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卢美红  景蓉蓉 《海南医学》2012,23(18):80-82
目的研究不同分析前处理方法对比浊法凝血仪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乳糜血20份、健康人血20份,分别用常规法、高速离心法和手工法进行PT、APTT检测;将溶血标本21份、血量不足标本30份和重新补抽来的51份标本同时进行PT、APTT检测。结果健康人标本常规法、高速离心法、手工法检测的PT,APTT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糜血标本常规法检测PT、APTT结果高,甚至检测不出,经高速离心处理后结果与手工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血量不足等问题标本的PT、APTT结果与重新采血后标本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血量不足时APTT明显延长。结论乳糜血、溶血、血量不足等问题标本大大影响了光电比浊法凝血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分析前标本的处理是保证其检测结果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实验因素或者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如溶血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APTT)的影响,改变和指导实验室检测及加强与临床的沟通.方法 用半自动血凝仪仪器法(Sysmax CA-50)检测,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操作.结果 标本溶血对检测的结果影响不大(血浆Hb<30g/L).溶血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无溶血与溶血组之间PT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不同溶血程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APTT无溶血组与溶血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溶血程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结论 对于凝血项目的 测定时,严格按标本采集的标准进行标本采集,避免溶血的发生,得到更加可靠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3.
杨庆贤 《吉林医学》2012,33(33):7212
目的:探讨分析贫血患者对PT、APTT最终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贫血患者108例,所有患者采血两管,一管按照标准的抗凝剂与全血比值为1:9检测其PT与APTT的值,列为对照组,另一管则按矫正公式:抗凝剂量(ml)=0.00185×采血量×(100-患者红细胞比容)调整抗凝剂用量后检测PT与APTT的值,列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PT与APTT的值。结果:当HCT≥0.25时,研究组与对照的PT与APTT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HCT<0.25时,研究组与对照的PT与APTT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贫血的患者(HCT<0.25)时,应矫正抗凝剂的剂量以提高PT、APTT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凝血标本放置时间、离心时间及溶血对凝血检测项目的影响,以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放置时间、离心时间及溶血的情况下进行PT、APTT、TT、Fib的检测。结果 APTT和TT放置4 h后测定结果与放置2 h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离心5 min与离心10、15 min相比,PT与APTT测定结果显著降低(P<0.05),严重溶血会使TT测定值明显延长(P<0.05)。结论凝血检测项目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试验应规范操作,才能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实验因素或者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如溶血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APTT)的影响,改变和指导实验室检测及加强与临床的沟通.方法 用半自动血凝仪仪器法(武汉中泰生物)检测,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操作.结果 溶血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无溶血与溶血组之间PT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溶血程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APTT无溶血组与溶血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溶血程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各种实验条件对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测定值的影响.方法 测定采血后标本放置不同时间`、溶血以及乳糜血标本对PT和APTT结果的影响.结果样本放置8小时(h) APTT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无溶血组与溶血组之间、无乳糜血与乳糜血之间PT和APTT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测定PT和APTT标本必须在4h内进行测定,无溶血、无乳糜血时才能测出较准确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室温下不同放置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检测结果差异,为做好分析前质量控制确定最佳检测时间。方法:随机抽30份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按9:1比例抽的血凝标本,3000转/分离心10分钟后,即刻检测、(22±2℃)分别放置2h、4h、6h、8h检测PT、APTT、TT时间和FIB的含量。结果:PT在6h、8h检测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TT4h、6h、8h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在各个时间点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室温下PT标本放置4h,APTT、TT 2h内检测有临床参考价值。检查凝血四项的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验科,在2h内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coatron1800血凝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本院临床溶血标本40例进行血浆血凝测定。以血红蛋白每下降10 g/L为标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溶血3个等级,同时测定3次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对溶血的干扰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溶血组与轻度溶血组比较,TT、FIB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0.05);与中度溶血组比较,PT、TT、FI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重度溶血组比较,PT、TT、FI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测中溶血标本对APTT检测结果影响较小;而对于PT、TT、FIB干扰较大,医务人员应规范抽血,避免由于抽血不当而引起的溶血现象。  相似文献   

9.
张春雨 《当代医学》2021,27(32):120-121
目的 探究凝血真空采血管和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体检者均进行凝血四项检测,记录BD管、国产A管、国产B管的凝血检验结果,其中包括四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与纤维蛋白原(FIB).同时,观察标本分别放置于冰箱、室温环境下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结果 国产A管PT、APTT、TT与FIB水平与BD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国产B管TT水平低于BD管(P<0.05),PT、APTT、FIB水平与BD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本放置于冰箱保存8 h后,APTT、TT水平均高于即时检测水平(P<0.05);PT、FIB水平冰箱保存2、4、8 h与即时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本放置于室温保存4 h后,TT水平高于即时检测水平(P<0.05);保存8 h对比后发现,PT、APTT、TT水平均高于及时检测水平(P<0.05).FIB水平室温保存2、4、8 h与即时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凝血检验结果易受到凝血真空采血管质量、标本存放时间的影响,故需检验科医护人员合理选择凝血真空采集管,保证在血液标本采集2h后完成凝血检验,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凝血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血液实验室检查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血液标本置于室温下,观察不同的时间(0 h、2 h、4 h,24 h)以及在不同温度(-4℃、-20℃)保存24 h,对PT、APTT、TT和FIB进行检测比较。结果:室温条件下,与0 h相比,2 h后检测,PT、APTT、TT和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h后检测,PT、APTT、TT指标出现时间增加,且随放置时间增加而增加(P<0.05),FIB无明显变化;放置24 h,PT、APTT和TT出现明显延长,FIB无明显变化((P>0.05)。-4℃下保存24 h,PT、APTT、TT和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时,APTT出现延长(P<0.05)。结论:采集标本后应及时送检,尽快分离血浆,常温下血浆标本应在2 h内完成测定;-4℃下血浆标本保存24 h,PT、APTT、TT和FIB等指标测定结果未受影响,低温保存应注意避免标本冻融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标本血量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的120份血液标本资料,根据标本采血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采集血量为2.7 mL)、观察1组(采集血量<2.7mL)、观察2组(采集血量>2.7 mL)。对比三组PT、APTT水平。结果:观察1组PT、APTT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2组PT、APTT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血量的多少对患者PT、APTT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提高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2.
陈欢 《包头医学》2017,41(4):16-17
目的:研究稀释回归法在脂血标本凝血PT、APTT检测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部外观正常的凝血标本60例,检测PT和APTT稀释前后的检验结果,计算出相应指标回归方程.另选取脂血标本60例,并根据血清三酰甘油浓度不同将脂血标本分为轻度脂血组(1.7mmol/L≤TG<11.0mmol/L)、中度脂血组(11.0mmol/L≤TG<20.0mmol/L)和重度脂血组(TG≥20.0mmol/L),每组均20例,将3倍稀释后检验结果带入上述正常血浆的回归方程中,与高速离心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稀释回归法和高速离心法PT和APTT的检测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稀释回归法可以替代高速离心法普遍应用于临床脂血标本凝血PT、APTT检测中,值得在中小型医院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离心时间及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住院患者合格标本50例,按不同离心条件及放置时间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标本以3 000 r/min离心5 min APTT、PT缩短,与离心10 min作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离心8 min四项凝血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室温放置2 h各项检测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放置4 h、6 h APTT、PT测定结果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3 000 r/min离心8 min即可进行凝血筛选检测;标本放置时间对APTT、PT检测结果影响较大,标本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超过2 h。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溶血前后促凝血检测结果的差异,探讨溶血对促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35份凝血功能正常的成年人全血标本,空针反复抽提使其溶血,检查标本溶血前后凝血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g)。结果:溶血标本的PT(11.763±0.679)秒,APTT(28.586±3.286)秒,TT(19.6±2.709)秒,较溶血前测定值分别升高7.22%,8.48%,26.26%,有显著性差异(p<0.01);Fg(2.473±0.476)g/L,较溶血前测定值降低9.88%,有显著性差异(p<0.01),溶血后结果的改变与溶血程度无明显比例关系。结论:促凝血检测结果受溶血因素影响,但不随溶血程度的增加而成简单的线性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标本因素对凝血五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本院检验科583例不同因素的凝血标本,通过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结果采血量大于和小于2.0 ml标本检测PT、aPTT、TT、INR结果均大于重新取样合格样本,Fbg检测结果小于重新取样合格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经3000 r/min转速下离心15 min与4000 r/min转速下离心5 min条件下PT、aPTT、TT、Fbg、INR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经3000 r/min转速下离心5 min、10 min、15 min后PT、aPTT、TT、Fbg、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标本储存时间PT、Fbg、INR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储存时间为4 h时,aPTT结果大于0 h和2 h,TT结果小于0 h和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标本检测PT、aPTT、INR结果均小于未溶血样本,TT结果大于未溶血标本,Fbg检测结果小于未溶血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采集量、储存时间及标本溶血情况因素影响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异常时,标本放置时间对PT和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利用STA-R全自动血凝仪及配套试剂,测定不同放置时间下70例血凝标本PT和APTT的检测结果 。根据PT 和APTT的正常参考值,将空腹(0 h)检测结果分为正常组(PT:11.0~14.3 s,APTT:32.0~43.0 s)和异常组(PT>14.3 s,APTT>43.0 s)。将标本于室温下分别放置 1、2、4、6、8、12、24 h,检测其PT和APTT,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组PT与APTT标本分别室温存放8 h和4 h检测结果基本稳定。异常组PT与APTT标本分别室温存放4 h和2 h检测结果基本稳定。异常组较正常组检测结果更易受标本放置时间的影响,PT标本放置6 h、APTT标本放置4 h,检测结果即发生明显的改变。结论 对于凝血异常者,标本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影响甚大,PT和APTT测定均应于标本采集后2 h内尽快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制混合血浆建立血凝仪室内质控的方法.方法:收集凝血功能正常的病人新鲜混合血浆,分装于EP离心管后放置-20℃低温冰箱保存备用,每天从冰箱中取出2管,放置室温让其自然解冻,1管作为正常值血浆,另1管使用生理盐水准确稀释3倍作为异常值血浆,每天同时检测自制正常值与异常值血浆、配套质控品和临床标本的PT、APTT、Fib.结果:保存3个月内的自制混合血浆,PT、APTT、Fib检测结果与其靶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第3个月的自制混合血浆与配套质控品的PT、APTT、Fib检测结果在L-J质控图上的走势一致,相关性良好(r>0.95).结论:自制混合血浆低温保存,每天取出2管,1管可作为正常值质控血浆,另1管使用生理盐水准确稀释3倍可作为异常值质控血浆进行血凝仪室内质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抗凝血液标本放置不同的时间对PT、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100例健康状况良好的体检者的抗凝血,离心后,采用日本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立即检测的结果为对照组.结果 标本放置4℃24h、36h、48h、72h以及4天APTT都呈显著性延长趋势(P<0.05),在12h,APTT无明显延长,而PT值在12h、24h、36h、48h检测无显著性延长(P>0.05),而在72h、4天时间点检测PT都较前呈现显著性延长(P<0.05).以本试验室参考范围PT:11~14s,APTT:24~36s判断,则第4天检测PT、APTT的结果有75%标本PT值变为异常,62%标本APTT值变为异常.结论 血液标本检测后放置冰箱保存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72h,对于检测结果接近参考范围上限的标本则保存时间最长不得超过48小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采血后室温放置不同时间和血液与抗凝剂不同比例对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的影响。方法 抽取 4 0例体检健康者血液与抗凝剂 9∶1和 6∶1混匀 ,分离血浆后立即测定 ,另将 9∶1血浆分别于 1h、2h、4h、6h测定。结果 室温放置 4h和 6h检测结果与即刻测定相比PT、APTT时间均延长 ,PT有显著差异 (P <0 .0 5) ,APTT有极显著差异 ( P <0 .0 1) ;血液与抗凝剂比例缩小 ,PT和APTT时间延长 ( P <0 .0 5)。结论 检测PT、APTT应严格把握抗凝剂比例 ,标本采集后 2h以内检测完毕  相似文献   

20.
PT和APTT试验影响因素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讨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 ThromboScreen400C(TBS 400C)半自动血凝仪,在不同条件下进行PT和APTT检测。结果 枸橼酸钠是 PT、APTT实验的首选抗凝剂,且用0.109M枸橼酸钠按(1:9)抗凝效果尤佳。PT最适离心速度为 2000 转/分,APTT最适离心速度为3000转/分。不同温度和标本放置时间的不同,对PT和APTT也有影响。4℃放置3天有统计学意义(P<0.05)。37℃放置4小时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4℃时APTT7天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20℃时又较4℃时稳定,而37℃时只能放置6小时,试剂放置不同温度和时间对PT和APTT的影响,PT4℃时不超过7天,37℃时不超过24小时,APTT4℃时,不超过30天,37℃时为48小时。结论 试剂开瓶后分装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