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rion蛋白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rion蛋白(PrionProtein ,PrP) ,又称朊病毒[1] 、朊蛋白、朊毒体、锯蛋白、朊粒等。致病性Prion蛋白(PrPsc)是一种不含核酸却能不停复制和沉淀,而具传染性和极强抵抗力的特殊蛋白质粒子,在机体中沉积至一定程度,即可引起人和动物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spongiformencephalopathy ,TSE)。其主要的病理特点是:神经元变性、消解,形成脑实质多孔性泡化;星形胶质长纤维细胞增生,形成淀粉样斑块等。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有唯蛋白质说、非寻常病毒说、拟病毒说、联合学说等。但大多学者赞同唯蛋白质说,并已被逐渐证实[2 ] …  相似文献   

2.
朊毒体是人与动物的非常规致病因子,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终归死亡^[1],目前尚未弄清它的本质,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即由朊毒体引起,近期在西方已酿成重大政治事件和经济悲剧。人的新型克-雅氏病与疯牛病密切相关^[2],是医学和兽医学研究的热点,受到公众和媒体的密切关注^[3],本文拟简要介绍朊毒体和朊毒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学及其检测技术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疯牛病在西欧大量传播,并引发人类的克-雅氏病,因此其病原体"Prion"引起了全球的高度重视.然而,Prion尚未有正式的中文定名,迄今在国内发表的文章中使用的Prion译名有近10种.为了尽量准确地表达Prusiner创用"Prion"一词的原意,中国科学院院士、病毒学家毛江森教授建议,将Prion的中文名定为"朊毒".--编者摘  相似文献   

4.
建议将Prion的中文名定为“朊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疯牛病在西欧大量传播,并引发人类的克-雅氏病,因此,其病原体“Prion”引起了全球的高度重视,然而,Prion尚未有正式的中文定名,迄今在国内发表的文章中使用的Prion译名有10种,为了尽量准确地表达Prioner创用“Prion”一词的原意,中国科学院院士,病毒学家毛江森教授建议,将Prion的中文定为“朊毒”。  相似文献   

5.
朊病毒及朊病毒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 2年 ,美国杰出生理学家Prusiner及其同事[1,2 ] ,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 ,突破经典病毒学理论而提出朊病毒 (prion)的概念 ,认为绵羊瘙痒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尚未证实有核酸结构的蛋白质侵染颗粒 ( proteinaceousinfectiousparticles) [3] ,并将其称为朊病毒蛋白 ( prionprotein) ,简称为PrP。朊病毒是医学生物学领域中至今尚未彻底弄清 ,与病毒和类病毒都很不相同的一种蛋白质传染病原。它是一组至今不能查到任何核酸、对各种理化作用具有很强抵抗力、传染性甚强、相对分子质量…  相似文献   

6.
朊蛋白病又称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是一类由病原体朊蛋白的感染所引起的进行性致死性神经变性疾病。其特征是细胞内正常朊蛋白变构成致病性朊蛋白,在神经元及非神经细胞中异常聚集,进而引起神经元变性死亡。家族性朊蛋白病主要包括家族性Creutzfeldt-Jakob病、GerstmannStrussler-Scheinker综合征、家族性致死性失眠,与人类20号染色体短臂上编码朊蛋白的基因突变相关。临床表现为  相似文献   

7.
黄平 《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0):1257-1259
朊病毒(Prion)是一种传染性强、抵抗力强的蛋白颗粒,可引起人和动物的传染性神经退行性疾病(Traansmissible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TND).  相似文献   

8.
疯牛病与变异型克雅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阮粒病(Prion Disease)的发现 疯牛病(Med Cow Disease),学名称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羊痒病(Scrapie)及变异型克雅氏病(New Variant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vCJD),俗称人类疯牛病,现已知它们的共同病原为阮粒(Prion),亦称朊蛋白(Prion Protein,PrP),有人译成朊病毒,实则朊粒是蛋白,不应认为是病毒。 朊粒分正常朊粒和致病阮粒两种,前者用PrP~c或PrP-sen表示,PrP代表  相似文献   

9.
答题说明:本刊今年继续举办“预防医学进展刊授学习班”,请参加学习的学员将每一次试题的标题方框剪下(复印无效)贴在答题纸上(不必抄题目) ,共5次试题答完后于2 0 0 4年10月1日前寄回本刊编辑部(务请写清通讯地址、邮编)。按时寄回答案且答题合格的注册学员,可获Ⅰ类学分5分。选择题:1.致病性Prion蛋白规范称为( )A .PrPc;  B .PrPsc;  C .朊蛋白;  D .朊粒;  E .锯蛋白2 .致病性Prion蛋白“策反”式复制的策反对象为( )A .NK细胞;  B .单核细胞;  C .神经细胞; D .PrPc;  E .PrPsc3 .致病性Prion蛋白侵染机体…  相似文献   

10.
朊蛋白病是由朊蛋白侵袭脑和其他神经组织结构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亦称阮病毒病、蛋白粒子病、感染性海绵状脑病、亚急性海绵状脑病等.朊蛋白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中枢神经慢性非炎性致死性疾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且这种疾病普遍是致命的.我们通过1例朊蛋白病结合文献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朊粒及其相关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朊粒(prion)又称朊毒体,是引起人和动物发生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TSE)的病原体。近年来,与其相关的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lo pathy,BSE)在英国严重流行,且已证实BSE的病原因子可传染给人类而引起新变异型克一雅病,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2.
轮状病毒疫苗与转基因植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轮状病毒 (rotavirus,RV)为呼肠病毒科轮状病毒属病毒。只有具备内外双层衣壳的光滑型的病毒才具有传染性。这双层颗粒中含有RNA聚合酶和其他一些能合成mRNA的酶[1] 。RV基因组为包含 11个片段的双股RNA(dsRNA) ,位于病毒体的核心。每一个片段各编码 1种蛋白 ,VP1~ 4,VP6和VP76种结构蛋白 ,其中VP4经胰蛋白酶裂解可产生具有增强病毒感染性的VP5和VP8;5种非结构蛋白为NSP1~NSP5 [2 ] 。轮状病毒感染病变部位在小肠上皮组织 ,表现为绒毛变短且脱落、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池膨胀、单核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3.
紫外线对人角朊细胞的氧化损伤及防护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紫外线A(UVA)对原代培养人皮肤角朊细胞的氧化损伤及防晒化妆品的防护效果。方法 利用原代培养人皮肤角朊细胞,采用不同剂量的UVA照射,测定细胞上清液丙二醛,细胞内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并对防晒化妆品的防护作用进行评价。结果 UVA照射剂量从2.88J/cm^2到11.52J/cm^2,MDA含量由2.54μmol/L增加到6.75μmol/L,CAT含量由15.75U/mg(prot)减少至6.33U/mg(prot),SOD含量由25.55NU/mg(prot)降至23.81NU/mg(prot)。涂抹广 谱防晒化妆品后照射同样剂量的UVA,MDA由2.18μmol/L增至4.82μmol/L,CAT由17.19U/mg(prot)减少至10.35U/mg(prot),SOD由26.52NU/mg(prot)降至24.51NU/mg(prot)。结论 UVA对人皮肤角朊细胞具有明显的氧化损伤作用,本实验条件下的广谱防晒化妆品对细胞具有一定的防护功能。  相似文献   

14.
乙肝患者血清前S1蛋白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型肝炎病毒 (HBV)是一种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 ,HBV -DNA基因组呈环状 ,分为长的负链 (L)和短的正链 (S)两股。L链有四个开放读码区 (S、C、P、X区 )。S区又分为前S1、前S2两区及S区 ,分别编码包膜上的前S1、前S2和HBsAg[1] 。前S1蛋白是完整病毒颗粒即Dane颗粒的表面成分 ,对HBV附于肝细胞和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重要作用[2 ] 。作者采用ELISA法检测 2 0 0例HBsAg阳性血清标本的前S1蛋白抗原 ,观察其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 ,初步探讨血清前S1蛋白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1 材料和方法1·1 …  相似文献   

15.
美国FDA调查宠物食品过程详解及对CIQ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美国FDA召回江苏徐州出口的谷朊粉[1、2]据美国FDA2007年4月3日消息,位于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的卡曼纽特公司(ChemNutra)宣布召回所有谷朊粉,该类产品进口自其中国三个谷朊粉供货商之一的徐州安营(Xuzhou Anying)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铁路危险品货运站空气污染颗粒提取物诱导大鼠肺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作用的机制。 [方法 ]应用滤膜法采集铁路危险品货运站空气颗粒提取物。常规分离与原代培养大鼠肺Ⅱ型细胞 ,以N 乙酰半胱氨酸 (NAC)、维生素E(VitE)、维生素C(VitC)和甘露醇 (MT)等不同作用位点的抗氧化剂预处理 3 0min后 ,加入空气颗粒提取物染毒 2 4h。采用四氮甲基唑蓝比色法、溴乙锭荧光法检测肺细胞的生长情况和DNA交联的形成。 [结果 ]在 1 0 2~ 8 13mg/ml浓度范围内 ,铁路危险品货运站空气颗粒提取物对大鼠肺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和致DNA交联作用。加入NAC、VitE、VitC和MT可有效地减低铁路危险品货运站空气污染颗粒提取物所致的细胞毒性 ,VitE、VitC则具有减低铁路危险品货运站空气污染颗粒提取物所致的DNA损伤作用。 [结论 ]铁路危险品货运站空气污染颗粒提取物对大鼠肺细胞具有氧化应激作用 ,其可能途径是产生活性氧自由基、羟自由基或导致细胞过氧化等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又名离散因子(SF),其最初作为一种肝细胞有丝分裂原是从肝部分切除大鼠的血清中分离得到的,随后相继从大鼠血小板、兔血清、人血浆中分离纯化,分子量为82-85KD,属不耐热多糖蛋白,是原癌基因c-met的产物[1]。HGF和c-met在人体多种细胞中都有产生,组织分布广泛,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许多研究表明HGF/c-met在组织损伤后再生时发挥重要作用。肾脏是HGF受体c-met表达的最高器官之一,因此HGF在肾脏疾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生物学背景HGF通常由间质来源的细胞产生,如成纤维细胞,枯否细胞,内皮细胞等[2]。成熟HGF是由重链(α链)与轻链(β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异二聚体,α链含463aa,约69KD。β链含234aa,约34KD。目前发现HGF的受体有两个,一个是c-Met,其特点是高亲和力,低能力。另一个是细胞表面上的一种硫酸肝素蛋白多糖,其特点是低亲和力,高能力。HGF的细胞内效应主要通过高亲和力受体c-Met完成[3],c-Met是由一分子量为50KD的α链和一分子量为145KD的β链组成的异二聚体,HGF与受体c-Met特异结合后,诱导c-Met上酪氨酸磷酸...  相似文献   

18.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简称布氏菌)通过血液进入机体各系统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由于其致病菌不仅细胞外寄生,而且还可在胞内寄生,其寄生的位置及它对巨噬细胞的复制小体内环境的适应,抗菌药物不易起作用,使得布病的治疗困难并且复发率高~[1],文献报道近一年内复发率10.00%~15.00%~[2]。布病的治疗需要依靠多种敏感抗菌素联合使用,单一用药治疗效果较差~[1]。笔者就近些年  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是一组包括遗传性、获得性和散发性在内的哺乳类神经系统疾病,并以正常细胞型朊蛋白(PrP)转变成不能溶解的抵抗蛋白酶的同源蛋白(PrP~(res))为特征。现已发现人TSE中有4型PrP~(res),其中Ⅰ型和Ⅱ型PrP~(res)与散发性克-雅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朊蛋白106—126肽段在细胞水平上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PCI2细胞常规培养后加入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成神经元样细胞,再加入朊蛋白106—126肽段,检测细胞存活率,观察细胞生长和形态变化,检测细胞氧化应激现象和能量代谢的改变,检测细胞凋亡现象及其相关机制。结果细胞接触肽段后存活率由(98.1±1.9)%下降到(69.2±4.7)%,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出现亚二倍体峰。氧化应激现象于接触肽段12h后出现并且持续存在,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从(185.74±12.93)nmol/L增加到(493.00±58.71)nmol/L,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至65%,Ca^2+ATP酶活性从54.92±4.05降低至34.92±4.86,细胞能量代谢水平下降,最终出现细胞凋亡,Bcl-2/Bax系统稳态变化参与了诱导凋亡的过程。结论利用106—126肽段感染分化的PCI2细胞可能是在细胞水平上研究朊蛋白毒性作用的理想模型。PrP106—126的毒性作用是通过持续的氧化应激、干扰细胞的能量代谢、钙超载、最终诱导宿主细胞的凋亡来实现的,并且氧化应激可能处于始动与核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