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支架内血栓形成5例患者的临床情况、冠脉病变特点、PCI过程等相关临床因素。结果 120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5例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其中2例为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为亚急性血栓形成,2例为极晚期血栓形成。5例患者均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例患者为弥漫性病变,其中1例为小血管病变;2例为急性血栓病变。3例患者置入长支架,其中2例为支架串联置人,仅1例行高压后扩张。2例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未坚持服用阿司匹林。2例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行血栓抽血及球囊扩张,其余1例亚急性血栓形成和2例晚期血栓形成患者接受血栓抽血及支架置入,5例患者无1例死亡。结论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与长病变和支架贴壁不良有关;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与支架内皮化延迟及中断抗血小板治疗有关;支架内血栓形成行血栓抽吸、球囊扩张及再次支架植入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垠艺TM微盲孔载药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拟行PCI治疗的AMI患者190例,并按植入支架类型分为垠艺TM微盲孔载药支架组(A组,100例)和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PARTNER)组(B组,90例),对2组患者住院期间、术后30d及术后6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和支架内血栓的发生情况进行随访和对比分析。结果:住院期间A组无急性、亚急性及晚期血栓发生,B组发生1例亚急性支架内血栓。住院期间、术后30d及6个月时2组MACE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垠艺TM微盲孔载药支架在治疗AMI中与PARTNER支架一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1997~2004年2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后支架血栓形成进行分析,主要是通过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并做冠状动脉造影而确诊。本组20例中16例术前3天服用抗凝药,4例为急诊PTCA,糖尿病患者8例。术前心脏B超:EF≤40%、室壁活动明显减弱、左室扩大。结果:20例患者均于支架置入术后3天内出现血栓,均有典型的心绞痛,ECG有典型的心肌缺血,冠状动脉造影(cAG)16例完全栓塞、TIMI血液0级,4例不完全栓塞、TIMI血液1级。结论:支架内血栓是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3%~5%,多于术后3天内发生。其原因可能与高龄、糖尿病、LVEF降低、室壁活动减弱及支架远端血流减慢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就血栓弹力图评价抗血小板药物的抑制率及联合凝血常规功能指标来探讨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形成的因素。方法收集10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和原支架通畅组,比较两组间心血管危险因素、发生四希酸(AA)途径和腺苷二磷酸(ADP)受体途径诱导血小板抑制率间的差异、常规凝血常规指标和外周血小板之间的差异,来分析ISR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支架内再狭窄主要发生在糖尿病患者中,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危险因素关系不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和PCI术后2年氯吡格雷反应低下为支架内再狭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是预测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氯吡咯雷反应低下在ISR的形成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国产DSA,通过冠脉造影选择合适病例,观察冠脉造影后直接支架植入术对狭窄病变治疗作用及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常规Judkins方法冠脉造影,充分肝素化后,送入引导导管。将ACSO.014导丝置于病变远端,部分明显狭窄病变,沿导丝送入2.5mm~3.0mm球囊行预扩张(PTCA),据扩张后血管反应选择合适支架,高压加压扩张球囊,使支架充分打开,术后造影。观察术前、术后冠脉内径变化。记录术中、术后有无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住院28天内病死率。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常规造影后有13例患者直接冠脉内支架植入,其中2.5mm球囊预扩张6例次,3.0mm球囊扩张7例次,植入Cordis支架3例,AVEGX支架10例。其中3.0mm支架9例次,3.5mm支架4例,长度12~20mm不等(平均15.5mm)。加压10~ 14atm(平均 12.6 ± 2.31atm)。术后内径为参比血管 1.06倍。术后 TIMIⅢ级血流。住院期间无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均获成功。结论:①球囊预扩张可提高冠脉支架成功率;②高压加压球囊使支架充分打开,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再狭窄。③术后规律抗凝治疗,是防治近期冠脉支架内血栓  相似文献   

6.
郑若龙  张华  陈新军  钱惠东  蒋文龙 《江苏医药》2007,33(11):1142-1143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冠脉)长病变植入两种药物洗脱支架(DE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冠脉长病变(>20 mm)患者,植入雷帕霉素DES(SES,64处)或紫杉醇DES(PES,62处),术后1、6、12、24个月临床随访及冠脉造影复查支架内血栓及管腔径丢失情况.结果 术后1、6个月支架内血栓发生率PES组明显高于SES组(P<0.05),12、24个月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两组已无差异(P>0.05), 但支架内管腔径丢失PES组较SES组更明显(P<0.01).结论 冠脉长病变DES植入,SES较PES能够减少支架内血栓及管腔径丢失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Wingspan动脉支架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再狭窄相关性卒中的发病率.方法 30例Wingspan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别于术后第6、12个月随访,全部随访患者均接受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2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死亡(6.7%),其余28例患者完成随访.术后6个月随访,7例患者(23.3%)支架再狭窄,平均支架内再狭窄程度(69.0±9.8)%.均给予强化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术后12个月随访,无新发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上述7例患者中,2例患者发生支架内闭塞.结论 大脑中动脉Wingspan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多见于术后6个月内,多伴支架内再狭窄相关的卒中事件,对术后6个月内预防支架内再狭窄应予关注.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冠心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794例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的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医师操作与抢救;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对症处理,做好健康教育。结果794例患者均顺利康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做好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冠心病围手术期的护理,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垠艺TM微盲孔载药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连续入选2008年10月至2010年1月期间在天津市南开医院行PCI治疗的AMI患者190例,按植入支架类型分为两组:垠艺TM微盲孔载药支架组(A组,100例)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PARTNER支架)组(B组,90例),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术后30天、术后6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支架内血栓(stents thrombus,ST)发生率进行随访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无急性、亚急性及晚期血栓发生,B组1例亚急性ST(0 VS 1.1%, P>0.05)。住院期间、术后30天、6个月随访终点时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垠艺TM微盲孔载药支架在治疗AMI中与PARTNER支架一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08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前注意病情变化,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积极配合医师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率、脉搏和血压的变化,做好穿刺部位的护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患者均痊愈出院,同时随访患者3个月之后的支架均无移位、狭窄、及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对应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患者顺利康复,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脏血管内支架不良事件风险点,提出风险控制措施。方法收集国内文献中有关心脏血管内支架可疑不良事件10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脏血管内支架不良事件主要伤害可分为3类:①术中或术后的继发疾病;②植入过程中或植入后支架本身出现异常;③支架植入后患者各种不适症状和体征异常。最常见的事件后果为需要内、外科治疗避免机体结构永久损伤。结论支架内血栓是伤害后果最严重的风险点。支架内再狭窄是心脏血管内支架最常见的风险点。需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和监管部门共同采取措施减少心脏血管内支架产品的临床使用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PPIs)合用对PCI术后1个月内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观察6 209例PCI术后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分为使用PPIs组(1 182例)及未使用PPIs组(5 027例)。比较两组PCI术后1个月内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发生情况,分析氯吡格雷与PPIs合用对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关检查化验、合并用药及冠脉病变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情况:未使用PPIs组34例(0.68%),使用PPIs组4例(0.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97,P=0.18)。结论 PCI术后1个月内接受氯吡格雷联合PPIs治疗,未观察到有增加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郑晓  陈雪  杨枫  张楠  苏艳 《河北医药》2023,(6):833-836
目的 探讨1期支架植入和延期支架植入对高血栓负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c离散度与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冠脉造影显示为高血栓负荷急性心肌梗死(AMI)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管开通后是否即刻进行支架植入分为1期支架植入组和延期支架植入组,每组40例,同时选取同期入院检查的40例胸痛、胸闷但冠状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QTc离散度、心肌灌注情况(TIMI血流分级、血栓评分)、PCI情况以及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无论是1期支架植入组还是延期支架植入组,术后均显著降低了AMI患者的QTc离散度,提高了TIMI3级血流占比,降低了血栓积分,且以延迟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延迟组无论是在置入支架例数、平均支架数量,还是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方面,均显著低于1期支架植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及术后1年内延迟组的MACE发生率远低于1期组(P<0.05)。结论 AMI患者血管开通后延迟支架的植入利于患者QTc离散度的降低、心肌灌注情况的改善,且可达到较好的预后效果,效果优于1期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替格瑞洛对支架内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3年8月于我院及云南3家地级市医院进行诊治的支架内血栓37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血管造影结果,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方案,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并随访1个月观察是否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结果 37例支架内血栓患者经造影确诊支架内血栓后均改用替格瑞洛,随访至出院后1个月,无再发缺血性事件,且未观察到呼吸困难、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替格瑞洛用于支架内血栓,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在介入治疗冠脉弥漫长病变中预防支架内血栓事件的疗效。方法:选取近3年来开展患者冠脉弥漫长病变介入治疗108例,68名患者是给予替格瑞洛药物治疗,40名患者是给予常规的方法治疗,这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患者治疗后1年内的死亡率、心血管意外发生几率、心梗和心绞痛的再次发作率、出血率和发生支架内血栓的几率进行观察并且记录。结果:观察组再发心肌梗死率和支架内血栓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格瑞洛在冠脉弥漫长病变介入治疗中可以有效预防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6,(17):177-179
目的分析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AST/SST)的原因,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4年6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5例PCI后AST/SST患者(视为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与50例同时期行PCI但未见AST/SST患者(视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SCr、GLU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的BP、HR、TC、LDL-C、HDL-C、TG、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观察组的支架贴壁不良比例、支架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多支架置入、支架贴壁不良以及糖尿病是AST/SS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发生AST/SST后,再次急诊行PTCA、血栓抽吸导管负压抽吸,并强化术中、术后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结论 AMI、多支架置入、支架贴壁不良以及糖尿病是AST/SST的独立危险因素;急诊行PTCA、血栓抽吸导管负压抽吸是治疗AST/SST的主要方法,强化术中、术后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同样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血栓抽吸后即刻支架植入与延迟支架植入的效果.方法 从急性STEMI患者中选取28例血栓积分评分≥2分、使用血栓抽吸导管行血栓抽吸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2~3级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即刻支架组(对照组)14例与延迟支架组(观察组)14例,比较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呈色分级(MBG)、住院1周内及术后3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支架植入后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及MB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LVDd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经血栓抽吸处理后,延迟支架植入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肌再灌注、抑制左室重构、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18.
刘熔雪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5):2379-2380
目的:总结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PTCA+S)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5例冠心病患者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45例冠心病患者经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及护理,无1例严重并发病发生,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加强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保证手术的成功,体现了整理护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刘韬帅  董然  郑居兵  宋跃 《中国医药》2010,5(8):740-742
目的探讨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总结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8月间我科收治的76例急慢性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效果。患者于术后即刻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于术后1个月、半年及以后每年1次行胸腹主动脉增强CT扫描,随访患者的生存状态、内漏类型及夹层真假腔最大直径。结果63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3±10.9)个月。术中DSA造影发现I型内漏5例,术后1个月胸主动脉增强CT扫描发现I型内漏1例,术后8d闪大量内漏致胸主动脉破裂死亡1例,术后半年随访时自行封闭2例,3例少量内漏持续存在,但假腔直径未进一步扩大。术中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6例,无脑干缺血发生,亦未见窃血综合征及左上肢缺血发生,1例封闭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开口致急性右上肢缺血,术后6h急诊取栓并行腋-腋转流术治愈。术后支架段假腔内血栓完全形成7例,降主动脉夹层最大直径与术前比较[(56.3±11.7)mmVS(65.7±17.8)mm,P〈0.05]有明娃缩小。结论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近期随c方结果满意。内漏足该术式主要并发症,许可导致患者死亡,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再狭窄发生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在本院作冠状动脉复查的22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中随机选取无再狭窄病例45例(无狭窄组),与发生再狭窄的45例患者(再狭窄组)比较术前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血脂情况、是否吸烟)及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征(包括病变部位、分型、病变血管支数、病变长度、狭窄程度),分析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男性、吸烟、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病变长度、术前狭窄程度对支架内再狭窄有明显影响,经统计学分析(P<0.05);年龄、血脂水平、病变部位、分型、病变血管支数对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冠状动脉病变长度及狭窄程度对支架内再狭窄有明显影响;男性、吸烟者、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易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应尽早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