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汗法的运用     
汗法,是祖国医学临床治病的重要法则之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早已指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嗣后,历代医家对于汗法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于汗法的认识日益深入。不仅可以治疗外感初期之表证,而且用  相似文献   

3.
刘忠文  刘迎辉  杜红 《新中医》2010,(9):128-129
<正>汗法又称为解表法,是通过开泄腠理,发汗逐邪外出的治法,属中医学"八法"之一,临床多用于外感病治疗。但汗法的使用临床不仅局限于外感病,《金匮要略》所记载如痉证、湿证、黄疸病、妇人产后病、水气病、咳嗽上气病、腹满病、寒疝病、痰饮病等杂证中,既有单纯使用"汗法",亦有与其他治法合用者,为杂病使用"汗法"治疗提供了翔实的理论依据。本文就杂病"汗法"应用规律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汗法的临床运用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汗法亦称解表法。在临床上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法则。运用汗法,一要发散,二要清气,三要通络。汗法适应于一切外感疾病,或伏邪淤着窍络从化为他病的,亦可根据“宣可决壅”的道理而用之,常可收一得之功。因为汗法能开发卫实,疏通腠理,若用于补虚、宣络、  相似文献   

5.
祝卫 《河南中医》2009,29(4):335-335
《伤寒论》中“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痛,与禹余粮丸”中“重”字其音应读作zhong而不读chong,“汗家”和“常自汗出”可以桂枝汤等发汗轻剂调和营卫复发其汗,绝不是再发汗就会恍惚心乱,只是不可用麻黄汤或大青龙汤等重剂峻剂复发其汗,否则过汗易伤心气使神志无主而恍惚心乱。其本意应为警示医者汗之尺度,因此“汗家”可以发汗,只是不可用重剂峻发其汗。  相似文献   

6.
浅议《伤寒论》中的误汗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汗是人体的代谢产物,可使某些病邪从汗而解,称为汗法。但是汗不得法或贻误汗机可使病邪不解或病邪深入,或损伤正气,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通过《伤寒论》原文中因病 医者对汗证的误治,贻误汗机做了归纳。  相似文献   

7.
汗法的助阳健脾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促进发汗,旨在使肌表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但将汗法仅认为是祛除表邪,这不能圆满地解释它诸多方面的临床应用。其实汗法是以发汗解表为手段去改善病理现象,从而达到腠理开达,营卫调和,阳气直畅,血脉流通,恢复正常生理活动的目的。今就汗法的临床作用机理.探讨其助阳健脾作用。一、发汗解表的机理表证一般示病情轻浅,病位在肌表,多见于外感病的初起阶段。表证的临床表现以恶寒、脉浮为主要症状。恶寒是机体需要增加热量和抗病力的信号,造成恶寒的机理有二:一是卫阳郁阻不得宣发,二…  相似文献   

8.
从“表证误汗”谈《伤寒论》对汗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贤彬 《四川中医》1997,15(2):15-16
表证,是指病位浅在肌表,由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人体而引起的外感病的初起阶段。治宜发汗解表,祛邪外出。《索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有邪者,债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可见汗法是治疗表证的起手用法,若使用得当,可收立竿见影之效。使用不当则变证百出越害无穷。本文试从表证误汗的角度来探讨《伤寒论》对汗法的贡献,以期对认真研读《伤寒论》,正确使用发汗法有所种益。一、表证误汗的原因凡不当汗而开之,或当汗而开之不当者,均属误汗。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数种。1.不辨风寒风热混施表药:外感表证当首辨风寒…  相似文献   

9.
刘克林 《国医论坛》1995,10(5):9-11
汗法在八法中位居其首,是临床治疗外邪犯表的重要方法,也是《伤寒论》中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全书言及开法者50余条,详述汗法的适应证,足见仲景对汗法的重视.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原则,寒邪侵袭肌表,正确地运用汗法,使邪从表解,这是汗法的应用原则和立论依据.若当汗不汗,或汗出决过,必然导致变证丛生。本文仅就《伤寒论》中汗法的运用与注意事项,谈一点自己的肤浅认识。1开法的运用外邪客表,太阳经气不利,或营卫不和之表证,均宜使用汗法。但临床工作中,由于病人体质、感邪性质与轻重、治疗经…  相似文献   

10.
浅析糖尿病汗证的中医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析糖尿病汗证的中医认识、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及辨治要点。辨治分为冷汗、热汗、虚汗、实汗、自汗、盗汗、阵汗以及偏身汗出等,强调控制血糖为第一要务,活血化瘀法应贯穿始终,同时树立治未病的观念。  相似文献   

11.
汗法:是八法中的 一种治病方法,由于现 代医学的进步,外感一 类疾病人们已普遍接受 西医治疗,所以致使人 们对汗法的研究亦相对 减少,本文就临床中治 疗效果较好的病例介绍 给大家,以引起大家对 治外感病中的汗法的重 视。 1 急性虹膜炎 患者,陆某,男性,31岁,1994—4—28就诊,自诉患急性虹膜炎已3周,一直在西医院静点氢考治疗,效果前2周还可以,视力有所恢复,但现在效  相似文献   

12.
李花  卜海龙 《光明中医》2010,25(4):561-563
中医治法千变万化,但以八法为根本,作为八法之首的汗法,临床应用极为广泛,这在《伤寒论》中体现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中医汗法应用理论的探索与诠释,旨在引导中医师加深对汗法的理解,以便更准确灵活地运用汗法,减小误汗误治概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李娓利 《陕西中医》2006,27(11):1454-1454,F0003
汗、吐、下三法属消法的范畴,以攻逐邪气为主,用药若切中病机,则收效昭著,但药性峻烈或有毒,极易伤正,在发汗、呕吐、泻下之后,易出现耗津伤液,损及阴阳之情况,甚至变生它病,《伤寒论》中述及误用汗叶下法导致变证的条文甚多,诚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则为利,一则为害,故正确掌握汗吐下方法及适时调护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浅议《伤寒论》中太阳病误汗证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潘维 《中医研究》2003,16(6):11-12
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 ,宣肺散邪 ,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是以外感病为主的著作 ,故汗法是《伤寒论》中常见的治疗方法。在《伤寒论》六经辩证论治体系中 ,太阳病为外感病的初期 ,病邪以寒邪为主兼风或湿 ,病变部位主要在体表 ,营卫受病 ,主证为发热 ,恶寒 ,脉浮 ;影响到足太阳膀胱经 ,是为表症。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的原则 ,寒邪袭表 ,当用汗法 ,使邪从表解 ,但如若误汗 ,即当汗不汗 ,或汗出太过 ,必然会导致变证丛生。张仲景在“辩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所述误汗之辨证达…  相似文献   

16.
温病汗解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汗解,不论是在卫气阶段,还是在营血阶段均可得汗而解。汗解不是治法,而是治疗要达到的目的,是逐邪外出的主要途径和温病趋愈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浅论汗出     
<正> 汗出,除暑热、劳作之正常出汗者外,其致病因素多端,发于阴而出于阳,有自汗与盗汗之分,自汗者属阳虚,盗汗者属阴虚,阳虚宜固,阴虚应育,此其常治。但从实践来看,亦不尽然,阳虚者或见盗汗,阴虚者亦有自汗。除此,尚有大汗、额汗、脱汗等,临证须详辨,各随其症而调之。自汗乃指白天不因劳动、厚衣等而汗自出的一种症状。其因多由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或脾阳不振、内湿外蒸,或肝虚兼郁、疏泄失调,或心血不足、不能自濡,或肾阳不足、无阴以滋、乏阳以助等,均致自汗出。治疗宜用益气固卫止汗为法,方以黄芪五物汤加减(黄芪、桂枝、芍药、茯苓、党参、浮小麦、甘草)调之。肺气虚者倍党参,脾阳不振者加白术、干姜、附子,去芍  相似文献   

18.
郑志攀 《河南中医》2024,(5):655-658
汗法是太阳病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文中所载常见的误汗原因有:辨证失误,方证不符;病轻药重,耗伤气阴;病重药轻,病势难截;误治兼加,头绪繁杂;体质偏颇,变证叠出;火疗取汗,误治生变。为避免误汗,临证应注意方证相应,汗法主要适用于太阳伤寒及中风证,伤寒为表实证、中风为表虚证,表实证多用麻黄汤,表虚证多用桂枝汤。同时还需注意兼夹病证,随证治之。注意方药轻重缓急,发汗不及可更作服或温覆及啜热稀粥,若发汗太过,则可用温粉粉之。《伤寒论》中的发汗方法多指辛温发散法,另外还有温针、火灸等方法,临证应选择合适的发汗方式。注意因人制宜,酒客、咽喉干燥者、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汗家、虚寒者慎发汗,在选择麻黄汤、大青龙汤等发汗峻剂时,还要考虑到患者体质的强弱。  相似文献   

19.
杨绍泉 《四川中医》1997,15(5):10-11
《伤寒论》有关发开的条例较多,讲述也较详尽。笔者就此对《伤寒论》使用开法初探如下:玉.明确病邪性质、时间、所在部位《伤寒论》把疾病的性质、发生、发展以及转化后的一系列治疗规律进行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阳六经辨证。分析给予其治疗原则,极为重视对疾病初起的治疗。在(伤寒论》397条中,太阳病脉证病篇就占lgy条,并将疾病初起的脉证以总纲的形式列出,如何发展变化,以总纲为前提,如在第一条中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此恶寒包含发热在内,本条指出太阳病基本脉证,因太阳主一身之表,功能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