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国内外有关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大多步骤繁琐,细胞纯度低而且成本很高,不适于普通实验室推广应用。 目的:拟求建立一种人妊娠5~10周绒毛滋养层细胞简便有效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 方法:采用改进的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妊娠5~10周人绒毛滋养层细胞,加0.062 5%胰酶,37 ℃消化25~40 min;以差速贴壁法和消化排除法纯化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细胞免疫化学方法鉴定细胞来源和纯度。 结果与结论:倒置显微镜下原代培养滋养层细胞接种后见大量圆形细胞悬浮存在,1 h后可见部分细胞贴壁,24 h后70%~80%细胞贴壁,五六天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细胞呈三角形、多边形平铺片状生长,核大卵圆形居中,部分细胞连接成片,部分细胞呈长梭形。七八天长满瓶壁的80%~90%可传代。9~10 d铺满培养瓶底部。细胞碎屑不贴壁。传代接种后1.5h贴壁,迅速增长,三四天爬满瓶底,各代细胞形态基本一致。可见细胞为上皮样细胞形态,呈片状铺展生长。细胞角蛋白染色阳性,波形蛋白染色阴性细胞达70%~80%。采用低浓度胰酶进行长时间消化分离培养人早孕绒毛滋养层细胞,利用差异贴壁法和消化排除法以及反复换液法进行纯化,可简单、快捷地获得较高纯度的人早孕绒毛滋养层细胞。  相似文献   

2.
背景:组织块培养睾丸生殖细胞对污染不容易控制,胰蛋白酶消化接种培养睾丸生殖细胞可能损伤细胞。 目的:建立一种切实可行的小鼠睾丸间质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方法。 方法: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分离采用胶原酶消化法,纯化采用Percoll等密度梯度离心法,活率鉴定采用锥虫蓝拒染法,纯度鉴定采用3β-羟基固醇脱氢酶染色方法。 结果与结论: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纯度达可达90%以上;体外培养的细胞形态完整、增殖速度快、贴壁生长状态良好。说明实验成功建立了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模型。  相似文献   

3.
背景:维生素A在体内对精原干细胞生长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还没有发现在体外培养过程中能够很好促进精原干细胞生长与分化的诱导物质。 目的:探讨维生素A对体外培养小鼠精原干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 方法:无菌收集5~7 d龄昆明雄性小鼠双侧睾丸,采用差速贴壁联合非连续性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精原干细胞。无菌取出12~15 d龄昆明雄性小鼠双侧睾丸,酶消化法分离纯化Sertoli细胞,贴壁并极化后作为饲养层,将精原干细胞接种在单层Sertoli细胞上。设立2组,实验组向DMEM/F12培养液中加入1 g/L维生素A,对照组不添加维生素A。采用酶联仪测定精原干细胞生长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精原干细胞生长周期。 结果与结论:共培养6,9,12,15 d时,实验组精原干细胞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或0.01)。随共培养时间的延长,实验组精原干细胞S期染色体含量逐渐增多,然后又逐渐下降,开始另一个分裂周期;与实验组比较,对照组精原干细胞S期染色体含量增长缓慢(P < 0.05)。小鼠精原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维生素A可促进其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绝大多数研究者将目标指向功能细胞,为改善细胞的生存环境而给予一些生长因子。睾丸支持细胞能分泌大量营养物质及生长因子,且其所具有的Fas配体可降低移植入体内后宿主的免疫排斥。 目的:探讨睾丸支持细胞对体外培养鼠胚胎大脑皮质细胞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实验,于2005-10/2007-09在首都医科大学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健康SPF级10~15 d龄雄性ICR小鼠40只,用于提取睾丸支持细胞;15 d龄胎鼠40只,用于提取大脑皮质细胞。 方法:将分离的大脑皮质细胞密度调整为2×109 L-1,分为2组:实验组接种于预铺有70%汇合传代的睾丸支持细胞培养瓶中,加入含体积分数为0.1的FBS、1×105 U/L青霉素、0.01 g/L链霉素的DMEM/F12完全培养基,置于37 ℃、体积分数为0.05的CO2饱和湿度环境下培养17 d;对照组接种于预铺有0.05%多聚右旋赖氨酸的培养瓶中单独培养。 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细胞化学法、免疫细胞荧光法进行细胞鉴定,检测神经元、神经球数量及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率。 结果:两组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巢蛋白、酪氨酸羟化酶均呈阳性表达。与培养2 h比较,随培养时间的延长两组贴壁神经元数均明显减少(P < 0.01),但实验组各时间点贴壁神经元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1)。实验组于培养3 d出现神经球,数量多且变化较快,7 d后开始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至17 d神经球接近消失;对照组仅可见散在巢蛋白阳性表达细胞,未出现神经球。实验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至11 d达高峰,且各培养时间点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睾丸支持细胞可有效促进鼠胎脑皮质细胞的贴壁及生长,在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同时诱导其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5.
背景:睾丸移植是短时间热缺血损伤后快速进入冷缺血的过程,冷缺血时间的长短对睾丸生精功能是否存在影响目前还缺乏明确证据。 目的:模拟临床睾丸移植缺血再灌注兔模型,探索睾丸移植冷缺血时间与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分组设计,对比观察,于2006-05/12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雄性3~6月龄大白兔,体质量2.5~3.5 kg,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模拟临床睾丸移植过程的冷缺血灌注模型,对20只大白兔左侧的睾丸采用0~4 ℃ 高渗枸橼酸腺嘌呤液恒压灌注,并浸泡于0~4 ℃生理盐水中低温保存,于冷缺血后1,2,4,6 h开放左侧睾丸血流。术后24 h取双侧睾丸,以右侧睾丸作自身对照。 主要观察指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Johnsen评分判断睾丸损伤程度。丙二醛检测试剂盒检测每克睾丸组织中丙二醛含量。TUNEL法检测睾丸凋亡指数。 结果:冷缺血1 h后可见睾丸生精上皮结构稍紊乱,2 h后 生精上皮开始脱落,管腔内精子数量减少,4 h 后生精上皮明显变薄,仅见少量的精子细胞,6 h 后生精上皮仅可见少量精母细胞,部分呈唯Sertoli细胞表现。随冷缺血时间的延长,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逐渐加重,Johnsen评分分值逐渐下降。睾丸组织冷缺血2 h后再灌注24 h的丙二醛水平明显高于自身对照组(P < 0.05),至4 h达到最高。凋亡细胞数量随冷缺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凋亡指数高于自身对照(P < 0.05)。 结论:冷缺血后4h再灌注会造成睾丸生精上皮的严重损害,提示睾丸移植前冷缺血时间应当控制在4 h以内。  相似文献   

6.
背景:许旺细胞是神经创伤修复的种子细胞,获取大量高纯度、高活性许旺细胞是研究的关键。 目的:比较乳鼠和成年鼠许旺细胞的体外培养、纯化和形态学的差别,探讨简单可行的、可以获得高纯度许旺细胞的培养方法。 方法:出生1~3 d SD大鼠20只和成年大鼠10只(体质量150~200 g),实验按细胞的来源分为新生组和成年组。双酶分步消化,二次接种差速分离纯化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贴壁速度;细胞计数,纯度计算;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绘制两组许旺细胞的增殖曲线,判定增殖速度;S-100免疫化学法鉴定细胞。 结果与结论:乳鼠的许旺细胞贴壁速度快于成纤维细胞,成鼠的许旺细胞贴壁速度慢于成纤维细胞,两组许旺细胞纯度均达96%以上;MTT法检测两组许旺细胞增殖均活跃,由增殖曲线显示乳鼠许旺细胞增殖更快(P < 0.05);S-100免疫化学反应均呈阳性。提示双酶分步消化,二次接种差速分离纯化细胞,可以获取纯度高、活性良好的许旺细胞;乳鼠许旺细胞的增殖、贴壁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7.
背景:细胞移植是脊髓损伤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嗅鞘细胞被认为是最适合的种子细胞之一,但目前对其培养纯化的方法尚无公认标准。 目的:运用改良差速贴壁法+含同源嗅鞘上清液的无血清条件培养液来纯化培养嗅鞘细胞,以期建立一种新颖、经济、简单、实用的纯化培养成年大鼠嗅鞘细胞的方法。 设计、时间和地点:观察性对照实验。实验于2008-02/06在苏州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 材料:健康成年SD大鼠6只,体质量150~180 g。 方法:①无菌条件取大鼠嗅球组织,消化、离心去除上清液后,用含体积分数为0.2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重悬,稀释的单细胞混悬液均分成3份,分别用于单纯改良差速贴壁、单纯无血清条件培养液纯化和改良差速贴壁+无血清条件培养液纯化的实验。②单纯改良差速贴壁:将单细胞混悬液以8 000个/cm²密度种植于无包被的25 cm²培养瓶中。经12 h+ 24 h两次差速培养后,吸出细胞上悬液,计数板计算浓度后,按1×109 L-1浓度重新种植于载有多聚赖氨酸包被盖玻片的35 mm培养皿中继续培养3周。③单纯无血清条件培养液纯化:将单细胞混悬液用预先收集并制备的含同源嗅鞘培养上清液的无血清条件培养液直接种植于载有多聚赖氨酸包被盖玻片的35 mm培养皿中,孵育两三天后再换成含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DMEM/F12培养基继续培养3周。④改良差速贴壁+无血清条件培养液纯化:经12 h +24 h两次差速纯化,吸出上悬液接种于培养皿中继续培养2.0~3.0 d后,改换成无血清条件培养液,孵育36~48 h后再换成含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DMEM/F-12培养基继续培养。以后视情况每3~5 d半量换液1次,培养3周。 主要观察指标:运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的嗅鞘细胞生长状况和形态学特征。采用GFAP、NGFRp75和Hoechst33258等抗体,于分离培养14 d后进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并检测嗅鞘细胞的纯度。 结果:①倒置显微镜观察:差速后3 d内有大量细胞贴壁生长,细胞形态较混杂,辨认嗅鞘细胞较困难。差速后再运用无血清条件培养液2 d后,可见纯度较高的典型嗅鞘细胞形态,以双极梭形和多极为主,细胞突起细长。伴少量扁平状“油煎蛋样”细胞。继续培养至14 d可见细胞立体感及折光性最佳,数量和纯度最高。培养3周后3组细胞开始老化,活力明显下降,成纤维等杂细胞开始挤占原嗅鞘细胞生长空间。②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嗅鞘细胞特异性表达GFAP和NGFRp75,单纯差速后嗅鞘细胞纯度仅有72%~75%,单纯无血清条件培养液纯化后仅为48%~52%,改良差速贴壁+无血清条件培养液纯化组纯度可达88%~92%。 结论:实验建立了完善的成年大鼠嗅鞘细胞培养纯化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常用的嗅鞘细胞培养方法有差速贴壁法、化学抑制法、抗体亲和吸附法、补体法等,各自均存在优缺点,单一使用某种方法时细胞纯化率较低。 目的:拟采用改良Nash差速贴壁+阿糖胞苷法体外分离纯化大鼠嗅球及嗅黏膜来源的嗅鞘细胞。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7-11/2008-05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实验室和消化内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10周龄Sprague-Dauley大鼠10只,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阿糖胞苷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制备。 方法:完整取大鼠双侧嗅球及剪取鼻中隔后1/3嗅黏膜,剪碎后胰酶消化,制成单细胞悬液,按1×109 L-1密度接种于未包被的25 cm2玻璃培养瓶中,18~20 h后将细胞悬液转移至另一未包被的25 cm 2玻璃培养瓶中(第1次差速贴壁),24 h后再将细胞悬液转移至经多聚右旋赖氨酸包被的25 cm2塑料培养瓶或经多聚右旋赖氨酸包被的6孔培养板中(第2次差速贴壁),接种培养48 h后半量换液以去除杂细胞。在差速贴壁培养后二三天,加入3.0~5.0 pmol/L阿糖胞苷去除残余成纤维细胞。 主要观察指标:嗅鞘细胞的形态观察、分裂增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及纯度测定。 结果:体外培养24 h嗅球源性嗅鞘细胞即可贴壁,而嗅黏膜源性嗅鞘细胞多在培养四五天后贴壁,两种来源的嗅鞘细胞形态相似,以双极或梭形细胞为主,少量为3极及多突起形多级细胞,同时夹杂扁平、煎鸡蛋形细胞。纯化培养10 d的嗅鞘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免疫荧光染色及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hoechs免疫荧光双染后大部分双极或多极细胞膜、胞体、突起呈阳性,细胞纯度可达90%以上。 结论:改良Nash差速贴壁+阿糖胞苷法可在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出高纯度的嗅球及嗅黏膜源性嗅鞘细胞,嗅球源性嗅鞘细胞贴壁时间及分裂增殖程度优于嗅黏膜源性嗅鞘细胞。  相似文献   

9.
背景:常规酶消化法在许旺细胞分离培养实验中应用较多,但由于胰蛋白酶在37 ℃超过30 min对细胞有毒性作用,会对许旺细胞的数量和纯度有一定的影响。 目的:探索快速分离和培养大量许旺细胞的新方法。 方法:采用4 ℃胰蛋白酶消化剥离好的乳鼠坐骨神经6~18 h分离许旺细胞,培养一段时间,进行MTT实验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许旺细胞的形态,并对阳性细胞进行计数。 结果与结论:结果得到的细胞数量超过1×106,经抗S-10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细胞纯度达到90%以上。从培养的细胞形态和细胞生长曲线可见,冷酶消化法是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其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在分离时间、细胞数量和纯度、细胞的生物活性均达到临床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背景:温度会影响体外培养精原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目的:观察不同体外培养温度对A型精原细胞细胞周期及增殖相关基因c-kit、CyclinD3的影响。 方法:通过两步酶消化法分离大鼠生精细胞,分别置于32,37 ℃条件下与支持细胞进行体外共培养,观察其形态及细胞数变化等生长特性;培养第8天采用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差异性贴壁分离富集A型精原细胞。 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第1天,32,37 ℃组均可见悬浮的呈圆形或卵圆形的生精细胞和贴壁的呈长梭形或不规则形的支持细胞;从第4天开始,37 ℃组生精细胞数、生长状态逐渐降低,第8天时,37 ℃生精细胞数明显低于32 ℃组 (P < 0.05);体外培养第8天,32 ℃组处于S期A型精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37 ℃组(P < 0.05),32 ℃组A型精原细胞c-kit、CyclinD3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37 ℃组(P < 0.05)。说明在37℃这种近似体腔的温度下体外培养生精细胞会抑制精原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1.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不同可导致其活性与纯度各异,直接影响组织工程的修复效果。 目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组合,并验证其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实验,于2007-10/12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清洁级3月龄新西兰白兔2只,由山西畜牧研究所提供。 方法:向含有新鲜骨髓的DMEM培养液中加入等量淋巴细胞分离液,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每间隔8 h将未贴壁细胞转移入新的培养瓶,接种5 d后首次换液,细胞融合率达90%时胰酶消化传代,第1、3、5代细胞用于实验。 主要观察指标: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测定倍增时间,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44标记率。 结果:原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圆形、梭形、多角形等,48 h可见贴壁细胞有伸展现象,呈梭形,多角形,成纤维细胞样展开,细胞核清晰,首次换液后可见细胞透亮并充分展开,14 d左右可达90%融合。第1、3、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整体呈S型,1~3 d为潜伏期,3 d后进入对数生长期,7~8 d为平台期,平均倍增时间为24.22 h。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44呈阳性表达,标记率为93.0%。 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差速贴壁、离心介质选择淋巴细胞分离液、接种5 d首次换液的体外分离培养纯化方法,获得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且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背景: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材料的过程中,快速获得足够数量且纯度高的种子细胞极为重要,但目前人脐静脉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的增殖率仍较低。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人脐静脉间充质干细胞原代生长、增殖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3/07在辽宁医学院解剖学实验室完成。 材料:正常健康产妇顺产或剖宫产的新生儿脐带20条,由锦州市凌河区妇幼保健院及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提供。 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人脐静脉间充质干细胞,以1×108 L-1的密度接种于24孔培养板,设立2组,实验组加入150 g/L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照组不加入任何细胞因子。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CD166的表达。 结果:接种后6 h细胞开始贴壁,48 h后细胞完全贴壁生长,出现呈椭圆形、多角形的内皮细胞,以及呈梭形的成纤维样细胞,有的形成漩涡状生长集落;原代培养1周后细胞以梭形为主;传代后24 h细胞基本完成贴壁,48 h细胞开始分裂增殖,5~7 d可见多核的成纤维样细胞贴壁,呈长杆状、三角形、梭形等。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生长状态较好,增殖较快,单位时间内获得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加(t=2.235,P < 0.05),CD166阳性细胞率显著升高(t=1.638,P < 0.01)。 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人脐静脉间充质干细胞贴壁,且更有利于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纯化。  相似文献   

13.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首次换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细胞的培养时间、数量及纯度是影响干细胞移植的关键因素,优化体外细胞培养模式可以提高移植的成效。 目的:观察不同的首次换液模式、相同的后期换液条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时间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首次换液方式分为以下6组:24 h半量换液组、24 h全量换液组、48 h半量换液组、48 h全量换液组、72 h半量换液组、72 h全量换液组,以后每4 h全量换液。记录各组第0~3代培养时间及细胞纯度。 结果与结论:各组培养总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46.455,P < 0.05),48 h全量换液组最短,24 h全量换液组最长,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24 h全量换液组各代细胞纯度均最高,72 h半量换液组各代细胞纯度均最低,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所获细胞CD29、CD90阳性,CD34、CD45阴性,可以向成骨、成脂诱导分化。结果显示首次换液方式能影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周期及其纯度,48 h半量换液为最佳首次换液方式。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olfactory mucosa can promote the regeneration and formation of axonal medullary sheath of injured neurons. To date, 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 (OECs) utilized in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arise primarily from the olfactory bulb mucosa.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regarding culture, purification,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OECs . OBJECTIVE: To isolate and culture OECs utilized modified, differential attachment in combination with neurotrophic factor 3 (NT3) and low...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对于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目前多采用胰蛋白酶对组织细胞予以消化,但消化时间较难把握。 目的:采用胰酶消化与机械分离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昆明种小鼠胚胎脑神经干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初步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6-10/2007-09在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室完成。 材料:孕14~16 d的昆明种小鼠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方法:分离昆明种小鼠胎鼠的脑组织,经胰酶消化加机械吹打后,在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B27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 主要观察指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分离的神经干细胞。 结果:培养24 h后,细胞以悬浮方式生长,聚集成团;48 h后形成由数十个细胞组成的细胞球,形态规则,体积大小不等,细胞无突起,形成典型的神经球,可传代扩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示细胞巢蛋白呈阳性表达。 结论:在含有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无血清B27培养基条件下,有利于小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传代增殖。  相似文献   

16.
It has been well established that rat Schwann cells down regulate their cell-surface expression of galactocerebroside (GalC) in vitro under normal cell culture conditions. To determine whether human Schwann cells exhibit a similar down-regulation of GalC in vitro we examined GalC expression in dissociated human Schwann cell cultures derived from normal adult peripheral nerve. Twenty-four hours post-dissociation up to 63% of human Schwann cells were found to express detectable levels of GalC on their surface whereas less than 8% of the Schwann cells expressed detectable levels of GalC at 14 days post-dissociation. In contrast, after nearly 3 months of peripheral nerve explant culture, greater than 30% of human Schwann cells still retained their GalC expression. A similar pattern was also observed when analyzing Schwann cell purity with dissociated cultures exhibiting a rapid decrease in Schwann cell purity under normal culturing conditions although Schwann cell purity was found to be largely unaffec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peripheral nerve explant culture. In summary, we found there was less variation in both GalC expression and Schwann cell purity with time in peripheral nerve explant cultures than dissociated cultur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建立从成年大鼠海马分离培养高纯度NG2蛋白聚糖阳性神经祖细胞(NG2细胞)的简便方法。方法从成年雌性大鼠解剖出海马,经木瓜蛋白酶消化和Optiprep不连续梯度离心,从离心产生的组织细胞密集带,用含B27添加剂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的NeurobasalA培养液,分离培养出增殖性细胞,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法鉴定细胞性质。结果应用上述方法,可从成年大鼠海马简便地培养出纯度大于90%的NG2细胞,此细胞具有神经干细胞(NSCs)潜能,在FGF2作用下可迅速增殖并传代。结论此方法在纯度、产出率和简便性等方面改进了成体NG2细胞的原代培养技术。  相似文献   

18.
背景:研究者们通过多种方法从肌组织中分离得到肌源干细胞,并应用于各类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研究。 目的:结合改良的差速贴壁法和有限稀释技术分离小鼠来源肌源干细胞,并培养其单细胞克隆和亚克隆集落。 方法:以新生C57BL/6小鼠四肢作为肌组织取材对象,经三重酶消化和细胞筛过滤,运用改良的差速贴壁法分离出肌源干细胞,予细胞特异标记物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有限稀释技术克隆培养的方法,获得稳定的肌源干细胞单克隆和亚克隆集落。 结果与结论:差速贴壁培养过程中,肌性细胞占比逐渐增高,首次贴壁1 h可以获得足够数量的细胞进行第6次贴壁培养;肌源干细胞需72 h左右贴壁生长,经10 d左右可以增殖为300~500细胞数量的集落,细胞形态以小圆形细胞为主,并有少量梭形细胞,肌源干细胞能够维持形态并持续增殖;应用有限稀释技术可获得肌源干细胞单克隆和亚克隆集落,肌源干细胞克隆细胞均呈现Desmin染色阳性,Sca-1染色阳性,阳性率为(92.3±4.1)%。提示应用preplate法和有限稀释技术可以分离得到小鼠来源肌源干细胞及其克隆集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