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疟疾是经蚊叮咬传播,由疟原虫寄生在红细胞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定时发作的寒颤、高热、大汗,尔后缓解,多次发作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恶性疟常见凶险型发作,间日疟、卵形疟常有复发.疟疾患者的血象变化各种教科书和专业书籍均有描述,而红细胞参数的变化未见报道.本科室在配合临床医生进行疟疾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对44例患者的血标本作RBC、Hb、HCT、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红细胞宽度(RDW)参数的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疟疾是由人类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由雌性蚊叮咬传播,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后缓解为特点。因感染人体的疟原虫不同,分为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和恶性疟4种类型。恶性疟发热常不规则,病情较重,如治疗不及时易引起脑型疟与急性肾衰竭,病死率较高。中国  相似文献   

3.
龚震宇 《疾病监测》2016,31(2):174-176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通过传播媒介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给人类.人类疟疾疟原虫有5种,其中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威胁最大,最难防治.恶性疟原虫在非洲大陆最普遍,而且全球疟疾死亡最多的是恶性疟.间日疟分布比恶性疟广泛,除了非洲,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国家都是间日疟占优势.  相似文献   

4.
疟疾是由于疟原虫在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与破坏,导致全身与局部循环改变及机体免疫反应,造成脑、肝、脾、肾、肺等多脏器损害[1].临床上表现为间歇性寒战、高热、大汗和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其中恶性疟疾临床表现复杂而多样化,感染后易发展为脑型,死亡率较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世界上40%的人口受到疟疾威胁,每年有5亿多人感染疟疾,有200多万人病死,其中非洲国家年发病2~3亿例,死亡100万例以上[2],主要是由恶性疟引起.中国第十批赴南苏丹维和医疗队承担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瓦乌基地医疗保障任务,组建联合国二级医院,2012年11月16日至2013年7月16日共收治恶性疟疾患者5例,实施药物治疗的同时,开展个体化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疟疾是经雌按蚊叮咬由疟原虫传播的,目前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1],以周期性寒战、发热、头痛、出汗、贫血和脾肿大为特征,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疟疾分为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恶性疟四大类,而恶性重症疟疾凶险度最高,常因侵犯内脏器官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如抢救不及  相似文献   

6.
35例婴幼儿疟疾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典型疟病,特别是婴幼儿疟疾表现极不一致,易造成漏诊与误诊。本文就我院自1971年7月~1982年7月,门诊、住院确诊为婴幼儿疟疾35例(经骨穿涂片检出疟原虫4例,其余则为周围血涂片检出疟原虫。4例方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感染,其余是单纯间日疟)作一误诊分析。  相似文献   

7.
疟疾是以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为特征的传染病,发病急,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易发生误诊,病死率高[1]。笔者近期参加联合国刚果(金)维和医疗行动时接诊1例疟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522例非洲刚果(金)维和人员恶性疟患者血液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探讨常规检验项目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变化及其在疟疾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包括确诊为恶性疟疾522例患者和222例健康对照者,采用血球分析仪和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RBC、Hb、WBC、PLT和TC、TG。结果恶性疟组RBC、Hb、PLT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BC、Hb、TC及PLT计数降低是协助诊断恶性疟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9.
疟疾的防治     
疟疾,我国南方民间称“打摆子”、“发冷病”、“瘴气”等。流行高峰在夏秋季节。疟疾是由疟原虫通过蚊子(按蚊)传播的,也可通过输血感染得病。疟疾发作的特点是周期性寒战、高热、出汗,发作几次后出现贫血、肝脾肿大。常见的疟疾有三种:一种是恶性疟,每天发作一次;一种是间日疟,隔天发作一次;另一种是三日疟,隔二天发作一次。发病后若未能及时诊治,疟原虫迅速增加,毒素损害严重,病人免疫  相似文献   

10.
疟疾病人贫血,是否完全由于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寄生和破坏作用所致?鉴于黑水热患者在血中疟原虫为数极少的情况下,可以突然发生严重贫血,因而使人想到:疟疾病人的贫血,必尚有其它机制参与。为阐明此种机制,作者选择所在医院热带病科住院患者8名(恶性疟5例、间日疟2例、卵形疟1例)进行研究。~(51)Cr半衰期测定表明:疟疾病人在抗疟治疗结束后,显著的溶血性贫血仍将持续4~5周。感染严重者(如恶性疟),溶血性改变亦最重。但即使是病情轻微得多的问日疟和卵形疟,亦有一定程度溶血。感染期间和治后一定时间内,红细胞表面有补体存在,提示其溶血性改变尚与含补体的免疫复合物有关。没有  相似文献   

11.
<正>据报道,血小板具有抗微生物的特性,这种特性至少部分是通过产生杀菌分子介导的。有报道血小板的这种活性可延伸至控制疟疾。因此,体外实验证明,血小板可以通过分泌血小板因子4(PF4)与被感染的红细胞接触,在体外杀死恶性疟原虫。PF4是一种抗菌蛋白,通过与Duffy抗原结合进入细胞而起作用。Kho及其同事研究印度尼西亚、巴布亚和马来西亚沙巴的346例疟疾患者(大多数为非严重患者)体内血小板的作用,研究的感染种类包括恶性疟、间日疟、三日疟和诺氏疟原虫感染。  相似文献   

12.
疟疾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虫媒传染病,临床上以周期性定时发作的寒战,高热,大汗,并且常伴有剧烈头痛,极度衰弱,全身肌肉酸痛和消化道症状,以及贫血和脾大等特点.疟疾是非洲国家最常见的传染病,其中恶性疟疾是最多见的一种,包括脑型疟,超高型热,急性肾衰竭,肝功能障碍胃肠型,其发病急,来势凶猛,并发症严重,病死率高[1].现将2009年10月-2010年9月在中国驻苏丹瓦乌维和二级医院收治的12例病人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每年患疟疾超过2亿人,死亡近150万人。疟疾的前驱症状不具有特异性,若不及时处理,病情有可能迅速恶化甚至致命。 病原学 疟疾虫分4种: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均由按蚊(anopheles)叮咬传播,其中以恶性疟和间日疟传播轻度,不过只有恶性疟可能导致严重致命后果。疟疾流行区较广,多发生在中美洲、南美洲、非洲、中东、南亚、南太平洋等区域,特别是非洲的撒哈拉沙漠。 高危人群 凡疟疾好发地区如果遇到不明原因发烧的病人必须到急诊室,预检护士对其进行咨询:(1)在最近3个月中,是否曾到外地或出国旅行?(2)路过哪些地区或国家?(3)是否预防性服用过抗疟药?是否遗忘或停止服用?(4)曾经得过疟疾没有?  相似文献   

14.
引言: 疟疾是由4种疟原虫(即恶性疟、间日疟、卵性疟和三日疟原虫)中的一种或多种感染人类引起的疾病,通过感染的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疟疾感染仍然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发生的病例估计为3亿至5亿。疟疾传播地区居住的人口占全球的41%(包括非洲、亚洲、中东、中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以及大洋洲),每年死于疟疾的人群70万-270万,其中75%为非洲儿童。以往疟疾在整个美国大陆呈地方性流行,估计1914年发生了60万病例。  相似文献   

15.
<正>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感染导致的地方性传染病,主要流行地区为热带和亚热带,周期性的寒战、发热、大汗等症状是疟疾典型的临床表现,可伴肝、脾肿大和贫血等[1]。感染人类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4种。恶性疟患者发热不规则,病死率较高,间日疟和卵形疟常有复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蔓延,感染人数众多。由于新型冠状病毒不断变异,导致传染性强,临床表现多样,给疫情防控和疾病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6.
抢救小儿脑型疟疾的临床体会王云华脑型疟疾是疟疾凶险发作的常见类型,发病急促,如不及时抢救于数小时内即可死亡。1993~1995年作者在刚果援外工作期间收治小儿脑型疟疾40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诊断标准:凡外周血片中查到疟原虫、并出现意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镜检法与万孚疟原虫金标法检测试剂盒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各级医疗机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同时用金标法试剂盒与镜检法对347例因发热查因申请疟原虫检测的病例进行检测对比分析。结果镜检阳性55例(32例恶性疟Pf,17例间日疟Pv,1例卵形疟Pm,5例混合疟Pv+Pm),阳性率为15.85%;金标法试剂盒检测阳性55例(32例恶性疟Pf,17其他疟疾Pv,5例混合疟Pv+Pm,1例假阳性),阳性率为15.85%,灵敏度为98.18%,特异性为99.66%,阳性预测值为98.18%,阴性预测值为99.66%;两种检测方法符合率为99.42%。两种检测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疟原虫金标法检测试剂盒与镜检法均具有良好的疟疾诊断效果和简便、快速等优点,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疟疾检出率,适合镜检技术和条件不足的基层医疗、预防机构用于疟疾检测和筛查。  相似文献   

18.
维和二级医院六例恶性疟疾患者的救治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维和二级医院6例恶性疟疾患者的临床救治护理特点。方法对维和医院6例恶性疟疾患者采取高热护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贫血、消化道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本组6例患者体温均在24~48h内逐渐恢复正常,7d完全治愈,未出现不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结论在特定环境下,积极有效地对恶性疟疾患者治疗和护理,对于预防并发症,降低维和人员的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今后我国护理工作走向世界具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患者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疟原虫可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患者主要表  相似文献   

20.
输血相关疟疾的流行与临床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体输注了含疟原虫的血液可引起输血相关疟疾,而且输注血小板、白细胞浓缩液、冷沉淀物也都能传播疟疾,甚至使用了含疟原虫的血液污染的注射器也有造成感染疟疾的可能。寄生于人体的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卵型疟4种疟原虫均可通过输注血液及其多种血液制品而感染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