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前口服米非司酮缩小肌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术后肛塞卡前列甲酯栓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子宫肌壁间肌瘤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为术前口服米非司酮10mgqd,连续3个月,缩小肌瘤体积,术后立即肛门塞入卡前列甲酯栓2枚。研究组术中采用垂体后叶素6U子宫肌层注射,对照组采用缩宫素20U+0.9%氯化钠注射液8mL子宫肌层注射。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的血压变化、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体温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手术经过均顺利,无中转开腹。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减少(P<0.01);术中用药后15min,研究组收缩压上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体温、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剥除术前均开始应用米非司酮可以明显缩小肌瘤体积,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术后肛塞2枚卡前列甲酯栓可以继续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垂体后叶素效果优于缩宫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闫华 《淮海医药》2006,24(2):140-140
目的探讨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将正常足月妊娠阴道分娩、非高危妊娠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卡孕栓对产后2 h内出血量的影响.观察组60例,于胎儿娩出后立即阴道放入1枚孕栓(1 mg),对照组40例,于胎儿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催产素10 u.结果观察组第三产程平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产后2 h内平均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卡孕栓具有良好的预防产后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不同部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路径,对于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改善预后的影响。方法本院自2007年5月至2013年5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病例113例,针对不同部位子宫肌瘤,根据其大小、深度、部位及数量,腹腔镜下采取横形、纵形、斜形、梭形等方式切开肌瘤包膜进行肌瘤剥离,1号强生薇乔可吸收线单层或者双层缝合方式;真性阔韧带肌瘤剔除至根部时,采用可吸收线套扎、包膜荷包缝合方式。总结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患者生活自理时间(包括患者自行下床就餐,大小便等)。结果选择合理的手术路径进行腹腔镜下不同部位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腹腔镜手术的缝合质量,并很大程度上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论不同部位子宫肌瘤进行腹腔镜下剔除术时,应因人而异,术前要制定详尽的手术预案,术中合理选择手术路径,力争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远期并发症(术后妊娠期子宫破裂等),有着及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人工流产方法的选择及效果。方法将30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要求手术流产者随机分为3组:丙泊酚组、丙泊酚联合卡孕栓组和采用普通人流术的对照组,观察人工流产手术时宫颈松弛情况、疼痛程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丙泊酚组和丙泊酚联合卡孕栓组镇痛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丙泊酚联合卡孕栓组宫颈松弛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早孕女性行丙泊酚无痛人工流产术前阴道后穹窿放置卡孕栓可以有效扩张宫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是一种无痛苦、安全、有效的人工流产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拟行人工流产术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仅采用利多卡因宫旁麻醉后实施人工流产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前40min将卡前列甲酯栓1枚置于阴道后穹窿。比较2组镇痛有效率、宫颈松弛程度及手术时间、术中阴道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时间。结果治疗组术中镇痛有效率和宫颈松弛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阴道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术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史凯凯  潘伟康  史玉英 《江苏医药》2012,38(22):2740-2741
目的 研究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43例接受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3例),实验组采用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气腹腹腔镜肌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气分析、术后肠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PCO2和碱剩余(BE)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术后对照组与实验组均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 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应用于子宫肌瘤切除术适应证广,可有效减小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7.
樊迎庆 《安徽医药》2016,20(9):1770-1772
目的 探讨在无痛人流手术中,应用卡前列甲酯栓(卡孕栓)对女性宫颈软化、子宫收缩、手术时间、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自愿实施无痛人流妊娠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961例,术前30 min和术后阴道放置卡孕栓各0.5 mg,静脉注射麻醉药0.2 g丙泊酚;对照组221例,未予卡孕栓,经静脉注射麻醉药0.2 g丙泊酚,比较两组的宫颈软化程度、子宫收缩、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并发症和残留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885例(92.09%)宫颈口可以通过6 号扩张棒在宫内操作,对照组仅69例(31.22%),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和残留率分别为(4.96±0.89)min、(14.86±6.83)mL、(6.04±1.27)d、12例(1.25%),对照组分别为(8.65±1.92)min、(20.34±8.62)mL、(9.37±1.82)d、11例(4.98%),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无痛人流术,术前使用卡孕栓可使术中子宫收缩良好,手术出血时间和出血量减少,降低了手术风险术后残留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剂量卡孕栓在无痛人工流产术前的应用软化宫口,术中收缩子宫,减少术中、术后的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83例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术前3 h阴道内放置卡孕栓0.5 mg,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观察患者宫颈口松弛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阴道流血天数。结果用药3 h后,观察组中90.6%的患者宫颈口可用6号管直接进入宫内操作,对照组仅为29%,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18±5.5)mL、(2.5±1.0)min,对照组为(23±10.1)mL、(5.6±2.0)min,且术中子宫收缩好,出血时间少,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了术后残留率。结论术前3 h阴道内放卡孕栓0.5 mg是无痛人流术很好的辅助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无痛人流手术中,应用卡前列甲脂栓(卡孕栓)对女性宫颈软化、子宫收缩、手术时间、出血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自愿实施无痛人流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61例,术前30min和术后阴道放置卡孕栓各0.5 mg,静脉注射麻醉药0.2g丙泊酚;对照组:221例,未予卡孕栓,经静脉注射麻醉药0.2g丙泊酚,比较两组的宫颈软化程度、子宫收缩、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并发症和残留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中885例(92.09%)宫颈口可以通过6 号扩张棒在宫内操作,对照组仅69例(31.22%),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和残留率分别为(4.96±0.89)、(14.86±6.83)mL、(6.04±1.27)d、12例(1.25),对照组分别为(8.65±1.92)min、(20.34±8.62)mL、(9.37±1.82)d、11例(4.9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无痛人流术,术前使用卡孕栓可使术中子宫收缩良好,手术出血时间和出血量减少,降低了手术风险术后残留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丙泊酚行无痛人流术前,应用仕泰栓对于中止早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宫内孕7~10周要求行无痛人流术中止妊娠的466例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3例。治疗组在用丙泊酚经静脉麻醉行无痛人流术前30min,肛门塞入1枚仕泰栓,对照组仅给予丙泊酚麻醉,观察两组术中宫颈扩张情况,宫缩幅度、出血量以及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中宫颈明显扩张,宫缩幅度增大,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无痛人流术前使用仕泰栓可扩张宫颈、增大宫缩幅度、减少出血、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具有安全、有效、可行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阻断术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前结扎双侧子宫动脉(动脉阻断组)27例和直接腹腔镜下肌瘤切除(直接切除组)21例的临床资料,并对2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动脉阻断组手术时间短于直接切除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直接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前先行双侧子宫动脉阻断再行肌瘤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5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和50例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前者作为腹腔镜组,后者为传统开腹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日。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与传统开腹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对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中,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较,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明显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在腹腔镜下剔除与传统开腹手术剔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70.15±11.77)min,术中出血量为(120.20±30.56)m1,术后排气时间为(31.05±5.00)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5.01±3.10)h,术后住院时间(6.51±2.76)d,术后使用止痛药物的患者有4例(7.14%),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问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钱丹  朱好 《中国当代医药》2013,(36):168-169,171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独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同时随访患者6个月,1、2年的肌瘤复发率及月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均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1年、2年患者的肌瘤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访6个月、1年后的月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而2年后两组的月经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好。不仅损伤小、恢复快,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降低,月经改善情况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前应用米非司酮预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患者在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前先采用米非司酮进行预处理,即在术前采用12.5 mg/d服用,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比较观察组米非司酮预处理前后及对照组术前肌瘤直径大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血红蛋白及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在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者肝肾功能,并观察患者有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观察组预处理前肌瘤直径为(5.6±2.5)cm,预处理后肌瘤直径为(3.2±1.5)cm,对照组术前肌瘤直径为(5.7±2.6)cm,观察组预处理后较预处理前及对照组术前均明显缩小(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5例(6.67%)在服药早期有轻度恶心症状,3例(4.00%)天冬氨酸氨酶轻度升高,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米非司酮预处理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可明显缩小肌瘤体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6.
陈聃  刘毅智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7):182-183,186
目的评价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80例,分为两组,各90例,开腹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问和镇痛药物使用率。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优于开腹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唐娟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9):188-18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11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改良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改良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优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TVM)、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M)的优缺点和适应证。方法将99例要求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TVM组、LM组和TAM组,各33例,并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99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TVM组及TAM组手术时间较LM组明显缩短(P〈0.05);TVM组术中出血量最少,TAM组最多(P〈0.05);TVM组和LM组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TAM组明显缩短(P〈0.05);LM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TvM组和TAM组(P〈0.05)。结论TVM与LM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发生率低等优点;TAM具有剔除子宫肌瘤数目多,大小、深浅不限的优点;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个体化选择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彭爱珍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3):176-178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子宫全切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行手术子宫全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子宫全切术,对照组实施单纯的经阴道子宫全切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伤口感染及术后严重疼痛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其中观察组术后性交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相对于单纯阴式子宫全切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精索静脉结扎的手术效果及其对精子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患者,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3个月时患者的精子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精子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精子活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精索静脉结扎相对于常规开腹手术,在提高手术操作效率的同时,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及精子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