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冠心病患者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CHD)3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以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是否弥漫性病变和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总积分三方面表示;根据空腹血糖(FPG)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浆葡萄糖(2hPG)水平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4组:血糖正常组(FPG〈5.6mmol/L且2hPG〈7.8mmol/L,97例)、单纯血糖受损组(5.6≤FPG〈7.0mmol/L且2hPG〈7.8mmol/L,99例)、单纯糖耐量受损组(FPG〈5.6mmol/L且7.8≤2hPG〈11.1mmol/L,111例)以及复合糖耐量受损组(5.6≤FPG〈7.0mmol/L且7.8≤2hPG〈11.1mmol/L,79例)。进行组间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较,对FPG、2hPG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空腹血糖受损组、糖耐量受损组、复合糖耐量受损组的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多支病变发生率均高于血糖正常组(P均〈0.05);尤以复合糖耐量受损组更严重;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两组间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多支病变发生率无差异(P均〉0.05)。2hPG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0.437;P〈0.05)、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r=0.516;P〈0.05)呈正相关。FPG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0.397;P〈0.05)、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r=0.435;P〈0.05)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hPG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B=0.357,P〈0.05)、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β=0.367,P〈0.05)独立相关。FPG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β=0.308,P〈0.05)、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β=0.293,P〈0.05)独立相关。结论IGT、IFG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加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前期空腹糖调节受损及糖耐量异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内科门诊就诊新发现的80例糖调节受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饮食加运动干预的基础上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艾汀),对照组在饮食加运动干预的基础上服用同等剂量和规格的安慰剂,检测2组患者空腹血糖( FPG)、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治疗组FPG、2hPG、HbA1c分别为6.19±0.41mmol/L,8.94±1.21 mmol/L,6.18±0.32%,对照组FPG、2hPG、HbA1c分别为6.20±0.40mmol/L,8.90±1.31 mmol/L,6.16±0.41%,2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治疗组 FPG、2hPG、HbA1c 分别为5.75±1.30mmol/L,8.13±1.00mmol/L,6.06±0.30%,对照组FPG、2hPG、HbA1c分别为6.18±1.47mmol/L,8.85±1.19 mmol/L,6.10±0.36%,2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转为糖尿病者4例(10%),治疗组转为糖尿病者1例(2.5%)。结论:吡格列酮能够使糖耐量异常得到明显改善,降低糖耐量人群糖尿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禚元清  张桂芝 《吉林医学》2008,29(3):193-194
目的:观察长秀霖联合拜蓎平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拜蓎平50mg三餐时口服加睡前10点皮下注射长秀霖。抽取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PG)及早餐后2h血糖(2hPG),免疫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治疗前后上述变化。结果:本组患者FPG从治疗前(11.5±2.5)mmol/L下降至(7.0±0.5)mmol/L,治疗2个月后仍保持在(5.8±0.4)mmol/L。2hPG从治疗前(14.8±0.8)mmol/L下降至(8.8±0.4)mmol/L,在治疗2个月后保持为(7.8±0.3)mmol/L;FPG和2hPG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2个月后,HbA1c从治疗前(8.3±0.6)%下降至(6.5±0.6)%,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长秀霖联合拜蓎平强化治疗在短时间内达到血糖控制标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现在通用的临床糖尿病诊断标准 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多尿、多饮和不能解释的体重下降)者,任意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FPG)≥70mmol/L,为糖尿病患者;FPG〈6.11mmol/L并且餐后2h血糖(2hPG)〈7.77mmol/L,为正常;2hPG〉7.77mmol/L,但〈11.1mmol/L时为糖耐量损伤(IGT);FPG≥6.11mmol/L,但〈6.99mmo/L时为空腹血糖损伤(IFG)。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探讨成人空腹血糖受损切点下调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分组对照研究,以2008年1月~2009年1月于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分为4组。基本体检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餐后2h血糖(2hPG)。按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计算稳态模式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稳态模型评估(HOMA—β)。用方差分析及偏相关分析来探讨空腹血糖水平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空腹血糖(FPG)的升高,体重指数(BMI)、腰围(WC)、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FINS)、2hPG逐步上升,与FPG〈5.6mmol/L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6.1mmol/L≤FPG〈7.0mmol/L组与5.6mmol/L≤FPG〈6.1mmol/L组。BMI、WC、TG、FINS、2hPG无明显差异(P〉0.05);应用偏相关分析发现新切点下的空腹血糖受损(5.6mmol/L≤FPG〈7.0mmol/L)与HOMA—IR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0.52,P〈0.01),而与HOMA—B呈负相关(r=-0.34.P〈0.01)。结论FPG5.6~6.1mmol/L人群已经出现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是2型糖尿病(T2DM)的高危人群,切点下调是合理的。新切点下空腹血糖受损与HOMA—IR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与HOMA—B呈负相关.胰岛素抵抗是空腹血糖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1aparoscopicRoux-en-Ygastricbypass,LRYGB)对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35kg/m2]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01/2011-12月期间,根据纳入和剔除标准筛选26例T2DM患者,采用LRYGB治疗。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BMI、腰臀比(waist-hipratio,wHR)、空腹及标准馒头餐后2h血糖(plasmaglucose,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HbA1c)水平,并加以比较,评价LRYGB对T2DM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手术的安全性。术后随访1年。结果26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50min,平均出血量50m1,平均住院日10天。26例患者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及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发生。26例患者术后1月BMI即显著下降,从术前(32.21±2.30)kg/m2降至(29.12±2.07)kg/m2,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年降至(26.32±1.85)kg/m2(P〈0.05)。同时,wHR术后3月亦显著下降,从术前(0.96±0.06)降至(0.92±0.70)(P〈0.05),12个月降至(0.82±0.61),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LRYGB后第1周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及2hPG明显下降IFPG:(11.56±3.05)mmol/L vS.(9.30±1.98)mmol/L;2hPG:(16.69±3.02)mmol/L VS.(12.78±2.27)mmol/L],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之后继续保持下降趋势,于术后1年PG降至正常水平(FPG:(11.56±3.05)mmol/L vs.(5.45±1.52)mmol/L,2hPG:(16.69±3.02)mmol/L vS.(8.08±1.87)mmol/L)。伴随着血糖的改变,HbA,C则由术前(9.69±1.85)%降至术后3个月(7.00±1.20)0A,术后6月(6.61±1.12)%,1年降至正常水平(5.59±1.02)%(P〈0.05)。结论LRYGB后T2DM患者血糖代谢明显改善,该手术对T2DM(BMI〈35)具有安全有效的治疗作用,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推拿联合药物对早期2型糖尿病的影响,探讨推拿手法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120例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腰围、体重指数(BMI)、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胰岛素(FINS)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PG(6.16±0.56)mmol/L]、腰围[(91.43±8.01)cm]、BMI[(25.53±1.23)kg/㎡]、2hPG[(8.26±1.97)mmol/L]、HbA1c[(6.05±0.89)%]、TG[(2.52±0.78)mmol/L]、TC[(5.32±0.71)mmol/L]、FINS[(14.59±3.67)mIU/L]、HOMA-IR(4.83±2.03)与治疗前比较数值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推拿手法联合药物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可能与调节脂类代谢异常、减少胰岛素抵抗有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朱红霞  李英  王敏哲 《海南医学》2014,(13):1956-1958
目的对比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空腹血糖(FVG)检测在糖尿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6例,设定为实验组,同时随机选取正常体检者46例,设定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受试人员的HbA1c和FPG指标,比较其差异并分析其结果。结果实验组平均HbA1c为(9.19±1.76)%,对照组仅为(5.14±0.99)%,实验组平均FPG含量为(10.344-3.57)mmol/L,对照组仅为(4.98±2.21)mmol/L,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与FPG呈正相关关系。HbA1c介于4.0%~5.9%者FPG的浓度仅为(4.47±1.97)mmol/L;HbA1c介于6.0%-6.9%者FPG的浓度为(5.02±2.35)mmol/L;HbA1c介于7.0%~7.9%者FPG的浓度为(7.65±2.77)mmol/L;而HbA1c介于8.0%~8.9%者FPG浓度高达(9.89±3.01)mmol/L。大于9.0%者FPG浓度高达(11.41±3.74)mmol/L。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均是糖尿病诊疗的重要指标。FPG为最常用的检测糖尿病方法,简便易行但是可能出现误诊;HbA1c为高效且准确的检测糖尿病方法,而且不易受干扰;HbA1c和FPG呈正相关,综合分析这些指标在诊疗糖尿病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诺和龙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诺和龙每次0.5~2.0mg,每日3次,餐前服用,观察12周。结果:空腹血糖治疗前9.9±3.5mmol/L,明显高于治疗后的6.9±1.2mmol/L(P〈0.05),餐后2小时血糖治疗前15.2±5.6mmoL/L,明显高于治疗后的9.9±1.8mmol/L(P〈0.05)。结论:诺和龙具有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及稳定空腹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选择2008年3月至9月本社区住院的年龄≥65岁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4例,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对既往未诊断糖尿病而FPG≥7.0mmoL/L、餐后2hPG≥11.1mmoL/L者择日再复查血糖;FPG≥6.1mmol/L且〈7.0mmol/L、餐后2hPG≥7.8mmol/L且〈11.1mmol/L者进行OGTT。结果示104例患者中住院前糖尿病30例(28.8%),住院后经系统检查新发现糖尿病7例(6.8%),新发现糖调节受损21例(20.2%),总的糖代谢异常率为55.8%。提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常规检查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必要时进行OGTT。  相似文献   

11.
韩小英  徐岚 《吉林医学》2013,(31):6460-6462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术后患者营养治疗方法。方法:经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筛查出有营养风险腹部手术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治疗组为EN+PN+治疗膳食,对照组为PN+治疗膳食。对比观察营养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清清蛋白(ALB)、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L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等营养指标以及血浆IgG、IgM和IgA免疫指标。结果:治疗后14 d,治疗组ALB、Hb、LC和TSF值均高于对照组,AL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G、IgA治疗组恢复较快并超过术前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理地选择营养治疗方式,及时地调整EN、PN的比例,使营养治疗更加合理,能促进患者术后更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标准营养组30例,采用能全力按83.74~125.60J/(kg·d)标准配制,经鼻饲管滴注;匀浆膳食组28例,采用自行混制而成匀浆汤液200mL/次,经鼻饲管注入,4~6次/d。分别于入院第1、10天测定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观察2组患者营养指标的变化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标准营养组入院治疗第10天与入院第1天比较ALB、PA值下降不明显(均P〉0.05);匀浆膳食组入院治疗第10天与入院第1天比较,ALB[(34.3±2.1)g/L vs (38.8±2.1)g/L]、PA[(158.3±22.1)mg/L vs (198.6±30.8)mg/L]均有降低(均P〈0.05)。入院第10天,标准营养组ALB为(38.5±2.2)g/L、PA为(192.8±26.4)mg/L,均高于匀浆膳食组[ALB(34.3±2.1)g/L、PA(158.3±22.1)mg/L](均P〈0.05)。标准营养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匀浆膳食组(26.7%VS35.7%,P〈0.05);肺部感染患者其人院时ALB低于无并发肺部感染患者[(33.4±5.6)g/L vs (42.5±3.7)g/L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减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恶化,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营养不良患者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43例肺结核合并营养不良患者分为肠外营养组(n=22)和对照组(n=21),疗程21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血红蛋白浓度(Hb)、血淋巴细胞总数(TLC)、血清白蛋白浓度(ALB)及T细胞亚群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治疗21 d后,肠外营养组患者BMI、MAMC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BMI:(20.4±3.8)比(16.3±2.5)kg/m2,P﹤0.01;MAMC:(19.5±2.9)比(17.2±3.7)cm,P﹤0.05],亦显著高于对照组[BMI:(20.4±3.8)比(17.5±4.4)kg/m2,P﹤0.05;MAMC:(19.5±2.9)比(17.1±2.6)cm,P﹤0.05];肠外营养组患者TSF较治疗前也有显著升高[(8.8±3.2)比(6.9±2.5)cm,P﹤0.05]。②治疗后肠外营养组患者的Hb、ALB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20.1±16.3)比(105.2±17.4)g/L,P﹤0.01;(34.5±3.9)比(30.7±3.3)g/L,P﹤0.01]。③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肠外营养组患者血清CD3+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后肠外营养组患者血清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肺结核并营养不良的患者,及时合理的肠外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德钦藏族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因素,了解高原藏族人群HbA1c与血红蛋白(Hb)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8年5月到2020年6月德钦县医院体检和诊治的藏族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血糖水平分为初诊断2型糖尿病组、糖尿病前期组和糖耐量正常组,比较3组之间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间的差异。按血红蛋白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高血红蛋白组及血红蛋白正常组,比较2组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对HbA1c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血红蛋白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与糖耐量正常组相比,糖尿病组有更高的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脂肪肝占比(P < 0.05)。3组间性别、年龄、高血压占比、高密度脂蛋白(HDL)、尿酸(UA)、红细胞(RBC)及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高血红蛋白组与正常血红蛋白组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影响HbA1c,而Hb不是HbA1c的影响因素。回归方程为HbA1c = 2.46 + 0.215×FPG + 0.228×2 hPG(R2 = 0.73,P < 0.05)。  结论  德钦藏族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有更高的BMI、TG、TC和脂肪肝占比,是早期识别糖尿病的线索。HbA1c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Hb不是HbA1c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郭晓微  闫雅更  董凤丽  张琳  吕和 《医学综述》2014,20(20):3790-3792
目的评价糖尿病营养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及慢性并发症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336例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就诊前是否曾在我科接受过糖尿病营养教育分为两组:受教育组680例,未受教育组656例,通过问卷调查结合查阅病例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各生化指标的差异及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研究糖尿病营养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各指标及慢性并发症的控制效果。结果受教育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未受教育组[(8.74±2.84)mmol/L vs(10.29±3.23)mmol/L,(12.66±3.93)mmol/L vs(15.19±4.27)mmol/L,(8.02±1.81)%vs(8.99±1.81)%,(2.17±1.03)mmol/L vs(3.05±1.26)mmol/L,(5.19±1.15)mmol/L vs(5.70±1.36)mmol/L,(3.81±1.10)mmol/L vs(4.19±1.06)mmol/L,P<0.05],各指标的控制达标率明显高于未受教育组(P<0.05),各类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未受教育组(P<0.05)。结论糖尿病营养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及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较理想的控制效果,应大力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肠内营养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营养代谢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68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肠内组)35例和肠外营养组(肠外组)33例,分别给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和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浆谷氨酰胺、蛋白和累积氮平衡水平、肠黏膜通透性、血浆免疫球蛋白lgG和IgM水平以及感染有关并发症、营养治疗费用等的差异。结果不同营养支持6d后,肠内组血浆谷氨酰胺(422±54)μmol/L、累积6d氮平衡(30.3±24.0) mg/kg,lgG和lgM分别为(12.4±1.9)g/L和(1450±760)mg/L,均高于肠外组(均P<0.05);用药前后甘露醇/乳果糖比值的差值为0.036±0.019,高于肠外组的0.013±0.011(P<0.01);肠内组发生感染并发症3例,肠外组5例;肠内组的营养治疗费用低于肠外组(P<0.01)。结论肠内营养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营养代谢,维护其肠黏膜屏障,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且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17.
肖卫平 《当代医学》2014,(27):67-68
目的:分析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2012年8月~2013年4月接收的、初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5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28)。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皮下注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4项血糖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值(2hPG)、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三酰甘油(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对照组患者FBG、2 hPG、HbA 1c、TG依次为(5.6±0.3)mmol/L、(9.8±1.2)mmol/L、(8.5±0.6)%、(1.1±0.2)mmol/L;观察组患者FBG、2 hPG、HbA 1c、TG依次为(10.6±0.9)mmol/L、(16.9±2.3)mmol/L、(10.7±0.3)%、(2.1±0.3)m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FBG、2hPG、TG、HbA 1c,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亚低温联合肠内营养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将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20例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采用亚低温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采用亚低温联合肠外营养治疗。观察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三角肌皮褶厚度、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糖(bloodglucose,BG)、乳酸(1acticacid,LAC)、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死亡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Hb与ALB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LAC与B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BMI和三角肌皮褶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MODS发生率以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联合肠内营养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营养状况评估对于晚期结肠癌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9月—2013年12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晚期结肠癌患者80例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根据营养状况评估进行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比较二组患者NRS-2002评分、营养状况指标。结果观察组潜在或存在营养风险(25%)明显低于对照组;ALB(32.48±5.22)g/L、TF(2.28±0.35)g/L、PA(142.86±21.83)mg/L、IgG、IgM、IgA水平(12.18±1.98、1.63±0.24、1.93±0.36)g/L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营养状况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营养风险,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0.
孙良 《中国医药导报》2013,(30):94-96,100
目的研究缬沙坦联合叶酸治疗老年高血压肾病临床效果及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长春市第二医院确诊为高血压肾病的患者合计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采用缬沙坦联合叶酸治疗,对照组单用缬沙坦治疗。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8周的血压、血尿素氮(BUN)、肌酐(Cr)、同型半胱氨酸(Hey)、叶酸、维生素B12:的浓度变化以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收缩压(SBP)[(135.34±8.79)mmHgl、对照组的SBP[(145.65±8.58)mmHg]与实验组舒张压(DBP)[(75.43±5.79)mmHg]、对照组DBP[(86.54±6.87)mmHg]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SBP与D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BUN[(5.83±0.97)mmol/L]、Cr[(102.34±18.67)μmol/L]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BUN[(6.68±1.04)mmol/L]和Cr[(115.79±21.35)±mol/L]浓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清BUN和Cr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Hey浓度[(11.26±2.87)±mol/L]低于对照组[(14.19±2.53)μmol/L1,实验组治疗后叶酸[(13.87±1.43)nmol/L]、维生素B12[(685.43±143.21)nmol/L]高于对照组叶酸[(7.43±0.97)mmol/L]、维生素B,2[(396.58±98.3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UAE[(109.43±34.12)±gmin]、血清Cysc[(1.73±0.45)mgL]低于对照组的UAE[(226.49±78.95)μg/min]、血清CysC[(3.58±1.09)mgL],eGFn[(76.49±38.67)mL/min]高于对照组eGFR[(63.58±24.65)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缬沙坦与叶酸治疗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压,减少肾功能的损伤,更有效地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