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对山豆根的总生物碱进行抗肿瘤作用研究。方法通过建立小鼠S180,H22,ESC肿瘤模型,从整体水平上观察山豆根总生物碱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山豆根总生物碱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但抑瘤率低,毒性大。结论山豆根总生物碱作为抗肿瘤药物,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常用苦寒药对大鼠胃肠激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传统认为有伤胃作用的9味苦寒药黄连、山豆根、黄柏、黄芩、栀子、苦参、大黄、汉防己、龙胆草对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将9味药物分别给大鼠连续灌胃10d后,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胃与血中胃动素(motilin,MTL)、胃泌素(gastrin,GAS)、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9味苦寒药对胃黏膜MTL、血与胃黏膜PGE2均有降低趋势;对血中GAS影响为苦参、栀子、龙胆使其显著增加(P<0.05),而大黄、黄芩使其显著降低(P<0.05)。结论9味苦寒药超临床用量使用,对大鼠MTL、GAS、PGE2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能使胃与血中PGE2下降,并能显著降低胃黏膜MTL。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cyanidins,GSPC)对变形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探讨其防龋潜能。方法?采用微量肉汤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最低抑制生物膜浓度(MBIC);采用结晶紫半定量法测定生物膜生成量;硫酸-蒽酮法测定产糖量,pH计测定产酸量。结果?葡萄籽原花青素的MIC值12.5?mg/mL;MBC值和MBIC值均为50?mg/mL;GSPC(≥12.5?mg/mL)降低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生成量,8倍MIC浓度(100?mg/mL)时抑制率达76%;GSPC在低于MIC浓度时仍具有抑制变形链球菌产糖、产酸能力。结论?葡萄籽原花青素具有对变形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能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生物膜和致龋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17.
两面针叶抗菌活性部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两面针叶不同溶剂萃取部位对6种菌株的抗菌活性,为评价两面针叶抗菌活性部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液体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两面针叶不同提取部位对大肠埃希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副溶血性弧菌等菌株进行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测定。结果乙酸乙酯部位对其中的4个菌株有抑菌活性,它们的抑菌活性依次为:副溶血性弧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正丁醇部位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最好,其最低杀菌浓度(MBC)和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750μg/mL和375μg/mL;水层对副溶血性弧菌抗菌活性最强;其MBC和MIC分别为750μg/mL和375μg/mL。结论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及水层对白色念珠菌、副溶血性弧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可考虑综合应用两面针叶在抗菌活性方面的应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苦参泡腾片体外抗菌作用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苦参泡腾片对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用试管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进行抑菌试验。用试管法和平皿划线培养法进行杀菌试验。结果:苦参总碱对上述病原菌的抑菌浓度/杀菌浓度分别为:3.12/6.25(g/L),3.12/12.5(g/L),1.56/6.25(g/L),6.25/12.5(g/L),3.12/6.25(g/L)。结论:苦参总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都具有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黄芪、苦参、知母3药合用及两两配伍对肝癌SMMC-7721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96孔培养板培养肝癌SMMC-7721细胞,分别经中药配伍方作用后,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黄芪、苦参、知母3药合用对肝癌SMMC-7721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黄芪、苦参、知母3药合用能明显诱导肝癌细胞坏死,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中、高剂量药物诱导肝癌细胞坏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芪、苦参、知母配伍方可通过诱导肝癌SMMC-7721细胞坏死发挥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两种不同工艺制备的抗感染药物复方三黄酊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抑菌圈试验和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稀释法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门氏菌和白色念珠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进行了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的试验研究。结果 两种工艺制备的抗感染药物复方三黄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具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活性,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较为敏感。结论 本院生产的抗感染药物复方三黄酊具有明显的体外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