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1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的症状、影像学检查、治疗和随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你术前均明确诊断,均行输尿管复位矫形手术。术后随访6mo-3a,均症状消失,右肾积水改善,输尿管通畅,吻合口无狭窄。结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需联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输尿管复位矫形手术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治疗体会.方法:运用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RU)或MRI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采用输尿管切断,于下腔静脉前外侧复位矫正术.结果:术前对5例患者的诊断明确,均采用矫正复位术治疗,手术后3~6个月进行复查,原先症状未见,肾积水及输尿管上段的扩张和积水均显著减弱,输尿管保持通畅,吻合口也未见狭窄.结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主要依靠IVU和RU,输尿管切断复位矫正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手术治疗(附2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病例,主要症状有腰部不适、肾绞痛、血尿等。诊断主要依靠IVU和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右侧肾积水,上端输尿管扩张、走向异常。18例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1例行输尿管肾盂吻合术,1例行肾切除术。结果:19例整形术1年后复查IVU提示患侧肾积水缓解,肾功能恢复,吻合口通畅,临床症状消失。以后每年复查1次B超,最长10年。未见肾积水加重,肾结石,血尿等。结论:IVU和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可明确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手术治疗有助于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告12例少见畸形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下腔静脉与输尿管联合造影表现。材料与方法:自1986-1995,我院共收集12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术前均进行了正侧位下腔静脉与输尿管联合造影。对该畸形的临床与X线表现做了回顾性评价。结果:12例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15~55岁。8例因肾积水首次就诊。放射学分类均为Ⅰ型(低袢型)、输尿管呈现反“J”型或“S”型。结论:下腔静脉与输尿管联合造影对该病诊断及外科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6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3~6个月复查,6例患者右侧腰胀、腰痛症状消失,肾积水不同程度减轻,吻合口无狭窄。结论: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最可靠的方法,同时应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治疗主要采用输尿管复位矫正术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程晰  王涛  王建峰 《中国综合临床》2000,16(10):762-762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下腔静脉发育异常的一种先天性畸形 ,临床少见。 1985年以来 ,我们收治 3例 ,经手术治疗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例 1:女 ,2 0岁。因原发性闭经就诊于妇产科 ,检查发现先天性无阴道 ,考虑可伴有泌尿道发育异常而行静脉尿路造影(IVU )检查 ,显示右肾积水 ,右输尿管上段扩张并向中线移位 ,于第 3、4腰椎平面呈“S”状走行 ,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体检 :一般情况好 ,右肾区轻度叩击痛 ,尿常规正常。B超示右肾积水 ,右输尿管上段扩张。 1周后手术 ,术中见右输尿管位于下腔静脉后 ,受压的近段输尿管扩张 ,直径约 …  相似文献   

7.
8.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输尿管畸形。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报告例数逐渐增加。今我院收治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2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行输尿管逆行造影联合CT检查确诊,2例行多层螺旋CT三维尿路重建成像确诊,2例行磁共振尿路造影确诊;治疗采用输尿管复位矫形术,术后3个月复查,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右肾积水明显减轻,吻合口无狭窄。结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多层螺旋CT三维尿路重建成像、磁共振尿路造影是确诊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无创检查方法,采用输尿管复位矫形术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水平。方法:联合运用相关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治疗上采用离断输尿管后于下腔静脉前外侧复位矫正,恢复输尿管正常通道。结果:8例术前均明确诊断并分型,均经手术矫正复位。术后6~12个月复查,肾及输尿管上段积水扩张均明显减轻,肾功能良好,输尿管通畅,吻合口无狭窄。结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先天性下腔静脉胚胎发育异常所致,需联合应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输尿管离断复位矫正吻合术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徐雪良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9):1020-1021
目的:提高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效果。方法:联合应用静脉尿路造影(IVU) 逆行性尿路造影(RU),Presman法、CT、磁振尿路造影(MRU)明确诊断。采用输尿管离断,切除或旷置病变段输尿管,于下腔静脉前外侧行输尿管对端吻合术,恢复输尿管正常解剖通道。结果:11例患者术前均明确诊断,手术矫正复位顺利。术后3--12个月复查症状消失,肾及输尿管上段积水扩张有不同程度减轻,输尿管通畅,无吻合口狭窄。结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需联合应用各种影像学检查。输尿管离断复位吻合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12.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与治疗(附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5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确诊,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痊愈出院。结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主要是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造影(RU),如同时行CT检查,则更为明确。输尿管切断复位矫正术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主要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53岁,因右侧腰痛1年余,加重伴无痛性全程内眼血尿1月余入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腔静脉后输尿管这种少见的先天发育异常的诊治的认识。方法:结合相关文献的复习,对1980~1999年我院诊治的13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诊断、影像学表现和治疗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多见该症的低袢型,其IVP显示右肾积水,右侧输尿管在L3、4水平转向内侧,其上方扩张并呈反“J”形拉长或呈鱼钩状,中下段显示不清或恢复正常行径,RP检查显示右输尿管在L3、4水平转向内侧,呈典型的“S”形改变,对于不典型病例,在保留输尿管导管的情况下结合CT和RP检查有助于诊断。输尿管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是比较合适的手术方案,可使肾功能获得一定程度改善。结论:了解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可以早期诊断并予以及时处理该症,对于挽救肾功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临床上少见 ,因患者症状及体征不明显而易误诊及误治。我院自 1980 - 0 3~ 2 0 0 2 - 0 3共收治 18例 ,均经手术治疗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5例 ,女 3例 ,年龄 2 1~ 6 5岁 ,平均 35岁。临床症状右侧腰部酸胀、隐痛不适 14例 ,血尿伴肾盂结石 2例 ,体检时偶然发现 2例。 18例均行 B超、IVU检查 ,16例行肾盂输尿管逆行造影 (RU) ,2例行磁共振尿路造影 (MRU)。B超检查 18例均显示右肾及输尿管上段积水扩张 ,扩张的输尿管在中上段处变细 ,向下可见扩张的输尿管向下腔静脉靠近并消失 ,其中 2例显示右肾…  相似文献   

16.
患男,38岁。以“反复右侧腰痛不适4年”为主诉入院。尿常规见BLD(2+)。静脉尿路造影示右输尿管上段结石伴右肾中度积水。超声检查:右肾何种增大,实质光点回声正常。  相似文献   

17.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经验。【方法】对6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症状,影像学检查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均有右腰胀痛,2例有发作性血尿,1例继发输尿管结石且伴肾绞痛发作。诊断主要依据IVU及逆行输尿管造影,表现为肾及输尿管上段积水,呈“S”形扩张。6例均行狭窄段切除,输尿管复位成形术。随访8个月至12年,所有患者症状消失,肾积水明显减轻。【结论】对不明原因的右肾及右输尿管上段积水者应考虑到本病可能,IVU及逆行输尿管造影是主要诊断方法,狭窄段切除,输尿管复位成形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检查方法:;提高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率。材料与方法:分析应用超声,静脉肾盂造影(IVP)、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和CT扫描,MRI检查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结果:结论:静脉肾盂造影(IVP)、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能准确显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异常走向、受压的具体位置、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积水的程度,应是最普及最简单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6岁,因右腰部腹胀不适半年,偶发血尿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右肾区叩击痛,右输尿管走行区无明显压痛。X线尿路造影显示右输尿管平等3腰椎水平存在梗阻。CT扫描显示右输尿管平第3腰椎水平位于下腔静脉之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综合影像特点。材料与方法: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逆行性肾盂造影及CT扫描等综合影像检查,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4例,并结合有关文献,对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综合影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例均为低襻型。B超检查提示右肾盂积水和上段输尿管扩张以及肾结石,静脉尿路造影呈典型的反“J”状,逆行性肾盂造影呈“S”形弯曲,CT扫描加二维重建显示肾盂积水呈囊状,下腔静脉压迫输尿管,受压段细小呈“蝌蚪”状。结论:影像学协同检查能准确显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异常走向、受压的具体位置、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积水的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