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平  凌四平  狄鸥 《华北国防医药》2010,22(4):342-343,F0003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瓣修复手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应用组织瓣修复手部组织缺损9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皮瓣转移和移植68例,带蒂骨瓣转移16例,游离足趾移植11例,除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所有皮瓣均成活。2例足拇趾甲皮瓣游离移植后出现伤口感染,经抗感染及局部换药治疗后愈合。术后随访3~24月,移植后皮瓣血运、弹性及成活良好,功能满意。结论应用不同组织瓣修复手部创伤,具有手术简便、安全、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陈勇  李强  闫威 《河北医药》2010,32(17):2354-2355
目的评价带血管蒂腓骨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应用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0例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均获成功,患者面部外形的恢复均达到满意或较为满意。所有患者术后能正常行走。结论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组织瓣具有其他自体骨组织瓣不可比拟的优点,是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黄金龙  魏宝富  冷永成 《江苏医药》2003,29(8):574-577,F002
目的 拟通过组合移植动物模型及低灌注量、低回流量动物模型的建立,探讨组合移植各组织瓣成活规律。方法 60只家兔分为4组:A组,正常灌注量组;B组,低灌注量组;C组,低回流量组;D组,低灌注量及低回流量组。通过缩窄血管管径,观察三个组织瓣组合移植在不同灌注量,不同回流量条件下组织瓣血流量变化、各组织瓣成活情况及动静脉氧分压差值的变化,与单个组织瓣移植进行比较。结果(1)对照组、A组、B组第7、10天皮瓣成活。C组术后逐渐变黑坏死。D组术后皮瓣边缘坏死。(2)对照组、A组、B组、D组LDF值术后,第7、10天基本稳定。D组组织瓣LDF值升高不明显。C组LDF值逐渐降低至测不出。(3)对照组、A组、B组、C组、D组各组组织瓣成活率分别为:100%、98.2%、95.9%、0%、59.4%。对照组、A、B组两两比较P>0.05;A、B组分别与C、D组比较P<0.01;C、D组比较P<0.01。结论组合移植和单个组织瓣移植有着相似的血流变化规律;一定口径的血管蒂可以携带三个组织瓣进行组合移植,愈合可靠。我们认为在维持生理灌注量和回流量的条件下,更多级的组合移植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带蒂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40眼翼状胬肉行带蒂结膜瓣移植治疗,术后随访3-10个月。结果:40眼翼状胬肉34眼治愈,1眼复发,5眼失访。结论:带蒂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复发率明显降低,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组织瓣修复手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应用组织瓣修复手部组织缺损9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皮瓣转移和移植68例,带蒂骨瓣转移16例,游离足趾移植11例,除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所有皮瓣均成活.2例足拇趾甲皮瓣游离移植后出现伤口感染,经抗感染及局部换药治疗后愈合.术后随访3-24月,移植后皮瓣血运、弹性及成活良好,功能满意.结论 应用不同组织瓣修复手部创伤,具有手术简便、安全、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刘媛 《首都医药》2006,13(17):45-45
张友乐,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华手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外科名誉编委,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编委。1978年毕业后,一直致力于骨科、手外科医疗研究及临床工作。在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手部肌腱损伤的功能重建,皮肤缺损的覆盖及四肢畸形的矫正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1987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学习手部晚期功能重建及手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回国后主要从事手部损伤功能重建,特别是在肌腱缺损与重建方面作了大量的基础工作。1994年“,深低温冷冻异体肌腱移植”获北京市科技三等奖。同年,“拇短屈肌解剖学与应用”获北京市卫生局一等奖。1995年,“异体肌腱移植实验与应用”获卫生部一等奖。1996年,“冷冻干燥异体肌腱移植”获北京市科技二等奖。2003年“鞘管区异体肌腱复合组织移植研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及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承担卫生部及国家十五攻关项目,获首都医学发展基金。参与编著《手外科检查》、《手部创伤修复》、《手外科学》、《骨科学》、《手外科手术图谱》等著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中发表了四十余篇论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常用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和适应证。方法对330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运用常用的13类组织瓣进行修复。结果游离组织瓣移植13例中1例前臂皮瓣坏死,带蒂皮瓣283例中部分坏死7例,肋骨、髂骨移植共34例,髂骨部分坏死1例;其余各类组织瓣(共321例)全部成活。结论区别应用不同组织瓣进行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可较好恢复患者口腔颌面部功能及形态,能够提高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6例口腔颌面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治疗。其中使用前臂皮瓣的患者18例、腓骨复合组织瓣患者12例、股前外侧皮瓣患者6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治疗成功率。结果不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成功率均较高,差异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组织缺损的疗效较高,其中前臂皮瓣属于首选方式,股前外侧皮瓣的成功率较高,但是通常只应用于大范围的缺损。  相似文献   

9.
低分子右旋糖酐(Dextran-40)应用于手外科和显微血管外科已有20余年的历史,目前已成为断肢再植、足趾游离移植,游离神经移植和游离皮瓣移植等手术的常规用药。 本文仅重点分析近年来我院手外科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引起的不良反应情况。  相似文献   

10.
手部外伤因较大面积组织缺损如不及时有效地进行修复会严重影响手的功能及外形,手外科手术中有60%的病例需要做皮瓣移植,皮瓣移植手术后护理是皮瓣成活的关键[1]。且手外伤后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及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组织瓣移植在头颈部肿瘤术后即可修复中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观察48例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瓣移植,分析所采用皮瓣的类型受区血管,皮瓣成活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有可能影响皮瓣成活的各种因素。结果前臂皮瓣、胸大肌皮瓣、腓骨肌皮瓣、股外侧皮瓣为最常用的4种组织瓣,占全部皮瓣的95%,组织瓣成活的临床成功率为96%,术后血栓的发生率为6%,受区和供区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但大多数并发症均不严重,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结论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瓣移植是安全可靠的,整形与修复的开展能扩大手术的切除范围,提高生存率,减少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手部组织缺损是手创伤后较为常见的损伤结果.由于手部组织结构复杂,功能要求高,故修复较为困难.1966年杨东岳等创用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获得成功以来,利用足部组织瓣移植修复手部组织缺损已成为有效的修复手段[1].我们采用足部7种不同的组织瓣移植修复手部缺损48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选择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邵新中 《河北医药》2003,25(1):9-10
手外伤、先天性畸形、瘢痕或肿瘤切除等所造成的手部皮肤缺损 ,首先要解决皮肤的覆盖问题 ,然后才能解决手的功能重建问题。 1987年 ,王澍寰教授曾经指出“手外科手术中大约有 1 3的病例需作皮肤移植” ,只有解决了皮肤覆盖问题 ,伤手才有可能恢复良好的功能和外观。因此 ,解决好皮肤覆盖问题是对一个手外科医生专业素质的考验。游离皮片移植是一种古老而又实用的方法 ,但对于伴有深部组织外露或二期需修复深部组织者 ,游离皮片移植则不能满足覆盖创面的需要 ,必须采用皮瓣修复。2 0世纪 70年代以前 ,带蒂皮瓣移植是修复皮肤缺损伴深部组织…  相似文献   

14.
<正>自2001-03~2007-07笔者所在手外科采用坶甲瓣加腹部瓦合皮瓣移植修复拇及手部皮肤脱套伤12例,手术一次成功,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拇、手外形良好,屈伸自如,手部恢复拿、捏及对掌功能。足部行走正常,无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口腔颌面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观察其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64例患者中,成功60例,治疗成功率为93.75%,且手术成功的患者的外形、面部功能和语言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采取游离组织瓣对口腔颌面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好、安全性较高,适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R:探讨降低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将94例翼状胬肉患者分为单纯切除暴露巩膜(对照组)和翼状胬肉切除合并带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移植组)两组,术后随访1-4年,对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移植组术后1-4年的复发率分别为0%、2.3%、4.5%、9.1%;对照组术后1-4年的复发率分别为5.0%、13.3%、18.3%、21.7%。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翼状胬肉切除合并带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降低翼状胬内切除术后复发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85年以来,应用带蒂组织瓣,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瓣修复各种原因造成的严重组织缺损47例。现将体会和教训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瓣移植共10例,成功7例,失败3例。分析失败原因:1例为电击伤,由于电击伤原因供区血管喷血不活跃,经反复吻合,于术后24小时发生血管栓塞。1例为创伤,采用逆行皮瓣吻合法移植,术后48小时后发生血管栓塞。1例为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一种新的桥式组织游离移植技术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健侧带胫后血管的小腿内侧皮瓣或带大隐静脉组织瓣制成管状血管桥,切取背阔肌皮瓣或股前外侧皮瓣对5例小腿无供血血管的软组织缺损患者行桥式平行移植修复。结果5例移植皮瓣均成活,伤腿免于截肢,患者对固定方式满意。术后随访6-12个月,修复的皮瓣颜色、质地满意,健侧肢体远端血运良好。结论作为对桥式交叉移植修复方式的改良术式,桥式平行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肩胛下血管蒂的组织瓣的血供解剖以解决肩胛下血管蒂的联合组织瓣的临床应用,有杉6具新鲜尸体标本,从肩胛下血管起始处灌注中华墨汁,观察皮肤着色范围;于背阔肌上缘、前缘、肩胛岗、腋前线和髂嵴平面分别切取组织块做连续切片,应用Luzex-F图像分析仪,观察皮瓣间微血管构筑特征。结果显示肩钾皮瓣、脊阔肌肌皮瓣、侧胸皮瓣间存在非常丰富的血管吻合网。临床上以肩胛下动静脉为血管蒂,包含肩胛皮瓣、背阔肌肌皮瓣、侧胸皮瓣联合移植修复巨大软组织缺损,吻合血管移植6例,轴型皮瓣移植50例,均获成功。结论:以肩胛下血管蒂制备的联合组织瓣是一个理想供区,可用于移植修复大范围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20.
顾玉东,1937年10月出生,手外科、显微外科专家。山东省章丘人。1961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山医院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手外科杂志》总编辑。顾院士长期从事手外科、显微外科临床工作和理论研究。1966年曾参加世界第一例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的工作,以后在肢体创伤组织(皮肤、肌肉、骨关节)修复及拇、手指再造领域里设计新方法,在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治方面也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总结、有所贡献。上世纪70年代首创膈神经移位,1983年首创用多组神经移位优良率达84.6%,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首创对无法利用多组神经移位的病例行健侧颈7移位,获1993年国家发明奖二等奖;设计的“两套血供的手术方法”使我国首创的足趾移植术保持国际领先地位,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73年起应用皮瓣修复肢体创面,先后首创小腿外侧皮瓣,静脉干动脉化皮瓣,获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组织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