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分析,探讨其对乳腺癌术后随访和预后监测的意义。方法利用CIAS-1000型细胞图像分析系统及相关的细胞培养、银染等技术,对20例健康人、20 例炎症患者和11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进行分析,结果以核仁积分面积与细胞核积分面积的比值(I.S%)和核仁银染积分光密度与细胞核银染积分光密度的比值(I .O.D%)表达。结果炎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rDNA转录活性明显升高,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rDNA转录活性明显降低,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1),转移和/或复发时,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进一步下降(P<0.05)。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分析可以做为乳腺癌术后随访和预后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I林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分析,探讨其对乳腺癌术后随访和预后监测的意义。方法利用CIAS-1000型细胞图像分析系统及相关的细胞培养、银染等技术,对20例健康人、20例炎症患者和11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进行分析,结果以核仁积分面积与细胞核积分面积的比值(I.S%)和核仁银染积分光密度与细胞核银染积分光密度的比值(I.O.D%)表达。结果炎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rDNA转录活性明显升高,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rDNA转录活性明显降低,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转移和/或复发时,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进一步下降(P<0.05)。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分析可以做为乳腺癌术后随访和预后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和凋亡相关蛋白变化在肿瘤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和流式细胞仪测定正常人和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的转录活性和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的表达。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明显降低,凋亡相关蛋白Fas表达升高,与健康人相比,差异显著(P<0.01),随着病情的进展,这种趋势更为明显。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和凋亡相关蛋白变化可以从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活性两方面评价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在胃癌转移的临床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分析(附11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分析 ,探讨其对肺癌辅助诊断、治疗结果判定和预后监测的意义。方法 利用CIAS 10 0 0型细胞图像分析系统及相关的细胞培养、银染等技术 ,对 2 0例健康人、2 0例炎症患者和 112例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进行分析 ,结果以核仁积分面积与细胞核积分面积的比值 (I .S % )和核仁银染积分光密度与细胞核银染积分光密度的比值 (I .O .D % )表达。结果 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rDNA转录活性明显下降 ,与健康人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肿瘤转移和 /或复发时 ,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进一步下降 (P <0 .0 5 )。结论 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分析可以做为肺癌的辅助诊断、治疗疗效的判定和预后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在恶性肿瘤中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在恶性肿瘤中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 (AG NORs)作为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分析指标 ,采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对 1 0 0例正常健康者 ,2 63例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检测的IS %值 (T淋巴细胞核仁银染面积与细胞核面积比值 )进行分析。结果 :外周血T淋巴细胞IS %值在正常人与肿瘤患者之间的表现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带瘤的和不带瘤的恶性肿瘤患者之间、健康者中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 ;不同性别的健康者及恶性肿瘤患者中、不同部位肿瘤之间、不同细胞类型肿瘤之间、肿瘤组中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外周血T淋巴细胞IS %值与肿瘤细胞的存在与否有直接的关系 ,与性别、不同部位肿瘤、不同细胞类型无关 ,可以作为恶性肿瘤辅助诊断及监测病情发展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肿瘤患者淋巴细胞脱氧核糖核酸核蛋白体转录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脱氧核糖核酸核蛋白体(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对肿瘤治疗结果判定和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CIAS-1000型细胞图像分析系统及相关的细胞培养、银染等技术,分析了20例健康人、291例肿瘤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结果以细胞核核仁积分面积/细胞核积分面积(1.5%);细胞核核仁积分光密度/细胞核积分光密度(I.O.D%)来表达。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rDNA转录活性明显降低,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除食道癌和消化系统癌外,其他各系统肿瘤术后I.S%和1.O.D%比值明显回升(P<0.05),虽然食道癌和消化系统肿瘤术后I.S%和I.O.D比值回升不明显,但是也显示了上升的趋势。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rDNA转录活性分析可以做为肿瘤治疗疗效结果的判定和肿瘤预后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和凋亡相关蛋白变化在肿瘤转移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和流式细胞仪测定正常人和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的转录活性和凋亡相关蛋白 (Fas/FasL)的表达。结果 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明显降低 ,凋亡相关蛋白Fas表达升高 ,与健康人相比 ,差异显著 (P <0 .0 1) ,随着病情的进展 ,这种趋势更为明显。结论 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和凋亡相关蛋白变化可以从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活性两方面评价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 ,在胃癌转移的临床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有食管癌家族史的58例食管癌患者及其23名一级亲属、20例其他癌家族史的食管癌患者,进行了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并以无癌家族史的114例食管癌患者及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有癌家族史的患者,其皮肤迟发超敏反应和淋巴细胞转化,明显低于无癌家族史者(P<0.05);其一级亲属的迟发超敏反应,淋细胞转、IL-2诱导反应、NK活性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约2/3的有癌家族史的患者,与其亲属有关类似的  相似文献   

9.
对有食管癌家族史的58例食管癌患者及其23名一级亲属、20例其他癌家族史的食管癌患者,进行了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并以无癌家族史的114例食管癌患者及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有癌家族史的患者,其皮肤迟发超敏反应和淋巴细胞转化,明显低于无癌家族史者(P<0.05);其一级亲属的迟发超敏反应,淋巴细胞转化、IL-2诱导反应、NK活性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约2/3的有癌家族史的患者,与其亲属有着类似的免疫缺陷。此结果提示,食管癌的家族易感性可能亦与家族性的免疫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和核仁形成区相关蛋白银染技术测定64 例宫颈癌手术前后血清IAP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改变,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宫颈癌组治疗前较对照组血清IAP增高[(688.5±53.3) μg/mL vs (479.1±48.4) μg/mL],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降低[(6.24±0.64)% vs (8.33±0.7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根治性手术组(35例)术后血清IAP显著性降低[(511.3±54.8) μg/mL vs (668.2±44.2) μg/mL](P<0.01),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显著性增高[(6.96±0.34)% vs (6.12±0.51)%](P<0.01);而姑息性手术组(29例)血清IAP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则无显著性变化[(657.2±58.3) μg/mL vs (674.9±48.7) μg/mL;(6.12±0.41)% vs (6.18±0.37%)](P>0.05).结论 提示宫颈癌患者血清IAP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和病程有关,检测宫颈癌患者血清二者的变化,有助于估计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豫北地区食管癌病人家族遗传方面的差异,探讨遗传因素在食管癌中的作用,为食管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400例食管癌病例,比较豫北地区食管癌遗传度与全国其他高发区遗传度的差异,以及豫北地区有食管癌家族史的病人与无家族史的病人发病年龄、病理分期的差异。结果:有食管癌家族史的病人较无家族史病人普遍发病年龄偏早,恶性程度偏高,预后相对较差。结论:有食管癌家族史的人应列为高危人群,重点监测,定期检查,尽早采取干预措施,减少食管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肿瘤特异性抗原可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异常,这些异常反应是通过细胞膜肿瘤特异或相关抗原与淋巴细胞反应来表达。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反映了细胞免疫水平。我们对确诊为食管癌的72例患者在放疗前后进行了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检测,初步探讨食管癌放疗...  相似文献   

13.
癌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银染核仁形成区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用核仁银染强度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Th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与机体免疫状况的关系。方法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 ,对癌症、炎症、非癌非炎性疾病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Th(CD4 )淋巴细胞中的核仁银染强度进行比较。结果 与炎症、非癌非炎症疾病患者及正常人相比 ,癌症患者Th淋巴细胞核仁银染强度显著下降。结论 癌症患者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可以灵敏地反映体内癌变进展程度与机体免疫状况的相互关系 ,有可能为临床诊断癌症提供一个简便可行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4.
42例恶性肿瘤患者 ,其中单纯放疗组 2 6例 ,术后放疗组 1 6例 ,分别在放疗前后均行外周血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分析并随访 3年 ,单放组中放疗前无比值 >7病例 ,放疗后比值 >7者 1 6例 ,3年生存率为 68 8% ;术后放疗组中放疗前比值 >7者 3例 ,放疗后比值 >7者 1 3例 ,3年生存率为 76 9%。研究提示 ,肿瘤患者放疗前后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变化可用来评价放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其rDNA转录活性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分析培养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构成特征,检测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及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对21 例健康人及127 例良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培养72 小时,用标记CD4 、CD8、CD20、CD56 对培养后外周血作流式细胞术分析,同时用AgNOR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检测淋巴细胞的I-S% (银染核仁积分面积细胞核积分面积) 及I-O-D% (银染核仁积分光密度细胞核积分光密度) 以反映rDNA转录活性。 结果 外周血培养后主要为T淋巴细胞的转化生长,恶性肿瘤患者的T淋巴细胞rDNA 转录活性显著低于健康人或良性患者(P<0-05),表明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较低。 结论 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检测有助于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并可能有助于肿瘤的普查和筛选。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快速、客观、分辨率高,并可作定量分析,是值得推广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粘附分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食管癌患者外周血(Peripheral Blood,PB)粘附分子CD44 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2 例食管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CD44 水平,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与100 例正常人外周血中CD44 作统计学比较。结果:正常人外周血中CD44 % 为46 .14 ±1 .34 ,正常人外周血中CD44 % 与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52 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CD44 % 与年龄、性别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而中段食管癌患者、外生型、溃疡型、中分化、低分化、晚期或复发患者、淋巴结转移4 个以上的、A 型、O 型血患者的外周血中CD44 % 水平均高于正常人( P< 0 .05) 。结论:食管癌外周血中CD44 % 升高可提示肿瘤复发或属于晚期患者。CD44 % 水平越高,肿瘤分化程度越差。CD44 % 升高与肿瘤大体类型有关,外生型和溃疡型较高。O 型血和A 型血CD44 % 较高。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食管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CD44 水平,可为临床提供判断患者预后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肠癌患者外周血中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与目的:肠癌患者的生存期与是否存在转移密切相关,外周血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对肿瘤发生转移的判断,但单个检测指标尚难于判断.本实验旨在研究多种肿瘤标志物与肠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并评估其同时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方法联合检测92例肠癌、68例肠癌前病变及5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生存素(survivin)、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20(CK20)基因的转录,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未检测NCEA、CK20及survivin mRNA的转录;良性病变患者survivin转录的检测阳性率为7.35%,平均拷贝数为(2.5±0.9).肠癌外周血CEA、CK20、survivin mRNA转录的阳性率分别为41.3%、47.8%、72.8%,其阳性率与疾病的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相关.survivin mRNA高转录者4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转录者.肠癌患者外周血CEA、CK20、survivin mRNA转录的联合检测对肿瘤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阳性似然比.结论:Real-time RT-PCR联合检测肠癌外周血中多个肿瘤标志物基因的表达,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监测肿瘤复发、判断预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检测在肿瘤监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通过检测Ag-NORs的含量对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进行分析,为肿瘤患者的辅助诊断及预后的评估提供科学的依据.材料与方法:采用KL型免疫分析系统,从基因转录水平上定量分析肿瘤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以银染面积与细胞核面积比值(I.S%)作为Ag-NORs检测指标,反映T淋巴细胞核内rDNA的转录活性.结果:正常人的I.S%与恶性肿瘤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瘤患者的I.S%低于正常人;各种类型恶性肿瘤间的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g-NORs检测对于鉴别正常人、肿瘤患者有重要意义;但该指标不能对各类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食管癌患者外周血黏蛋白-1(MUC1)和细胞角蛋白-20(CK20)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3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MUC1-mRNA和CK20-mRNA水平,以10例食管良性肿瘤患者及2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 在良性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中,MUC1-mRNA及CK20-mRNA均无表达,而在食管癌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是35.85 %(19/53)和49.06 %(26/53),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62.26 %(36/53),较单项阳性率高(χ2=11.0228,P<0.05)。二者在食管癌患者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肿瘤临床分期明显相关。结论 MUC1-mRNA和CK20-mRNA作为食管癌肿瘤标志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其表达与食管癌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两种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食管癌微转移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