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病案举例 王某,女,46岁.发现左侧乳腺无痛肿物半年.查体,左乳腺外上象限可触及一直径4cm×5cm不规则肿物,质硬与周边界限不清活动性差,肿物表面皮肤无异常.临床诊断:左乳腺癌.手术切除左侧乳房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52岁.因发现左乳肿物,自觉增长较快,于2005年12月21日入院.查体:左侧乳房外上象限隆起,触及直径4.0 cm的圆形肿物,质硬,表面不光滑,边界清,与皮肤粘连,活动度差.右乳未触及异常.双侧腋窝及锁骨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诊断:左侧乳腺癌T2N0M0.于12月26日手术,术中冰冻切片报告:(左侧)乳腺浸润性癌,类型待石蜡切片进一步确定.遂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左右侧乳腺癌辅助放疗后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的差别。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06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住院的105例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治疗前临床特征、放疗分割方案、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及其时间,统计分析左右侧乳腺癌放疗后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年龄与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显著相关(P〈0.05),〉60岁较〈60岁患者的发病风险增加了3.84倍(P〈0.05)。左侧乳腺癌较右侧辅助放疗后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有增加、提前的趋势,虽然发病风险增加了1.57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患者无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结论左侧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有增加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的趋势。建议左侧乳腺癌术后放疗常规应用调强放射治疗减少心脏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胡某,女,56岁.左侧乳房肿块逐渐增大,伴头昏肢痛2月余,加剧3天入院.患者于2月余前.洗澡时发现左侧乳房肿块,如拇指大,无明显触痛,但伴有轻度头昏,无吐泻,偶有四肢痛与天气变化无关,未引起重视.近3天头昏肢痛加重,到当地卫生院检查,疑为左侧乳腺癌转来我院,收住外科。  相似文献   

5.
胸腔镜内乳淋巴链清扫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经胸腔镜行内乳淋巴链切除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肿瘤位于乳腺内侧或中央区的乳腺癌病人15例为研究对象.气管插双腔管全麻,术前肿块周围和皮下注射美蓝5~6 ml.腋窝清扫结束后,采用单腔通气使患侧肺萎陷.于腋中线第3、5、7肋间隙处分别置入腔镜、内镜分离钳和超声刀,切除内乳淋巴链送病理检查.结果 11例右侧乳腺癌病人腔镜下成功切除内乳淋巴链.1例左侧中央区Ⅲc期病人术前化疗后内乳区水肿,内乳血管显示不清,行腔镜内乳淋巴结活检.1例左侧乳腺癌其内乳淋巴链被心包和主动脉覆盖,另2例乳腺癌因胸腔粘连均改经肋间隙胸膜外内乳淋巴结活检.11例中5例内乳淋巴结有癌转移,其中1例内乳淋巴结癌转移而腋窝淋巴结无转移.平均每例切除内乳淋巴结4.7 (4.7±1.8)枚.内乳淋巴结均位于第1肋软骨至第4肋间隙之间.手术时间为34~70 (49.2± 9.6) min.1例发生术后一过性低氧血症,经面罩吸氧好转.无出血、肺损伤、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等手术并发症.结论胸腔镜内乳淋巴链清扫是可行的,手术操作简便、创伤较小.该手术方法有助于改善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王飞  聂杰 《中外健康文摘》2007,4(11):175-176
病例患者,女,35岁,体重58Kg。诊断为左侧乳腺癌,拟全麻下行左侧乳腺癌根治术。术前一般情况良好,无药物过敏史,无呼吸系统感染。术前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进入手术室时HR75次/分、SpO299%、血压127/86mmHg。当麻醉诱导静注丙泊酚80mg后,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HR125次/分、SpO287%、血压68/35mmHg。同时颈、胸部及面部出现大片红色荨麻疹,面罩加压呼吸,气道压力增高,麻醉机贮气囊难以压入氧气。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44岁,发现右侧乳房肿块1年.查体,右侧乳房外侧象限可及一约8cm×7cm大小肿块,质地中等,边界清,无压痛,可活动,右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左侧乳房未及明显肿块.乳腺钼靶摄片考虑为右侧乳房巨大纤维腺瘤.诊断:右侧乳房肿瘤,考虑乳腺癌或肉瘤.细针穿刺检查,抽出棕褐色液体70mL,肿块体积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8.
肺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肺良性肿瘤,现将我院最近确诊的1例报道如下.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74岁,主因咳嗽,痰中带血4月入院.4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伴有左胸痛,并感胸闷、憋气,有时盗汗,无发热、咯血、声音嘶哑等症状.体检:生命体征平稳,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患者15年前曾行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左胸壁可见一长约20cm的横行手术瘢痕.  相似文献   

9.
病人,女,52岁。左侧乳腺癌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改良根治术。手术顺利,患者恢复良好,无药物过敏史,无化疗禁忌证,遂给予化疗,采用多西他赛的化疗方案。为预防发生过敏反应,治疗前12 h给予地塞米松7.5 mg口服,治疗前1 h再次给予地塞米松7.5 mg口服,  相似文献   

10.
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是乳腺癌中一种少见的类型,发生于妊娠期者更为罕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31岁,因发现左侧乳腺肿块2个月于2013-10-10入院。肿块约“鹌鹑蛋”大小,无疼痛,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流脓,无乳头溢液及乳房外伤史。末次月经2013-06-13。查体:左侧乳腺上象限触及一肿块,大小2 cm×1.5 cm×1.5 cm,质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是其主要并发症。我科自1988年至今共收治乳腺癌病人70例,均为女性。其中左侧乳腺癌27例,右侧乳腺癌43例。年龄23~70岁。手术方式:传统根治术54例,扩大根治术4例,改良根治术12例。术后无明显皮下积液,拔管后出现皮下积液6例,经穿刺抽吸2~3次即愈,无1例出现大面积皮瓣坏死。 乳房是女性标志之一。乳癌根治术的范围较大。术前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告知患者手术名称及方法,使之对可能产生的后果有所准备,以减少术后精神方面的创伤及焦虑。  相似文献   

12.
四例乳腺癌非手术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几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非手术疗法,治愈四例乳腺癌患者,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4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农村妇女,年龄分别为64岁、58岁、50岁和30岁;发病时间最长9年,最短2个月;左侧乳房3例,右1例;绝经2例,月经不调2例;腋窝淋巴结转移2例,右乳房曾因乳腺癌切除1例。治疗前分别经活检或细胞学确诊,治愈后2例活检复查,证实无癌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瘤技术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收集乳腺癌手术5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在临床实施乳腺癌手术时,若使用无瘤技术能够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对患者有着重要意义.结论:在乳腺癌手术实施过程中,通过无瘤技术可取得明显更佳的临床疗效,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19岁,因左侧面部、肢体无汗4年余,左侧面部、肢体萎缩无力3年余,加重3月余于2010年7月27日入院.患者4年多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面部及肢体无汗,左手上抬稍受限,未予重视,3年多前逐渐出现左侧面部、肢体萎缩无力,时伴左侧头部隐痛,约持续十多分钟可自行缓解,无头晕、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无四肢抽搐、二便失禁等症,未就诊治疗.3个月前感左侧肢体无力加重,伴麻木,时有左侧肢体抽搐,为求系统中西医结合治疗,就诊于我院门诊,由门诊拟左侧肢体无力查因收入我科.入院症见:左侧面部、肢体萎缩无力伴麻木,左侧面部及肢体无汗;时有头部隐痛、左侧肢体抽搐,倦怠乏力;精神差,纳可,眠差,小便困难,大便正常.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眼裂大小不对称,左眼裂较右眼裂小1 mm,左侧瞳孔直径3 mm,右侧瞳孔直径4 mm,对光反射灵敏,面部不对称,左侧面部较右侧消瘦,左侧面部、肢体无汗,左侧舌肌震颤、舌肌萎缩,咽反射稍显迟钝,余颅神经未见明显异常.左侧颈肩部有压痛,左侧肩胛肌萎缩,左侧大小鱼际肌及左上肢肌肉萎缩.左侧痛触觉较右侧减弱,左侧指鼻试验欠稳准,左上肢肌力4+级,左下肢肌力4+级,右上肢肌力5级,右下肢肌力5级.  相似文献   

15.
患者 ,女 ,49岁 ,2个月前发现左侧乳房有一“鸡蛋”大小包块 ,无疼痛 ,皮肤无红肿及破溃 ,乳头无溢血、溢液。 2 0d前 ,偶感疼痛 ,呈隐痛 ,劳动后加剧 ,于 2 0 0 2年 4月 18日来我院就诊。  入院查体 ,左乳无红肿 ,未见皮肤破溃 ,无橘皮样外观 ,乳头无溢血、溢液 ,外上象限扪及大小为 4cm× 4cm× 4cm包块 ,质韧 ,边界不清 ,活动性差 ,稍压痛 ,表面不光滑 ,腋窝未扪及肿大淋巴结。B超示右乳外上象限探及一 3 .5cm× 4cm不均质实性包块 ,考虑为乳腺恶性肿瘤。穿刺病理结果 :左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遂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理检查 :切除一…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 ①一般资料:患者,女,67岁,因左腋窝肿物1个月于2001年11月13日入院.该患曾于18年因左侧乳腺癌(肿物较小,约1.5 cm×1.5 cm,分期T1N0M0)而行左侧乳腺单纯切除术;次年因子宫多发肌瘤、右侧卵巢黄体瘤而行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本次入院查体:左侧腋下触及3 cm× 3 cm肿物,质硬,表面欠光滑,边界不清.B型超声示:左侧腋窝多个低回声结节,融合成团,形态不规则;彩色血流显示动脉血流频谱.CEA 1.51 μg·L-1,CA-153 20.6 U·mL-1.入院后第3天行手术治疗,发现腋窝1、2组可触及多枚肿大、质硬淋巴结,清扫1、2组淋巴结及周围脂肪组织.②术后病理回报:左侧腋窝转移腺癌.③免疫组化检查:ER(-)、PR(-)、CEA( )、PCNA( )、CerbB-2(-).④临床诊断:乳腺癌术后腋窝淋巴结转移癌.  相似文献   

17.
孙雪峰  柳涛 《北京医学》2011,33(11):960-961
患者女,61岁,因乳腺癌术后5年、喘憋4个月于2010年2月23日入院。患者2005年因左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行乳腺癌根治术,规律随诊无复发。3个月前颈背部按摩后出现喘憋,不能平卧。外院查心脏彩超和冠脉造影未见异常,胸部增强CT示双中下肺膨胀不全,前上纵隔团块影,增强后轻度强化,左侧乳腺见斑片状高密度影(图1)。考虑乳腺癌复发,予3程化疗,喘憋症状减轻,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4岁,6年前出现胸闷、气短,活动时明显,休息后可有所缓解.每次持续5~30min.2002年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肺动脉高压,未行治疗.1995年行左侧乳腺癌切除术,术后行放疗3个月.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病例1 女,63岁,因左乳腺癌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3年.术后病检:左乳浸润性导管癌,Ⅱ级6分.左侧腋窝未见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s,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s,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CerbB-2)(+).  相似文献   

20.
男性乳腺癌临床少见 ,同时患双侧乳腺癌更属少见 ,笔者遇到 1例 ,报告如下。1 病历介绍病人 ,男性 ,78岁 ,已婚。因双侧乳房增大 50年 ,双侧乳头深部无痛性肿物 1年余 ,于 1 998年 9月 2 3日入院。病人 1 8岁时因右睾丸踢伤后逐渐萎缩 ,数年后双侧乳房逐渐增大 ,无不适 ,未予治疗 ;1年前病人发现右侧乳头深部有一花生米大小肿物 ,无痛 ,乳头无溢液 ,1月后左侧乳头发现豆粒大小肿物 ,病人仍未重视 ,双侧肿物逐渐增大 ,近 3月来肿物生长较快 ,现两侧肿物均长至约鸡蛋大小。既往健康 ,无肝炎病史 ,生育正常 ,家族中无乳腺癌患者。查体 :双侧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