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抗血栓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发病时间〈6h及6~12h的患者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5.71%和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5%,对照组为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率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组给尿激酶溶栓治疗,而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用药后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和病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后,对照组的病死率、急性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高于治疗组(P〈0.01)。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可靠、安全、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轻微,适合基层医院对AMI的抢救。  相似文献   

3.
韩景宣 《医药世界》2010,12(2):128-12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心理治疗、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把适于溶栓的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运用溶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及心理治疗,观察血管再通指征。结果:两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5.5%和64.4%(P〈0.05),病死率分别为3.8%和9.4%(P〈0.05)。结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尿激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管再通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溶栓达标率为76.67%,远远高于对照组的16.67%,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3.33%和36.67%,且观察组的并发症状况远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提高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的再通率,疗效明确,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尿激酶溶栓急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急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用药后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6h以内两组的再通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总的再通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死率、急性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可以提高此类患者冠状动脉的再通率,可以减少病死率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湖北省京山县人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观察组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30d内死亡、非致死性再梗死、心肌缺血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非致死性再梗死、心肌缺血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可以提高此类患者血管再通率,减少此类患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于5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有关血管再通率在男女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北票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小于50岁,发病时间小于12h,拒绝急诊PCI术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通过间接指标观察血管再通率。结果溶栓血管再通率:男性组为65%,女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血管再通率男20例和女12例两组,在梗死部位及溶栓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于5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血管再通率,女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不同药物进行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予以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n=48)和对照组(予以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n=48),对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溶栓再通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心肌梗死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8.33%,P <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心肌梗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溶栓再通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瑞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血管再通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黑龙江省鸡西市中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再通、死亡、再梗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再通率比较、再梗死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可以提高此类患者血管再通率,降低再梗死发生率和减少死亡不良事件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尿激酶溶栓治疗)与对照组26例(常规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动脉再通率为80.77%(21/26),溶栓达标率为75.76%(19/26),对照组动脉再通率为34.62%(9/26),溶栓达标11.54%(3/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明显的效果,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血管的再通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方法:经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常规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有效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溶栓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18例(75.0%),而对照组再通6例(27.3%),两组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各项护理工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薛斌 《北方药学》2014,(7):57-58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对照组应用尿激酶,比较二者梗死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结果:相应时间段内,观察组临床判定梗死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溶栓治疗4周内,两组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出血及死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少,存活率高,适合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3.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尿激酶溶栓治疗组,各42例,常规组给予肝素钠、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尿激酶溶栓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溶于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疗效、血管再通率、继发症和并发症。结果:常规组6例达到溶栓标准,达标率为14.29%,尿激酶溶栓组31例达到溶栓标准,达标率为7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尿激酶溶栓组再通率分别为35.71%、80.95%,两组比较,P〈0.05;并发症尿激酶溶栓组均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明确,再通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瑞通立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瑞通立静脉溶栓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再通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患者血管再通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瑞通立静脉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能够快速再通血管,治愈率及安全性均比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标准的9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7例,给予尿激酶150万U加入100 ml生理盐水内行溶栓治疗,于半小时内静脉滴注完毕;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溶栓前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IU静脉推注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为91.7%,观察组再通率为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2.1%,对照组为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显著疗效显著,且预后好,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王莉 《中国医药指南》2014,(13):270-271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2例,其中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药物阿司匹林、硝酸甘油、肝素钠等药物治疗;观察组56例,采用尿激酶溶栓和常规药物治疗。并将治疗后两组的动脉再通率和溶栓达标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动脉再通率23.21%,溶栓达标率17.86%;观察组动脉再通率80.36%,溶栓达标率71.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并发症的效果和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试验组(综合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两组均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护理经验。结果与对照组血管再通率38例(63.33%)比较,溶栓治疗2h内试验组血管再通率49例(81.67%)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出现并发症(皮下出血点、黑便、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例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尿激酶溶栓效果和血管再通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探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总结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0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的对照组8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观察组100例,两组患者治疗后按照文章统计指标进行结果统计,并用统计学方法比较组问差异性,最后探讨对AMI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100例患者血管再通80例(再通率80%),死亡4例(死亡率4%),对照组80例患者血管再通56例(再通率70%),死亡12例(死亡率15%),统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加强AMI患者的护理有利于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周红梅 《安徽医药》2010,14(6):716-717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1例,同期未开展溶栓治疗时的35例为对照组,采用溶栓治疗的46例为溶拴组,溶栓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观察血管再通指征及再通4周内再闭塞指征。结果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8.63%,4周病死率分别为3.92%,出血发生率为1.96%,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5.88%,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1.76%,休克发生率为3.92%。溶栓组的冠脉再通率为71.4%,溶栓组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少而且轻微。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33例运用尿激酶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3例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再通率、ST段回降及心肌酶峰值提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有效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