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宁夏地区回族与汉族前列腺疾病患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和前列腺体积(PV)水平的差异性。方法检测宁夏地区回族与汉族病人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和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水平及其比值(F/T)、前列腺体积(PV)、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Ca和BPH组回族与汉族患者T-PSA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t=3.199、2.762,P〈0.05),回族患者T-PSA略高于汉族,民族间PSAD和F/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回、汉两民族间血清PSA系列水平及PV测定有统计学意义,T-PSA、PSAD与F/T联合检测更有助于患者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及前列腺良恶性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维族)与汉族前列腺疾病患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系列水平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微粒子免疫荧光捕获法检测维族与汉族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和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水平及其比值(F/T)。结果:维族与汉族患者F-PSA和T-PSA平均呈现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组>慢性前列腺炎组和对照组(F=92.94、16.42,P<0.01;F=63.67、20.74,P<0.01),F/T比值亦均表现为前列腺癌组分别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慢性前列腺炎组和对照组(P<0.01)。族别分析显示在前列腺癌组维族与汉族患者T-PSA水平呈现统计学差异,汉族患者略高于维族(t=2.16,P<0.05);在前列腺增生组两民族fPSA和tPSA水平间分别存在统计学意义,表现为汉族患者高于维族(t=7.31、20.86,P<0.01)。结论:维、汉两民族间血清PSA系列水平测定有统计学意义,T-PSA与F/T联合监测更有助于患者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CETRUS)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的112例前列腺癌和8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SA指标[包括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前列腺特异抗原比值(f/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及CETRUS检查结果[包括前列腺体积、时间-强度曲线(TIC)、峰值强度(PK)、达峰时间(TP)、斜率(Sharpness)],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分析PSAD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f-PSA、T-PSA、f/T-PS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PSA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D为0.31时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好。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CETRUS检查P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P、Sharpness、AU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ETRUS检查与PSAD可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提供有效信息。CETRUS检查具有快进快退、快速达峰、加速时间短等血流灌注特点,可用于指导穿刺活检策略,提高穿刺活检阳性率。  相似文献   

4.
比较血清游离PSA比值(FPSA/TPSA)、前列腺移行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TZ)、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百分比与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比值[(F/T)/PSAD]诊断PSA灰值区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就诊或住院,血清PSA位于4~10ng·mL-1的患者,其中前列腺癌(PCa组)患者20例,对照组前列腺增生(BPH组)患者42例。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测定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PSA,经直肠超声(TURS)测量前列腺体积和移行区体积,分别计算出FPSA/TPSA、PSATZ和(F/T)/PSAD并进行分析判断。结果 PCa组和BPH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分别为(6.670±1.780)、(5.937±1.411)ng·m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PSA/TPSA为0.122±0.058、0.185±0.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ATZ为(0.592±0.255)、(0.285±0.184)ng·mL-1·cc-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T)/PSAD为0.437±0.449、1.822±1.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下面积AUC自大至小依次为(F/T)/PSAD、PSATZ、FPSA/TPSA、TPSA。结论当血清PSA位于4~10ng·mL-1时,FPSA/TP-SA、PSATZ及(F/T)/PSAD可辅助提高PCa的诊断符合率。其中PSATZ、(F/T)/PSAD较FPSA/TPSA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莫宏辉  尤剑鹏 《华夏医学》2003,16(5):765-767
测定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目前公认的前列腺癌指标之一,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单纯检测PSA特异性不高。近年采用前列腺特异性相关指标:游离PSA(F-PSA)与总PSA(T-PSA)的比值、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移行区密度(PSAT)、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速度(PSA速度)作为前列腺癌诊断监测指标,大大提高了前列腺癌的诊断率.F/T、PSAD、PSAT、PSA速度为前列腺癌早期发现、监测及预后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PSA/总PSA(F/T)比值及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285例,检测血清总PSA、游离PSA,计算F/T及PSAD,探讨穿刺诊断前列腺癌(PCa)最佳的PSA、F/T值与PSAD值。结果:以PSA>15ng/ml为临界值,PSA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70.0%,特异度为68.5%,阳性预测值为58.6%;在PSA<15ng/ml区域,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与PCa组间PSA差别无显著性(t=0.018,P>0.05),此时两组间F/T值及PSAD比较,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137、3.158,P<0.01)。F/T值取0.16,PSAD取0.35ng/(ml·cm3)时,F/T值及PSAD诊断PCa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较高。结论:PSA>15ng/ml时高度怀疑前列腺癌;在PSA<15ng/ml时联合应用F/T值和(或)PSAD可以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穿刺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SA、F/TPSA及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 ,血清总PSA及游离PSA比值 (F/TPSA)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 5 1例前列腺癌患者及 14 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PSA、F/TPSA及PSAD值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前列腺癌组血清PSA及PSAD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 ;而F/TPSA值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PSA >4ng·ml-1作为筛选前列腺癌的临界值存在一定缺陷 ;当PSA <10ng·ml-1,F/T值有助于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 ;而PSAD对于筛选前列腺活检病例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许晓东 《吉林医学》2012,33(36):7861
目的:分析评价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和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2例前列腺癌患者及5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并计算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比较两组患者数据差异,并以ROC曲线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患者PSA分布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86,P<0.01);PSAD分布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54,P<0.01)。PSA值提高敏感度相应下降,特异性提高,PSAD在各阶段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均较高。结论:前列腺癌诊断中采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和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评价有一定的价值,其中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的准确度及特异性较高,对于前列腺癌和良性增生的鉴别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及相关参数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早期PCa患者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45例及健康体检者45例,检测血清PSA水平及相关参数,评估各检测指标对PCa的诊断价值.结果:健康体检者、BPH患者、PCa患者,血清总PSA(T-PSA)、游离PSA(F-PSA)、PSA密度(PSAD)逐渐升高,F/T逐渐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PSA水平及其相关参数有助于PCa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在不同前列腺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27例前列腺疾病患者进行了PSA及PSAD值的测定。结果:前列腺炎组PSA平均值1.07ng/ml,PSAD平均值0.04。前列腺增生症组PSA平均值4.57ng/ml,PSAD平均值0.087。这两组PSAD值无特异性。前列腺癌组PSA平均值>100ng/ml,PSAD平均值0.75,其特异性明显增高。结论:PSA在前列腺良恶性疾病中鉴别诊断的特异性不高,而采用PSAD值时提高了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PSA灰区(tPSA4-10ng/ml)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前列腺增生症(BPH)、前列腺癌(PCa)的诊断效用。方法 162例患者经临床确诊后分为BPH组104例和PCa组58例,分别检测其血清PSA、f/tPSA、直肠超声检测前列腺体积并测算PSAD数值。结果 PCa组血清tPSA与BP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血清f/tPSA较BPH组明显降低(P<0.01),PCa组PSAD值较BPH组明显升高(P<0.01)。随f/tPSA、PSAD升高,PCa诊断的敏感度也升高但特异度下降。PSAD对PCa诊断特异度明显高于f/tPSA比值。结论 f/tPSA比值和PSAD对诊断BPH、PCa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T)比值的变化,探讨急性前列腺炎引起PSA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对34例急性前列腺炎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3个月检测T-PSA、F-PSA值,并计算F/T比值。结果:患者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3个月血清T-PSA和F-PSA均低于治疗前(P0.05~P0.01),治疗后3个月血清T-PSA亦低于治疗后1周(P0.05);治疗后3个月F/T比值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1周F/T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7例患者PSA仍大于4 ng/ml,予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或前列腺穿刺活检,其中1例为前列腺癌,其余均为前列腺结节性增生伴炎症细胞浸润。结论:急性前列腺炎会导致血清T-PSA、F-PSA显著升高,F/T比值降低;其机制是前列腺炎症形成过程中正常前列腺上皮血屏障的破坏及炎症充血期前列腺腺管上皮细胞增生分泌PSA增多。对PSA的动态观察对于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的鉴别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PSA、F/TPSA及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血清游离PSA及总PSA比值(F/TPSA)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674例正常健康体检男性,24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及81例PCa患者PSA、F/TPSA及PSAD值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PCa组血清PSA及PSAD高于BPH组及正常对照组;而F/TPSA值低于BPH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SA处于4~10 μg/L时,BPH、PCa组间PSA差异无显著性,PCa组F/T显著低于BPH组,PSAD显著高于BPH组.用F/T≤0.15、PSAD≥0.18诊断PCa阈值的敏感性为83.3%和85.9%,特异性为75.1%和76.8%.结论 PSA>4μg/L作为筛选PCa的临界值存在一定缺陷;当PSA为4~10μg/L诊断灰区时,F/T与PSAD对诊断前列腺癌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f/t值及PSAD在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2月-2009年6月进行治疗的6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前列腺增生组)30例和B组(前列腺癌组)30例,将两组患者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游离前列碾特异抗原与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比值(f/t值)及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密度等进行检测,并加以研究比较.结果 经研完比较发现,A组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明显低于B组,f/t值高于B组,而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密度也明显低于B组,P<0.05茂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列腺良恶性疾病患者中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f/t值及PSAD差异较大,因此在鉴别中的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集80 名健康人、1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和6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腹部前列腺B超检查计算前列腺体积,计算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结果前列腺癌患者PSA和PSAD水平分别为(82.66±20.62) μg/L和(0.68±0.2),前列腺癌患者中PSA和PSAD水平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 1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水平为4~10 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前列腺癌组中PSA>10 μg/L 和PSAD>0.2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10 μg/L 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0.0%和91.3%,PSAD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6.7%和85.0%. 结论 PSAD是诊断前列腺癌更敏感、更有效的指标,在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中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前列腺特异抗原移行区密度(PSAT)作为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前列腺癌患者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30例、健康志愿者2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PSA并计算PSAD、PSAT,比较3组间的变化情况。结果:前列腺增生组PSA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PSA、PSAD、PSAT均升高,与对照组及前列腺增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SA作为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有重要临床价值,但单纯测定血PSA含量有时不易区分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PSAD、PSAT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中优于PSA。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的比值(F/T)对鉴别诊断前列腺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150名研究对象分三组:正常对照组50人,前列腺增生(BPH)组50人,前列腺癌(PCa)组50人.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T-PSA、F-PSA,并计算比值.结果 PCa组和BHP组血清T-PSA和F/T比值均有显著差异(P<0.01),当T-PSA在4.0~10ng/ml区间时,两组患者血清T-PSA无显著差异(P>0.05),但PCa患者组的F/T比值却明显低于BHP组(P<0.01).结论 F/T比值对T-PSA在4.0~10ng/ml之间的PCa和BPH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前列腺增生症(BPH)之间的临床相关性,探讨PSA水平升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BPH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血清PSA、fPSA与BPH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PV)、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SA〈4μg/L 48例(42.9%),PSA 4~10μg/L 41例(36.6%),PSA〉10μg/L 23例(20.5%),血清PSA、fPSA水平与年龄、PV、IPSS均呈正相关关系(r=0.31、0.57、0.20;0.36、0.63、0.22,均P〈0.05),并且与血清PSA相比,fPSA与PV的相关性更强。血清PSA、fPSA水平与QOL评分无相关性(r=0.14、0.17,均P〉0.05)。结论前列腺体积增大、高龄和高IPSS评分是接受手术治疗BPH患者血清PSA、fPSA升高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文成勇  何如钢  胡昌俊 《重庆医学》2013,(35):4271-4273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检测对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灰区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该院2008年4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疑似前列腺癌的患者56例,其PSA值均在4~10ng/mL。经直肠超声测定前列腺体积,化学发光法测血清PSA水平,经前列腺穿刺活检或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证实前列腺癌患者21例(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患者35例(前列腺增生组)。比较前列腺癌患者与前列腺增生患者组间腺体体积以及PSAD值的差异。结果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增生组比较,血清t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列腺体积及PSA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体积的平均值39.27为参考值,设前列腺体积40mL为临界点,则80.95%的前列腺癌患者的腺体体积小于40mL,68.57%的患者腺体体积大于40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平均PSAD值0.147为参考值,设PSAD值0.15为临界值,则其对前列腺体积小于40mL的患者判定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80.95%,特异性为72.73%,阳性预测值为85%,阴性预测值为61.54%;前列腺体积大于40mL的患者,其判定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66.67%,阳性预测值为27.27%,阴性预测值为94.11%。结论 PSAD值对处于PSA灰区的前列腺癌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若以0.15为PSAD的临界值,则随着前列腺体积的增大其鉴别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有所降低,其影响因素尚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PSA及其F/T值与PSAD对前列腺癌和增生鉴别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了解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PSA/总PSA(F/T)比值及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癌(PCa)与良性增生(BPH)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组化法检测91例BPH病人,46例PCa病人血清总PSA、游离PSA,计算F/T值.所有病人均行经直肠超声检查,计算前列腺体积及PSAD.结果 以PSA>20 ng/mL为临界值,PSA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69.6%,特异度为92.3%,阳性预测值为82.1%;在PSA<20 ng/mL区域,两组间PSA差别无显著性(t=0.152,P>0.05);此时两组间F/T值及PSAD比较,差别均有极显著意义(t=3.680、 4.436,P<0.01).F/T值取0.18,PSAD取0.20 ng/(mL·cm3)时,F/T值及PSAD诊断PCa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较高,分别为76.1%、86.4%、68.6%和 82.6%、84.6%、74.1%.结论 PSA>20 ng/mL时高度怀疑前列腺癌;在PSA<20 ng/mL时联合应用F/T值和(或)PSAD可以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以F/T 值0.18,PSAD 0.20 ng/(mL·cm3)作为临界值诊断PCa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