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实现血液从采集到输注的全过程信息监测,该组研发了临床输血监测系统。系统从功能类别上分为供血站工作人员使用的医院用血管理系统、供医院血库工作人员使用的血库管理系统、供卫生行政部门使用血液监管系统和实现各子系统间通信的数据同步系统等4个子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实现卫生行政部门、血站和医院血库间的业务联网管理。  相似文献   

2.
医院血库信息化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平台是在“血站信息系统”平台扩展实现的血站与医院之间的互联,构建一个安全、规范、完善、先进的血液供应链,为区域安全用血保驾护航。为无输血申请和输血反应等功能的医院HIS系统,提供易扩展的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功能,避免HIS系统的重复开发及降低医院投入,全程使用条码化管理,采用“自编号”模式,根据血液的品种、血型、有效期进行白编号,系统提供强大的搜索功能,输血科人员在配血时能够快速定位血液位置,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平台贯穿周期从血站预约用血开始,到调血入库、常规输血、紧急输血、交叉配血等流程,其中输血部分有涵盖与HIS的接口使用,如病区用血申请、用血处方电子管理等,杜绝了人工错误发血的现象,缩短了各流稗间的操作时间,病人用血的等待时间减少了,自然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为医院的服务水平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医院输血科/血库过去统称为血库,大多设在检验科内,即使血库单独设置,也往往不被重视,临床供血由医院自行采集时,血库负责采血、合血、发血,目前,临床用血由采供血机构负责采供血,其只负责约血、合血、发血工作,输血科/血库真正的临床意义没有发挥出来。20世纪90年代卫生部要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输血科/血库,在本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血液,对本单位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但截止到目前,输血科建设进展仍缓慢,与卫生部的要求不相适应,笔者就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一孔之见与同仁共商,为推动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宁波地区医院输血科(血库)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分析宁波地区医院输血科(血库)现状,以探索促进本地区临床用血管理的适宜办法.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表,以信函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83家医院100%成立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小组),5家医院设立独立输血科,其余78家医院设立血库,但挂靠于检验科,有49.4%(41/83)的医院没有血库专职人员;100%使用卫生部统一的输血医学文书;本市存在输血隐患的主要是其他类医院,20.5%(17/83)的医院输血前4项检测不符合要求,在血型反定型、配血方法等方面都较卫生部《规范》要求有较大差距.结论 宁波市部分医院输血科(血库)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其他类医院,建议制订《医院用血资格基本标准》,建立临床用血准入制度.  相似文献   

5.
对临床常用输血量的回顾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医院三年中临床常用血液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统计分析,以了解临床用血量;使血库工作者能够很好地对血液资源进行调配与管理,加强科学用血,安全用血,提高输血治疗技术,以及节约用血。方法 对2000年1月—2002年12月中从血库发出的成份血进行分类统计,并对临床各科使用成份血的数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三年中全血的输入总量没有太大改变,成份血中的血浆及RBC悬液的使用有较大的增长,而血小板及WBC的使用也在增加。内科的成份输血量明显高于外科。结论 通过血库工作人员对成份血知识的推广,可使临床成份输血率不断上升,以达到一血多用的目的,可以减轻血站的负担,还可以不断提高血液在临床上使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北京地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状况,推广科学合理输血,保障输血的疗效和安全.方法 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相关法律法规和行政文件设计检查表,采取现场查看、工作人员问询、材料查阅等方式调查了81家医疗机构输血管理状况.内容包括用血资质和组织管理、临床输血管理、血液管理、输血病历四个方面.结果 在被调查的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专科医院和私立医院输血管理中,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在临床输血管理、血液管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私立医院在用血资质准入方面好于其他医院,但在输血病历书写规范化方面与其他医院有一定差距(P<0.05),部分妇幼专科医院输血科或血库面积布局需要合理规划.医疗机构在输血设备配置、人员培训、服务能力等项目符合率较高,但有65.4%的医疗机构未开展相关血液回收、血液保护技术.输血病历中的输血前检查项目、输血同意书、输血医嘱等方面符合率较高.输血治疗病程记录、输血后评估、自体输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结论 北京地区输血管理整体水平不断提高,输血准入制度的建立明显提高了输血治疗能力.医疗机构应进一步完善改进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对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保障输血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7.
杨起  焦伟  黎海澜  朱春丽 《华夏医学》2007,20(6):1273-1275
目的:了解输血科(血库)管理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广西地区输血质量提出有益的建议。方法:以信函方式对广西二级及以上医院输血科(血库)业务开展情况调查。结果:部分医院成分输血率差距较大,开展业务项目单纯,缺乏有效质控手段。结论:提出制定输血前相容性检测的SOP,完善输血相关检测;实现输血科微机管理,提高输血工作质量和效益;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提高科学合理用血水平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刘松平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299-299
医院血库管理 血库登记与统计:医院输血科应有预约用血库登记本,入库、山库及血液领发登记本,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登记本,差错事故登记本,临床输血信息反馈及处理登记本,仪器设备使用及维修登记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加强梧州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血行为,确保用血安全,提高临床输血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基本情况采用填表和现场验证的方法,检查组采取听取汇报、查阅相关资料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详细检查。结果 23家医院中12家设置独立输血科(血库);一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临床用血安全隐患。结论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输血科(血库)设置及人员结构不合理现象,完善输血相关文书,各医院应加强用血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部队基层医院血库系统化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明确职责健全输血管理委员会和临床用血审批领导小组。输血管理委员会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及秘书。其中主管医疗副院长、医务处主任和检验科主任担任正副主任委员,各临床科室主任任委员,血库负责人兼秘书,主要负责定期召开临床用血分析会,指导和监督临床用血工作。临床用血审批领导小组由医务处成员组成,在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及医务处的领导下,做好临床用血审批工作。军队基层医院受编制限制,可把血库设在检验科为该科亚专业组。血库由2~3名专职人员组成,其中由一名高级职称任专业组组长。血库医技人员应严格履行职责,正确应用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组建院内血糖监测规范化管理小组,对院内血糖监测进行规范化管理,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通过建立院内血糖监测规范化管理小组、制订小组各成员的职责和工作计划、定期对小组联络员及全院护士进行考核培训、每月对院内血糖监测进行质控检查,于2012年6月院内血糖监测规范化管理小组成员对院内血糖监测进行规范化管理,实施1年后对规范化管理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现场检查及操作考核,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院内血糖监测管理小组组建、实施前后,全院442名护士对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的知识掌握程度由实施前的(35.54±7.96)分提升到实施后的(87.24±4.27)分;院内血糖监测规范化小组37名联络员的成绩由实施前的(59.65±5.22)分上升到实施后的(91.69±4.38)分;38个拥有便携式血糖仪的科室质控结果由实施前的(52.34±6.85)分提升到实施后的(95.47±4.62)分;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院内血糖监测规范化管理小组的组建与实施,规范了各临床科室对便携式血糖仪的选择和应用的管理,442名护士及37名联络员的培训率及合格率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2.
李立波  黄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1):2827-2828,2831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4-2012年度我院用血情况,为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血站管理系统软件,统计分析本院2004-2012年临床用血变化。结果:全血使用量逐年下降,近几年已经没有使用;成分输血率近几年保持100%;血浆用量大幅下降,降幅达84.7%;内科血浆使用量大幅下降,妇产科血浆使用量增加较大。结论:继续监督临床科室,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做到科学合理用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规范管理濮阳地区基层医疗机构临床输血,控制输血风险,安全有效输血。方法调查分析基层医疗机构临床输血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存在的风险,采取培训指导、建章立制、合格准入、综合考评、动态管理等有效措施。结果基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消除了潜在的问题。结论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临床输血专项管理和标准化血库建设,规范了临床用血行为,确保了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探讨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在输血科管理和日常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方法通过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规则来规范输血工作,同时根据工作需求来优化软件操作。结果通过信息系统控制和规范管理工作流程,输血科的管理工作不仅按规定的质量标准运行,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绝对避免了错写血型、字迹误差和发放错误造成的医疗纠纷。做到了成分输血、节约用血、合理用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移动护理工作站完善输血管理模式.方法:依托医院数字化信息建设系统,结合护理移动平台实时监控输血管理.结果:与输血科室无缝式连接,动态观测血液输注进程、不良反应信息;减少输血护理中的手工记录与交接环节,保证输血安全.结论:提高护理效率,减少差错,实现输血系统护理流程的规范化及输血护理管理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16.
针对PDA在医疗行业的应用,结合医院静脉输液自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分别从物理要求、功能要求、通讯要求以及操作系统几方面对PDA的选择作出考虑,并进一步阐述了PDA开发工具选择,PDA软件的设计原则,包括软件架构、功能描述等。通过对PDA在静脉输液自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实现了静脉输液管理的进一步扩展和延伸,优化了工作流程,提升了护理管理水平,也推动了医院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医院输血科(血库)是衔接供血与临床用血的重要桥梁,因此它的建设与管理至关重要。本院输血科根据卫生部颁布的相关法规,因时制宜,制定出一系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保证了安全输血的有效实施。本文就其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保证急诊用血流程畅通,保证临床用血和手术安全.方法:通过对急诊手术中应用输血系统进行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对策,包括:加强网络信号支持与人员维护;对医护人员进行输血系统知识的培训;根据不同血液的输注要求规范输血流程;增强软件设计的实用性和应急防范措施.结果:通过对输血各环节的控制与流程改进,大大提高了输血效率.结论:在急诊手术输血过程中,根据急诊手术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输血流程,必要时运用紧急输血绿色通道体系抢救患者,显著提高了手术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有效保障了病人的输血和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临床用血(输血)流程管理,提高医院用血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临床用血及输血安全,减少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分析了当前医院血库管理和输血流程的不安全因素,强调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引入RFID技术到临床输血各环节,建立起一套可靠、安全、有效的输血机制,总结并分析了RFID技术在输血领域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