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应用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XX医院儿科抗生素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原因和环节。方法:对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该院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该院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不合理。上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人病原送检率低,不能有效指导临床选择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结论: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综合考虑感染的病原体、药物敏感实验和药物的抗菌谱选择性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本院门诊儿科处方的调查与分析,了解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儿科门诊2010年5月3895张处方,对其中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抗生素的处方有1597张(占总处方的41%),其中单一用药处方930张(58.26%),两联用处方667张(41.76%),未发现三联用药的情况。主要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结论本院儿科抗生素应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本院双歧杆菌活菌制剂的使用情况,对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方法:调查本院2006年10月-2008年3月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处方2790张,统计其使用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本院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主要用于儿科,占71.25%。联合用药占81.51%,与抗生素联用率为24.37%,与其它微生态制剂联合使用率为8.75%。结论: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有待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儿科住院患者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变化。方法 统计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本院细菌室所分离的细菌种类,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年共分离细菌359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在1998年和1999年分别占分离菌的60%和39.2%,革兰阴性菌则相应从40%增加到52%,主要分离菌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7.0%)、金葡球菌(9.8%)、肺炎克雷伯菌(11.5%)、大肠埃希菌(10.2%)等。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分离的革兰阳性菌株对万古霉素均高度敏感;金葡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二年间耐药性发生显著变化,对同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也有较大差异,较敏感的抗生素有头孢唑啉、阿米卡星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杆菌较为敏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则高度敏感。结论 2年间儿科住院患者病原菌及耐药性存在明显变化,积极开展病原学检查,密切监测耐药性变迁,对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或避免耐药株的出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儿科住院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耐药性现状,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儿科住院患者检出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283株,革兰阴性杆菌150株(占53.0%),以肺炎克雷伯菌(17.7%),大肠埃希菌(11.7%)为主;革兰阳性球菌133株(占47.0%),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9.8%),金黄色葡萄球菌(7.8%)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不一,革兰阳性球菌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儿科住院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以血行感染为主,革兰阳性菌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且呈多重耐药.加强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对合理选择抗生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一直是临床药品使用的一个重点。特别对儿童应用抗生素时应遵从杭生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和根据儿童特殊生理情况,酌情选药和调整剂量。故笔者对我院儿科门诊抗生素使用情况作了调查分析,希望对临床杭生素的合理使用有所帮助。1资料来源随机抽取本院儿科门诊处方1998年3月至1999年2月间的处方共2607张。2结果在随机抽取的2607张处方中,使用抗生素的处方1766张,各类抗生素的使用由高到低依次为青霉素类896例、头抱类518例、氨基酸咸类338例、大环内酯类204例、其它231例。所抽查处方中,单种抗生素使用的频数由高到低前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本院儿科门诊处方抗生素应用情况及预防措施。方法:每月随机抽取本院西药房儿科使用抗生素处方各300张,观察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比例。结果:共抽取抗生素处方3600张,应用抗生素1—3种,平均每例患者使用抗生素1.04种,单用1种抗生素有3473例;2种联用115例;2种以上联用12例;3600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应用抗生素720例,占20.0%。分别为给药间隔不舍理373例、溶媒使用不合理158例、重复给药64例、药理拮抗45例、选药不合理61例、配伍禁忌19例。结论:本院儿科门诊处方抗茵药物应用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应通过认真贯彻执行《抗茵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和《处方管理办法》,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开展“药敏”实验,明确用药指征,重视发挥药师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提高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儿科临床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提高用药合理性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金华中心医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1314例儿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其中涉及抗生素应用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临床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结果:在这些患者中有860例涉及到抗生素的使用,使用率65.45%。调查发现单独用药患者427例(49.65%),二联用药患者294例(34.18%),三联用药患者97例(11.27%),四联用药患者42例(4.88%)。在这次调查中共涉及到抗生素类药物28个品种,使用的抗生素主要以青霉素类、头孢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结论:抗生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基本上趋于合理,但是仍有部分需要改进的地方,需要加强对抗生素类药物的管理,提高抗生素类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了解2010年3月~5月我院儿科抗生素使用情况。方法:2010年3月~5月随机抽查本院门诊就诊病历863份,就诊次数2968例次,住院396人次,抽查1824例。结果: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296例,28.3%,下呼吸道感染465例,44.5%。抗茵药物使用者738例,使用率98.2%,使用二联以上抗菌药物者437例,57.4%。抗生素相关性腹泻78例,17.2%。结论:抗生素存在不合理应用,达到滥用现象。加大宣传,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对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继续教育,加大处方监督,改变医生的不良用药习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学监测及抗生素应用进行调查和研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3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240例下呼吸道感染,进行病原菌学分离鉴定,药敏试验用K-B法。结果:240例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30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为160株,革兰阳性菌140株。革兰阳性菌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大环内酯耐药率最高;革兰阴性杆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率最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最高。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涉及的病原菌种类多,其病原菌分布、耐药性监测及抗生素合理使用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生素的耐药性及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0年2月我院800例临床应用抗生素住院患者,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①我院抗生素使用率53.73%.联合用药者占使用抗生素总人数的53.27%。②合理使用抗生素率为91.8%。结论:本院抗生素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调查本院抗生素的处方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本院的2000张门诊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抗生素处方率、各科的使用情况、抗生素的类别、不合理使用现象。结果:本院抗生素处方率为24.6%(492/2000),符合国家卫生部规定的〈50%;492张抗生素处方中有408张(82.9%)为单用处方;科室分布位列前三分别为外科212张(43.1%)、内科124张(25.2%)、妇产科61张(12.4%);抗生素主要类别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等,492张处方中使用最多的为左氧氟沙星(82张,16.7%);其中不合理使用42张(42/492,8.5%)。结论:本院抗生素处方率较为合理,存在部分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处方现象,应通过规范临床处方来提高本院医疗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儿科抗生素的应用状况以及葡萄糖球菌的耐药情况,并对儿科抗生素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抗生素应用状况数据库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我院儿科抗生素应用状况、葡萄球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情况。结果:儿科抗生素使用率较高,平均使用率达90.96%,而且某些单品种抗生素使用较多,微生物送检率达91.29%;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等的耐药性可达88.0%以上,对万古霉素尚未产生耐药性,辛内吉及呋喃坦啶耐药性较低,低于10%;抗生素二联用情况也比较常见,占35.83%,三联及以上联用情况尚未出现。结论:儿科抗生素使用率比较高,而且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情况也较为普遍,临床医护人员需要对此引起重视,合理应用抗生素,保证疗效的同时,预防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分析儿科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的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经验。方法:对来我院儿科就诊并应用抗生素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对不良反应类别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结果:在60侧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儿中。15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级不良反应9例、2级不良反应4例和3级不良反应2例:胃肠不适、恶心呕吐者9例,瘙痒、荨麻疹者4例,低热者2例。结论:儿科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系统症状和过敏反应,建议临床医师按照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原则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我院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使用的分析,分析我院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留观处方1000张,采用儿童限定日剂量(CDDD)和儿童药物利用指数(CDUI)来分析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结果:DDDs排序前9住抗菌药物中,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其他CDUI〈1.5。结论:我院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菌的药敏结果,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到2010年6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菌用Phoenix System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ESBLs检测,药敏实验,并分析耐药情况。结果:佛山市妇幼保健院革兰阴性菌中产ESBLs菌共检出328株,检出率为34.2%,其中大肠埃希菌196株,克雷伯氏菌132株;抗生素敏感试验显示,产ESBLs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但所有菌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均敏感。结论:产ESBLs革兰阴性菌是重要的医院内感染细菌,主要的耐药机制是产ESBLs,应加强对耐药菌株的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我院门诊处方的抗生素使用现状,提高抗生素合理使用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本院3000张门诊处方,统计含抗生素的处方、抗生素主要类别。结果:抽检门诊处方中抗生素处方为955张(31.83%),各科室的分布以外科所占比例最大,其次分别为急诊科、儿科、内科、妇产科、五官科;单用抗生素处方568张(568/955,59.48%),二联用药296张(296/955,30.99%),三联用药90张(90/955,9.42%),四联用药处方1张(1/955,0.10%);955张抗生素处方中不合理用药103张(103/955,10.79%);不合理用药类型以无适应证用药所占比例最大,其次分别为使用剂量不合理、重复给药、用法不当、药理拮抗。结论:本院门诊抗生素使用率较合理,存在部分不合理用药现象,必须加强用药监管来提高本院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我院儿科门诊处方的统计分析,了解我院目前儿科门诊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方法:抽取我院门诊2007年11月处方中儿科的处方5723张,对抗生素的选用类型、给药途径、联合用药及用药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723张处方中使用抗生素的处方占总处方数的55.0%,其中使用抗生素注射剂型的处方占使用抗生素处方的33.8%;使用抗生素口服剂型的处方占使用抗生素处方66.2%.结论:我院儿科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蔗本合理,但仍应加强对临床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苏州市中医医院(以下简称"本院")儿科毒性中药饮片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毒性中药饮片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17年1-6月本院儿科门诊含毒性中药饮片处方,统计分析患儿性别、年龄、诊断和毒性中药使用情况。结果 2017年1-6月本院儿科门诊共计7649张中药处方,含毒性中药处方5470张(71.51%)。涉及毒性中药共12种,使用频数前3位是燀苦杏仁、炒苍耳子和全蝎。按年龄换算,超量使用毒性中药处方数为2448张,占含毒性中药处方总数44.75%。使用1味毒性中药的处方共4811张,联用2味以上毒性中药处方数为659张,占含毒性中药处方总数的12.05%。结论本院儿科超量使用毒性中药饮片问题应引起重视,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规范和合理使用抗牛素,近二年来我们对医院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旨在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西药房2010年1至6月份全院半年的抗生素药物处方5713张,对其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门诊处方的综合分析,反映出我院抗生素的使用存在着多种不合理隋况。结论:联合使用抗生素尚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