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目的 总结近10年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飞行员情况,为飞行学员医学选拔、飞行员先天性心脏病诊治及鉴定提供合理建议.方法 对2010年1月—2020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飞行员进行统计,分析其超声特征及诊治鉴定情况.结果 近10年共有15例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飞行员在我院诊治,均为年度体检或改装体检中发现,年龄22~47岁,包括房间隔缺损13例(86.7%)、室间隔缺损1例(6.7%)、动脉导管未闭1例(6.7%),其中室间隔缺损飞行员偶有剧烈活动后气促感,余飞行员平时能耐受各种训练,活动时无不适症状.经介入封堵治疗后地面观察3~12个月,1例失访,1例因观察时间短暂时飞行不合格,1例因飞行训练中易出现突发头晕飞行不合格,余12例原机种或限双座飞行合格.结论 介入封堵治疗飞行员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切实可行,治疗后封堵器稳定,经航空医学鉴定不影响飞行者,可准予飞行合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检出现役飞行员先天性心脏病对招飞体检工作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9年间在我院超声科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现役飞行员中,因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首次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 结果 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0例,其中主动脉瓣畸形4例,均为二瓣畸形;房间隔缺损3例,均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冠状动脉瘘1例;永存左上腔静脉伴冠状静脉窦扩张2例.10例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飞行员9例飞行结论 为飞行不合格,1例飞行结论 为暂时飞行不合格. 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诊断现役飞行员先天性心脏病的过程中具有准确、安全、快捷的特点,是明确诊断的首选方法.因此,如条件允许,超声心动图应列为招飞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3.
超声筛查胎儿及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超声筛查和诊断胎儿及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088例孕13~40周胎儿的超声学资料,包括四腔心、左、右室流出道声像图,以及其新生儿期的超声学资料,分析胎儿期和新生儿期超声检出和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能力.结果:①共诊断先天性心脏病105例.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脏畸形34例,包括:肺动脉闭锁3例、重度肺动脉狭窄1例、心内膜垫缺损7例、大动脉转位2例、法洛四联症2例、永存动脉干1例、单心室1例、右位心1例、无心畸形1例、心脏肿瘤1例、室间隔缺损12例(小于5mm室间隔缺损5例,大于5mm室间隔缺损7例)、房间隔缺损2例.中止妊娠24例,9例分娩后新生儿超声心动图证实,1例失访.②产后7天内心脏听诊、超声心动图共发现71例先天性心脏病,包括:24例室间隔缺损、3例房间隔缺损、17例动脉导管未闭、15例卵圆孔未闭、11例动脉导管未闭和卵圆孔未闭、1例肺动脉闭锁.除去动脉导管未闭和卵圆孔未闭43例,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超声检出率为54.8%.③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超声诊断室间隔缺损36例,占先天性心脏病58%.产前检出12例,产后检出24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产前超声检出率33.3%.结论:大部分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可在产前诊断.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产前常漏诊,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是发病率最高、产前漏诊最多的先天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4.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TTE筛选出26例房间隔缺损(ASD)、23例室间隔缺损(VSD)以及16例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经导管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治疗,并应用TTE在封堵术中监测及在术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共61例患者成功地进行了介入封堵治疗,术后即刻TTE及X线造影均未见残余分流,各瓣膜未见病理性反流.术后1个月及3个月TTE复查,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3例室缺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经治疗后好转.2例ASD、2例VSD及1例PDA未完成封堵.总成功率为93.8%(61/65).结论 TTE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术的术前病例筛选、术中监测和术后疗效评价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歼击机飞行员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治疗、航空医学随访方案及医学鉴定原则. 方法 分析我院2例确诊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歼击机飞行员临床诊治过程及最终医学鉴定结果,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结果 2例歼击机飞行员均无临床症状、体征,体检时心脏超声检查意外发现,缺损直径小于≤10 mm,无明显心脏扩大,治疗前头颅影像学检查未见栓塞引起的脑梗塞.2例均经导管介入成功封堵治疗.术后9~13个月地面观察随访,心脏功能正常,封堵完全,局部无残余分流,无新发心律失常.经离心机、加压呼吸等模拟航空环境下检查,封堵器稳定,心脏功能正常,给予特许飞行合格.其中1例经限制双座机实际飞行检验,空中适应性良好,监测心律正常,目前已取消限制,正常参加单座机飞行约120 h,定期检查未发现异常.另1例目前正限制双座机飞行. 结论 歼击机飞行员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后,心脏结构恢复正常,血液动力学稳定者可考虑放飞.飞行适应性评价除常规定期进行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心肌酶学等检查外,应进行次极量运动试验、离心机、加压呼吸等与飞行耐力相关的检查,并逐步放飞,适当进行空中生理参数监测.  相似文献   

6.
儿童时期常见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既往外科开胸手术治疗是惟一方法,近年来,随着导管介入技术的不断提高,使介入治疗先心病的适应症不断扩大,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先心病经导管封堵治疗的术前筛查、术中监护及术后效果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就超声心动图在小儿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价值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型左心耳封堵器对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合并房颤的患者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16年3-9月收治的7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食道超声引导下行左心耳封堵术,并同期行房间交通封堵术。术后即刻评价封堵疗效,并于术后30、90 d随访观察左心耳和房间隔封堵器位置、血栓形成以及残余分流情况。结果本组7例患者均成功置入左心耳封堵器,其中,6例同期行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术后检查封堵器位置满意、固定良好,无残余分流,无心包填塞、血栓、出血等并发症。随访显示,所有患者心功能良好,封堵器形态稳定,未见血栓形成,封堵器边缘未见残余血流束。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合并房颤的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具有操作安全简便、疗效可靠的优点,短、中期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心脏复合畸形为同时患有2种或2种以上心血管畸形,能够同期进行介入治疗,其技术操作并非单一技术的简单相加,而有其特殊性.本文介绍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左房室瓣狭窄(鲁登巴赫综合征)及主动脉缩窄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等复合畸形的病理生理改变与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9.
手术治疗二尖瓣附瓣致左室流出道狭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尖瓣附瓣造成左室流出道狭窄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收治两例二尖瓣附瓣合并左室流出道狭窄畸形.例1术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叶裂,左心室流出道重度狭窄;例2术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二尖瓣附瓣,二尖瓣轻中度关闭不全,左室流出道轻度狭窄.两例手术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例1经主动脉瓣探查发现二尖瓣附瓣附着在二尖瓣前叶基底部的心室面,为固定型,造成左室流出道狭窄;例2二尖瓣附瓣通过一个蒂与二尖瓣前叶基部相连,为活动型.结果均经房间隔将二尖瓣附瓣切除,合并心脏畸形一并矫治,术后恢复顺利,主动脉瓣下狭窄基本或完全解除.结论二尖瓣附瓣致左室流出道狭窄畸形较为罕见,狭窄明显者必须进行手术治疗;对于无或轻度左室流出道狭窄及未合并其它心脏畸形的二尖瓣附瓣,无需进行预防性手术,但必须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0.
PDA、VSD的测量方法及在介入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介入诊治领域的不断发展 ,介入技术的日益提高及材料的不断创新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已逐步被人们所接受。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及室间隔缺损中测量的数据可指导封堵器的选择 ,对介入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有 15例病例 ,其中PD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检出现役飞行员先天性心脏病对招飞体检工作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9年间在我院超声科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现役飞行员中,因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首次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 结果 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0例,其中主动脉瓣畸形4例,均为二瓣畸形;房间隔缺损3例,均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冠状动脉瘘1例;永存左上腔静脉伴冠状静脉窦扩张2例.10例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飞行员9例飞行结论 为飞行不合格,1例飞行结论 为暂时飞行不合格. 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诊断现役飞行员先天性心脏病的过程中具有准确、安全、快捷的特点,是明确诊断的首选方法.因此,如条件允许,超声心动图应列为招飞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echocard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active pilot's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 and the applicable reference to pilot recruiting. Methods Medical data of active pilots' were gathered by taking the chance of physical exam in past 9 years'.CHD cases that were firstly diagnosed by echocardiography were reviewed. Results Among 10 picked cases of CHD,4 were bicuspid aortic valve deformity,3 were secundum-type arterial septal defect,1 was coronary artery fistula and 2 were 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 with coronary sinus expansion.Only 1 pilot was enventually assessed as temporary grounding while the other 9 were disqualified. Conclusions Echocardiograph exhibits such advantages as accurate,safe and facile,and would be the first choice in diagnosing of CHD.Therefore,echocardiograph exam is suggested as a routine item in pilot recruiting physical exam.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飞行人员晕厥诊治和航空医学鉴定特点,为其诊治及航空医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2015年10月入住空军总医院空勤科的36例军事飞行人员晕厥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0~39岁年龄组的飞行人员发生晕厥较多,共19例,占52.8%;36例中血管迷走性晕厥23例,占63.9%,发生率最高;19例飞行合格,7例暂时飞行不合格,10例飞行不合格;飞行人员晕厥在不同机种间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飞行人员晕厥包括地面晕厥和空中晕厥,诊治有其特殊性;按照现行飞行人员体格检查标准,借鉴美国相关标准,结合诱因是否明确、飞行机种、飞行经验、职别、个人意向及部队需求予以医学鉴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民航飞行员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航空医学意义,探讨民用航空医学体检鉴定的政策、标准、方法和措施,提高体检鉴定水平.方法 报告2例民航飞行员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特点;检索并借鉴国外航空医学的处置政策及具体方法,对我国民用航空医学的体检鉴定提出意见和建议.结果 确诊2例飞行员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无任何临床症状,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证据,亦不具备介入和(或)手术治疗的临床指征.根据我国现行民航飞行人员体检鉴定标准,仅可按特许鉴定方案进行体检鉴定;两例飞行员特许鉴定合格后,分别恢复飞行3个月和13个月,飞行耐力良好,未见因医学原因出现的飞行事故或飞行事故征候.结论 民航飞行员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的航空医学评定应遵循个别评定、风险评估和谨慎的原则,若无症状、无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证据、不具备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的指征等,总体风险水平在可接受范围内.在飞行员自我认识、密切航医监控、定期专科会诊的前提条件下可给予特许合格,或考虑授权航空体检医生进行协助特许体检鉴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民航飞行员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航空医学意义,探讨民用航空医学体检鉴定的政策、标准、方法和措施,提高体检鉴定水平.方法 报告2例民航飞行员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特点;检索并借鉴国外航空医学的处置政策及具体方法,对我国民用航空医学的体检鉴定提出意见和建议.结果 确诊2例飞行员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无任何临床症状,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证据,亦不具备介入和(或)手术治疗的临床指征.根据我国现行民航飞行人员体检鉴定标准,仅可按特许鉴定方案进行体检鉴定;两例飞行员特许鉴定合格后,分别恢复飞行3个月和13个月,飞行耐力良好,未见因医学原因出现的飞行事故或飞行事故征候.结论 民航飞行员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的航空医学评定应遵循个别评定、风险评估和谨慎的原则,若无症状、无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证据、不具备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的指征等,总体风险水平在可接受范围内.在飞行员自我认识、密切航医监控、定期专科会诊的前提条件下可给予特许合格,或考虑授权航空体检医生进行协助特许体检鉴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民航飞行员1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病例及文献回顾,以期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鉴定水平.方法 介绍1例飞行员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探讨该病的医学鉴定方法.结果 该飞行员2年前体检时发现血压脉压差大,超声心动图示左室明显增大,左房增大,主动脉瓣重度返流,左室收缩功能测量值在正常低限的52%.1个月后行主动脉机械瓣置换术.术后1年申请特许鉴定,考虑其血凝控制稳定,心功能良好,在自我认识充分、密切随访和严格的航医监控的前提下特许合格,但不担任机组必需成员,每月飞行不超过50 h.特许合格后安全飞行200 h,未见因医学原因出现的飞行事故或飞行事故征候.结论 民航飞行员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航空医学评定应遵循个别评定、风险评估和谨慎的原则,若心功能良好,血凝较为稳定,且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无出血、栓塞的高危因素,预计发生出血、栓塞、卡瓣、瓣膜功能不良等总体风险水平在可接受范围内,在飞行员自我认识充分、密切航医监控、定期专科会诊的前提条件下可给予有限制的特许合格,但仍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飞行员肾脏疾病的发病特点、诊疗经验以及医学鉴定原则,提出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8年5月3年间我科收治的9例飞行员肾脏疾病患者的资料和在此期间收治的住院飞行员病历. 结果 ①9例飞行员均为青壮年男性,年龄25~40岁.飞行员肾脏疾病主要分3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先天性尿路畸形和肾结石.②3年问检出各类肾脏疾病占同期本科住院飞行人员总人次的14.9‰.其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4例,先天性尿路畸形3例,肾结石4例,有2例飞行员同时患有2种肾脏疾病.③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停飞率高;成人期诊断的先天性尿路畸形多不严重,不影响肾功能者飞行合格;肾结石排出后飞行合格,稳定的肾结石无症状者双座机飞行合格,活动性肾结石飞行不合格.9例飞行员肾脏疾病患者,飞行不合格2例,均为肾小球肾炎患者(其中1例合并肾结石);飞行暂时不合格2例,1例为肾病综合征患者,1例为单纯肾结石患者;其余5例飞行合格,其中2例肾结石患者限双座机飞行. 结论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先天性尿路畸形及肾结石在飞行员中均多见,对飞行安全有一定影响,应引起重视并加强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冉迅  吴立荣  张蓓 《西南军医》2016,(5):401-404
目的:分析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经导管介入治疗的66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208例,房间隔缺损(ASD)230例,室间隔缺损(VSD)217例和肺动脉瓣狭窄(PS)7例。结果介入治疗总成功率为97.73%(647/662),其中PDA、ASD、VSD封堵术成功率分别为98.56%、98.26%和96.31%,PS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成功率100%。各种类型的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2%(18/662),其中封堵器脱落3例,残余分流8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III° AVB )5例,严重血小板减少3例,心包填塞1例,与介入治疗无关死亡1例。平均随访6个月,PDA和VSD完全闭合率达到100%,ASD完全闭合率均达到99.12%,PBPV跨瓣压差进一步降低至正常范围,血小板减少和III° AVB在3星期内完全恢复。结论严格把握适应症和注意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经导管介入治疗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定期随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飞行人员胸外科疾病的诊治及医学鉴定原则。方法收集分析我院近20年收治的28例胸外科疾病飞行人员的临床诊治经过及最终医学鉴定结论资料,对不同疾病种类、有无临床症状、飞行结论、机种以及合格飞行人员的随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50%的患者无临床症状,系在体检过程中胸部X线检查发现。有、无临床症状与疾病的性质及鉴定结论间无相关性。恶性疾病9例,占32.1%,其中肺癌常见;非恶性疾病中,先天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原发性气胸常见。28例胸外科疾病飞行人员治疗后飞行合格率较高,为60.7%。合格飞行人员随访至今或最高年限,疾病未再发,空中适应良好。结论飞行人员罹患胸外科疾病相对较少,年度大体检特别是胸部X线片检查对疾病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肺癌早期经积极治疗,肺功能良好者可恢复飞行。胸外科微创治疗有利于恢复飞行。原发性气胸及肺大泡的医学鉴定应注意复发率的评估。重视肺内孤立结节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A fighter pilot with a single left frontal lobe infarction and probable mitral valve prolapse and supraventricular arrhythmias is presented. He was found unfit for flying duties as a fighter pilot, but because of his experience and expertise he was restricted to flying with a qualified copilot in aircraft other than fighters, with regular aeromedical followu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