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培高利特单药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的疗效,为合理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干预帕金森病提供依据。方法:60例首次接受治疗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为2002-10/2004-10湘雅医院收治,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培高利特组、多巴丝肼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3及6个月后进行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改良Hoehn-Yahr分级评分及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3个月后,培高利特组改良Hoehn-Yahr分级评分与多巴丝肼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培高利特组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与多巴丝肼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培高利特组的临床疗效与多巴丝肼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副反应观察发现,培高利特组患者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多巴丝肼组(30%比50%,P<0.01),其中培高利特组患者出现幻觉的比例稍高于多巴丝肼组,恶心、失眠、便秘、直立性低血压等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多巴丝肼组(P<0.01)。结论:应用培高利特单药治疗早期帕金森病6个月后疗效与多巴丝肼相似,且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背景:培高利特与美多巴都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药物,但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愈后的影响尚有争议,神经影像学的进展使得定量评价药物治疗对帕金森病的预后影响成为可能。目的:采用99Tcm-TRODAT-1多巴胺能转运体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成像结合联合帕金森病量表评分,观察培高利特、美多巴作为起始治疗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预后及对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设计:随机分组、平行对照、安慰剂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八一医院神经内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内科与核医学科。对象:选择2002-02/07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专病门诊收治的未经任何药物治疗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安坦对照组、培高利特组、美多巴组,12例/组。所有入选患者均书面同意参加试验,诊断符合英国帕金森病协会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本实验经过长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干预措施:安坦对照组、培高利特组、美多巴组患者接受联合帕金森病量表评分、多巴胺转运体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显像检查后,分别服用各自药物,每粒安坦、培高利特、美多巴胶囊含药物分别为0.05,0.05,125mg。第1周时1粒/次,1次/d;以后每周的日剂量较上周日剂量增加1粒,治疗1个月使日剂量分别达到0.2,0.2,500mg。此后维持剂量恒定,治疗6,10个月分别用联合帕金森病量表进行疗效评定。所有患者治疗10个月后,分别进行脑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成像,半定量法分析受累肢体同侧或对侧纹状体99Tcm-TRODAT-1的特异性摄取值。主要观察指标:①比较3组治疗10个月后受累肢体同侧、对侧99Tcm-TRODAT-1特异性摄取值降低百分率的变化。②比较3组治疗前后联合帕金森病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实验纳入患者36例,治疗10个月后3组各脱落1例,最终33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治疗10个月后受累肢体同侧、对侧99Tcm-TRODAT-1特异性摄取值降低百分率的变化:治疗10个月后,美多巴组受累肢体同侧、对侧99Tcm-TRODAT-1特异性摄取值降低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安坦对照组、培高利特组[(46.3±19.4)%,(28.9±13.0)%,(34.4±18.1)%;(47.5±20.8)%,(31.8±15.6)%,(33.8±17.2)%;P均<0.05]。②各组治疗前后联合帕金森病量表评分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0个月后安坦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但美多巴组、培高利特组均明显下降[(15.5±8.68),(6.4±9.05)分;(15.8±6.75),(10.36±8.30)分;P均<0.05]。结论:美多巴、培高利特虽都能对早期帕金森病起到有效治疗,但对于帕金森病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同。美多巴可能会加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而使病情恶化,培高利特则不影响帕金森病的预后,更适合作为早期帕金森病治疗的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训练对帕金森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2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帕金森病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Orem自理模式训练.治疗时间均为8周,治疗前后运用帕金森病的临床分级和改良的Webster评分量表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症状、体征及日常生活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或P<0.01).结论:运用Orem自理模式训练能明显提高帕金森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循环治疗仪(CVFT)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及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50例伴随抑郁症状的帕金森病(PD)患者随机分为美多芭+CVFT治疗组(刺激组)和美多芭+伪刺激治疗组(伪刺激组),各25例.所有患者治疗期间美多芭用量不变.治疗前、后用改良Webster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分级量表(HAMD)评分.结果 刺激组患者美多芭+CVFT治疗后运动症状有所改善,抑郁症状有所减轻,Webster和HAMD评分均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伪刺激组则无明显改变.结论 脑循环治疗仪对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和抑郁症状方面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Roy适应模式在帕金森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84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Roy适应模式中的生理、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及相互依赖4种适应模式进行整体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治疗时间均为8周.治疗前后运用帕金森病的临床分级和改良的Webster评分量表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症状、体征及日常生活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运用Roy适应模式能明显提高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培高利特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以及改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的作用。方法:选择2001-04/2001-12在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专病门诊就诊、未经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具有单侧肢体运动徐缓、震颤、强直、特殊姿势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男14例,女8例;年龄55~70岁。所有患者均书面同意参加该试验,整个试验过程中能坚持服用单一药物治疗,未经同意不能改动治疗方案。将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11例和培高利特组11例。安慰剂组给予苯海索治疗,培高利特组给予培高利特治疗。苯海索、培高利特起始日剂量均为0.05mg。入组第l周时,每日服用1次;以后每周增加1粒,经过1个月左右达到日剂量0.25mg,此后维持剂量恒定(该剂量苯海索抗帕金森病作用不明显,故安慰剂组可称为帕金森病自然变性组)。①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纹状体^99Tc^m-2β-[N’双(2-硫乙基)乙撑二胺基]甲基,3β-(4氯苯基)托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特异性摄取值百分率的变化,评估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的变性数量。②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13个月时帕金森病评定量表变化,评估培高利特对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结果:最终进入结果分析的帕金森病患者22例。①治疗13个月后,安慰剂组和培高利特组患者起病肢体对侧纹状体^99Tc^m-2β-[N’双(2-硫乙基)乙撑二胺基]甲基,3β-(4氯苯基)托烷特异性摄取下降值百分率分别为(31.8&;#177;15.6)%,(33.8&;#177;17.2)%,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gt;0.05);起病肢体同侧纹状体^99Tc^m-2β-[N’双(2-硫乙基)乙撑二胺基]甲基,3β-(4氯苯基)托烷特异性摄取下降值百分率分别为(28.9&;#177;13.0)%,(34.4&;#177;18.1)%,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gt;0.05)。②培高利特组治疗后6,13个月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13.0&;#177;6.0),(10.O&;#177;5.9)分]明显低于安慰剂组评分[(23.7&;#177;4.3),(27.0&;#177;4.3)分](t=4.69,5.87,P&;lt;0.01)。培高利特组治疗13个月时帕金森病评分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t=2.13,P&;lt;0.05)。结论: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经培高利特治疗13个月后,起病肢体同侧和对侧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率与应用苯海索大致相同,说明培高利特治疗不增加该区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自然变性率;而培高利特治疗后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的下降表明该药具有提高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运动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抗震止痉颗粒联合美多巴优化治疗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8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继续原有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抗震止痉颗粒,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分、改良的Hoehn-Yahr(H-Y)分级情况,评价药物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组均有不同疗效,治疗组的UPDRS评分、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H-Y分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能与疗程较短有关.结论:中药抗震止痉颗粒作为美多巴的辅助用药,疗效明显而且不良反应少,能更好地控制帕金森病的各种运动性症状,降低UPDRS评分,优化帕金森病的治疗,达到延缓PD病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培高利特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以及改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的作用。方法:选择2001-04/2001-12在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专病门诊就诊、未经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具有单侧肢体运动徐缓、震颤、强直、特殊姿势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男14例,女8例;年龄55~70岁。所有患者均书面同意参加该试验,整个试验过程中能坚持服用单一药物治疗,未经同意不能改动治疗方案。将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11例和培高利特组11例。安慰剂组给予苯海索治疗,培高利特组给予培高利特治疗。苯海索、培高利特起始日剂量均为0.05mg。入组第1周时,每日服用1次;以后每周增加1粒,经过1个月左右达到日剂量0.25mg,此后维持剂量恒定(该剂量苯海索抗帕金森病作用不明显,故安慰剂组可称为帕金森病自然变性组)。①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纹状体99Tcm-2β-犤N'双(2-硫乙基)乙撑二胺基犦甲基,3β-(4氯苯基)托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特异性摄取值百分率的变化,评估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的变性数量。②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13个月时帕金森病评定量表变化,评估培高利特对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结果:最终进入结果分析的帕金森病患者22例。①治疗13个月后,安慰剂组和培高利特组患者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治疗帕金森病患者伴抑郁和神经症状的疗效.方法 将66例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2组均同时进行帕金森病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20 mg,口服,1次·d-1.对照组不使用任何抗抑郁药物.2组均8周为1个疗程.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改良的Webster帕金森病十大症状评分法(Webster评分)对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8周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2组HAMD评分:经过4、8周的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48.5%及81.8%,对照组有效率为3.0%及27.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帕金森病神经症状缓解:经4周治疗后,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8周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69.7%,对照组有效率为2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罗西汀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有明显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对其神经症状也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培高利特与美多巴都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药物,但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愈后的影响尚有争议,神经影像学的进展使得定量评价药物治疗对帕金森病的预后影响成为可能。 目的:采用^99Tc^m-RODAT-1多巴胺能转运体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成像结合联合帕金森病量表评分,观察培高利特、美多巴作为起始治疗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预后及对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 设计:随机分组、平行对照、安慰剂对照实验。 单位:解放军第八一医院神经内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内科与核医学科。 对象:选择2002—02/07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专病门诊收治的未经任何药物治疗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安坦对照组、培高利特组、美多巴组,12例/组。所有人选患者均书面同意参加试验,诊断符合英国帕金森病协会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本实验经过长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干预措施:安坦对照组、培高利特组、美多巴组患者接受联合帕金森病量表评分、多巴胺转运体行单光于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显像检查后,分别服用各自药物,每粒安坦、培高利特、美多巴胶囊含药物分别为0.05,0.05.125mg。第1周时1粒/次,1次/d;以后每周的日剂量较上周13剂量增加1粒,治疗1个月使13剂量分别达到0.2。0.2,500mg。此后维持剂量恒定,治疗6,10个月分别用联合帕金森病量表进行疗效评定。所有患者治疗10个月后,分别进行脑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成像,半定量法分析受累肢体同侧或对侧纹状体^99Tc^m-TRODAT-1的特异性摄取值。 主要观察指标:①比较3组治疗10个月后受累肢体同侧、对侧^99Tc^m -TRODAT-1特异性摄取值降低百分率的变化。②比较3组治疗前后联合帕金森病量表评分的变化。 结果:实验纳入患者36例,治疗10个月后3组各脱落1例,最终33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治疗10个月后受累肢体同侧、对侧^99Tc^m-TRODAT-1特异性摄取值降低百分率的变化:治疗10个月后,美多巴组受累肢体同侧、对侧^99Tc^m-TRODAT-1特异性摄取值降低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安坦对照组、培高利特组[(46.3&;#177;19.4)%,(28.9&;#177;13.0)%,(34.4&;#177;18.1)%;(47.5&;#177;20.8)%。(31.8&;#177;15.6)%.(33,8&;#177;17.2)%;P均〈0.05]。②各组治疗前后联合帕金森病量表评分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0个月后安坦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但美多巴组.培高利特组均明显下降[(15.5&;#177;8.68).(6.4&;#177;9.05)分;(15.8&;#177;6.75),(10.36&;#177;8.30)分;P均〈0.05]。 结论:美多巴,培高利特虽都能对早期帕金森病起到有效治疗,但对于帕金森病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同。美多巴可能会加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而使病情恶化,培高利特则不影响帕金森病的预后,更适合作为早期帕金森病治疗的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吡贝地尔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安全性。方法收集2004-01/2005-03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36例,在原有复方左旋多巴或息宁治疗基础上添加吡贝地尔。在治疗前和服药3个月后进行Webster评分测定,观察副反应。结果①Webster评分结果:治疗后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3.89±4.77,17.30±5.15,P<0.05)。分项中的震颤、僵直与坐起、手部动作过缓及步态等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0.05)。②副反应:以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等消化症状为主,减药量或加用多潘立酮科缓解。结论吡贝地尔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的多项功能障碍,且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药物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干预效果及患者血浆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脂质含量的变化。方法:选择2004-01/2006-02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针灸推拿医院针灸科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38例,均自愿参加观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针药并用组和药物对照组各19例。①药物对照组口服苄丝肼-左旋多巴,62.5~500mg/次,2~4次/d,治疗时间同针药并用组。②针药并用组在药物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头皮针平刺法进针,捻转3min后接通电针,通电时间30min;体穴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7d,治疗时间为4个疗程。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个疗程后进行观察记录。进步率(%)=(治疗前分值-治疗后分值)/治疗前分值×100%。进步率>50%为显效,20%~49%为进步,<20%为稍好;总有效率(%)=显效例数 进步例数 稍好例数/总例数×100%。并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个疗程后测定血浆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脂质含量。结果:38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4个疗程后总有效率:针药并用组显著高于药物对照组眼89.4%,52.6%(P=0.03)演。②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针药并用组治疗2个疗程后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个疗程后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药物对照组(P<0.05)。③血浆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脂质含量:治疗4个疗程后,针药并用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治疗前及药物对照组(P<0.05);针药并用组过氧化脂质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及药物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可能通过提高帕金森患者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降低过氧化脂质的含量,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从而达到防治帕金森病的积极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讨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运动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帕金森病运动障碍患者8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左旋多巴治疗,研究组给予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运动障碍患者给予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可更为明显地缓解运动障碍,减少非运动性评分,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巴丝肼、普拉克索联合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帕金森病患者66例,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帕金森病患者单用多巴丝肼治疗,研究组帕金森病患者予以多巴丝肼、普拉克索联合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UPDR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UPDRS量表评分较之前下降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帕金森病患者用药期间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多巴丝肼、普拉克索联合治疗帕金森病有一定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定单用金刚烷胺、金刚烷胺与复方丹参或丙炔苯丙胺合用对早期帕金森病 (PD)患者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式分组 ,单用金刚烷胺组 (金刚烷胺组 ) 3 5例 ,金刚烷胺 复方丹参组 (复方丹参组 ) 3 4例 ,金刚烷胺 丙炔苯丙胺 (丙炔苯丙胺 )组 2 9例。临床疗效采用改良Webster量表和帕金森病运动功能 (MDRSPD)量表 ,在治疗前及以后每 2个月进行 1次评定 ,期限为 1年 ,观察药物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同时在治疗前后取血查肝肾功能、血糖及血常规、尿常规。结果Webster量表和MDRSPD量表的临床有效率 ,单用金刚烷胺组分别为 42 9%和 3 7 1% ,复方丹参组分别为 3 4 2 %和 2 6 5 % ,丙炔苯丙胺组分别为 5 1 1%和 48 3 % ,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MDRSPD量表的临床显效率 ,金刚烷胺组为 2 8% ,复方丹参组为 11 8% ,丙炔苯丙胺组为 2 7 6%。复方丹参组与金刚烷胺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丙炔苯丙胺组与金刚烷胺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以上 3组分别为 2 7 8%、8 8%和 3 1% ,但均较轻微 ,持续时间短 ,不影响治疗。结论 3组方案对早期PD患者均有一定的疗效 ,金刚烷胺与丙炔苯丙胺组联合应用显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5):2389-2391
目的探讨苯海索联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PD患者94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观察组采用苯海索+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比较治疗前、治疗15d后帕金森病统一评定量表(UPDRS)、帕金森症状量表(Webster)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d后,观察组UPDRS、Webste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2%,与对照组的(12.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海索联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帕金森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验功能性步态评价(FGA)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结构效度和同时效度。方法 2011年3月至12月,住院帕金森病患者121例(平均年龄61.9岁)行FGA评定,同时采用Berg平衡量表、功能性步态分级、计时起立-走测验、特异性活动平衡自信量表、运动障碍学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3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最大步行速度和改良Hoehn and Yahr量表进行评定。采用主成分法正交旋转法分析其结构效度,计算FGA与其他评价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同时效度。结果 FGA提取到1个公因子,解释总变异64.0%;FGA与其他评价之间的相关系数0.57~0.85。结论 FGA在帕金森病患者中效度较好。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患者TNF-α含量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Parkinsons's disease,PD)患者外周血及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变化,为探讨细胞免疫与PD的关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①对25例PD患者进行Webster评分、Hoehn-Yahr分级分期及UPDRS-Ⅱ、Ⅲ评分;②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25例PD患者外周血及脑脊液TNF-α含量,并与健康人组进行对照及相关分析.结果 ①25例PD患者平均年龄(64.64±8.00)岁,平均病程(2.71±3.66)年,Webster评分轻度13例、中度10例、重度2例,Hoehn-Yahr分级1级早期6例、2级早期5例、3级中期8例、4级及5级晚期6例;UPDRS-Ⅱ评分平均(15.16±9.67)分,UPDRS-Ⅲ评分平均(17.04±11.51)分;②PD组患者血清TNF-α含量(16.59±7.72)pg/ml,脑脊液TNF-α含量(13.22±4.31)p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年龄、病程、Webster评分、Hoehn-Yahr分级分期和UPDRS-Ⅱ、Ⅲ评分无相关性.结论 ①PD患者存在外周血及脑脊液TNF-α的改变,PD发病与细胞免疫功能失调有关;②PD患者细胞免疫状态的改变不能归于外源性多巴的摄入,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紊乱参与了P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盐酸司来吉兰联合美多芭治疗中晚期老年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盐酸司来吉兰联合美多芭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MDRSPD评分、Webster评分、UPDRS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MDRSPD评分和Webster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精神、行为和情绪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活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结论 :盐酸司来吉兰联合美多芭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疗效显著,治疗后患者的MDRSPD评分,Webster评分,精神、行为和情绪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活动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抑郁症状及脑脊液中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65例伴随抑郁症状的帕金森病(PD)患者随机分为刺激组(FNS+美多巴组)、对照组 (单纯美多巴组).刺激组35例患者予以FNS治疗,每次通电30 min,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0 d,同时按常规服用美多巴;对照组30例,单纯服用多巴胺治疗.所有患者治疗期间美多巴用量不变.于治疗前、后予以改良Webster量表、汉密尔顿抑郁分级量表(HAMD)评分;同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患者脑脊液中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刺激组运动症状有所改善,抑郁症状减轻,Webster和HAMD评分均减少(P<0.05),脑脊液中5-羟色胺(5-HT)含量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无明显变化.对照组运动和抑郁症状则无明显改变,脑脊液中单胺类递质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FNS治疗在减轻PD患者运动症状的同时也能改善抑郁状态,其作用机理可能于中枢神经保护和促进5-HT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