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分析产科母婴同室病房中的危险因素,并就其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管理对策。方法:医院于2018年3月起对母婴同室病房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改进措施,2017年3月~2018年2月为实施前,2018年3月~2019年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2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产妇满意度。结果:实施后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差错、产妇与新生儿疾病、护患纠纷、喂养问题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产科母婴同室病房危险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应加强护理管理,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加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法律意识,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①强化思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②强化工作制度,规范术中护理行为;③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杜绝护理差错发生.结果: 使手术室护理人员在维护病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增强了自身的法律保护意识,为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结论: 只要在工作中学法、懂法、守法、依法办事,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就能有效避免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分析了手术室护理差错的防范及相应对策。主要包括:健全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法制观念,严格执行手术室查对制度,认真做好手术护理记录,坚持合理收费等。通过加强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护理差错的防范的认识,大大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几率,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管理的问题与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医院168人母婴同室产妇及新生儿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172人母婴同室产妇及新生儿为观察组,分析对照组床旁护理存在的问题,观察组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并加以实施,比较两组产妇护理管理前后焦虑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以及护理后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评分、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新生儿意外伤害、新生儿识别错误、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观察组新生儿意外伤害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问题,制定防范对策,可保证新生儿安全,提高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和家属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与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王霞 《内蒙古中医药》2013,(30):162-163
目的:分析儿科关键环节,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探讨防范措施。方法:总结儿科病房环节管理不当易发生的护理安全隐患,加强管理,执行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护理人员提高了护理安全意识,加强了关键环节护理质量,消除了不安全的隐患,确保护理安全。结论:重视儿科关键环节的护理管理是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手术室风险产生的原因,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方法:成立手术室风险管理小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手术护理记录,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加强手术室环境管理,严格无菌操作,重视医患沟通、提倡人性化服务。结果:通过实施手术室风险管理,手术过程顺利,病人预后良好,有效减少了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和差错事故,提高了手术室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加强基层医院手术室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和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确保手术顺利,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康复,提高手术室工作质量,促进基层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探讨急诊科护理风险及安全管理。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风险及安全管理措施,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方法预见性提出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强安全管理,加强护士风险意识和急救业务知识学习,训练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和管理,规范工作程序及规章制度,制定突发事件及抢救预案。结果预见性地识别护理风险管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取得了护士与病人互利的效果,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能力在不断增强,对有风险的事件做到“先知道、先告知、先预防,及时杜绝和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了急诊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强化护坪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护理风险识别,对因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差错防范措施,是减少急诊科护理风险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以及防范对策.方法: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提出防范措施.结果:提出完善护理工作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等防范措施,可有效将差错或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结论:通过了解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可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从而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中针对护理风险的管理方法,以尽可能地减少风险发生。方法对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中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和归类.依次制定相应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并注意对全科人员进行护理风险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的防风险意识。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全科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得到提高,护理人员防范风险的自律行为得以增强,降低了护理缺陷,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也大幅度提高。结论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护理风险。保障手术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保证母婴双方安全和健康,预防母婴同室交叉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制定母婴同室交叉感染管理制度,加强培训并严格执行。结果:通过制定预防母婴同室交叉感染防治措施及医护人员积极配合,使我院建立爱婴医院以来,母婴同室没有造成暴发流行交叉感染事件发生。结论:建立有效母婴同室医感染管理制度及措施,是提高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水平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临床护理缺陷的控制,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分析护理活动中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护理缺陷的原因。结果:对发生护理缺陷的原因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从而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为病人提供安全、有序的优质的护理服务。结论:护理工作者必须重新认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复杂因素,进一步完善服务内容,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及规章制度,从而避免或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学习使护士加强法律意识、防范护理风险。方法:探讨护理工作与法律责任的关系,强化护士法律意识,并在思想认识、护士行为、护理服务体制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结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增强护理人员的抗风险能力,可有效降低护理差错及纠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防范手术室护理差错,避免护理纠纷。方法:加强对手术室护士法律知识培训,规范各项护理行为,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结果:手术室护士的法律、服务、证据意识得到增强,能正确处理护理工作中的问题,使各种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结论:确保了手术病人的医疗安全,避免了护理工作中的失误,有效地防止了医疗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急诊护理的风险因素与管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急诊护理中常出现的风险事件类型,分析探讨急诊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及风险管理对策,以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所发生的急诊护理风险事件,总结急诊护理的风险因素及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策。结果:所有风险事件中以护理文书书写不完整及错误最多,其后依次是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沟通误解事件、给药错误事件、急救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法律常识的培养,强化护理人员急救文书的书写管理工作,加强医患关系的调和、加强医院急救绿色通道的建立和维护,加强急救护理人员的人力配备,加强医院急救设备设施的配备和维护保养,等等,都是提高急救护理质量、减少急救护理风险的重要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系数,为中风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方法:制定护理临床风险管理计划,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持续质量改进。结果护理人员提高了风险防范意识,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结论:对中风病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十分必要;在实施过程中,健全管理机制、优化工作流程是基础;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及对风险因素的评估能力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以及有效运用护理风险管理,提高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方法:总结分析神经外科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完善并制订风险管理办法,提高护理人员防范风险的意识。结果: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了神经外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业务水平,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有效预防和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确保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因素,探讨防范对策。方法:结合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情况,对2012年收治的680例患者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患者病情危重风险、护理人员操作风险、患者家属需求风险、护理质量控制风险、患者转运途中风险、护理人员交接风险等是主要的护理风险因素。结论:完善护理应急预案、加强业务学习培训、畅通医患沟通机制、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强化护理质量控制等措施能有效应对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护理教育规章制度及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慎独精神,落实环节安全管理措施。结果:加强护理管理可以明显减少护理差错和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从而切实做到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降低内科护理风险发生率,给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通过对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如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进一步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增强团队意识,抓好制度落实;强化护理安全教育;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病区环境安全管理等,大大降低了护理风险,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急诊护理的安全隐患及整改的措施与成效。加强急诊科的护理安全管理,减少护理差错、护理纠纷的发生,需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提高急救护理质量,有效控制护理风险,才能保障患者及护理人员的安全。结合本院护理部制定的"护理安全月"活动方案,对本科室实际工作中的潜在的和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实施了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护理差错防范措施,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