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Bi PAP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急性左心衰竭抢救中的疗效。方法 165例住院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Bi PAP组)82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时联用Bi PAP呼吸机进行无创通气治疗;对照组83例只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记录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流动力学。结果 Bi PAP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显效率63.8%,总有效率96.3%;对照组显效率79.2%,总有效率85.5%,2组间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Bi 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时能迅速改善患者症状和低氧血症,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而研究组患者则采用呼吸机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 研究组患者显效率60.5%(26例)和总有效率95.4%(41例)均明显提高,而无效率明显降低;与此同时,研究组患者治疗后HR和RR均明显降低,而PaO2和SaO2则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疗效确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将40例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及患者的临床变化。结果治疗组经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后患者呼吸频率减慢,心率下降,呼吸困难缓解,LVEF增加,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仅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是治疗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iPAP)救治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抗心衰治疗基础上联用BiPAP呼吸机面罩正压通气治疗,测定动脉血pH、PaO2、SaO2、PaCO2,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及临床症状,并进行相关分析。同时与42例常规药物治疗组相对照。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47.6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总有效率为7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10%(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同时应用呼吸机结合常规药物治疗较之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32例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BiPAP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抢救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62例住院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加BiPAP面罩ST.D-20呼吸机双向正压通气,以流量触发,压力支持,所给吸气压8—15cmH2O,呼气压2~5cmH2O。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加鼻导管吸氧。均记录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血气分析各参数。结果治疗组经无创Bi.PAP面罩通气后,所有患者在10min~2h内呼吸频率减慢,心率下降,PaO2上升,PaCO2下降,对血压无明显影响。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75%,显效率为81.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显效率为50.00%,两组间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效果显著,迅速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低氧血症,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左心衰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74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急救时,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  相似文献   

7.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观察BiPAP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32例各种病因所致严重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机经面罩双向正压无创通气治疗,同时与32例常规药物治疗组进行对比.结果 BiPAP组机械通气后所有患者呼吸频率减慢,心率下降,呼吸困难缓解,生命体征平稳,PaO2、SaO2明显增高,缺氧程度得到有效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在相应时间治疗总有效率仅为68.75%.结论 BiPAP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快速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8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急性左心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还给予急性通气治疗(面罩下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抢救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37例有效,3例无效,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中有效31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患者救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测定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H值、PaO2、PaCO2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急性左心衰竭症状和体征,救治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3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的4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均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前与治疗2h后比较,患者RR、HR、SBP、SaO2、pH值、PaO2、PaC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6例患者中显效36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约95.7%。结论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迅速、简便、安全,疗效肯定,并发症少,能缩短病程,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血气指标(PaO2)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MAP、RR、H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aO2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临床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赵琳  王宝典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7):22+24-22,24
目的 观察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7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接受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辅助呼吸,观察治疗前、后1 h的临床症状、动脉血气分析参数、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1 h的RR、HR、PaO2、SaO2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 0.0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早期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可快速减轻临床症状,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评估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iPAP)针对急性左心衰的抢救治疗效果。方法急性左心衰竭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8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联用BiPAP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26例对照组为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2 h的动脉血PaO2、心率、呼吸、收缩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2 h的动脉血PaO2、心率、呼吸、收缩压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有效率89.3%较对照组的57.7%明显增高(P〈0.05)。结论抢救急性左心衰同时应用BiPAP无创通气结合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急诊的抢救能力,值得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泊酚辅助下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人民医院ICU近4年75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药物组(A组)19例,药物+无创正压通气组(B组)28例,药物+丙泊酚+无创正压通气组(C组)28例,对比3组患者心力衰竭缓解率、心力衰竭缓解平均时间、改有创机械通气率及治疗过程中误吸率。结果 C组心力衰竭缓解率、心力衰竭缓解平均时间均明显优于B组和A组,改机械通气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误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辅助下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有效方法,可避免机械通气带来的不良作用,值得临床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鼻面罩吸氧,治疗组应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以及血气分析等指标情况.结果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心率、呼吸频率、PaO2、PaCO2、pH指标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安全有效,可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8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经面罩行BiPAP,对照组采用鼻导管吸氧,比较二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6h,两组患者PaO2、PaCO2和SaO2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但是观察组改善幅度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BiPAP通气12~24h,平均(8.29±2.07)h后停止呼吸机脱机时间,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结论BiPAP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可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无创正压通气的辅助治疗,观察治疗的疗效.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急性左心衰竭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使用美国伟康公司BiPAP S/T-D30呼吸机,模式S/T,吸氧流量4~6L/min.吸气压力(IPAP)8~16cmH20,吸气压力(EPAP)2~6cmH20.结果 治疗组患者呼吸困难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5%,而对照组呼吸困难改善者7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抢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时,应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基础上尽早应用无创通气,可防止病情恶化,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抢救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Ⅰ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Ⅰ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NIPPV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PaO2、SaO2明显升高,RR、HR明显降低,对平均动脉压影响不大,有效率达86.7%;对照组有效率为66.7%,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NIPPV抢救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Ⅰ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7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常规治疗组与无创通气组各35例。两组予以常规内科治疗,无创通气组加用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结果无创通气组治疗后的pH 值、氧分压(PaO2)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R)、心率(HR)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述5项指标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创通气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2年内再次入院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左心衰竭采用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能有效改善通气,纠正呼吸性酸中毒,缓解二氧化碳潴留,同时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再次入院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 选取72例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高流量面罩或鼻导管给氧,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比较两组的短期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NT-proBNP浓度和LVEF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NT-proBNP浓度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LVEF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能显著改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NT-proBNP浓度以及改善LVEF,是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急救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左心衰竭患者57例,以上患者均为急性肺水肿发病。本组患者均在常规强心、利尿、给予扩血管药等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结果本组57例患者,经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患者缺氧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全部病例抢救成功,患者平均通气时间为12h。本组患者通气治疗后2hpH值、PaO2、PaCO2和心率分别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急救左心衰竭中效果显著,能够在短时间内显著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改善缺氧症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