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于1993年使用美国嘉力公司出品的猛力牌杀蟑药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证明:该药饵对我国常见的德国小蠊、黑胸大蠊和美洲大蠊的杀灭效果良好,取食药饵后2~5天开始死亡,LT_(50)为4~12天,最终死亡率均可达100%,只是致死期因虫种而异,依次为黑胸大蠊、德国小蠊、美洲大蠊,中毒后的蟑螂粪便亦可毒杀同种蟑螂,故有"连锁杀蟑"作用。该产品不污染环境,是一种安全、有效、卫生、美观的杀蟑药饵。  相似文献   

2.
苏州市室内蜚蠊种类及其分布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掌握苏州市城区室内蜚蠊种群及其分布,为城市蜚蠊防制提供依据。方法粘捕盒法。结果苏州市城区室内常见蜚蠊主要有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3种,其中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总捕获数的86.69%。从环境分布来看,宾馆内蜚蠊种群主要有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2种;而居民住宅、饮食行业和一般单位则有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3种。结论苏州市城区室内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是防制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3种蜚蠊对4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调查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测定德国小蠊、黑胸大蠊和美洲大蠊对4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积累抗性本底资料,指导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方法 药膜接触法。结果 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抗性系数分别为1.63~2.49、2.26~3.39、2.22~3.20、2.91~3.76;黑胸大蠊对4种杀虫剂抗性系数分别为1.33~2.02、1.30~3.23、1.48~2.65、1.95~2.68;美洲大蠊对4种杀虫剂的抗性系数分别为1.49~1.50、1.49~1.74、1.52~2.20、2.16~2.57。结论 德国小蠊对4种杀虫剂已产生一定抗药性,黑胸大蠊和美洲大蠊抗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威灭杀蟑药饵灭蟑效果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州嘉亮有限公司生产的“威灭(COMBAT)杀蝉药饵对我国常见的德国小蠊、黑胸大蠊、澳洲大蠊和美洲大蠊的杀灭效果良好。该药饵是慢性胃毒剂,蟑螂取食药饵2~5天开始死亡,LT_(50)为4~12天,最终死亡率可达100%,只是致死期因种而异,依次为黑胸大蠊、德国小蠊、美洲大蠊。蟑螂中毒后的粪便亦可毒杀同种蟑螂,尤其龄期小的若虫,故有“连锁杀  相似文献   

5.
河南室内蜚蠊种类及分布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次报道河南室内蜚蠊的种类与分布,共发现有3属6种,以美洲大蠊分布较广,黑胸大蠊与德国小蠊次之,日本大蠊分布在郑州,洛阳。褐斑大蠊仅在洛阳发现。本文还对各地区蜚蠊侵害状况作了报道。  相似文献   

6.
对本地常见室内蜚蠊,即黑胸大蠊、美洲大蠊及德国小蠊卵鞘寄生蜂鉴定,发现三类寄生蜂,主要种类为啮小蜂。进行单个培养,每枚卵鞘内羽化出3~201头啮小蜂;另两类寄生蜂,每枚卵鞘只能发育1头。捕捉278枚三种蜚蠊卵鞘,黑胸大蠊249枚(89.57%),为优势种;美洲大蠊有25枚(8.99%);德国小蠊仅4枚(1.44%)。1987年4~7月,捕捉161枚黑胸大蠊卵鞘,寄生啮小蜂的卵鞘数为105枚,寄生率为42.17%,最高月份为5月,寄生率为53.93%;最低为6月,寄生率为17.03%。试验9种人体肠道细菌培养基,啮小蜂可在其中三种培养基内产卵,并发育为成虫。这些培养基内均不含任何昆虫卵。  相似文献   

7.
本文小结了1993年1~12月在漳州口岩市区室内蜚蠊种类及季节消长调查,采集了879只成虫隶属于二个科、二个属、五种。美洲大蠊、褐斑大蠊、澳洲大蠊为市区优势种;但不同场所其优势种排列不一,宾馆以褐班大蠊、美洲大蠊为主。饮食店里美洲大蠊占绝对优势,居民点为褐斑大蠊和澳洲大蠊。蜚蠊终年活动,成虫高峰在6~7月,呈单峰型,若虫高峰在6月、9~10月,呈双峰型。  相似文献   

8.
宁德市蜚蠊种群密度与季节消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宁德市蜚蠊种群分布及其季节消长,为蜚蠊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广口瓶三包诱捕法,每月观察1次,调查蜚蠊种群密度、分布、侵害情况及季节消长。[结果]全市共诱捕室内蜚蠊4科5属9种。山区县以黑胸大蠊为优势种,蜚蠊活动期4~12月,密度最低为12月。沿海县以褐斑大蠊和美洲大蠊为优势种,全年都有活动,密度最低1月份,密度高峰期都在8月份。[结论]掌握宁德市室内蜚蠊的本底资料,发现金边土鳖为宁德市蜚蠊新记录。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地控制蜚蠊危害,自1993年以来开展了种群分布调查和灭蟑达标活动。1调查方洁采用药激法,即用0.3%二氯苯醚菊酯或灭害灵喷雾剂,对准蜚蠊栖息场所或经常活动处喷洒,尤其是厨房、碗柜、墙缝、案板、下水道等。喷后20min内计数不同场所被激杀的蜚蠊数,进行分类鉴定。2结果与分析全市蜚蠊由美洲大镰、黑胸大蠊(优势种)和德国小蠊组成。雌、雄性比为1.16:1,成、若虫比为1:1。居民区、特殊行业和机关学校以黑胸大蠊为优势种;服务行业以美洲大蠊为优势种;德国小蠊仅在轮船上发现,市区未见侵害。侵害率以特殊行业最高,居民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本市蟑螂的种群分布及黑胸大蠊成虫对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三种杀虫剂的抗性;方法:采用药激法和药膜接触法;结果:表明本市城镇饮食,食品行业蟑螂危害较严重,蟑螂种类有黑胸大蠊、美洲大蠊、德国小蠊三种,其中德国小蠊只在个别宾馆发现;本市黑胸大蠊对上述三种杀虫剂均产生了一定的抗性,其中安吉县地铺镇黑胸大蠊成虫产生的抗性最高;结论:今后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浙江省蟑螂种群分布和季节性消长等动态变化规律。方法:统一使用粘捕盒诱捕。结果:全省11个市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所占的比例均较少,德国小蠊已占70%以上。蟑螂以6~9月为活动的高峰期。结论:德国小蠊现已成为我省各市主要优势种,提示各地应将德国小蠊列为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海南岛常见蜚蠊遗传多态性,寻找蜚蠊分类的分子标记。方法采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技术对美洲大蠊、澳洲大蠊、黑胸大蠊和褐斑大蠊进行随机扩增,分析DNA图谱、计算遗传距离并绘出亲缘关系聚类图。结果筛选出4条随机引物,扩增出122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71.31%。根据RAPD图谱计算出4种蜚蠊间的遗传距离,以澳洲大蠊和黑胸大蠊间遗传距离最短,褐斑大蠊和美洲大蠊间距离最长。根据4种蜚蠊遗传距离构建出的系统聚类图中,黑胸大蠊先与澳洲大蠊聚成一簇,再与褐斑大蠊、美洲大蠊相聚类。结论蜚蠊基因组DNA遗传多态性丰富,RAPD技术能够反映出不蚓蜚蠊间的亲缘关系,并可准确进行蜚蠊分类。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桂林市蜚蠊的种群组成,仅捕到黑胸大蠊和美洲大蠊,以黑胸大蠊为优势种,占88.8%;出入国境的国际航班飞机(波音机)上目前未捕到蜚蠊。分析了桂林黑胸大蠊的生态情况及繁殖势能,了解到桂林黑胸大蠊对杀虫剂DDVP和二氯苯醚菊酪的敏感性,其LD_(50)分别为1.5157μg/虫,128.615μg/虫,指出本市该虫对DDVP的敏感性高于二氯苯醚菊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长沙市蜚蠊种类、生态习性及分布状况。方法在蜚蠊栖息场所喷洒蜚蠊密度测定专用剂,用观察法和查迹法进行调查。结果此次调查发现蜚蠊3种共3354只,其中德国小蠊1782只,占53.1%;黑胸大蠊1046只,占31.2%;美洲大蠊526只,占15.7%。结论从数量上看,德国小蠊最多,为优势种;从阳性房间数量来看,黑胸大蠊阳性间数最多,分布最广。居民住户和一般单位观察到的蜚蠊数量均以黑胸大蠊为主,重点单位以德国小蠊侵害为主。蜚蠊栖息生境以案板、灶台、厨柜和各种床头柜、食品柜等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获得澳洲大蠊触角感受器外部形态的资料,并与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的触角感受器进行比较,为蟑螂的防治提供新的基础资料。方法扫描电镜观察法。结果观察结果表明,大蠊属昆虫的触角均分布有毛形感器、刺形感器和锥形感器,澳洲大蠊同时还有腔锥形感器。结论澳洲大蠊触角感受器种类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湖北省荆门市特殊行业及居民住户的蜚蠊种群及分布状况 ,为今后防治蜚蠊提供科学依据 ,于 1997~ 1999年对城区进行了蜚蠊种群分布及侵害状况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饮食店、宾馆旅社、车站、酿造行业、医院、学校和居民住户。1.2 方法 :捕蟑盒粘捕法、药激法。对捕获的蜚蠊带回实验室鉴定计数。2 结果2 .1 蜚蠊的种群分布 :经初步调查 ,全市室内有黑胸大蠊、美洲大蠊、日本大蠊、德国小蠊。美洲大蠊、黑胸大蠊为优势种 ,分别占 47.3%和 32 .3% ,日本大蠊和德国小蠊分别占14.4%和 0 .6 %。捕获成虫 5 2 …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对交通工具、集装箱、货物进行了携带媒介昆虫、啮齿动物的调查.结果表明:53.40%的船舶染有蟑螂,种类有德国小蠊、美洲大蠊、日本大蠊、澳洲大蠊和黑胸大蠊;并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18.26%的船舶有鼠患,其中有小家鼠、褐家鼠、黑家鼠、屋顶鼠和黄胸鼠;15.13%的集装箱携带媒介生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上海市区35个生产车间的蟑螂侵害率进行调查,观察到生产性车间有黑胸大蠊及美洲大蠊两种,侵害率达58.85%。在20个有蟑螂的车间内都有黑胸大蠊栖息,平均密度10.65只/m~2;而美洲大蠊仅见于8个车间,聚集性较强,平均密度达38.50只/m~2。对较干燥车间或地下室用1%乙酰甲胺磷糖水毒杀蟑螂,24h杀灭率达95.89%。  相似文献   

19.
蟑螂大多数为野生,少数栖居于人类住室内,成为家庭中常见害虫之一.目前我国共发现室内蟑螂17种[1],隶属6科9属.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有6种,美洲大蠊、黑胸大蠊、德国小蠊、日本大蠊、澳洲大蠊、褐斑大蠊;前3种为优势种,后3种为常见种.蟑螂不仅偷吃食物,污损物品,而且还是多种病原体和寄生虫卵的传播媒介,是一种繁殖能力强,分布广泛,危害人民生活与健康的卫生害虫.全国卫生防疫战线在消灭蟑螂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了提供科学灭蟑数据,本市长年坚持蟑螂种群和密度消长的监测,现将1998年~2003年对蟑螂的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清远市市区蟑螂消长趋势及种群构成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清远市市区各蟑螂种群的消长规律及种群构成,为制定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综合性蟑螂类防治措施和降低蟑螂的侵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 2002~2004年,通过粘捕方式,将捕获的蟑螂类进行分类,统计数量。结果 清远市市区蟑螂类以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其次分别是澳洲大蠊、褐斑大蠊和黑胸大蠊。2003~2004年清远市市区几种主要蟑螂类的监测数量除黑胸大蠊外,其余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结论 清远市市区蟑螂类防治情况有了明显改观,防治应提倡综合治理方针策略与加强市民的公共卫生意识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