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均无溶栓禁忌,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出血情况。结果:2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出血并发症、病死率及14 d左心室平均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冠U状动脉再通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同时给药操作简单,药物在体内的维持时间长,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河南医学研究》2016,(6)
目的对比分析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武陟县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对两组的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溶栓后60、90、120 min,观察组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29%)低于对照组(3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效果显著,可有效实现血管再通,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基层医院应用瑞替普酶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屯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符合溶栓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分为2组:瑞替普酶组(54例)和尿激酶组(41例).瑞替普酶组患者给予瑞替普酶18 mg静脉滴注,30 min后重复上述剂量1次,尿激酶组患者给予尿激酶150万U溶栓,30 min内静滴完成.比较2组的溶栓冠脉再通率、心血管并发症、再闭塞、出血、死亡率.结果瑞替普酶与尿激酶组比较,血管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血管并发症、再闭塞、出血、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冠脉再通时间早、冠脉再通率高、给药方便、药物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少,是一种高效而安全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4.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8):770-773
目的比较依诺肝素2种用法联合瑞替普酶(r-PA)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比较其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1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r-PA1组(61例)和r-PA2组(60例)。r-PA1组患者溶栓前静脉推注30 mg依诺肝素负荷量,r-PA2组不给予静脉负荷量。选择同时期应用UK治疗的62例STEMI患者为UK组。比较3组患者溶栓90 min临床再通率及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3组患者发病24 h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发病7 d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r-PA1组和r-PA2组再通率均显著高于UK组(P<0.01);r-PA1组再通率显著高于r-PA2组(P<0.05)。3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A1组和r-PA2组血浆BNP水平、LVDD均显著低于UK组,LVEF显著高于UK组(P<0.05);r-PA1组血浆BNP水平显著低于r-PA2组(P<0.05),r-PA1组和r-PA2组LV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PA溶栓疗效明显优于UK;r-PA溶栓前静脉给予30 mg依诺肝素负荷量可明显提高再通率,从而更好地保护左心功能,且出血并发症无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瑞替普酶和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A组采用瑞替普酶治疗,B组采用尿激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6h内溶栓治疗成功率及出血率分别为86.0%,8.0%,均明显优于优于B组的68.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瑞替普酶和尿激酶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静脉溶栓方法的不同分为瑞替普酶组46例,尿激酶组42例,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2 h血管再通率、4周内出血率、死亡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瑞替普酶组和尿激酶组2 h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6.96%和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替普酶组溶栓4周内的出血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尿激酶组(8.69%、4.35%vs 14.29%、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与安全性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和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7月-2013年7月我科收治的8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其中A组给予瑞替普酶治疗,B组则给予尿激酶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A组的总再通率大于B组,而出血率及死亡率低于A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血管再通率高,出血率、死亡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治疗中瑞替普酶与尿激酶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瑞替普酶组、尿激酶组,各28例,分别给予瑞替普酶(10MU,1次/12h)、尿激酶药物(100万U,1次/12h),比较2种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经溶栓治疗后瑞替普酶组患者的再用率为85.71%,而尿激酶组患者再通率仅为64.2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瑞替普酶组患者的并发症(7例)、病死率(0%)均明显低于尿激酶组(16例、3.57%),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临床对照研究证实,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较高,可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0年4月收治12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A组(瑞替普酶治疗组)和B组(尿激酶治疗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以上药物,比较两组疗效.结果:①A组与B组在发病后cTnT水平均呈现逐渐升高趋势,但A组较B组升高缓慢,具有统计学差异(P<0 05),治疗12小时后差异最为明显(P<0 01).②A组与B组CK峰值与48小时心律失常率差别不大,但治疗后CK-MB峰值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 01),具有统计学意义.③A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皮下出血2例;B组治疗过程中出现消化道出血3例,皮下出血3例,尿血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 3%、11 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 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替普酶溶栓治疗AMI效果更理想,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同意接受药物溶栓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2例(女27例,男35例);其中32例给予瑞替普酶10 mU静注,30 min后重复上述剂量1次;30例给予尿激酶150万单位溶栓,30 min内静滴完成。观察2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死亡率、心血管并发症及出血不良反应等的发生情况。结果瑞替普酶组与尿激酶组血管再通率比较(75.0%vs 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替普酶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尿激酶组(9.38%vs 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周内死亡率、心血管并发症与尿激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疗效、安全性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瑞替普酶( rPA) 溶栓治疗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STEMI) 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符合溶栓治疗的STEMI患者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分别为瑞替普酶组和尿激酶组,使用瑞替普酶和尿激酶溶栓,比较溶栓后60 min和120 min时的再通率,以及并发出血情况、30 d再梗、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发生率和2周内死亡率.结果 溶栓后60 min和120 min时的再通率瑞替普酶组高于尿激酶组;并发出血情况两组差别不大;30 d再梗、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发生率和2周内死亡率瑞替普酶组相比尿激酶组要低.结论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 STEMI 再通率高,治疗效果好,且安全性较高,是基层院治疗STEMI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瑞替普酶(rPA)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1例发病12 h内的STEMI符合溶栓治疗条件的患者分为rPA组41例和尿激酶组40例,分别用rPA和尿激酶进行溶栓,比较两组患者在溶栓治疗后60、120 min的再通率,并发各种出血的发生率,复合终点事件即住院2周内死亡及30 d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再梗的发生率.结果 溶栓后60、120 min rPA组临床判断再通率均明显高于尿激酶组(P<0.05);住院2周内死亡及30 d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再梗的发生率rPA组明显低于尿激酶组(P<0.05);并发各种出血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PA溶栓治疗STEMI是较为理想的药物,值得基层医院的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6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分别采用瑞替普酶和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50%(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4.2%,对照组为13.6%(P<0.01).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可靠,出血率、死亡率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更低、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康医学》2019,(18)
目的:比较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的19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给药方案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应用阿替普酶治疗,研究组应用瑞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溶栓成功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溶栓起效时间是(147.6±11.4)min,对照组平均溶栓起效时间是(199.5±12.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效果优于阿替普酶,能提高溶栓成功率,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溶栓标准的8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瑞替普酶组和尿激酶组,观察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达峰时间以及出血等并发症情况。结果瑞替普酶组在血管再通率、CK-MB达峰时间均优于尿激酶组,出血等并发症方面2组无明显差别。结论瑞替普酶溶栓疗效较尿激酶更显著,能够最大程度挽救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医院自2008年5月~2010年9月收治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R组(瑞替普酶治疗组)和N组(尿激酶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发病时、3h时cTnT水平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后6h的cTnT水平及CK-MB峰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R组出现皮下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N组出现消化道出血2例,皮下出血2例,尿血1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较尿激酶效果理想,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对比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镇平县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AMI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瑞替普酶组和尿激酶组,每组47例。瑞替普酶组接受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尿激酶组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0.5、1、1.5、2 h血管再通率及治疗后出血发生情况。结果瑞替普酶组患者治疗后1、1.5、2 h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尿激酶组治疗后总出血发生率为27.66%(13/47),瑞替普酶组为10.64%(5/47),瑞替普酶组治疗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AMI效果较尿激酶好,出血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和分析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溶栓治疗中分别应用瑞替普酶和尿激酶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心内科收治的12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尿激酶和瑞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的疗效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溶栓再通率(46.2%)、再通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5.97%)显著优于对照组(16.7%,10.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尿激酶相比,采用瑞替普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其治疗效果更高,安全性更好,因而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采用瑞替普酶和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52例和尿激酶组50例。比较两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缺血、左室功能、出血、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死亡率无差异,瑞替普酶组与尿激酶组比较,相关冠状动脉再通率和出血率较高,心肌缺血改善情况和左室功能较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出现率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AMI患者采用瑞替普酶治疗具有更好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