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儿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将儿科病区13名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责任于人进行管床,设立护士长一高位责任护士一初级责任护士,按岗位分管床位,全面负责患儿的病情观察、治疗、护理、病区安全及家属沟通,使患儿得到及时、最适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基础知识技能、专业技能、急救技能、综合能力、病区安全管理、护理质量、护理文书等项目,实施层级责任制后显著优先实施前(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压力感降低。结论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加强工作责任感,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得到提升,充分利用现有护理人力资源,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使患儿得到更好更全面的照料,患者满意度提高,进一步提高了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包干责任制在肿瘤外科实施的可行性及价值体现.方法:对以护理组长率领的责任小组所开展的大包干责任制护理及人力的合理安排等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确保了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享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结论:在肿瘤外科实施大包干责任护理,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层级责任制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实施前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实施后采用层级责任制管理模式.2008年1月-2009年1月,选择高州市人民医院5个科室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与实施前护理质量作比较.每个病区护士按分管15~20例患者并分为2~3组,每组由不同级别的3名护士组成(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各1名).实施3个月评价效果.比较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前后病区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基础护理措施落实、健康教育知晓、护士的告知、治疗和回应信号灯及时性、主动巡视病房等护理项目,在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后显著优于实施前(均P<0.01).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结论 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能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降低护理纠纷.护理核心制度中床边双人核对制度得以落实,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体现分层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层级全责一体化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护理人员不同的技术职称、资历、能力水平分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及助理护士,采取分层级分组管理的形式,改变排班模式,以保证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能得到固定护士系统的、连续的、整体的护理。结果:层级全责一体化责任制护理模式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论:层级全责一体化责任制护理模式集合了护理分层级管理、责任制护理、小组护理和原有功能制护理的优点,为患者提供连续性护理服务,增进护患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层级责任制排班模式应用于儿科病房中的效果,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方法在原有人力基础上,改变传统的排班模式,实行A P N连续排班,落实层级管理,合理分配护理人员.将未开展层级责任制排班的36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开展层级责任制排班的3600例患者作为实践组,比较二组患者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层级责任制护理排班模式能明显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护士可给予患者更好的护理服务.此方法应在儿科护理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层级式责任制管理中护理组长职责对儿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在职的护理人员15名作为研究对象,2022年1—6月实施“护士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护理层级式责任制管理模式,2022年7—12月实施“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护理层级式责任制管理模式,比较护理组长职责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核心能力以及儿科护理管理质量。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评估与决策能力、观察与处理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及创新与理解能力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施后,护理人员基础护理管理、护理风险防范、规范技术操作、告知义务履行方面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层级式责任制管理中护理组长职责可提高护理人员核心能力以及儿科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层级全责一体化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普通外科应用层级全责一体化责任制护理模式前护理的37例患者及16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以普外应用后护理的49例患者及16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对比护理人员在应用前后的职业状态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人员职业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层级全责一体化责任制护理模式的应用可更好地开展整体护理工作,极大地改善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提升了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责任小组包干制及护士层级搭配排班模式在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新生儿科的14名护士分为高级责任护士组和低级责任护士组,每组各有7名护士。高级责任护士组护士主要完成对重症患儿的护理工作,并指导低级责任护士组护士进行工作。低级责任护士组护士主要完成对轻症患儿的护理工作。分析在实施责任小组包干制及护士层级搭配排班模式前后,新生儿科疗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责任小组包干制及护士层级搭配排班模式1年后,新生儿科疗区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责任小组包干制及护士层级搭配排班模式1年前,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责任小组包干制及护士层级搭配排班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减少护理缺陷,降低疗区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层级管理在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门急诊部门全部护士按照实施护士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进行层级管理,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在门急诊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前后对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层级管理实施前后其护理措施落实良好率、基础护理落实良好率、护理差错率、患者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等经卡方检验,P〈0.01或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层级管理优化了门急诊护理管理的效果,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激发了各级护理人员的潜能及工作的积极性,改善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究层级护理在消化内科病区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分别通过层级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消化科病区患者实行管理,层级护理需对其整体加以护理,尽可能发挥护理人员最大的作用.结果 层级护理应用于消化内科的病区进行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服务的质量,并且可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两组护理满意度、知识掌握率进行比较(P<0.05);层及护理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常规护理(P<0.05).结论 层级护理应用于消化科病区实行管理,效果较佳,同时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保障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和质量,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护理人员实施层层落实责任制度,将护理人员进行分层使用与管理,并通过对科护士长、护理部进行考核,对比考核结果。结果:实施层级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护理质量均有显著的提高,和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层级管理可有效的改善医生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同时最大限度地改善了护理服务的质量,利于将整体护理工作持久深入的开展,值得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进一步研究护理层级管理在急诊护理的应用价值以及评价实施效果.方法 针对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急诊科46名护士实施层级管理方案,即护士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的顺序.观察实施层级管理前与实施后的效果,比较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结果 通过x2检验后发现,急诊科在实施层级管理后明显比实施前的效果更加明显,其护理措施良好率、基础措施落实良好率、护理差错率均得到有效的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生满意度均得到显著性提高,实施层级管理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实施层级管理方案不但可以改善急诊护理的管理效果,也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针对急诊护理人员也可以有效地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护理人员遂的工作积极性以及使护理工作合理分配,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责任困扰,因此层级管理的实施对急诊护理管理工作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在护理层级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按照不同的护理管理模式,将护理人员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实行护士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管理模式,试验组实行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考核、综合护理质量、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在护理人员专业知识考核、综合护理质量、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对比中,因为有了护理组长的参与,整体护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结论:护理组长在护理层级管理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医院要提高护理质量就需要发挥护理组长的核心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在妇产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20例妇产科孕产妇,分为对照组140例和观察组180例,对照组孕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孕产妇采用层级全责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合格率、文书合格率、专科知识考试合格率、孕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投诉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孕产妇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合格率、文书合格率、专科知识考试合格率、孕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投诉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在妇产科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模式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开展优质护理活动中的效果。方法:制定小组责任制工作模式,实行责任组长负责、责任护士分管患者的岗位职责。比较新护理模式实施前后3个月后病区患者、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基础护理质量、患者安全管理、健康教育质量检查评分得分结果。结果:小组责任制工作模式实施3个月后,护士的分层级使用充分体现,工作责任心加强,患者、医生对病区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高,比较实施该工作模式前后3个月各项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开展工作,能充分发挥护士的潜能,更好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加强责任心,从而显著提高科室各项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真正将优质护理的内涵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落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将我科护士按照层级分为2个组,每人具体管5名病人,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结果 在实施责任包干制后病区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上都有显著提高(均).结论 实施责任包干制有效落实了基础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患纠纷,使护士与患者关系更融洽.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分析基层医院护理中层级管理对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52名护理人员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6名,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方式;实验组:进行护理层级管理方式,分析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的差异和患者、护理实习生及医生的满意度。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实验组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实验组患者、护理实习生及医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层医院实施护理层级管理有利于医护人员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且可以改善患者、护理实习生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建立临床护理层级管理制度,将病房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和使用,并建立质量控制考核体系。通过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前后对护理质量统计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患者、医生以及护理实习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析并比较应用效果。结果:实施层级管理后护理质量(包括病房规范管理、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护理教学等)、患者、医生以及护理实习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P<0.05),护理缺陷明显减少了,护理纠纷明显减少了。结论:护理层级管理的实施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促进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改善了护理服务质量,使病房护理管理规范化,提高了患者、医生以及护理实习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临床护理工作起到持续有效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