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人群的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特点。方法依据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对高血压进行的重新分类,按血压水平分为:血压正常组(收缩压/舒张压(SBP/DBP)〈120/80mmHg)75例,高血压前期组(SBP/DBP121~139/80~89mmHg)74例,高血压组(SBP/DBP≥140/90mmHg)77例,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结果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前期组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IMT值均高于血压正常组,组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血压前期组人群已出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亚临床损害。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彦 《中国药业》2010,19(15):76-7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诊断明确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7例,分为脑梗死组35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32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5例,均用高频超声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IMT),测量部位为双侧颈总动脉分叉部及分叉部向下1.5~2cm前壁、后壁、外侧壁和内侧壁的内中膜最厚处,取其平均值,并观察颈动脉斑块发生率。结果脑梗死组的IMT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厚(P〈0.05,P〈0.0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厚(P〈0.05);斑块发生率脑梗死组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0.0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粥样斑块有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与乙酰胆碱对家兔动脉血压的效果,为机能学相关实验设计最佳的用药剂量.方法:实验家兔,麻醉后做左颈总动脉插管,BL-42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血压,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与乙酰胆碱溶液,记录血压、作用时间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001%的去甲肾上腺素0.2~0.5 mL/kg及0.01%的去甲肾上腺素0.1~0.5 mL/kg的剂量均使家兔血压显著升高,作用时间逐渐延长,且有显著的剂量相关性;0.001%乙酰胆碱0.2~1.0 mL/kg均使家兔血压显著降低,作用时间亦随剂量增加而延长.结论: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使家兔动脉血压出现持续性升高或降低,作用时间随剂量的增加逐渐延长,设计相关实验时应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3月,对观察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8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IMT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观察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76.2%,以软斑、混合斑为主;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38.8%,以硬斑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IMT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造成脑梗死的主要原因,颈动脉超声检查能准确显示斑块的形态、大小、位置及管腔的狭窄程度,对脑梗死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并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吸入麻醉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4例需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成对照组、干预组,每组12例。对照组给予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吸入麻醉方案,干预组给予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吸入麻醉方案。对两组患者麻醉期间血压、心率变化进行观察,同时统计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干预组患者麻醉前血压、心率检出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喉罩置入后、切皮后、手术结束血压、心率检出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段检出值,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吸入麻醉具有麻醉诱导迅速、麻醉期间充分平衡、不良反应少的优势,可作为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的基础麻醉方案,并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观察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血管性痴呆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7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实验组患者,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两组被检者均使用彩色超声检查患者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动脉分叉处进行检查,对比观察血管内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等。结果血管性痴呆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100例中,有81例患者检出有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多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颈动脉斑块形成可能直接参与到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发病中,可以利用超声检查方法对患者颈动脉情况作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中内膜厚度的相关性,探讨炎症反应和颈动脉硬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将149例受试者分为急性脑梗死组71例和无症状性颈动脉硬化组78例,抽取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送检甘油三酯、总胆同醇、C反应蛋白,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测量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结果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明显高于无症状颈动脉硬化组;急性脑梗死组颈动脉中内膜厚度明显高于无症状颈动脉硬化组(P〈0.05)。急性脑梗死组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呈正相关(r=0.240,P=0.044),无症状颈动脉硬化组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中内膜厚度无明显相关性(r=-0.025,P=0.827)。结论 C反应蛋白水平和颈动脉中内膜厚度与急性脑梗死有关,联合血浆C反应蛋白检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初步预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分析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的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及扭转运动的价值。方法根据血糖水平将61名受试者分为糖尿病组(35例)及正常组(26例)。采用Siemens公司的Sequoia512超声诊断仪,在VVI模式下,分别取左颈总动脉距颈动脉分叉处1.5cm及2.5cm处两个短轴切面,勾画动脉内膜,应用VVI软件自动跟踪分析颈动脉内膜的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并计算内膜扭转角度。结果糖尿病组左颈总动脉各壁内膜运动速度及应变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颈总动脉各壁应变及颈动脉内膜扭转角度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VVI这一新技术测定患者颈动脉内膜的运动速度及应变率有望成为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并发症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动脉血管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7例体检者行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检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三组颈动脉IMT之年龄、体重、血压、脉压差有统计学差异(P〈0.001);各年龄组间斑块检出率、IMT增厚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颈动脉超声能反映颈动脉的病变情况,对干预心血管疾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血塞通氯化钠注射液对脑血流量及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传英  董六一 《安徽医药》2009,13(4):374-376
目的观察血塞通氯化钠注射液对脑血流量及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颈外动脉的方法观察血塞通氯化钠注射液对犬脑血流量、血管阻力、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影响,采用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实验方法观察血塞通氯化钠注射液对大鼠颈总动脉-静脉旁路血栓形成的影响,采用动-静旁路血栓法观察血塞通氯化钠注射液对家兔溶栓作用的影响。结果静脉注射血塞通氯化钠注射液能增加犬脑组织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血塞通氯化钠注射液可明显抑制大鼠动静脉血栓的形成,对家兔动静脉旁路形成的血栓可产生明显的溶栓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血塞通氯化钠注射液对颈内动脉血管有一定的扩张作用,能增加脑组织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明显抑制动静脉血栓的形成,对动静脉旁路形成的血栓可产生明显的溶栓作用,从而改善脑血液循环,防治缺血性脑病。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对剖宫产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15mg麻醉,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10μg舒芬太尼麻醉,对比观察两组麻醉效果(感觉阻滞时间、Bromage评分达到3分时间和OAA/S评分)。结果实验组产妇感觉阻滞时间短,Bromage评分达到3级时间短,OAA/S评分更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手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均有所降低,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对剖宫产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应具有加强作用,可以起到更好的镇痛作用,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82例根据标准分为正常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EH)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EH+2DM)组。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各组颈动脉IMT、肱动脉FM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肱动脉FMD变化:正常对照组为(8.97±5.05)%,EH组为(5.51±4.02)%,EH+2DM组为(2.19±2.87)%,3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FMD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分析:FMD与收缩压、血糖呈负相关(r=-0.34,P〈0.05;r=-0.37,P〈0.05)。各组颈动脉IMT:与正常对照组[(0.73±0.34)mm]比较,EH组[(1.05±0.26)mm]和EH+2DM组[(1.17±0.28)mm],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EH组与EH+2DM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糖增高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EH+2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进一步减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局部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5例腹股沟疝(单侧疝)患者随机分为局麻组与对照组。局麻组43例患者采用局部麻醉,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术后并发症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局麻组患者切皮后1、5 min的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P〈0.01);局麻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在手术中4个时间点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在4个时间点上不全相同(P〈0.01);局麻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及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局麻组患者的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采用局部麻醉具有术中患者血压更为稳定、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恢复快、住院费用更节省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在我院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3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158):对照组(A组)和右美托咪定组(B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方法,右美托咪定组(B组)于麻醉诱导后先以1μg/(kg·10min)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然后以0.5μg/(kg·h)维持剂量输注至术毕,对照组(A组)输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切皮前(T1)、切皮时(T2)、劈胸时(T3)、搭桥前(T4)、搭桥时(T5)和手术结束时(T6)记录和测定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心排血量(CO)、外周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体重、身高、心功能、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T3和T5测得HR、MAP较切皮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右美托咪定组比较,对照组T2、T3和T5各时间点测得HR、MAP、MPAP、SVR、PVR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10min)负荷剂量,继以0.5μg/(kg·h)维持剂量输注有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陈华峰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4):111-112,115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治疗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57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9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凝集、调脂、降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MT和颈动脉斑块面积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治疗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徐波  张兴安  邵伟栋  郑隽 《中国药房》2011,(44):4177-4179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的最佳剂量。方法:将2009年8月-2011年8月在我院择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给予0.75%布比卡因2.0mL(A组)、1.5mL(B组)、1.2mL(C组)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运动阻滞最大程度(Bromage评分),同时记录麻醉前及麻醉后5、10、15、30min时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和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麻醉后低血压、恶心呕吐、产妇术后头痛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麻醉起效时间和痛觉恢复时间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痛觉消失时间、Bromage评分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A、B组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麻醉前及麻醉后5、10、15、30min的心率、Sp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血压在麻醉5min时出现降低,与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时间3组血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新生儿出生1、5、10min时Apgar评分均>7分,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术中出现低血压、恶心发生率较高,与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呕吐和术后头痛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0.75%布比卡因1.5mL蛛网膜下腔麻醉进行剖宫产效果确切,既能保证麻醉效果,又能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血脂及血压水平变化,探讨瑞舒伐他汀对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以128例EH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监测CAIMT值、血压及血脂,CAIMT值的测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据CAIMT值分组后采用常规及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1)128例EH患者中79例CAIMT值〉1.0mm(61.72%)为内膜增厚。(2河对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CAIMT增厚组(瑞舒伐他汀治疗)的血脂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CAIMT值显著降低(t=7.902,P〈0.01);常规治疗的CAIMT非增厚组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0.05),但CAIMT值显著升高(t=3.017,P〈0.01)。(3)瑞舒伐他汀治疗的CAIMT增厚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73.4%、93.7%)均显著高于CAIMT非增厚组(47.0%、65.4%),χ^2=16.228、19.530,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可通过改善EH患者血脂水平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来改善或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SW)冲击犬心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杂种犬的右室心尖部作为ESW的冲击靶点,右侧股动脉插管监测股动脉血压;采用Swan-Gans导管监测右房压、右室压、肺动脉压;热稀释法测定犬的心输出量。结果:ESW冲击犬心脏后,股动脉收缩压和右室收缩压下降(P〈0.05),右室舒张压和肺动脉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均升高(P〈0.05);心输出量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ESW冲击犬心脏可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分级与高尿酸血症及颈内动脉内径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按不同血压水平(1、2、3级)进行分组,分别测量每组的血尿酸(SUA)、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颈总动脉内径并进行比较。结果各组SU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血压升高SUA升高;各组血生化比较,TG、TC(P<0.01)以及LDL(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APOA1、HDL、APOB及颈总动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组间比较,Ⅰ,Ⅱ组间:TG(P<0.05)、LD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Ⅲ组间:SUA和颈总动脉内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Ⅲ组间SUA、TG和颈总动脉内径(P<0.01)以及TC、LDL(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SUA水平升高的程度与高血压的临床分级及脂质代谢有关,与颈总动脉内径有相关性,但不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妊娠期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母胎影响的情况,评估妊娠期腹腔镜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妊娠期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病例各20例,将腹腔镜组、开腹组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15min的动脉血气分析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术后镇痛、术后恢复情况及妊娠结局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妊娠期腹腔镜手术组麻醉时间较开腹组短[(18.91±8.76)min vs.(35.28±14.67)min;t=4.28,P〈0.05],手术时间较开腹组短[(17.85±6.32)min vs.(30.27±10.41)min;f=4.56,P〈0.05];腹腔镜组出血量较开腹组少[(15.48±10.24)ml vs.(25.48±15.56)ml;t=2.40,P〈0.05]。腹腔镜手术组拔尿管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f6.58±0.92)h、(6.98±1.69)h、(18.52±3.45)h,较开腹组的(24.63±3.85)h、(25.37±5.34)h、(23.67±7.81)h短(t=2.70,14.68,20.39;P〈0.05)。妊娠期腹腔镜术后疼痛较开腹手术明显轻(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15min的动脉血气分析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开腹组和正常妊娠组的流产率、早产率、足月分娩率、出生缺陷率、新生儿Apgar评分、足月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对母胎的影响小,妊娠期腹腔镜手术不增加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