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某院ADR/ADE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探讨医院药品风险管理的重点。方法对某院188例ADR/ADE报告从发生ADR/ADE的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引起ADR/ADE的药品种类、ADR/ADE的类型及主要的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8例ADR/ADE报告中,21~30岁患者50例,占26.60%;涉及的药品为50种,抗菌药物引起的ADR/ADE最为多见,占76.60%,其次是中药制剂,占9.04%;静脉用药引起的ADR/ADE184例,占97.87%;主要的ADR/ADE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4.44%。结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和监测是医院进行药品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必要参考,降低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儿科应用引发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的特点和规律,评价其安全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我院近五年发生的166例儿科中药注射剂ADR/ADE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66例ADR/ADE中男性122例次,女性64例次,涉及中药注射剂12种,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是致儿童ADR/ADE的主要药物;变态反应发生率最高,其中痰热清注射液引起ADR/ADE的例数最多,为80例次,占43.01%。所致ADR/ADE最常见的是皮肤及附件损害,占58.72%。结论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应进一步规范儿童用量,医院应高度重视儿科应用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ADE并加强ADR/ADE报告和监测工作,严格遵循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加强监护并及时处理,保障患儿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监测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方法:利用计算机网络,设计一套基于医院内ADR监测的查询统计系统。结果:及时将患者的ADR信息进行网络登记并汇总到药剂主管部门,快速实现信息上报、查询和统计工作。结论:实现对医院内ADR报告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反映ADR信息。  相似文献   

4.
赖金华  周学琴 《当代医学》2012,18(17):128-130
目的分析注射用门冬氨酸洛美沙星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类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月1日~2011年7月30日收集到的46例注射用门冬氨酸洛美沙星ADR/ADE报告,从患者情况、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原患疾病及因果关系的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46例注射用门冬氨酸洛美沙星ADR/ADE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光敏反应、呼吸系统等;主要发生在用药后5~40min内,多数患者在停药后1d内康复或明显好转。结论应重视注射用门冬氨酸洛美沙星用药后的监护,减少或者避免严重ADR/ADE的发生,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商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探讨ADR/ADE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百色市人民医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集的140例ADR/ADE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0例ADR/ADE中,高发年龄集中在0~10岁和50岁以上;涉及药品12类110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是中药制剂;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占比例最大;引发时间以注射给药为最快;以对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140例ADR的患者经采取治疗或停药措施后痊愈。结论应加强ADR/ADE的监测和报告,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减少或避免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贾美云  张艳 《河南医学研究》2023,(17):3103-3107
目的 了解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郑州人民医院2021年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R)和药品不良事件(ADE)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分析其发生原因并制定预防措施,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抽取2021年全年上报的54例中药注射剂ADR/ADE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发生情况和原因进行评价。结果 ADR/ADE报告中,>50岁报告40例,占比达74.07%,男女性别比为1.25∶1;主要涉及神经系统类和心血管系统类药物;累及器官/系统损害以皮肤及附件(37例次)和消化系统损害(10例次)为主,3例患者出现严重ADR/ADE;发生原因包括医护因素所致33例,药物本身原因或患者自身体质因素所致21例。结论 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生ADR/ADE的占比较大,以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损害为主,医护因素是导致ADR/ADE发生的主要原因,应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和措施,并加大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力度,为中药注射剂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合评价痰热清注射液上市后用药的安全性,以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采用队列研究和医院集中监测的形式,2014年9月-2015年5月呼吸内科和普胸外科使用痰热清注射液患者为研究队列,观察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的ADR/ADE发生率为0.17%。结论:对痰热清注射液进行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弥补了药品上市前评价的不足,对真实世界用药过程中导致ADR/ADE发生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归纳,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我院428例抗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相关因素分析,了解抗菌药物ADR/ADE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医院2009年1月113至2013年12月3113收集到的428例抗菌药物ADR/ADE报告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428例抗菌药品ADR/ADE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0—14岁的儿童61例(占14.26%);50~83岁的患者264例(占61.68%);头孢菌素类居首位239例(占55.85%);给药途径以静脉点滴所占比例最大385例(占89.96%);抗菌药物ADR/ADE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全身性损害等。结论加强抗菌药物ADR/ADE监测工作,减少或者避免ADR/ADE的发生,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运用微机建立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系统,用于ADR监测和报告。方法:运用网络数据库系统(PHP-MySQL)进行ADR监测和收集,并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作的ADR报告表做出报告。结果:使医院ADR监测和报告工作系统化,省时、省力,并便于查询、分析等。结论:本系统适用于医院监测ADR和上报ADR。  相似文献   

10.
<正>1资料与方法对山东省烟台海港医院医院2009年9月—2010年10月使用丹参注射剂的658份完整住院病历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医院HIS系统对电子病历进行检索,统计其使用相关信息,并对丹参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及相关情况汇总分析。本组病历中骨外科313例,呼吸内科119例,普通外科90例,神经外科19例,心内科48例,神经内科13例,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河南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收集的2011年485例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50岁以上的患者328例,占67.63%;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在30 min以内的患者314例,占64.75%;超剂量用药104例,占21.44%;联合用药34例,占7.01%;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加强对红花注射液的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原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2012年88例ADR病例,按照ADR发生的关联性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8例ADR中,男性20例,女性68例;31~50岁患者发生率较高,有48例(54.55%);以神经系统受累最为多见;利培酮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见,有39例,占44.32%。结论:临床应重视精神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须定期监测、及时上报,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以期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5-2012年收集的144例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自发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144例报告给药途径均为静脉滴注;14岁以下儿童患者74例,占报告总数的51.39%;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主要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等;临床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 临床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药,并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521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09年收集的521例ADR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ADR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用药途径、临床表现,单一、合并用药ADR的发生率以及ADR的治疗结果等。结果:男性ADR发生率(282/521,54.13%)高于女性(239/521,45.87%),儿童及老年患者发生率较其它年龄段高(326/521,62.57%);334例ADR由抗微生物药物引起(334/521,64.11%),443例由静脉滴注引起(443/521,85.03%);ADR常见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寒战、发热等,严重病例较少,联用药物越多,引发ADR几率越高;经治疗521例ADR患者好转、治愈率达98.08%。结论: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监护水平,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ADR发生的规律特点,加强ADR的监测力度,提高ADR监测水平。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收集到的ADR报告414例,就年龄分布、产生ADR的药品类别、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癌药ADR发生率居首位,其次为抗感染药、升白细胞药;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发冷、胸闷,其次为骨髓抑制、腰背疼痛、发热。结论:ADR监测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加强宣传,加强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8家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统计分析,探讨我州习惯用药中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发掘警戒信号,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质量,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选取黔南州8家二、三级医院2012年上报的ADR报告表393例,采用EXCEL电子表格和筛选方法,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别、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对原患疾病的影响及转归、累及系统及ADR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44岁的患者ADR发生率高,抗生素药品ADR发生频次最高,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居多.结论: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包括患者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改变不良用药习惯,减少抗微生物药的应用和静脉给药比例,科学合理用药,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