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种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比观察经股静脉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特点及并发症。方法将144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分为2组。A组68例经股静脉穿刺置管,B组76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均采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观察4周,比较2组的置管成功率和导管异位、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及患者的偏爱情况。结果2组置管成功率、导管异位、导管堵塞、感染和血气胸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患者明显偏爱锁骨下静脉置管(P<0.05)。结论经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2者在置管特点和并发症上无显著性差异,可根据医师对置管技术的熟练情况及患者的偏爱程度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道手术患者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7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及经锁骨下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比较两组患者1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1次置管成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在胃肠道手术患者康复中使用具有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可靠、经济等优势,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1年6月,对140例需要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穿刺)和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解剖标志经颈内静脉穿刺),对两种方法进行对照研究,记录从消毒铺巾至成功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需要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成功率及有无并发症。结果超声组70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置管首次穿刺成功65例(92.9%),总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44例(62.8%),总成功率为91.4%,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超声组的平均穿刺时间为(4.2±1.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9±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为6例(8.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法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传统标记法,且穿刺时间明显缩短,并可避赍.并发症的发生,可见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具有安全、有效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采用深静脉置管的必要性及护理.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颅脑损伤患者68例,分为外周静脉组32例和深静脉置管36例,外周静脉组采用外周静脉输液,深静脉置管组采用深静脉置管输液,比较2组患者每天平均输液时间、输液费用分别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深静脉置管组患者每天平均输液时间分别为(10.7±2.8)h/(17.2±4.7)元,显著低于外周静脉组(13.2±3.7)h/(27.8±7.4)元;外周静脉组静脉炎发生比例为84.4%,显著高于深静脉置管组的8.3%.结论:对于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采用深静脉置管非常有必要性,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输液时间及输液费用,但是在输液过程中一定要加强临床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肘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利弊。方法将1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颈内静脉置管,观察2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穿刺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导管留置时间长。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对照组为零。结论在肿瘤患者治疗中,PICC宜用于输液而颈内静脉置管宜用于晚期肿瘤化疗。  相似文献   

6.
罗奕 《中医药导报》2004,10(1):25-26
目的 :观察贵要静脉与头静脉行PICC置管的差别。方法 :将 4 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贵要静脉组 (2 6例 )与头静脉组 (1 4例 )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穿刺置管 1次成功率及留置时间情况。结果 :两组静脉穿刺置管 1次成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7.0 3,P <0 .0 1 ) ;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6 .1 3,P <0 .0 5 )。结论 :经贵要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及留置时间均显著高于经头静脉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重症心脏监护病房(ccu)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CCU病房中的30例重症冠心病患者的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组采用机器测量中心静脉压(CVP),对照组采用人工测量CVP,总结其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结果30例患者的置管时间为(87±25)d,并发症发生率为10%,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VP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良好的护理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临床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102例PICC置管患者(观察组)和同期142例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对照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其一次性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97%,对照组置管成功率8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ICC穿刺置管成功率高,护士可以直接独立操作,不用局麻,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工作量。需要长时间留置并主要用于静脉高营养时,应考虑选择PICC。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最佳的深静脉置管血管通路的建立方法.方法:分析40例深静脉置管的患者,置管部位包括颈内静脉及股静脉.封管方法为纯肝素封管.结果:40例患者接受了深静脉置管,平均置管保留时间为72.5天,并发症发生率为22.5%.颈内静脉置管平均保留时间为93.2天,并发症发生率为18.2%,股静脉置管平均保留时间为34.7天,并发症发生率为30%,与颈内静脉置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内静脉置管为血液透析治疗首选的临时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观察深静脉置管术的并发症及相应处理对策;比较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2种置管术的优缺点。方法:共454例患者,采用Arrow公司的中心静脉导管,选择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置管。结果:置管成功率为98.46%,并发症发生率为17.18%;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和股静脉置管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深静脉置管术安全、可靠,可减轻患者痛苦,尤其适合在老年危重患者中开展;锁骨下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各有优缺点,而后者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锁骨下静脉置管(CVC)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应用效果。以减少因化疗带给患者的不适感及并发症,增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方法:120例需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60例做锁骨下静脉置管为A组,60例做PICC置管为B组。分别观察两组方法的一次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留置时间,费用情况。结果:A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8%,B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7%;B组留置时间长于A组;B组静脉炎发生率大于A组;B组并发症大于A组,6~8个化疗周期结束B组费用大于A组。结论:在肿瘤患者化疗中选用锁骨下静脉置管优于PICC。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左颈内静脉长期置管和右颈内静脉长期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血透中心2011年4月-2014年2月行颈内静脉长期置管患者共18例次,其中右颈内静脉长期置管10例次,左颈内静脉长期置管8例次。观察两组患者血流量、并发症(包括感染致拔管率、管路堵塞致拔管率、放射条件协助插管率)及spKt/V值等指标。结果:右颈内静脉置管组血流量为(243.75±12.81)mL,而左颈内静脉置管组血流量为(211.25±38.34)m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感染致拔管率、管路堵塞致拔管率、放射条件协助插管率、spKt/V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不能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颈内静脉长期置管是良好的血管通路,右颈内静脉更优于左颈内静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用于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可行性。方法:64例确诊为恶性肿瘤需行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34例PICC置管为A组,30例颈内静脉置管为B组,比较插管成功率、穿刺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液体流速和穿刺并发症。结果:与颈内静脉插管相比较,发现A组与B组相比,插管一次成功率明显为高,穿刺时间明显较短,导管留置时间明显延长,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PICC导管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堵塞、周围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感染,颈内静脉导管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相关感染和误入动脉。结论:PICC和颈内静脉插管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与颈内静脉插管相比,PICC是一种较为安全、易于掌握的插管方法,对于长期化疗或静脉输液的病人,应首选PICC插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PICC在ICU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1月收治的250例ICU危重患者分为两组,PICC组125例,行外周穿刺中。静脉置管术;对照组125例,行中心静脉导管术。比较两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ICC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95.2%显著高于CVC组的85.6%,且PICC组的置管时间显著高于CVC组;PIC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2%显著低于时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8.59%,且P均〈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操作简单,保持时间长,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穿刺成功率高且损伤小,并发症少,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周欣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84-84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前行血管超声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于2009年02月~2012年4月期间进入血液透析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312例,随机分组:观察组162例采用穿刺前B型超声定位,对照组160例穿刺前未行B型超声定位.对照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62例患者100%一次性穿刺成功,出现并发症(误伤动脉等)为0例.对照组160例患者94例一次性穿刺成功,58例2针以上穿刺成功,8例出现误伤动脉,其中1例放弃颈内静脉穿刺.结论:无超声引导穿刺情况下行穿刺前超声定位后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可以显著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穿刺成功率,明显减少穿刺次数和穿刺时间,降低失败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基层ICU中的应用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5月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收治的需要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者50例,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引导置管,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穿刺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穿刺次数、穿刺使用时间低于对照组,1次、2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ICU中使用超声引导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可以增加穿刺成功率,并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PICC 置管后出现静脉血栓的乳腺癌患者病例资料90 份进行分析,归纳其原因.另选取行PICC 的乳腺癌患者12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 例.对照组实施PICC 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静脉血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PICC 选用材料、选择的穿刺静脉、PICC 导管留置时间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结论:对乳腺癌患者PICC 置管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显著地降低了置管静脉血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增加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体现了护理干预工作的知识价值,达到了较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血液透析的颈内静脉置管患者42例和股静脉置管患者55例,对比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透析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颈内静脉置管的导管留置时间更长,感染、导管堵塞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中,采用颈内静脉置管优于股静脉置管,在操作熟练的前提下,可作为主要的临时血管通路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整体管理模式建立后在PICC(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通过对建立整体管理模式后实施PICC共73例患者情况与建立整体管理模式前实施PICC的患者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组报告实施PICC置管的73例患者,均置管成功.其中有1例发生导管尖端位置异常,1例发生轻度的静脉炎,经妥善处理均可进行正常的治疗,无其他严重的并发症.与建立整体管理模式前80例实施PICC置管的患者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完善科学的整体管理模式,对PICC置管技术进行系统规范的管理,提高了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专科护理的发展,满足患者治疗的需要,整体管理模式是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血液透析静脉置管患者5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给予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28例给予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滴,每日1次.观测两组患者静脉置管前及置管后1周、2周的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P-选择素、溶血磷脂酸(LPA)以及置管侧肢体症状及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有无血栓形成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置管术后,D-Dimer、FIB、hs-CRP、P-选择素、LPA、下肢肿胀、局部压痛、静脉血栓形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置管前后各指标未见明显升高(P>0.05),预防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能够有效预防血透患者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