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丙型肝炎病毒结构蛋白在痘苗病毒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中国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抗原性及在细胞内的加工,将丙型肝炎病毒(HCV)5’非编码区(NTR)和结构基因(Core+E1+E2/NS1)插入痘苗病毒表达载体pJSA1175中,转染TK-143细胞,经纯化得到丙型肝炎(HCV)重组痘苗病毒vJSA1175CE株。Southernblot杂交表明,HCV结构基因存在于痘苗病毒之中。Westernblot分析发现,vJSA1175CE表达蛋白带位于90kDa,为一多聚蛋白;此蛋白为分泌型,分泌量与细胞裂解物内量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中国丙型肝炎患者Ⅲ/2a型丙型肝炎病毒(HCV)包膜蛋白E2/NS1高变区1(HVR1)序列变异的规律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巢式PCR技术,从38例Ⅲ/2a型HCV感染患者血清中,扩增HCV部分包膜区基因片断(nt140~1582,HCV-J6),纯化后直接采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本组Ⅲ/2a型HCV HVR1位于氨基酸(aa)384~408位,与有关文献报道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抗原在肝细胞肝癌组织内的定位分布情况。以丙型肝炎病毒(HCV)的C、E、NS3、NS4区四种单克隆抗体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139例肝细胞肝癌(HCC)的肝脏标本,结果总的阳性率为15.1%。21例阳性标本中,C区单抗检测阳性占80.9%(17/21),E区占33.3%(7/21),NS3、NS4区均占57.1%(12/21),表明应用多区段单抗有助于提高HCV抗原的检出率。阳性物质主要存在于胞浆中,呈细、粗颗粒及块状,3例出现膜及膜下型,1例核内有阳性反应。HCV感染与HC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HCV)E2/NS1相对保守区多肽抗原在检测抗-HCV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HCVE2/NS1基因编码的膜区糖蛋白合成E2/NS1相对保守区多肽抗原,建立酶免疫试验(EIA),对96例HCV感染者及40例正常献血员进行HCVE2/NS1抗体的检测,同时平行检测HCVRNA肝炎为13.55%,慢性丙型肝炎为25.04%,无症状感染者为2.08%;正常献血员中发现3例抗HCVE2/NS1抗体  相似文献   

5.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传播广泛的血源性肝炎的病原体。近来研究发现该病毒为有包膜的正链RNA病毒,同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具有本质的区[1]。通过cDNA序列分析发现,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在基因结构上与黄病毒和瘟病毒比较接近[2]。目前HCV诊断试剂已发展到第三代,即采用核心,NS3,NS5区抗原为原料对血样进行筛检[3]。膜区蛋白作为病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可激发抗体产生。随着HC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深入,对E2糖蛋白的衍变、体外表达已较清楚地阐明,对其运用已逐步开展,现就有关内容作一…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丙型肝炎(HC)病人细胞免疫功能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致病机制及机体对其免疫保护作用,收集24例HC病人(急性3例,慢性21例),用3H-TdR掺入法研究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不同HCV抗原增殖反应,并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了PBMC中CD4+、CD8+淋巴细胞亚群在HCV抗原刺激后的变化。结果:HC病人PBMC对HCV合成肽CP9,NS4和基因重组抗原C,E1,E2,NS3刺激后出现不同程度增殖反应,刺激指数(SI)分别为1.69±0.51,1.61±0.54,1.68±0.58,1.49±0.44,1.44±0.44和1.33±0.33。3例急性HC中2例病人的PBMC对HCV抗原呈有效增殖反应(SI≥2.1),且血清HCVRNA阴转伴ALT正常。细胞表型分析显示:增殖的细胞表型是CD4+淋巴细胞,而CD8+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较弱。结论:HC病人PBMC确实存在对HCV抗原的增殖反应;CD4+淋巴细胞比CD8+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要强,急性HC病人PBMC对HCV抗原有效的增殖反应预示可能有良好的临床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抗丙型肝炎病毒(HCV)结构区蛋白IgM抗体。方法采用丙型肝炎病毒C,E1,E2区重组抗原混合包被和分别包被酶标板;用兔抗人γ链血清处理人血清标本,再用固相包被羊抗兔抗体吸附兔抗人γ链-人IgG复合物,建立了抗-HCVIgM检测方法。结果对76例丙型肝炎病人血清进行抗-HCVIgM检测,同时与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具有相关性(P<0005);IgM抗体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全片段C、C+E2区抗原血清标本中的抗-HCVIgM检出率分别可达966%和100%。结论HCV的C、E2重组抗原用于抗-HCVIgM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国产基因工程表达的丙型肝炎病毒(HCV)NS3区抗原免疫小鼠,然后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系SP2/0融合,筛选出4株稳定分泌抗HCVNS3区蛋白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B6,2F3,3D8,3D9,经初步研究表明这4株单抗与NS3抗原具有良好的反应性,与HCV核心区多肽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均无反应。抑制实验表明这4株抗体分别针对NS3抗原分子上的2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病毒E2/NS1区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北京地区1份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血清中提取RNA,经逆转录和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CVE2/NS1区基因约930bp,将其插入至pGEM-T质粒载体中,利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出该基因5’端431bp的核苷酸序列,将此序列与其它9个HCV分离株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此序列与HCVⅡ型序列同源性较高,核苷酸水平同源性在80%以上。由其编码的HCV外膜蛋白N端存在两个高变部位(HVR),在HVR内、外具有几个保守氨基酸残基和氨基酸区域,它们与外膜蛋白空间构型的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重组的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区(HCVNS5)抗原建立了酶免疫试验(EIA),对25例输血后丙型肝炎进行了不同区抗体及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动态研究,同时对15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CVRNA和抗-NS5平行检测,两者符合率为64.1%。抗-NS5抗体首次检出时间为30~575天(182.9±168.5),晚于ALT异常和其他区抗体的出现时间。在感染后1,3,6,12和24个月后抗-NS5的阳性率分别为28%,40%,52%,68%和76%。抗-NS5的动态变化类型为四种:一过性阳性、间歇性阳性、持续性阳性和2年内持续阴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抗原在肝细胞肝癌细胞内的定位分布情况。以丙型肝炎病毒的C、E、NS3、NS4区四种单克隆抗体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139例肝细胞肝癌的肝脏标本,结果总的阳性率为15.1%。21例阳性标本中,C区单抗检测阳性占80.9%(17/21),E区内33.3%(7/21),NS3,NS4区均占57.1%(12/21),表明应用多区段单抗有助于提高HCD抗原的检出率。阳性物质主要存在于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包含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C)基因片段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肝细胞癌细胞株7721细胞中表达。方法:将从pBRTMHCV1-3011质粒切下的HCV C基因片段插入pcDNA3质粒的CMV启动子下游,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HCV-C,然后,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转染7721细胞进行瞬时表达,转染细胞裂解煮沸后,通过SDS-PAGE及Western blot检测表达的核心抗原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多种方法,动态检测了11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孕妇所生的婴儿血抗-HCV和HCVRNA。发现用合成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pELISA)检测婴儿抗-HCV阳性率(23.52%)显著低于第二代重组抗原ELISA(2ndELISA)(41.18%)(P<0.05);用2ndELISA检测,6例婴儿脐血和静脉血抗-HCV阳性,5例持续1~5月阴转,1例阳性持续13个月。经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鉴定,4例阳性,2例可疑阳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CVRNA,5例阳性,3例于生后1~6个月自然阴转,2例持续阳性分别达9个月和13个月。提示检测抗-HCV判断HCV母婴传播的状态受到婴儿抗-HCV产生水平低下、母体抗-HCV的被动输入和不同检测方法的影响,用RT-PCR检测HCVRNA是判断母婴传播更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基因免疫中 HBV preS对HCV E2蛋白免疫原性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丙型肝炎病毒的自然感染过程中,机体无足够的中和抗体来清除循环中的HCV,但只有高滴度的抗包膜蛋白抗体才能完全保护猩猩免受HCV的感染〔1〕。在preS-S疫苗中,preS能显著增加S抗体的产生,使单独接种S抗原无反应的小鼠产生显著的抗HBs反应〔2...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检测血清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抗原提供血清学指标。方法用纯化的重组HIV(gp41)和HCV(NS3)抗原蛋白作为联合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并采用挑单个细胞的方法进行一次克隆。结果分别获得4株和6株能稳定分泌高效价抗HIV(gp41)和HCV(NS3)抗原蛋白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初步建立了双抗体夹心法检测HIV(gp41)和HCV(NS3)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论本方法是建立单抗杂交瘤细胞株的快速方法,所建杂交瘤细胞株特异性强,效价高,分泌抗体性能稳定,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多种方法,动态检测了11例丙型肝炎病毒感的孕妇所生的婴儿血抗-HCV和HCVRNA。发现用合成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婴儿抗-HCV阳性率显著低于第二低重组抗原ELISA;用2ndELISA检测,6例婴儿脐血和静脉血抗-HCV阳性,5例持续1-5月阴转,1例阳性持续13个月。  相似文献   

17.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区抗原制备及其相应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区3(Hepatitis C virus nonstructurd region3,HCV-NS3)与丙型肝炎发病的关系,寻求一种可用于判断临床干扰素(Interferon,IFN)治疗疗效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基因重组,以大肠埃岙菌表达,提取HCV-NS3不同末端蛋白作为抗原,并回顾性的对IFN治疗的63例HCV-RNA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用免疫印迹(Western  相似文献   

18.
20例中国人HCVⅡ/1b型高变区1序列变异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动态研究中国人群HCVⅡ/1b型包膜蛋白E2/NS1高变区1(HVR1)序列变异规律、意义及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逆转录巢式PCR技术从20例HCVⅡ/1b型感染的中国病人血清中扩增了HCV部分包膜区基因片段(nt1449~1586,HCV-J),纯化后直接采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中国人群HCV HVR1位于氨基酸(AA)384~410位,有6个较保守的AA位点;385位Th  相似文献   

19.
丙型肝炎病毒包膜糖蛋白高变区1多抗原肽设计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多抗原肽(MAP)研究丙型肝炎病毒包膜糖蛋白高变区1(HVR1)的抗原性。方法 根据已经获得的HCV-BJ株E2/NS1区氨基酸序列,参照国内外得所报道的HV HVR1序列及抗原性参数,设计并合成含HCV HVR1390-411aa序列22个氨基酸的线性表位多肽(以LP表示)及MAP(对称8分枝),分别以LP和MAP免疫Balb/C小鼠及家兔,比较其免疫原性。结果 MAP免疫原性明显强于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147对母婴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产妇抗-HCV阳性率为4.76%,新生儿抗-HCV阳性率为2.03%,线婴抗-HCV均阳性者2对,阳性率为1.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