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咳嗽是患者就诊呼吸专科门诊最常见的主诉症状,慢性咳嗽是指临床上时间超过8周,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但胸部x线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者[1]。国内调查资料显示因慢性咳嗽就诊的患者占呼吸内科门诊的20%。由于慢性咳嗽病因复杂多样,症状少,因此临床上易造成漏诊和误诊[2]。为总  相似文献   

2.
我院1989-03~2004-05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胃嗜酸性肉芽肿(GEG)43例,术前确诊16例,误诊率为67%。就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慢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病因较多,其中常见的病因有支气管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变应性咳嗽(AC)、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慢性支气管炎等。在慢性咳嗽病因的鉴别诊断中,支气管激发试验、诱导痰嗜酸细胞检测常用于鉴别哮喘性咳嗽和非哮喘性咳嗽。支气管激发试验操作复杂且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诱导痰嗜酸细胞检测特异性不强,痰中细嗜酸细胞增多不但见于哮喘,而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病人气道炎性细胞因子与炎性介质的主要特性。方法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组16例患者、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组16例患者、哮喘组15例患者以及对照组15例正常体检者,检测这4组人员诱导痰中的嗜酸粒细胞即嗜酸粒细胞(EOS)比例;流式检测白细胞介素-5(IL-5)和γ-干扰素(IFN-γ)刺激的EOS表面CD69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诱导痰上清液中前列腺素E2(PGE2)、白三烯C4(LTC4)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EB组、CVA组、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EOS表面CD69蛋白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B组、CVA组、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PGE2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CVA组患者、EB患者以及哮喘组患者的诱导痰中LTC4浓度显著增高(均P<0.05),EB组患者的LTC4的蛋白表达量和CVA组患者以及哮喘组患者的差异进行比较,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VA组患者以及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LTC4/PGE2的比值与EB组患者相比显著增高(均P<0.05)。结论 EB组患者的诱导痰中PGE2的表达水平增高,CVA组患者的LTC4/PGE2比值与EB组患者相比也是明显升高,推测这两个因素是EB缺乏气道反应性的潜在炎症基础。  相似文献   

5.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和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是慢性咳嗽常见原因。CVA患者具有气道高反应性,而EB患者以嗜酸粒细胞气道炎症为主要特征,无肺功能异常。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是治疗两种疾病最主要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疾病症状及临床预后。但ICS具体治疗时长与疾病进展的关联尚不甚清楚,各种指南也存在推荐差异,本文重点阐述CVA和EB的不同表型与预后,分析ICS治疗时长对疾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崔喜英  安淑华  武芳  丁翠 《临床荟萃》2008,23(14):1030-1031
毛细支气管炎通常被认为是支气管哮喘的第一次发作,早期预防对降低哮喘发病率,无疑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并非所有毛细支气管炎最终均演变为儿童哮喘,有研究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访至7岁,有30%发展为支气管哮喘[1].  相似文献   

7.
罗炜  王慧  陈如冲  梁健鹏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0):1158-1159,1162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和哮喘患者诱导痰微量元素水平的差异及其与气道炎性反应特征的关系。方法检测EB、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诱导痰锌、铜、铁的水平并探讨其与痰炎性反应细胞比例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的诱导痰锌、铜浓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EB和CV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铁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高于EB和CVA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CVA组的铜浓度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与锌和铜的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EB和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诱导痰液中微量元素锌、铜、铁水平存在的显著差异可能是二者病理生理特征差异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咳嗽是内科门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几乎涉及呼吸系统的所有疾病。临床通常将咳嗽作为呼吸系统唯一症状、且持续3周以上、胸部影像学未见异常、未使用过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情况,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1]。我院门诊2001年1月~2004年12月对72例慢性咳嗽进行病因分析,对97·2%的患者做出病因诊断,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2例中,男45例,女27例;年龄14~76岁。72例均以咳嗽为呼吸系统唯一症状,胸部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未使用ACEI药物,无吸烟史。其中轻度咳嗽42例,中度咳嗽21例,重度咳嗽9例;病程3~64周。1·2病因诊断72…  相似文献   

9.
198 6年 12月至 1997年 4月 ,本院共收治胃嗜酸性肉芽肿 9例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9例 ,男 6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4 6 (2 9~ 6 8)岁。病程 2个月至 10年。症状主要为上腹胀痛、烧灼痛 ,均无畏寒、发热及腹泻 ;其中伴返酸、嗳气 3例 ,呕吐 1例 ,黑便 2例 (1例休克 ) ,急性胃穿孔1例 ,右上腹肿块伴急性幽门梗阻 1例 ,无伴随症状 1例。服用抗酸药症状好转者 2例。体查 :7例剑突下压痛 ;1例上腹局限性腹膜刺激征 ;1例右上腹隆起扪及一 8cm× 6cm肿块 ,质中硬 ,边界清楚光滑 ,活动欠佳 ,轻度压痛 ,钡餐示幽门梗…  相似文献   

10.
变应性咳嗽(AC)的概念首次由Fujimura[1]于1992年提出,主要指对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效果不佳但抗组胺和(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的干咳患者。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雾霾天气的增加,变应性咳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变应性咳嗽的病因不十分明确,且早期临床症状与普通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似,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容易误诊误治。本文通过比较变应性咳嗽、咳嗽变异型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呼出一氧化氮(eNO)值,探讨其在变应性咳嗽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的诊断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诱导痰、痰、血清中的白介素(IL)-4、-6、-8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的浓度阈值,确定其诊断意义,了解三种白介素在三种标本中的不同浓度对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的意义。方法 2001年1月8月对77例慢性反复咳嗽患者按全国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确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48例,非慢性支气管炎29例,进行IL-4、-6、-8的诱导痰、痰、血清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鉴定三种白介素对三种标本的诊断价值。结果①三种标本的三种白介素的诊断比值比(DOR)均〉3,95%可信区间的下限均〉1。②ROC曲线下面积显示:诱导痰及痰中IL-4、-8之间无差别(P〉0.05),IL-4和IL-8分别与IL-6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L-4、-6、-8检测结果无差异(P〉0.05)。IL-4、-8的诱导痰及痰与血清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的诱导痰、痰、血清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诱导痰及痰中的IL-4、-8诊断价值较好,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误诊原因及诊治的方法。方法:对30例胃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均有上腹部反复疼痛,18例有典型的消化性溃疡疼痛伴嗳气、反酸。8例进食虾、蟹等海鲜诱发腹痛病史。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3例。钡餐检查20例,诊断为胃癌10例、胃溃疡9例、胃平滑肌瘤1例。胃镜检查24例,诊断为胃溃疡15例、胃癌6例、胃嗜酸性肉芽肿3例。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5例,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4例、胃间质细胞瘤1例。结论:胃嗜酸性肉芽肿极容易误诊。胃镜挖掘式活检及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可确诊。胃大部分切除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避免咳嗽变异型哮喘、胃-食管反流病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等,而延误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5月至2003年10月的43例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患者中咳嗽变异性哮喘占25.58%;慢支炎占48.85%。结论慢性咳嗽患者应仔细询问病史,作好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又称隐匿型哮喘、过敏性咳嗽,是哮喘的一种潜在形式,如不高度警惕,容易漏诊、误诊。现将1994~1997年曾被误诊的36例小儿CVA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22例,女14例;年龄<1岁4例,1~3岁13例,4~7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 患者血清中的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ECP),探讨ECP在COPD中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其与病情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荧光酶免疫法检测53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4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和39例健康对照的血清ECP。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OPD患者ECP水平(48.09±31.33)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7.83±3.65)μg/L而低于哮喘组(97.17±54.30)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ROC曲线分析,当ECP为66.85μg/L时,对COPD和哮喘的鉴别诊断具有最大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2%和88.6%。在COPD患者中,ECP水平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重度和极重度患者的ECP水平明显高于中度患者(P〈0.05),极重度患者的ECP水平与重度患者相比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ECP增高,且和疾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C()PD和哮喘在某些情况下症状极为相似,但COPD患者ECP的增高程度低于哮喘患者。因此,监测ECP水平对于COP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病情监测、合理用药、评价抗炎治疗的效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胃嗜酸性肉芽肿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镜病检诊断16例;另6例胃镜病检诊断为胃癌,术后病检诊断为胃嗜酸性肉芽肿并癌变;25例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均不升高。结论加强胃镜活检可提高诊断率,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八卦”理疗仪对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八卦”理疗仪中药透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66例,治疗前后检测IgG、IgA、IgM、C3、E玫瑰花环形成率,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各项免疫指标均较疗前有明显增高(P<0.01,P<0.05)。临床治愈显效率为803%,总有效率为97%。对治愈者随访30个月,疗效巩固率达923%。结论该疗法具有良好消炎、止咳、平喘、祛痰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尿白三烯E4(LTEa)、免疫球蛋白E(IgE)及外周血嗜酸性细胞计数,探讨对于毛细支气管炎预后预测的意义。方法对6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30例对照组进行有尿LTE4测定,同时检测Ig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C)。预后,将6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两组,一组给予盂鲁司特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三个月后观测两组患儿再次喘息发作例数。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恢复期LTE4、IgE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且两者具有同步性。毛细支气管炎EC急性期和恢复期与对照组无差异性(P〉0.05)。给予孟鲁司特治疗组三个月内再次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白三烯、IgE是影响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病的重要炎症介质,两者都可作为预测高危哮喘转为哮喘的客观指标;外周血EC不能完全反应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气道炎症。口服盂鲁司特可达到早期干预的效果,从而减少哮喘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测定疗效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到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120例,分别行支气管舒张试验、肺功能检查、FeNO和EOS%测定。予以患者ICS治疗4周复查以上指标,根据肺功能改善情况分为ICS有效组36例与ICS无效组74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eNO和EOS%测定ICS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后4周,COPD患者FeNO、EOS%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第一秒用力呼吸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最大呼气流速(PEF)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FeNO、EOS%与ICS治疗后ΔFVC、ΔPEF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治疗后的ΔFEV1均呈正相关性(P<0.05)。ICS有效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FeNO均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S有效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EOS%与无效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FENO与EOS%评估ICS疗效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8、0.547,阈值分别为30 ppb、3.14%,灵敏度分别为64.9%、57.8%,特异度分别为90.8%、58.1%。结论FeNO和EOS%与ICS治疗后FEV1改善量均呈正相关,但相比之下,FeNO预测ICS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0.
吴晓虹  白金娥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1):1655-1658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与Th1/Th2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呼吸科诊治的老年COPD合并哮喘患者(合并组),另选取同期在同院诊治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支气管哮喘、COPD患者,分别设为哮喘组(70例)、COPD组(70例),7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设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外周血EOS水平及Th1/Th2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肝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Pearson分析EOS与Th1/Th2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合并组患者均随访1年,根据患者病情急性发作情况分为频繁急性发作组(急性加重发作>1次)与非频繁急性发作组(急性加重发作≤1次),比较两组E()S、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他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OPD合并哮喘频繁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合并组、哮喘组、COPD组、对照组EOS、TNF-α、IL-6、IL-8水平依次降低,IFN-γ水平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EOS水平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TNF-α、IL-6、IL-8水平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频繁急性发作组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EOS、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IL-6均显著高于非频繁急性发作组(P<0.05),IFN-γ、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显著低于非频繁急性发作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EOS、IFN-γ、FEV1%是导致COPD合并哮喘频繁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COPD合并哮喘患者的外周血EOS水平与Th1/Th2细胞因子中的IFN-7呈负相关,与TNF-α、IL-6、IL-8呈正相关,且外周血EOS水平与IFN-γ水平均是影响患者频繁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其可为疾病诊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