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老年危重病人气道分泌物梗阻抢救中,可由麻醉医生先行气管插管,吸出气道分泌物后,再行规范气管切开术,既为病人赢得了抢救时机,又保证了呼吸道的通畅.现将我院2003年1月- 2007年1月对24例老年危重病人气管插管后再行气管切开术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气管插管术是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气管内麻醉过程中的必须操作技术。通过气管插管,达到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气道阻力和解剖死腔,便于清除气道分泌物或异物,增加有效气体交换量的目的,同时为危重病人抢救中气管内用药,应用呼吸机保证危重病人的生命安全提供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气管插管技术的使用及护理十分重要,为总结经验,提高器官插管术后护理水平,我们对95例患者应用气管插管术的护理资料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179例气管套管应用体会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气管切开是一常用手术,适应证广泛。由于呼吸机的使用,提高了对多种疾病的抢救能力。我们自2000年以来对179例危重患者行气管切开术,积累了部分对预防气管套管相关并发症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次性气管导管在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莉 《创伤外科杂志》2002,4(6):357-357
对120例呼吸困难患者行气管切开,使用一次性气管导管联结呼吸器,均建立了良好的气道通气。作者认为一次性气管导管建立人工气道通气优于金属导管。  相似文献   

5.
老年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燕  杨燕 《西南军医》2009,11(5):1005-1006
气管切开是抢救急危重患者呼吸道不畅时采取的紧急而有效的治疗措施。气管切开术常用于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阻塞,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的呼吸困难。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严格气道管理,对于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挽救和延续患者的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自2005年1月~2008年1月对多种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的老年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共28例,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伤昏迷病人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96年6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重型颅脑外伤患者538例,其中昏迷患者(GCS计分为3~8分)226例,此类患者咳嗽反射消失或明显减弱,吞咽反射抑制,呼吸道内分泌物不易及时排出,口咽部分泌物不能经口吐出或咽下,容易导致呼吸道梗阻,危及患者生命。在急救中通常需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对病情的转归有着十分重要作用,现将我们对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要点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近年来我科经皮气管切开术在临床应用时遇到的困难及教训。方法应用PT技术21例,并与常规气管切开术32例作对照研究。结果PT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量且创伤小,拔管后切口愈合快。结论PT是危重患者快速建立长久人工气道的好方法,患者痛苦小,两者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差别,但PT不能完全取代正规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8.
徐晶  徐世翔 《武警医学》2016,27(1):83-84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急救手术,最初仅用于解除喉梗阻引起的呼吸困难。随着对呼吸道的病理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其应用范围已有很大的扩展。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临床上需要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呼吸机的广泛使用,床边气管切开较以前明显增多。笔者收集1989-10至2014-12武警江苏总队医院实施床边气管切开1416例,对床边气管切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不断完善,危重症患者抢救的成功率逐步提高,长期进行机械通气患者也越来越多,但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也相应增多,气管内息肉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长期人工气道的并发症,临床处理较为棘手[1].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于2019年8月收治1例高龄气管切开患者合并气管内炎性息肉,因家属拒绝介入治疗,尝试选择更换为改良的气管插管,有效解决了气道狭窄问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气作为呼吸功能不全的主要支持手段被广泛使用后,气管切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而且气管切开的方法也得到了改进。本文就其应用和改进方法作一简单综述。一、气普切开的临床应用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虽有200O多年的历史,但对它的认识及推广还是近几十年的事。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先进的医疗设备的应用,早期气管切开和切开后的治疗已挽救了许多重危病人的生命,并成为某些进行性疾患建立永久人工气道的方法。建立人工气道,不外乎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相比,气管切开减轻了病人不适感觉和恶性反射,有利于治疗和护…  相似文献   

11.
各种原因造成的气管、支气管重度狭窄及气管、支气管瘘,不能手术治疗的,通常放置气管内支架以解除气道狭窄,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状况,封闭瘘口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气管狭窄的患者多病情危重,因此,护理工作对于手术的成功起到重要的作用。现结合我院收治的气管狭窄患者,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术又称气管造口术,是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将病人颈部正中气管上段前壁第3~5气管环状软骨切开,并插入气管套管,从而达到开放呼吸道,改善呼吸的目的。当危重病人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脑损伤、急性肾衰等病人,需较长时间借助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时,或严重气道堵塞、异物吸入时,均需行气管切开术。在此期间,病人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本文总结了一些常  相似文献   

13.
呼吸道烧伤气管切开的指征与时机选择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烧伤伴吸人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时机与指征。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8例在烧伤24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术和21例在烧伤24小时后行气管切开术。结果:在烧伤24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术者死亡1例,24小时后行气管切开术者死亡8例。结论:大面积烧伤伴呼吸道损伤,在烧伤后及早行气管切开术可降低死亡率,呼吸道梗阻是导致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王成  崔德军  王博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0):1225-1226
目的:内科使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抢救需进行气管切开的急危重患者,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相比较。方法:将2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PDT组和OT组,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切口愈合时间及1周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DT组和OT组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DT较OT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是迅速、安全建立人工气道的最可靠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37例危重症病人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36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大出血改为传统气管切开术。随访术后1.5个月内均顺利拔除气管套管,切口痊愈。PDT操作安全、简单、快速、并发症少,适用于急诊急救危重病人。  相似文献   

16.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伟 《临床军医杂志》2005,33(6):704-705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2例ICU重症病人,治疗组43例行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对照组49例行传统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10±2.30)m in,切口大小(1.5±0.31)cm,术中出血(7.50±2.30)m 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在危重患者中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曹勇  陈刚 《临床军医杂志》2013,(4):391-392,395
目的总结经皮扩张气管套管导入术在脑出血患者急症抢救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对44例需行气管切开的脑出血患者分别行经皮扩张气管套管导入术(PDT组)及传统开放式气管切开术(OT组),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愈合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PDT组手术时间[(9.5±3.2)min]、切口长度[(1.5±0.3)cm]、愈合时间[(5.3±1.3)d],均优于OT组手术时间[(26.5±5.6)min]、切口长度[(3.8±1.7)cm]、愈合时间[(8.5±1.9)d];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套管导入术能更加简便、快捷、安全的通畅气道,在脑出血合并上呼吸道梗阻、通气障碍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出血原因,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分析25例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出血原因,主要有吸痰管选择不当、气道湿化不够、吸痰技术不熟练、病人躁动、术中止血不完善、切口感染、气管内壁糜烂或溃疡等,针对不同出血原因进行处理取得明显效果.结果:治愈15例,好转7例,非气道出血死亡3例.结论:气道出血的病人其出原因有其共性和个性,只有认真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紧急气管插管是实施生命救治的重要技术之一,是院前急救呼吸道管理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环节。快速、有效、可靠、准确的气管插管,可紧急建立人工气道并进行机械通气,是实施呼吸功能支持的首选方法[1],在急危重症、灾难事故、外伤、中毒、心脑血管意外、溺水、严重过敏、呼吸衰竭、循环呼吸骤停等病情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常情况下,鼻咽、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湿和湿化的作用,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对吸入气体的过滤加湿作用降低、甚至消失,长时间吸入干燥的气体,可使肺泡表面湿性物质遭到破坏,导致肺顺应性降低缺氧加重,肺部炎症加重;另外可使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甚至形成痰栓阻塞气道,导致窒息.作为人工气道,传统的间歇性气道内滴药法存在不少缺点.从2006年-2007年,通过止痛泵(WZ-6523C-09型)为30例气管切开病人进行持续性的气道湿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