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脊髓灰质炎(脊灰)监测质量,保持无脊灰状态。方法对高州市2000—2008年脊灰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年合计报告AFP病例38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报告率均在1/10万以上;AFP病例报告后48h内调查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粪便标本及时送检率、AFP病例及时随访率均达100.0%;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强化免疫接种率均在95%以上。结论高州市AFP病例监测质量较高,消灭脊灰各项措施得到较好落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朝阳市2006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情况,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应用Excel软件和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朝阳市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9例AFP病例,〈15岁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56/10万。其他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要求。口服脊灰疫苗(OPV)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为99.45%,加强免疫报告接种率为99.02%。2006-2007年度OPV强化免疫活动中,第1轮常住儿童接种率97.42%,流动儿童接种率98.96%;第2轮常住儿童接种率97.92%,流动儿童为98.85%。结论朝阳市2006年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今后仍须保持敏感的AFP病例监测系统,开展高水平、高质量的OPV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活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丹东市2004—2006年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对丹东市所辖县(市)区AFP病例报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现无脊灰目标后,丹东市连续3年AFP监测质量主要评价指标均达到目标要求。3年报告AFP病例15例,男女性别比2.75:1;月报告病例7月、9月、10月较多,占全年60%;未进行OPV免疫和未全程免疫儿童2例,占13.3%;AFP病例在县、乡级医疗机构就诊率最高(61%),报告率为40%。结论为维持无脊灰状态,仍需提高和保持儿童OPV的免疫覆盖率,同时加强监测系统的管理,加大对县、乡、村医疗机构临床医生的培训力度,保持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应急处置措施的效果。方法在山东省卫生厅及山东省CDC的指导下,成立调查处理小组,制订调查提纲,研究控制措施,并深入现场调查,包括病例调查及免疫功能测定,所在地及医院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主动搜索,评估市、县级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采集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儿童粪便标本、血清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脊髓灰质炎抗体测定,对脊髓灰质炎病毒阳性分离物进行血清型和型内鉴定以及核苷酸序列分析,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OPV)接种率调查与评估等。结果病例确认为VDPV病例,免疫功能基本正常;市、县级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良好;该VDPV病例所在村OPV3接种率为75.86%,所在乡镇及周围相邻乡镇接种率OPV3接种率为85.56%~91.01%,平均为87.78%,不同乡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P〉0.05);当地医院未发现AFP病例漏报;适龄儿童第一轮OPV应急免疫接种率为95.05%,第二轮则为98.85%;密切接触者、健康儿童和VDPV病例粪便标本经连续监测未再发现VDPV。结论当地脊髓灰质炎病毒学监测和流行病学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等指标良好;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果断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Ⅵ级应急响应,重点开展了应急免疫活动,适龄儿童OPV应急免疫接种率达到目标,整个应急处置过程严谨规范,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5.
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有3个血清型.VP1是脊灰病毒衣壳蛋白之一,它有4个抗原决定簇,可以诱导中和抗体,具有血清型特异性.脊灰病毒由于其RNA依赖性RNA聚合酶缺乏严密的自我校正功能,在自身复制过程中精确性下降,因此,会产生很多点突变,出现一些VP1区核苷酸突变热点.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脊灰,但因OPV病毒在人体肠道内复制过程中发生碱基突变,导致其神经毒力回升,引起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和出现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使全球多次发生循环VDPV事件,对消灭脊灰带来新的挑战.为此,有关学者建议停止使用OPV,改用脊灰灭活疫苗或两种疫苗相结合的序贯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县2007年15岁以下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以下简称AFP)发病和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对我县2007年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随访,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结果2007年我县15岁以下儿童AFP发病3例发病率为2.64/10万,发病年龄在0~5岁之间,病例集中在冬春季,发病地区分散在不同的两个乡;脊灰疫苗(以下称OPV)接种均按规定剂次完成,疫苗接种方式为常规及强化免疫;所有粪便标本均未分离出脊灰病毒,3例病例初次报告单位均为县级医院,最后确诊单位均为省级医院;结论逊克县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质量符合国家要求;但乡级监测系统敏感性不够,应全面落实免疫规划工作,进一步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是今后保持和巩固无脊灰成果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7.
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防止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人和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病例及其循环的发生,保持高敏感性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加强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活动的开展仍然是主要措施。现将2004-2007年临汾地区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近年景德镇市AFP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景德镇市2000~2003年报告的AFP病例进流行病学分析.对AFP监测系统及主要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全市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27例.其中外地病例8例,实际报告AFP病例19例.15岁以下儿童平均报告发病率1.64/10万。全年除12月份未报告AFP病例外。均有病例发生:首诊单位63.16%为乡村级.首诊报告率则为36.84%:实验室分离出5株肠道病毒(EV),1株为Ⅱ型脊灰病毒(PV)疫苗相关株。结论 今后应继续提高AFP监测系统的质量,巩固消灭脊灰证实成果。  相似文献   

9.
张丽  王涛  管庆虎  刘航  任刚  叶绪芳  苏飞  李胜 《贵州医药》2009,33(8):686-689
目的了解贵州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1-2006年贵州省AFP病例监测系统数据库,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1-2006年贵州省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1998例,年报告发病率均大于1/10万,其中,非AFP病例242例,AFP病例1756例,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2003-2006年全省AFP病例双份合格便标本采集率连续4年低于80%,2001-2006年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报告贵州省OPV基础免疫应种儿童3125808例,实际接种30792169例,报告接种率98.51%。结论贵州省已连续12年未发现本土脊灰野病毒引起的麻痹病例,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贵州省维持无脊灰状态的AFP病例监测与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工作亟待加强,尤其应对位于贵州省西部的毕节、黔西南和六盘水地区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脊髓灰质炎(脊灰)监测质量,保持无脊灰状态.方法 对高州市2000~2008年脊灰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年合计报告AFP病例38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报告率均在1/10万以上;AFP病例报告后48 h内调查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粪便标本及时送检率、AFP病例及时随访率均达100.0%;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强化免疫接种率均在95%以上.结论 高州市AFP病例监测质量较高,消火脊灰各项措施得到较好落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方法 从免疫和监测两大策略以及发病趋势阐述消灭脊灰的进展。结果 自1994年1月从AFP监测系统和常规疫情报告系统报告1例临床诊断的脊灰病例后,已连续5年未再发生野毒株引起的脊灰病例。全市儿童脊灰疫苗基础免疫的报告接种率在92.63%~98.44%之间,加强免疫的报告接种率在85.68%~95.13%之间。1993年以来成功地开展了8次16轮大规模的强化免疫活动,累计免疫4周岁以下儿童2079803人次,平均接种率达96.90%。1994年以来AFP各项监测指标不断提高,近3年超过了WHO的要求。阳性粪便标本经国家实验室鉴定未检出脊灰野病毒株。结论 消灭脊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已无脊灰野病毒循环,实现了消灭本土脊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莆田县是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高发区,经过70年代和80年代有计划的免疫活动,脊灰疫情呈下降趋势。为实现2000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按国家要求,我县于1992年底建立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形成了覆盖全县的监测网络。在加强常规免疫工作的同时,已连续11年在全县开展每年2~4轮脊灰口服疫苗(OPV)强化免疫活动,人群免疫屏障得到巩固,自1993年以来已连续7年无野毒株脊灰病例报告。为加快消灭脊灰的进程,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指导今后工作,现将我县1995~1999年AFP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蔡亚军  蔡泳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0):1480-1480,F0003,F0004
目的 了解汕头市2011-2013年AFP(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状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总结工作经验,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 利用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及Excel 2003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汕头市近3年共报告AFP病例93例,各年度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在2/10万以上,所有病例均为脊灰(脊髓灰质炎)排除病例;7个区县均有病例报告,病例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3岁年龄组,男女比例为2.32:1;93例AFP病例中,服苗3次以上者91例,占97.85%,没有出现未服苗及服苗不详者;2011-2013年AFP病例从调查、采样、随访各项指标均达国家要求.结论 汕头市连续20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为了保持无脊灰状态,应高度重视AFP监测,特别是区县以下的医疗机构要加大监测力度,提高监测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郑州市金水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系统敏感性,巩固和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指导本区消灭脊灰工作。方法应用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一2010年共报告AFP病例698例,其中本地病例58例,年报告发病率为3.67/10万~11.62/10万,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数的96.55%,有17.24%的儿童未全程免疫或免疫史不详;无脊灰病毒野毒株检出和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结论 AFP发病趋于小年龄化,易感人群依然存在,病例及时就诊率低,应广泛开展家长课堂和社区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的免疫接种意识和及时就诊率,同时加强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提高疫苗免疫覆盖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江西省脊灰疫苗相关株的AFP病例状况。方法 对江西省1996-2000年分离出脊灰苗相关的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结果 在5年间虽然分离的疫苗相关株有所增加,但脊灰疫苗相关病例仍在0.98/100万范围内。疫苗株以Ⅱ型为主,且分离率的高低与免疫史,服苗时间及采便时间有关,疫苗相关株间无流行学联系。结论 疫苗相关病例发病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患者发病原因,并探索控制对策。方法对发生VDPV的患者进行个案调查,采集大便标本分离病毒;开展急性弛缓性麻痹患者主动搜索;对患者所在地及相邻地区开展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快速评价;对密切接触者和周围健康儿童进行大便标本带毒情况调查;开展应急免疫。结果该病发病症状属于AFP,并从其标本中分离1型VDPV病毒和2型疫苗病毒,最终分类诊断为VDPV;患者密切接触者及周围健康儿童大便标本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无VDPV;当地OPV3接种率偏低。结论该VDPV患者未在当地造成循环;今后务必引起高度重视,维持高水平的OPV3接种率,保持AFP监测系统的灵敏性,加强技术培训和督导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脊髓灰质炎疫苗(脊灰)不同序贯免疫程序效果,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预防接种门诊采取脊灰不同序贯免疫程序接种的1~2岁儿童561例,采集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其脊灰中和抗体,比较不同序贯免疫程序儿童的免疫效果。结果在采集的561份血样中阳性例数549,阳性率97.86%。其中传统序贯免疫程序儿童276例,血样中阳性例数271,阳性率98.18%创新序贯免疫程序接种儿童285例,血样中阳性例数278,阳性率97.54%。经统计学处理,组间阳转率差异无显著(P〉0.05);不同性别、出生体质量、出生医院、户籍抗体水平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两组儿童均无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结论儿童脊灰疫苗的不同序贯免疫程序其免疫效果差异无显著性,脊灰疫苗的创新序贯免疫程序是安全有效的,同时即节约了卫生资源又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负担.  相似文献   

18.
建立灵敏快速的弛级性麻痹(AFP)监测系统是WHO提出的消灭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的乍要策略之一.佳木斯布于199O年建立和开展了脊灰快报工作,并实行了上动监测报表制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AfP监测网络。本文计佳木斯市1994叫996年AFP监测系统状况进行了分析,以便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我市的MP监测工作.l资料来源和方法1.l资料来源佳木斯市各县(市)NAFP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随访表、黑龙江省卫生防疫站脊灰病毒实验检验报告单。Afp病例,由专门快报系统和监测系统旬报表,市县(区)卫生防疫站计划免疫专业人员AFP监测统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资阳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lsies,AFP)病例监测资料,发现薄弱环节,提高监测质量,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状态.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4~2010年109例AFP病例,应用EPIinfo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0年全市共报告AFP病例109例,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病例分布在全市4个县(市、区);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62.39%;男性多于女性(75∶34);107例均为排除脊灰病例,2例为待定病例,临床诊断以格林巴利综合征最多,共54例(占50.47%);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连续7年报告发病大于1/10万;2005年以后各项主要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规定的要求.结论 资阳市2004~201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维持在较高水平,今后仍需保持敏感的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高水平的脊灰疫苗免疫接种率,巩固无脊灰成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哈尔滨市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现状,于2006年4月开展了流动人口聚集地儿童免疫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共调查278名0~6岁流动儿童,建卡率93.52%,建证率92.81%,卡证相符率92.45%;卡介苗(BCG)、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百白破联合疫苗(DPT)、麻疹疫苗(MV)、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单苗合格接种率依次为97.12%、93.52%、93.17%、93.52%、96.76%。流动儿童的家长来源地域广泛,且绝大多数儿童家长文化水平低,缺乏计划免疫知识,但多数人接到通知后会带儿童接种。基层免疫接种点能为外来儿童提供免疫接种服务,但多数接种点遇到过外来儿童家长拒种。除OPV强化免疫外,各村、居民委员会很少涉及计划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