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成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50例颌部间隙感染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患者中,牙源性感染占60.0%,腺源性感染占20.0%.50例患者均给予抗生素治疗,30例间隙有脓肿形成者在局麻下切开引流,其中开髓引流术20例,脓肿切开引流术10例.治愈48例,无效转院2例,治愈率为96.0%,有6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2.0%.结论 成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起病急,病情重,多为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所致,治疗中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积极采用引流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52例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的治疗,探讨分析其发病因素与并发症。方法:对52例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积极综合治疗,以大环内酯类和头孢菌素类为首选,其中8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5例行局部切开减张引流术。结果:牙源性感染35例、腺源性感染15例、血源性感染2例,发生严重并发症14例、51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用药剂量要大,疗程要足;及时进行脓肿切开引流与腐败坏死性感染的早期局部切开减张引流,防止并积极治疗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房仲平  肖乾虎 《四川医学》2003,24(6):656-656
传统的肛周脓肿是采用切开引流术的方法来治疗 ,术后再发脓肿及肛瘘的机率高。 1996年以来 ,我们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 10 4例 (不包括肛周皮下脓肿采用一次性切开 )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0 4例中 ,男 6 2例 ,女 4 2例 ,年龄 1~70岁 ,病程 3~ 16d ,坐骨直肠窝脓肿 72例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10例 ,直肠后间隙脓肿 2 2例 ,其中 ,马蹄型脓肿 3例 ,伴糖尿病 2例 ,结核性脓肿 2例。1 2 手术方法 :取侧卧或折刀位 ,常规消毒铺巾 ,骶麻或局麻 ,在触痛或肛周皮肤波动感明显处穿刺抽得脓液后 ,送细菌培…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32例口腔颌面颈部重型多间隙感染临床特点,为该病的规范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口腔颌面颈部重型多间隙感染病例资料。研究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病因学、系统性疾病、病原菌、影像学、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结果 32例患者中男性18例(56.2%),女性14例(43.8%);糖尿病患者23例(71.9%)。牙源性感染为最常见感染来源(46.9%)。疼痛、面颈部肿胀、吞咽疼痛、发热、开口受限等是常见的临床症状。28例行病原菌检测患者中,溶血性链球菌9例(32.1%)。颌下间隙是最常见受累间隙。28例行脓肿切开引流,4例行保守治疗。其中2例死亡。结论对于口腔颌面颈部重型多间隙感染,通过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早期脓肿切开引流是首选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并分析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12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经过同样的诊断手段,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脓肿切开引流手术联合美洛西林舒巴坦进行联合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疗效方法。结果 120例患者中,脓肿患者45例,占据37.50%;蜂窝组织炎症患者75例,占据62.5%;患者感染的部位中,颌下间隙的感染率最高,其占到全部感染部位的32.5%,其次是眶下间隙22.5%。感染源中,牙源性感染率最高,为55.8%,其次为腺源性感染,为30.0%。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0.00%),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中,颌下间隙感染、牙源性感染的发生可能性最高。此外,脓肿切开引流手术联合美洛西林舒巴坦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有着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部蜂窝织炎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方法.方法 对18例颈部蜂窝织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颈部蜂窝织炎感染来源于扁桃体炎及扁桃体周围炎6例,牙源性5例,急性咽炎2例,急性腮腺炎1例,不明原因4例;形成脓肿14例,均行脓肿切开引流术,6例行气管切开术,2例并发纵膈感染脓胸行颈胸腔联合引流术,所有患者均获痊愈.结论 颈部蜂窝织炎病情重,进展迅速,易引起严重并发症,应采取综合治疗,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术,防止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陆兴权 《广西医学》1997,19(1):133-135
脓性颌下炎46例治疗分析德保县人民医院陆兴权颌面部间隙感染以牙源性和腺源性为常见,临床上可有几个间隙受累,颌下间隙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炎症,通常叫脓性颌下炎,也叫颌下蜂窝织炎。炎症尚未形成脓肿时,以全身控制感染,保守治疗为主,一旦脓肿形成应及时切开引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深部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颈深部感染患者51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51例患者中,30例扁桃体周围脓肿行切开引流术,其中5例同期行扁桃体切除术;1例咽旁脓肿及1例咽后脓肿行脓肿切开引流及气管切开;1例颌下间隙脓肿行穿刺抽脓;其他患者均经抗生素治疗。除1例合并多间隙脓肿患者转院,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颈深部感染一旦形成脓肿,需尽早行切开引流,合并严重呼吸困难,需行气管切开术,用药宜选用广谱抗生素,必要时可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伴脓肿形成的临床应用。方法 分析自2016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颌面颈部间隙感染伴脓肿形成的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组和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组各25例。前组应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技术,对深部脓腔冲洗引流,后组采用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充分引流冲洗后,经积极抗感染均能治愈。经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术组术后并发症低于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技术具有微创,脓肿定位明确,手术创口小,可保护重要组织,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袁宇霆  陈莎 《基层医学论坛》2016,(31):4392-4393
目的:分析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引流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患者实施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根法 《中原医刊》1996,23(9):22-22
外科感染防治体会王根法1临床资料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24~68岁,平均36.8岁。脾切除术后发生左隔下脓肿3例,胃穿孔修补术后腹膜炎1例,直肠癌根治术后盆腔脓肿1例,胰包膜切开引流术后腹膜炎1例,输尿管取石术后膀胱前间隙脓肿1例,结肠造口...  相似文献   

12.
邓胜华  方晓群 《广东医学》2001,22(8):706-706
按传统方法 ,对于难以口内切开引流如嚼肌下间隙、颌下间隙等处脓肿 ,常需口外切开引流[1] ,因此易留瘢痕 ,影响容貌 ,且口外切开引流术较痛苦 ,操作不当易损伤涎腺、神经等重要组织。为此 ,我们对颌面深部及较大脓肿采用留置细塑料管引流、配合抗炎、牙周冲洗、口内切开引流、尽快根治病源牙等方法 ,治疗颌面部脓肿 6 4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985年 1 1月至 1 999年1 0月我科收治颌面部及较大脓肿患者 6 4例 ,其中男 38例 ,女 2 6例 ,年龄 1~ 76岁。颌下间隙脓肿 2 0例、颊部皮下大脓肿 2 1例…  相似文献   

13.
张大为  陈仁杰 《当代医学》2011,17(33):91-93
目的 探讨颈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6例颈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颈深部感染伴有扁桃体炎20例,伴有牙源性感染9例,糖尿病伴感染患者8例.不合并糖尿病患者病程为3d~2周,平均6d,合并糖尿病患者病程10d~3周,平均14d.19例脓液细菌培养,其中5例培养阳性.36例颈深部感染患者中17例未形成脓肿的患者经大剂量抗生素全身用药治疗均治愈;其他19例(52.7%)患者通过CT检查确定脓肿形成,其中8例糖尿病患者有7例患者有脓肿形成,采用脓肿切开引流术加多联抗生素联合治疗,36例患者痊愈出院,伤口愈合好,无并发症.结论 颈深部感染继发于咽部或口腔感染引起.与不合并糖尿病患者相比,合并糖尿病患者疗程长、进展快,较易发生脓肿及严重并发症.CT检查应成为深颈部感染患者的常规检查,颈深部感染一经确诊:应合理应用抗生素;对于脓肿形成的患者,应尽早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合并糖尿病积极控制血糖,是控制感染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乔国庆 《河北医学》2008,14(2):219-220
我院近来采用一次性切开引流治疗肛周脓肿5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39例,女13例;年龄15~68岁,平均41.5岁;病程3~8d。其中肛周皮下脓肿9例,坐骨直肠窝脓肿34例,骨盆直肠窝脓肿2例,直肠后间隙脓肿5例,蹄铁形脓肿2例。1.2治疗方法:腰麻成功后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颈深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患者均采用大剂量抗生素全身治疗,及时切开引流,适当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同时完善CT检查,确定脓肿形成及程度。结果:12例颈深部多间隙感染患者,11例行气管切开并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抗感染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切口愈合良好;疗程最短15天,最长33天,平均住院18天,其中1例女性患者,并发呼吸衰竭死亡。结论:颈深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临床特征为常伴有严重坏死性感染及脓腔积气,治疗除采用大剂量抗生素并切开引流治疗外,应重点预防呼吸道梗阻、血管破裂及纵隔脓肿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髂窝脓肿切开引流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误入腹腔,引起严重的腹腔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临床上应十分重视。本科自1985~1990年,共发现5例,经及时诊断和治疗,全部治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5例,男4例,女1例;右4例,左1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56岁,平均27岁。3例由其他医疗单位转来,2例发生于本科。转来3例均术前误诊,2例诊为腹股沟部软组织感染,1例诊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与临床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两年我院收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编号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实践证明乙组的总有效率90%,甲组的总有效率为66.7%,乙组的治疗效果优于甲组。对甲组和乙组的不良反应率进行分析,实践证明,乙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甲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突出。结论: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采用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其优势明显,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颈部深筋膜间隙脓肿的临床表现及切开引流的注意事项,本文将近10年20例分析报告于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20例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10个月~65岁。咽旁间隙脓肿11例,急性咽后脓肿4例,颌下间隙脓肿5例。1.2 临床表现:均有发热、局部肿疼。咽旁间隙脓肿者,患侧扁桃体及咽侧壁推向中线5例,患侧颈部、颌下弥漫性肿胀8例,有波动感3例,颈部强直5例。急性咽后脓肿4例中均有吞咽困难和咽后壁1例隆起,呼吸困难3例,头偏向1侧2例,颈部X线侧位片均见椎前隆起软组织阴影,椎骨骨质无破坏。颌下脓肿中,肿胀区波动感3例。1.3 治疗及结果:均作切开排脓,咽旁脓肿中2例作咽侧切开,9例行颈侧切开。急性咽后脓肿均行咽后壁切开。1例急性咽后脓肿并发喉水肿行气管切  相似文献   

19.
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治疗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临床常见病,通常是由肛窦感染后炎症向直肠肛管周围间隙组织蔓延而形成.因为脓肿很难自愈,手术治疗是必须的.如果只行单纯切开引流术,由于未处理原发感染病灶,大部分患者最终将形成肛瘘,需要二次手术治疗.这将给患者增加痛苦和经济负担.1997~2001年,我院对15例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患者一次性行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治疗,效果满意,无并发症.现作报道.  相似文献   

20.
急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爱武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4):2078-2078,2083
目的探讨急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各种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66例急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患者分别采用脓肿一次切开术,脓肿切开加对口引流术,脓肿切开加胶管引流术,脓肿切开挂线术等方法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治疗一次后均获痊愈。脓肿一次切开术者46例,治愈时间为10~15d;脓肿切开加对口引流术12例,治愈时间18~25d;脓肿切开加胶管引流术6例,治愈时间为20~25d;脓肿切开挂线术者2例,治愈时间为25~30d。术后1年随访38例,无一例复发。结论对低位肛周脓肿的患者采用脓肿一次切开术,对感染范围较大的坐骨直肠窝脓肿或低位马蹄型脓肿采用脓肿切开加对口引流术,对内口在肛管直肠环下、脓腔已超过直肠环的高位脓肿采用脓肿切开加胶管引流术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