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s,FC)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与临床的关系。方法:126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EEG描记与分析。结果:126例患儿1周内及1周后EEG异常率分别为69.84%、32.54%;1周内及1周后均为〈3岁组及抽搐反复发作组异常率高;高热惊厥组及低热惊厥组EEG 1周内异常率无显著性差异,丑周后以低热组异常率高,与高热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98例表现为单纯性热惊厥,28例表现为复杂性热惊厥,EEG出现痫样放电的异常率分别是3.06%、25.00%。结论:EEG异常率与年龄、发作次数、抽搐时体温有关。复杂性热惊厥转为癫痫的可能性大。临床要重视复杂性热性惊厥、反复发作、小于3岁和低体温抽搐的患儿。  相似文献   

2.
小儿高热惊厥42例防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治42 例患儿,3 岁以内占76 % ,男:女= 2:1 。单纯性高热惊厥37 例,复杂性高热惊厥5 例。单纯性高热惊厥无1例转化为癫痫,复杂性高热惊厥60% 一年后通过临床症状和脑电图复查而转化为癫痫,因此对复杂性高热惊厥者应及早防治。  相似文献   

3.
高热惊厥复发危险因素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再发性高热惊厥患儿的高危因素及预后。方法对126例再发性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及回顾性分析。结果复杂性高热惊厥共42例(33.33%),热性惊厥转为癫痫38例(30.16%),高热惊厥转为癫痫高危因素与惊厥家族史、初次发作年龄〈1岁、复杂性热性惊厥有关,统计学有意义(P〈0.01),说明再发性高热惊厥可转为癫痫;发生智力障碍及行为异常3例(2.38%),热性惊厥患儿绝大多数预后良好,智力低下及行为障碍发生率低。结论高热惊厥与癫痫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对有高危因素及转为癫痫危险因素的患儿,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降低高热惊厥转为癫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热惊厥(FS)患儿额颞叶区脑电图特点与癫痫的发生及神经发育不良的关系。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FS患儿分为EEG正常组和EEG异常组。所有患者均在入组后采用脑电图仪进行EEG检查;随访1年,详细记录癫痫情况,参照《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手册》认知功能评定标准对患儿的神经发育功能进行评估。结果:EEG正常组和EEG异常组两组患儿性别、热性惊厥持续时间、热性惊厥再发次数、热性惊厥再发、惊厥类型、热性惊厥家族病史、发病年龄、癫痫家族病史例等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癫痫组FS患儿EEG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癫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发育不良组FS患儿EEG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神经发育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G异常与FS患儿癫痫和神经发育不良均存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EEG异常是影响FS患儿癫痫和神经发育不良发生的独立性威胁因素(P<0.05)。结论:高热惊厥患儿额颞叶区脑电图异常与癫痫和神经发育不良均存显著正相关关系,且是影响FS患儿癫痫和神...  相似文献   

5.
张悦 《河北医学》2005,11(4):328-330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时异常脑电图(EEG)与以后癫痫的发作,与热性惊厥的再发及预防性治疗的关系。方法:对250例6个月至6岁患儿的热性惊厥后的脑电图。结果:首次EEG异常率为45%,EEG异常率与I级亲属的热性惊厥史关系,EEG异常与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局限性发作和热性惊厥持续时间>15min)的关系,随着发热再发次数的增多逐渐增高,再发3次以上的患儿中,其EEG异常率高达40%~60%,3岁以上热性惊厥儿童其EEG异常率明显增多,部分患儿多次EEG检查出现发作性棘尖波、棘(尖)慢综合波,其中10例随访3~5年,最后诊断为癫痫。结论:EEG异常率与I级亲属是否有热性惊厥史有关,与高热临床特征有关,热性惊厥再发与EEG异常,年龄有明显关系,EEG多次异常,发热可发展为癫痫,建议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热惊厥患儿复发及转为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结合82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研究其复发及转为癫痫的情况。结果:复发38例(占46.34%),复发危险因素与一级亲属有癫痫或高热惊厥史、首发为复杂性高热惊厥、年龄小于15个月有关;热性惊厥转为癫痫9例(10.98%),转为癫痫的危险因素与一级亲属有原发性或遗传性癫痫史、高热惊厥为复杂型、高热惊厥发病前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有关。说明高热惊厥的预后良好,因严重惊厥而致脑损伤或后遗症者很少见。结论:对有复发及转为癫痫危险因素的患儿,应积极防治急性发热性疾病,适当干预治疗,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FC)脑电图改变与临床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5例高热惊厥患儿进行发作2天内及2周后EEG描记及分析.探讨EEG改变与小儿年龄、发作时体温、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复发次数、遗传史与以后癫痫的发作关系。结果:75例患儿2天内及2周后EEG异常率分别为64%、33.3%;2天内及2周后均以小于3岁组异常率高,2周后以惊厥反复发作者、发作持续时间长、低热惊厥组、有遗传史者异常率高。结论:EEG异常率与年龄、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惊厥发作时体温及家族惊厥史有关,有家族惊厥史者癫痫发生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应用小剂量抗癫痫药物防治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江西省乐平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复杂性高热惊厥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小剂量抗癫痫药物治疗.结果试验组在1h内惊厥控制率为94%,对照组为7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内试验组仅8例患儿再次发生高热惊厥,仅有2例继发癫痫;而对照组有24例患儿再次发生高热惊厥,12例继发癫痫,发生率为12%;试验组仅8例出现肝功能轻度受损,9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和头晕、食欲减退,四肢乏力,相关处理后症状较快消失,对照组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小剂量抗癫痫药物防治小儿复杂性高热惊厥安全有效,可降低继发癫痫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73例高热惊厥小儿进行随访研究。复杂性高热惊厥后遗症发生率(36.55%)明显高于单纯性高热惊厥(3.75%)。首次高热惊厥的发作年龄在半岁前,后遗症的发生率最高(67.29%),其次为4岁以后发病者(29.4%)。对复杂性高热惊厥,特别是首次高热惊厥发作年龄小,惊厥次数多,持续时间长,EEG异常及有多项伴随症状的患儿,应采取长期规律服抗惊厥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高热惊厥导致癫痫的患儿临床特点,探讨高热、惊厥、脑损伤、及其与颞叶癫痫的联系。方法:对1998~2001年住院癫痫患儿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患儿有前躯高热惊厥史。高热惊厥史的患儿癫痫发作早易于出现癫痫持续状态。与无高热惊厥史的患儿相比,伴高热惊厥史的患几强直一阵挛发作次数较多,复杂部分性发作次数较少。41例曾行影像学检查,3倒提示有海马,硬化者均无高热惊厥史。在伴高热惊厥史的癫痫患儿中脑电图局灶起源的异常放电显著低于无高热惊厥史的癫痫患几。有46.15%高热惊厥史的癫痫患儿和45.45%无高热惊厥史的癫痫患几脑电图表现为单纯颞叶异常放电,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在癫痫患儿中,高热惊厥可能伴有脑损伤,且可能与后期的癫痫发生有关,伴高热惊段史者不一定发展为颞叶癫痫。  相似文献   

11.
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芬芳 《当代医学》2010,16(33):4-5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FC)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脑电图的关系。方法对153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脑电图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FC发生的原因可能与小儿年龄和遗传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反复发作的FC可能会对小儿的脑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产生癫痫行为。结论 EEG的异常率与FC的临床特征有很大关系。若EEG多次异常,FC有可能发展为癫痫,因此,对EEG的异常、有性放电的患儿,均应采取抗癫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拉莫三嗪对复杂性高热惊厥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6年1月于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复杂性小儿高热惊厥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拉莫三嗪口服治疗。结果:①40min以内,试验组惊厥控制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P<0.05);48h以内,试验组体温恢复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6.67%(P<0.05);5h以内,试验组意识恢复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0%(P<0.05)。②1年内,试验组无1例患儿再次发生高热惊厥,无1例继发癫痫;对照组有7例再次发生高热惊厥(发生率为23.33%),有3例继发癫痫(发生率为10%)。结论:拉莫三嗪对于治疗复杂性高热惊厥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脑电图检查是诊断小儿癫痫和判断高热惊厥与癫痫相关性的重要手段。本文选择14岁以下39例临床诊断为癫痫和复杂性高热惊厥的病儿,施行剥夺睡眠脑电图检查,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剥夺睡眠脑电衅可显著提高痫样放电的阳性率,达90.3%;复杂性高热惊厥与癫痫关系密切,指出剥夺睡眠诱发脑电图是小儿癫痫诊断的最佳方法:要高度重视对复杂性高热惊厥的预防性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热惊厥(FC)复发及转为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印例FC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印例FC患儿首发中有29例复发,复发率为48.33%,复发危险因素与惊厥家族史、复杂性高热惊厥、初发年龄、初发体温有关。有2例转为癫痫,癫痫发生率为3.33%,FC转为癫痫的危险因素主要与原有神经系统异常或发育落后有关。结论 FC易复发,应采取必要措施减少复发率及复发次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小儿高热惊厥的脑电图表现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对2018年5月~2019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197例小儿高热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发生惊厥后7d内观察脑电图(EEG)表现,记录相关脑电图改变特征,全部入选病例以EEG是否异常(异常包括广泛性慢波和发作性异常)分为异常组和正常组,记录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相关临床资料,对照分析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年龄、体温、性别)、惊厥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热因、FC分型、既往发作情况及家族史等,对影响小儿高热惊厥脑电图异常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197例中正常范围脑电图为58.88%(116/197),异常脑电图检出率为41.12%(81/197);81例异常脑电图中57例表现为非特异性异常,占70.37%,24例表现为发作性异常,占29.3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EEG异常组与正常组之间在发病年龄、体温、惊厥发作次数、FC分型、家族史及出生史等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C患儿发作后早期脑电图异常率明显偏高,EEG异常表现主要以慢波节律的非特异性改变及全面性或局灶性癫痫样放电为主;FC后EEG异常受患儿发病年龄、体温、惊厥发作次数、FC分型、家族史及出生史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杂性高热惊厥(CFC)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和拉莫三嗪预防复发的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4年9月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复杂性小儿高热惊厥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CFC血清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拉莫三嗪口服治疗。结果(1)CFC在惊厥发作后,兴奋性氨基酸含量显著增高;(2)治疗后CFC仅有3例患儿再次发生高热惊厥,无1例继发癫痫。结论拉莫三嗪对于预防复杂性高热惊厥发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裴发光 《中国医药导报》2007,4(6S):60-60,152
目的:了解拉莫三嗪对复杂性高热惊厥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6年1月于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复杂性小儿高热惊厥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拉莫三嗪口服治疗。结果:①40min以内,试验组惊厥控制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P〈0.05):48h以内。试验组体温恢复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6。67%(P〈0.05);5h以内,试验组意识恢复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0%(P〈0.05)。②1年内,试验组无1例患儿再次发生高热惊厥,无1例继发癫痫;对照组有7例再次发生高热惊厥(发生率为23.33%),有3例继发癫痫(发生率为10%)。结论:拉莫三嗪对于治疗复杂性高热惊厥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复杂型小儿高热惊厥转化为癫痫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复杂型小儿高热惊厥转变为癫痫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62例复杂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及回顾性分析.结果162例患儿发展为癫痫的共32例(19.75%),其中有癫痫家族史的35例,转化为癫痫的15例(42.86%);有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因素的55例,转化为癫痫20例(36.36%);发热距惊厥发作的时间越短转化为癫痫的比例越高.结论有癫痫家族史及有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因素的、发热与出现惊厥的间隔时间均为复杂型高热惊厥发展成癫痫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及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锦萍 《广州医药》2002,33(2):19-20
目的:探讨小儿惊厥临床与脑电图的关系。方法:对198例高热惊厥患者进行EEG描记和分析。结果:198例患者异常106例,其中轻度异常68例(占22.8%),中度异常38例(占12.7%),EEG以广泛异常为主。患者高热惊厥次数越多,EEG异常越明显。EEG检出癫痫样放电的有无对临床选择用药,判断预后有帮助。结论:EEG对判断小儿高热惊厥的病情、预后和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笔者对我院1981~1989年间住院与门诊的复杂性高热惊厥34例进行了2~9年的随访。对其发生癫痫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对照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经临床和EEG证实转为癫痫者9例,(简称癫痫组);无癫痫发生25例,(简称非癫痫组)。其中癫痫组男6例,女3例;非癫痫组男16例,女9例。诊断标准参照上海第二医学院主编的“小儿内科学”。二、主要临床表现 (一)惊厥首发年龄:非癫痫组最小3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