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激痛点针刺结合运动疗法在下腰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平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下腰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激痛点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一种多发性骨科疾病,临床以腰部疼痛并伴有下肢疼痛麻木为主要表现,临床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为多数LDH患者的首要选择,在现代医学体系指导下的激痛点针刺疗法因操作简便、疗效直观,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就激痛点的认识、针刺激痛点的作用机制、激痛点与腧穴的关系、激痛点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联系、针刺激痛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选穴操作规律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软组织压痛点是宣蛰人教授从软组织松解手术中挖掘出来的,在临床上,经密集型软组织压痛点银质针针刺疗法和压痛点推拿疗法验证的治疗疼痛的三大利器之一,同时,又将软组织压痛点分为显性压痛点和潜性压痛点,软组织压痛点引出的疼痛分为原发痛和传导痛及继发痛。软组织压痛点与肌筋膜激(触)痛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王田 《光明中医》2021,36(2):269-271
目的探讨激痛点推拿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针刺组和针刺加激痛点推拿组,各30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活血通络药物、领枕牵引疗法等治疗。在此基础上,针刺组增加针刺治疗,针刺加激痛点推拿组在针刺组基础上增加激痛点推拿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血管内径和椎动脉血流速度变化、颈性眩晕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针刺加激痛点推拿组治疗后椎动脉血管内径和平均血流速度、颈性眩晕与功能评分、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基础上联合激痛点推拿,可进一步提升颈性眩晕改善效果,并可促进椎动脉血管狭窄和血流速度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激痛点针刺法与传统针刺对臀大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80例臀大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臀大肌激痛点TrP1、TrP2及TrP3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传统针刺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为一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髋关节活动度评分(Hip ROM)以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SF-36)。结果:观察组治疗臀大肌疼痛总有效率达92.5%(37/40),高于对照组的87.5%(35/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Harri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F-36评分比较,观察组在改善臀大肌损伤患者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及情感职能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激痛点针刺法可有效减轻臀大肌损伤患者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疗效优于传统局部针刺。  相似文献   

6.
何苏云  龚琴  丁勇 《陕西中医》2024,(8):1135-1138
目的:探究激痛点针刺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50例轻中度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组(50例,脱落3例)、针刺组(50例,脱落1例)和联合组(50例,脱落3例)。基础组予口服基础抗炎、止痛治疗; 针刺组予以激痛点针刺法[髂胫束激痛点(Trp1、Trp2)、股二头肌激痛点(Trp3)、腘肌激痛点(Trp4)、股外侧肌激痛点(Trp5、Trp6)、内收肌激痛点(Trp7)、股内侧肌激痛点(Trp8)]治疗,针刺后留针10 min。每日1次,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4周; 联合组在抗炎、止痛治疗基础上辅以激痛点针刺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VAS疼痛评分、膝骨关节炎WOMAC评分评估及血清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环氧合酶(COX-2)]水平测定。治疗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TNF-α、CRP、COX-2水平及WOMAC指数评分显著降低(均P<0.05); 针刺组、联合组较基础组降幅更大,且联合组改善优于针刺组(均P<0.05)。针刺组、联合组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优于基础组,联合组优于针刺组(均P<0.05)。结论:激痛点针刺治疗可有效减轻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杨飞 《新中医》2020,52(10):128-131
目的:探讨激痛点推拿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CS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行颌枕牵引疗法治疗,研究组行激痛点推拿配合针刺治疗。观察2组症状改善情况,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及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DHF)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NO及EDH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2组NO水平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2组EDHF水平先升高后降低,且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症状及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及体征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症状及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  相似文献   

8.
从肌筋膜激痛点定义、疼痛机制、止痛原理、针刺激痛点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激痛点与针灸穴位的相关性等方面就目前围绕肌筋膜激痛点的相关理论研究及进展进行综述,阐明其研究意义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网球肘,又常被称为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种肘外侧疼痛综合征,属临床常见疾病。患病率为1%~3%,在25~64岁的一般人群中,男女发病率相当[1]。在手工劳动人群中更为多见[2]。网球肘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肱骨外上髁部疼痛以及局部压痛,当患者进行手腕伸展时疼痛会加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水平。目前,有研究者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激痛点针刺联合神经手法松解术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康复科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64例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穴位针刺治疗,联合组接受激痛点针刺联合神经手法松解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的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激痛点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疗效。方法 选取70例颈肩MP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激痛点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颈椎关节活动度(CROM)、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及血清COX-2、5-HT、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CROM评分高于对照组,NRS、N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OX-2、5-HT、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激痛点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颈肩MPS患者,可抑制机体炎症,调节疼痛介质水平,缓解疼痛,改善颈椎功能,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激痛点治疗髌股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用传统针灸治疗,治疗组用针刀松解激痛点疗法。结果:两组治疗后膝关节VAS疼痛评分、Lysholm功能评分均较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刀松解激痛点治疗髌股关节炎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笔者基于同气相求理论,遵循经络辨证,以求同气、通经络为治则,针刺患侧或双侧手足少阳经远端激痛点及井穴,同时按揉近端激痛点,治疗顽固性偏头痛15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5例患者均为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顽固性偏头痛患者,其中男6例,女9例;单侧头痛9例,双侧6例;年龄15~65岁,平均46岁;病程0.5~15年,平均2年。均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颞部反复发作的搏动性疼痛,伴失眠、健忘,痛甚者恶心,行头颅CT或MRI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全身振动训练结合激痛点针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用全身振动训练结合激痛点针刺治疗,对照组用普通针刺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ODI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组腰椎JOA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0...  相似文献   

15.
经筋理论源起于内经时代,是古代医家对反复出现在筋肉组织之上的常见劳损痛点及其扩延现象进行的朴素总结和概括。肌筋膜激痛点理论最早在1942年提出,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肌肉和筋膜。而基于经筋理论的结筋病灶点与激痛点无论在基础理论、形成机理角度,还是在检查、分布分类、治疗方面,都有一定相似性,因此有必要对二种"点"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发现能使古今贯串、中西结合的"点",借以推动现代针灸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传统中医辨证取穴和激痛点取穴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辨证取穴组和激痛点取穴组,每组24例。两组均于月经周期或黄体酮撤退性出血后第5天开始针刺治疗,每周2次,经期停止治疗,两组均治疗32次。针刺治疗期间记录患者自发月经次数及基础体温(BBT),以判断双相体温患者例数,治疗前后检测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睾酮(T)水平,并测量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治疗后辨证取穴组BBT双向患者17例(70.8%),激痛点取穴组BBT双向患者14例(5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月经频次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组间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H/FSH值、T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辨证取穴组低于激痛点取穴组(P<0.05)。结论传统中医辨证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在改善月经及内分泌代谢方面优于激痛点取穴。  相似文献   

17.
黄建  汪洪  徐文博 《中国中医急症》2022,(12):2197-2199
目的 探讨激痛点针刺联合脊柱平衡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98例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照组49例采用脊柱平衡法治疗2周,观察组49例采用激痛点推拿配合针刺联合脊柱平衡法治疗2周。比较两组疗效、腰椎功能、疼痛程度、脊柱稳定性、腰部活动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77.55%(P <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椎间隙高度、腰椎曲度、腰椎前凸角度以及屈曲、伸展、侧屈活动度较治疗前增加(P <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ODI指数低于对照组(P <0.05),椎间隙高度高、腰椎曲度、腰椎前凸角度以及屈曲、伸展、侧屈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脊柱平衡手法联合激痛点针刺治疗可更有效地减轻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和稳定性,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王祖庆  李艳 《世界中医药》2021,16(9):1489-1492,1496
随着现代颈肩疾病的频繁发生,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mdrome,MPS)已逐渐成为困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因素.针刺治疗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因疗效确切、安全、无不良反应等优势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在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对2...  相似文献   

19.
恢刺激痛点治疗腰肌筋膜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肌筋膜综合征亦称腰背肌筋膜炎,是引起慢性腰疼的常见病症,好发于中老年人.本症主要是肌肉和筋膜因无菌性炎症而发生粘连,进而形成激痛点,临床治疗颇为棘手.近年来,笔者采用恢刺激痛点为主配合泻血治疗该症10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黄耀连  罗桂青  李磊 《光明中医》2016,(20):3055-3058
目的分析总结近10年来有关针刺疗法治疗痴呆的临床研究文献,明确针刺疗法治疗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分别以针刺、针刺治疗及痴呆为检索词,2006—2015年为检索条件,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进行检索,并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共筛选出32篇相关文献,发现研究主要以治疗血管性痴呆为主,对其他分型的临床实验研究报道较少。在研究方法上,大多数为有系统的随机对照试验设计(RCT),亦见有设置随访;其余则为单纯的临床对照试验(CCT)和病例报告;但多为疗效观察研究,有关痴呆的针刺机理研究报导尚不多见;无统一的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无法客观评估临床疗效,机理探讨也欠深入。结论针刺疗法治疗痴呆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毒副作用小的优势,疗效满意,今后应进一步完善针刺疗法治疗痴呆的临床研究实验设计及分型研究,以阐明针刺疗法治疗痴呆的作用机理,使之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