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的近视患者,相近程度近视性屈光不正眼在角膜塑形镜验配中的矫治效果。方法利用标准片试戴法验配角膜塑形镜;在成功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患者中,抽选15岁以下、16~20岁和20岁以上中度近视患者72例(144只眼),利用fareast综合验光仪进行配前裸眼视力、屈光度数检查,与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治后裸眼视力检查进行对比。结果不同年龄的中度近视性屈光不正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青、少年组显效率分别为74.28%和86.67%,中年组显效率为4.54%,青、少年组矫治效果显著优于中年组。结论角膜塑形镜能有效矫治近视,但对年龄偏大的近视患者在矫治效果上远不及年龄较小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轻中度近视青少年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眼部的早期变化。方法选取我院眼科门诊8~16岁轻中度近视患者31例60眼,按照角膜塑形镜规范验配流程验配,戴镜后1 d、1周、1个月、3~6个月后检查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形态变化等。结果配戴者1 d视力既有提高,戴镜1周后稳定,球镜屈光度明显减少,眼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角膜地形图3 mm区域角膜曲率平均值下降,戴镜1周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前表面diff值下降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表面diff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最薄厚度减少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深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white-to-white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近视的青少年通过科学合理地配戴高透氧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治可以有效地提高裸眼视力,减少角膜屈光度,抑制近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青少年近视患者角膜塑形镜去片裸眼视力低下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青少年近视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在日间佩戴框架眼镜,夜间佩戴角膜塑形镜,随访12个月,统计治疗前后患者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度、裸眼视力;治疗12个月后,根据去片裸眼视力分为裸眼视力低下组(n=26)和非裸眼...  相似文献   

4.
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梦戴维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我院门诊2007年3月~2008年4月筛选出56例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近视患者,经严格验配流程给与梦戴维角膜塑形镜夜间配戴8—10小时。结果满1年者停戴l周后查近视度数并与戴镜前度数比较。配戴后分别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后查白天裸眼视力与未戴塑形镜之前的裸眼视力相比较。结论合格的角膜塑形镜在合适的人群,有经验的眼科验配医师及验配后严格复查约定的模式下对青少年进行性近视的增加有遏制效果。是安全可靠的一种医疗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矫正视力的影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1月~5月来到某院就诊的55名(99只眼)青少年近视患者,均严格按照要求配戴角膜塑形镜以矫正近视,对配镜前、配镜6个月、12个月、18个月时分别观察患者裸眼视力、眼轴长度、屈光度变化进行检测分析,并对其配戴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18个月后其眼轴长度并无明显变化(P0.05),但其球镜屈光度同配镜前相比明显下降,裸眼视力明显上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55例近视青少年配戴期间共计出现角膜点染10眼(18.18%),角膜压痕6眼(6.06%),视觉异常5眼(5.05%),结膜炎2眼(2.02%),结膜充血4眼(4.04%),经对症治疗后其症状均恢复正常。结论: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提高青少年近视患者裸眼视力、降低角膜屈光度,且不引起严重眼部不良反应,对控制青少年近视增长,改善近视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05~2020-03在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青少年近视患者85例,采取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的方式进行治疗,并连续随访12个月,统计分析患者配戴前和配戴3、6、12个月后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和角膜厚度、眼轴长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戴镜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85例患者170眼裸眼视力逐渐升高,柱镜度数逐渐增加,屈光度和球镜度数逐渐降低(P<0.05)。戴镜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85例患者170眼角膜曲率平均K值逐渐降低(P<0.05),但是角膜厚度无明显变化(P>0.05)。戴镜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85例患者170眼轴长度逐渐增加(P<0.05),但是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近视青少年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型镜后能够促进裸眼视力的提升,缓近视发展,但需要加强对眼部的健康关注,按照要求合理使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矫治效果。方法选取青少年近视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框架眼镜矫治,观察组采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治,比较两组矫治效果及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结果两组试戴后1 d和3个月的裸眼视力、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试戴后3个月的角膜曲率低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角膜曲率变化趋于平稳;观察组矫治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裸眼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矫治后6个月和12个月的屈光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试戴后1 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眼轴长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中央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矫治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患者采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治效果比较理想,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相对较小,能有效地控制近视进一步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148眼)近视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塑形组和框架组,各38例(74眼).两组患者均在佩戴前进行相关检查,框架组应用框架眼镜治疗,塑形组应用角膜塑形镜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6个月、1年)的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  相似文献   

9.
曾瑛  石浔  胡爱梅 《江西医药》2011,46(5):448-449
目的研究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观察18例35眼佩戴1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裸眼视力、屈光度变化、眼轴长度变化。结果 1年后裸眼视力与佩戴前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P=0.78);佩戴前后1年屈光度、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P=0.18;t=-0.94,P=0.35)。结论角膜塑形镜能有效控制近视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眼科2015年2月~2017年2月接收的90例近视的青少年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给予佩戴框架眼镜进行视力矫正与佩戴角膜塑形镜进行视力矫正,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青少年的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青少年戴镜期间发生2例角膜点状染色、4例角膜轻度水肿,经停戴及药物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又继续佩戴接受观察。结论:对青少年近视给予佩戴解膜塑形镜进行视力矫正,能够安全有效改善裸眼视力,延缓近视的进展发生,提高学习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李琳 《中国当代医药》2014,(28):182-183,188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镜治疗学龄儿童近视的效果。方法将98例学龄期近视儿童随机分为角膜塑形镜组48例和框架镜组50例,戴镜前和戴镜后2年检查眼轴长度、眼屈光度,评价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进展的作用。结果角膜塑形镜组和框架镜组治疗前眼轴长度分别为(22.48±1.53)mm和(22.46±1.48)mm,治疗后眼轴长度分别平均增长(0.39±0.06)mm和(0.62±0.12)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塑形镜组和框架镜组治疗前屈光度(等效球镜)分别为(-1.75±0.50)DS和(-1.75±0.25)DS,治疗后屈光度分别增加(0.50±0.25)DS和(1.25±0.50)D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近视进展,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可作为观察近视进展情况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刘月君  高丰 《安徽医药》2016,20(2):312-315
目的 探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在动态评估青少年近视患者在使用角膜塑形镜过程中的监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青少年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角膜塑形镜组)和对照组(普通眼镜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后不同时间点(1周、1月、6月)的视力、角膜屈光度、曲率以及眼前节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后各个时间点(1周、1月、6月)观察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球镜度数低于对照组(P <0.01);而在治疗6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角膜水平、垂直曲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周、1月、6月后的前房容积、前房深度、前房角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Pentacam系统可以对使用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的眼前节相关参数进行监测,对患者的临床病程的监测、不良后果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治疗的68例青少年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4个月患者视力、眼轴长度、眼压及屈光度的改变。结果治疗后患者治愈4例(5.9%),提高26例(38.2%),不变13例(19.1%),下降25例(36.8%);治疗后屈光度无显著改变,(-2.13±1.01)D vs.(-2.17±1.03)D,P>0.05),治疗后眼轴长度为(23.62±1.80)mm,与治疗前(23.49±1.52)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眼压为(13.48±2.19)mmHg,治疗后为(13.39±2.10)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旋山莨菪碱可有效延缓并控制青少年近视,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眼的近期疗效,为改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视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4例近视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佩戴框架眼镜,观察组给予佩戴角膜塑形镜,比较2组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结果 观察组佩戴后裸眼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佩戴前后裸眼视力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佩戴前后屈光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佩戴后屈光度显著高于观察组及佩戴前(P<0.05);观察组佩戴后角膜曲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佩戴后角膜曲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佩戴前后眼轴长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佩戴后眼轴长度显著高于观察组及佩戴前(P<0.05).结论 与框架眼镜比较,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眼效果显著,有效控制了近视的发展,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口服糖皮质激素联合降眼压药物对合并多灶性脉络膜炎(MFC)的病理性近视(PM)患者近视发展的影响。方法 合并MFC的PM患者56例(76眼),给予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醋酸泼尼松)口服治疗,平均疗程为13.5周;同时联合布林佐胺滴眼液滴眼24个月。于治疗后3、6、12、18及24个月进行随访,记录眼轴长度(AL)、等效球镜度(SE)、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视野平均敏感度(MS)。结果 治疗后患者眼底彩像可见病变区域面积较治疗前稍减小,FFA荧光素渗漏程度较治疗前好转。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AL、SE、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个月AL、SE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比较,治疗后6、12及18个月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12和18个月时,各时点BCVA和视野M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24个月,AL与眼压、SE均无相关性;治疗后6、12及18个月,AL与眼压呈正相关,与SE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 口服糖皮质激素联合降眼压药物治疗合并MFC的PM,可控制PM眼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激光性角膜手术与眼内屈光手术矫治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收治的超高度近视患者行各类屈光手术患者74例共108眼,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之分为A、B、C 3组各36眼,其中A组患者行LASIK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C组患者行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进行各项指标的统计对比。结果 3组患者在治疗之后视力均比术前有明显提高,A、B、C 3组患者的术后屈光度分别为(-2.10±2.38)D、(-1.75±1.33)D和(0.83±1.16)D。结论对于超高度近视患者而言,晶状体性屈光手术的效果要明显优于LASIK术,而且对于超高度近视患者而言应当根据患者的年龄、眼部情况等进行具体的手术计划制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对60只眼已行老年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眼的对侧眼即透明晶状体眼进行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年龄为(62-76)岁,平均(54±4.64)岁,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8.23±4.83)D,平均眼轴长度(29.44±2.06)mm,植入人工晶体度数为(6.23±3.83)D,随访12-24个月。结果术后60只眼最佳矫正视力均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0.5者24只眼(40.00%),52只眼(86.67%)予矫正屈光度±1.0 D以内,术后平均屈光度为(8.24±4.84)D,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术后12-24个月随访,其中,4只眼(6.67%)发生后发障,术后未发生角膜水肿、人工晶状体偏位、视网膜裂孔形成、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老年高度近视与目前的角膜屈光手术相比,可能更适合戴镜不能矫治高度近视眼患者,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术后视力好等优点,其远期效果需长期随访和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安全性、有效的治疗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3年5月进入我院进行高度近视及散光的患者98例,依照入院顺序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偶数组49例)、对照组(奇数组49例),分别选择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以及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进行治疗,通过随访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视力恢复至0.51.0,对照组患者的视力水平同样恢复至0.51.0,对照组患者的视力水平同样恢复至0.51.0,然而总体恢复情况来看,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没有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出现白内障3 例,眼压升高3例。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不仅能够取得较好的手术治疗效果,还更加安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或T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高度近视8例15眼,平均年龄(25.56±3.2)岁,经术前检查后符合入选标准,屈光状态稳定1年以上。14眼矫正视力≥0.8,1眼:0.6。11眼行ICL植入,4眼行TICL植入。术前2周行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10∶30和1∶30位)或于术中在12点位行虹膜周切术。术后检查屈光度、角膜、前房、眼压、人工晶体等情况。结果 15眼中14眼术后裸眼远视力等于或大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93.33%),术后1 d裸眼远视力≥1.0者10眼(66.7%),0.5~0.8者4眼(26.7%),0.4者1眼(6.67%);随访6个月时矫正视力,12眼≥1.0,2眼为0.8,1眼为0.6。4眼TICL植入经随访6个月,散光轴偏差均<10°。本组8例未发现前囊下晶体局限性混浊。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前房深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预测性好,视力恢复迅速,无回退,无严重并发症,适用屈光度范围广,特别适用于不适合LASIK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但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高超的手术技巧及术后的密切观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