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高原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护理技术.方法对20例急性高原反应的病人进行护理和观察,结果本组20例病人,19例血氧饱和度上升,氧合指数上升,1例低转治疗.结论初进高原注意防止过劳,防寒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是很重要的.克服对于高原病的恐怖心理.饮食、睡眠的规律性和规范性是保持体力和精力的重要因素,预防性药物的应用也可缩短病人适应高原反应的时间,增加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应用于急性轻型高原病的治疗体会和临床分析.方法:分析2006年-2010年进藏列车旅客460例急性轻型高原病配合医用纯氧和车厢内空气压缩氧给予50%葡萄糖40mL静脉推注和50%葡萄糖(20~40)mL与水稀释后口服的治疗效果随防.结果:治疗半小时及1小时后90%患者高原反应症状缓解,血氧饱和度由47%~76%不等上升至85%以上.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应用于高原进藏列车旅客急性轻症高原病取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高原反应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高原反应患者103例,对全部患者均实行心理支持、病情观察、吸氧治疗、服药指导、确保休息、饮食指导、健康宣教等护理干预,总结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本组患者中100例患者的血样饱和度以及氧合指数出现明显的上升,转为常规预防性用药治疗,3例患者进行低转治疗。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保障急性高原反应患者的治疗效果,促使患者的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4.
1.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与高原病的研究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高山病与心血管病研究室采用漂浮导管法和美国心排出量仪测定高原病患者及高原健康人血液动力学资料117例。其中,高原健康人27例,急性高原反应7例,慢性高原31例,急性高原肺水肿52例。结果显示,高原健康人肺动脉压及血液动力学各参数在正常范  相似文献   

5.
李萍 《健康之路》2016,(4):166-167
目的:探讨急性高原病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我院选取61例急性高原病患者给予临床护理,对患者加拿大路易斯湖(LLSS)评分及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患者护理LLSS评分、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指标均明显低于护理前,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护理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高效的临床护理可明显改善急性高原病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增压原理研制一种便携式高原增压头盔,并探讨其防治急性高原病的效果.方法 设计、研制的便携式高原增压头盔由加压泵、压力传感器、头罩、颈圈、安全阀、呼吸嘴、反馈回路等部分组成,可通过电动或手动加压方式增加头罩内气压,同时通过压力传感器、安全阀和反馈回路控制等措施确保头罩内气压在预设范围内.在大型低压舱模拟不同海拔高度(3 500、5 000 m)高原环境下,观察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佩戴头盔(头罩内气压范围分别为0.4 ~1.0、0.4 ~1.4、0.4~1.6 kPa)过程中,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SpO2)和心率(heart rate,HR)的变化.进而在海拔3 650 m高原现场,选择急性高原反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化分为对照组和头盔干预组,观察应用该头盔(头盔内气压为0.4 ~1.4 kPa)对急性高原反应患者的SpO2 HR和急性高原反应症状评分的影响.结果 在模拟海拔3 500、5 000 m高原环境中,使用头盔可明显提高SpO2、降低HR.在高原现场,与对照组比较,使用头盔可提高急性高原反应患者的SpO2,降低患者的HR和急性高原反应症状评分(P<0.05).结论 研制的高原增压头盔携带使用方便,可显著提高血氧饱和度,降低心率,适用于改善高原缺氧和防治急性高原病.  相似文献   

7.
罗勇军  周其全  后显华 《西部医学》2011,23(7):1394-1395
人体从平原快速进入高原容易受到急性高原病的威胁,其中以急性高原反应发病率最高。近年来国内发现一些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对急性高原反应有一定防治作用,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准确、及时、有效地配合抢救急性心肌梗死 ,提高护理抢救应急能力。方法 :制定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护理操作程序、评分标准 ,内科每位护士 30min内训练过关 ,且对 4 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按抢救护理操作程序进行护理。结果 :4 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抢救成功。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护理操作程序的制定、训练 ,提高了护理抢救应急能力 ,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需胃管喂养患者胃管脱管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06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02例急性脑血管病需胃管喂养的患者为对照组,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103例急性脑血管病需胃管喂养的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脱管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如实施有效宣教、胃管妥善固定、减轻患者不适、规范护士行为、前瞻性安全管理.结果 实验组胃管脱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能有效防止急性脑血管病需胃管喂养患者脱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遵医护理,预防性护理措施组用预防性护理措施。比较结果。结果预防性护理措施组满意程度、急性心肌梗死知识了解度、下肢深静脉血栓知识了解度、自我管理能力、水肿消退时间、下肢疼痛消失时间、高热消退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相比对照组更有优势,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1.
何院林  黄勇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5):1895-1895,1897
目的:探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安全、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及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社会生活能力等方面重要性.方法:回顾356例急性脑梗死护理体会.内容:通过心理护理、安全护理、病情观察、并发症处理、肢体功能、语言功能练习、社会生活能力指导.结果:防止进一步梗死,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结论:提高患者的生活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原反应的特殊类型,发病规律,总结防治经验及教训。方法搜集报道几例特殊表现的高原病,分析其诱因,发病的高危因素,地处海拔高度及其症状特征。结果严重高原病例涉及到血管性病变5例,精神障碍2例,猝死2例。结论高原病除一般高原反应的表现外,严重病例可有血管神经系统病变及精神障碍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再出血的预防性护理。方法:收集9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患者,其中有15例住院期再出血,对发病原因进行讨论,并提出具体的预防性护理,这对减轻病人痛苦、挽救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节约医疗费用有重要意义。结果:15例病人因及时采取预防性护理,无出血现象,治愈效果提高。结论:只要掌握病人发病原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判断、及时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14.
高原人体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高原人体血液流变学性质与海拔高度、性别、民族、世居与移居、居住时间、劳动类型、高原病、左心功能的关系,六年来我们对2300米、3968米、4800米三个梯度481名久住居民,短期进入高原的5名正常人及66例慢性高原反应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观察,并对全血粘度与左心功能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高原久者随海拔高度的上升其血液浓稠性、粘滞性、聚集性增高,少数人拌有凝固性增高;2.血球压积及全血粘度,男>女,P<0.01。3.汉族与藏族未显示出明显差异,个别项目的差异是因世、移居所致;4.血球压积、全血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方面,世居男性>移居男性,世居藏族男性<移居藏民男性,有显著差异。而女性则无明显差异;5.高原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血球压积,脑<体,P<0.01;血浆比粘度,脑<体,P<0.01;全血比粘度;脑<体,P<0.05;红细胞电泳时间,脑>体,P<0.05;6.进入高原17天者,其红细胞电泳时间明显延长,血浆粘度明显下降,血球压积、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元均有所增加。7.高原久居者全血粘度与左心功能之PEP/LVET呈线性正相关;8.慢性高原反应患者血液浓、粘性明显高于同海拔居民,而纤维蛋白元含量则有所下降。急性高原病的发生与血液聚、凝性增高有关,慢性高原病的发生与血液浓、粘性增高有关。活血化瘀是防治高原病的重要大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观察及护理.方法 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准确发现心电图变化,对患者进行有效地护理,防止病情恶化,改善预后.结果 90例患者中,痊愈88例,死亡2例.结论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行全面、系统的心电图观察及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朱红玲  张新玲 《吉林医学》2011,(17):3604-3605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特点,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对90例重症监护病房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观察,发现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重要作用。结论:针对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高原病患者肾功能异常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了50年间住院治疗的3184例急性重症高原病患者,对其肾功能异常与多脏器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在3184例急性高原病患者巾18.85%有血清电解质异常,17.48%有肾功能异常,而伴发MODS的患者肾功能异常程度明显重于不伴有MODS的患者.进一步分析肾功能异常在急性重症高原病并发MODS中的作用,可能与毒性物质大量潴留损伤了血管内皮及凝血功能,加重了应激反应,激活了全身炎症反应有关。结论肾功能异常是急性高原病诱发其他多脏器损伤引起高原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刘芳  刘焱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3):1613-1613,16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继发感染的影响.方法:将19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98例,对照组94例.干预组采取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于化疗前至化疗后3周实施预防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按急性白血病化疗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患者化疗后继发呼吸道、口腔、肛周、皮肤、消化道及其他部位的感染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实施系列护理干预措施,能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降低继发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验证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盐酸苄达明对急性高原病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急进5 200 m高原的118例健康青年官兵随机分为安慰剂组(n=20)、复方红景天组(n=33)、复方党参组(n=33)、盐酸苄达明组(n=33),自海拔1 400 m,历时5 d进入5 200 m高原.从出发前5 d开始分别服用盐酸苄达明片、复方红景天胶囊、复方党参胶囊和安慰剂胶囊,定期测试其血氧饱和度(SaO2)和心率(HR),并以军用卫生标准GJB1098-91<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随访记录受试者急性高原反应症状,然后分度评分;进入高原后第7天进行高原习服基础生理指标测定,进行药效评价.结果 盐酸苄达明对全程试验期内受试者高原缺氧所致头痛和呕吐的预防效果显著优于安慰剂,且对头痛症状的预防效果优于复方红景天与复方党参.盐酸苄达明组受试者急性高原反应GJB评分,进入海拔5 200 m高原第3、5天SaO2、心率,高原习服基础生理指标等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结论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盐酸苄达明防治急性高原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6例急性氯气中毒的急救护理经验.方法:启动应急预案,尽快清除毒物,及时准确用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雾化吸入治疗.结果:16例患者经急救和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在抢救大批氯气中毒患者时,应启动应急预案,积极采取各种抢救措施,预防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