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经皮胆红素测定在新生儿黄疸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胆红素测定(TCB)在新生儿黄疸光疗前、中、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0例黄疸新生儿常规检测部位(前额正中、胸骨柄)和遮盖部位(光疗时眼罩遮盖的前额眉心)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与同步微量胆红素(MSB)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 各组光疗前、中、后TCB值与MSB均呈线性正相关。光疗时,遮盖部位相关程度比暴露部位高,但比光疗前稍低。暴露部位相关程度较低。光疗结束后,相关程度恢复。结论 只要对检测部位加以遮盖,TCB完全适于光疗时新生儿黄疸程度的监测,TCB可用于新生儿黄疸光疗前、中、后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胆红素测定与血清胆红素测定在新生儿黄疸诊断中的差异,分析TCB与TSB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新生儿病房2016年6月1日~9月30日收治的新生儿黄疸89例,患儿入院后同时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及血清胆红素测定,对经皮胆红素测定值及血清总胆红素测定值进行统计,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新生儿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3);且经皮胆红素值与间接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6);经皮胆红素浓度与血清间接胆红素浓度密切相关(P=0.000);且经皮胆红素浓度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密切相关(P=0.000);而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血清间接胆红素浓度密切相关(P=0.000).结论: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测定与血清胆红素测定呈高度相关性,可见使用经皮黄疸仪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可准确反映血清间接胆红素浓度和总胆红素浓度,操作方法简便,安全,有利于对黄疸患儿实施动态监测,在临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黄疸经皮胆红素测定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黄疸仪在新生儿黄疸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在仁化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部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40例先后两次监测胆红素(依次编号1-40),一次为入院时(治疗前)采用JM-103型经皮黄疸仪监测胆红素,同时静脉采血测血清总胆红素。另一次为住院后(治疗3d后停蓝光4h)采用JM-103型经皮黄疸仪监测胆红素,同时静脉采血测血清总胆红素。结果经皮胆红素值均略低于血清胆红素值,但二者有直线相关关系。结论经皮肤测定的胆红素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呈高度相关,可及时动态地观察新生儿黄疸的变化。对早期预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经皮胆红素测量仪在早期正常新生儿黄疸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胆红素测量仪对早期新生儿黄疸动态观测及不同部位在动态观测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本院产科 2 0 0 2年 2月~ 2 0 0 3年 4月出生 ,连续监测 5 d~ 7d的正常足月新生儿 174例。采用国产 JD- 1型经皮黄疸仪 ,生后第 1天开始每日晨间沐浴前进行测量 ,每次测量 4个部位 :前额眉间部 ,胸骨中部 ,小腿外侧中部 ,足心前 2 / 3部。结果 :测量值最高读数为 2 2 ,最低读数为 5 ,以额部读数 15为界定值判断黄疸发生率为 86 %。额部、胸部、小腿每日读数平均值从出生第 1天起逐渐上升 ,第 5天达高峰 ,而后缓慢下降。各部位读数第 90百分位数峰值依次为 19.75、18.97、16 .35、11.93。结论 :经皮胆红素测量仪对早期新生儿黄疸动态观测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额部黄疸出现最早 ,较适合于研究新生儿黄疸发生率 ;胸部曲线与额部平行 ,易于操作 ,重复性好 ,可作为测量的主要部位 ;小腿外侧中部可观测黄疸程度 ,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胆红素测定在新生儿黄疸检测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病区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出生的新生儿100例黄疸患者分别用经皮胆红素检测仪检测法、血清胆红素测定法,再对结果进行对比,探讨经皮胆红素仪检测法的准确性。结果经皮胆红素测定与血清胆红素测定数据相关性较好(P〈0.05)。结论经皮胆红素测定较血清胆红素测定,无创伤,操作简便。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志魁  杜玉福 《河北医药》1992,14(5):328-329
我院儿科采用日本美浓达101型经皮胆红素测定仪(TcBM)对新生儿黄疸测定了112例次,其中40例与血清重氮试剂比色法对照,现将结果及有关资料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自1990年7月~1991年11月,对40例日龄为生后18小时~17天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做了经皮胆红素测定。方法[1]:测定前先将仪器充电,然后校正标准,即将探头对准白、黄标准片,轻按一下,TcB指数为0及20±1,为正常范围,提示仪器灵敏度好,可以使用。检测时做到三固定:固定人员、固定方法、固定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胆红素(TCB)测定对产科新生儿黄疸筛查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统计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该院产科出生的372例新生儿共1206次TCB测定值,38例新生儿TCB增高或在临界值,均采血查血清胆红素(TSB),对2个值编号并进行对比及相关性分析。结果TCB略低于TSB,但二者呈正相关。结论TCB与TSB呈正相关,在常规产科早期新生儿黄疸筛查中能动态监测新生儿黄疸变化,对筛查及早期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娟 《北方药学》2011,8(8):64-64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诊断中经皮检测与血清检测胆红素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126例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别经皮及经静脉采血收集血清检测胆红素含量,比较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胆红素值存在高度正相关(r=0.594,P<0.001).结论:血清检测结果准确,但患儿及家属不易接受.经皮胆红素测定无...  相似文献   

9.
经皮测胆红素对新生儿黄疸的动态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素卿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1032-1032
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临床报道有20%~30%的新生儿会出现可见性黄疸[1]。近年来,由于母乳喂养的推广及其他原因,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我院采用经皮测胆红素(TCB)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动态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以便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经皮测疸仪测定新生儿黄疸3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亲赐 《安徽医药》2008,12(6):538-538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无创经皮测疸仪(JM-103)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0例足月分娩的有皮肤黄疸表现新生儿进行无创经皮胆红素(TCB)测定,将TCB测定值与同步血清胆红素(TSB)测定值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TCB值与TSB值呈线性正相关,(r=0.91,P〈0.001)。结论JM-103型测疸仪作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动态监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PTCD)后植入胆管金属支架姑息性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的65岁以上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先行超声引导下PTCD,再在DSA下经PTCD窦道植入胆管金属支架,将外引流转变为内引流,回顾其支架通畅、胆红素下降、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40例患者术前血清总胆红素为(421.6±145.1)μmol/L,术后1周与1个月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下降到(183.6±33.4)μmol/L与(144.2±41.5)μmol/L;碱性磷酸酶与丙氨酸转氨酶下降明显。出现并发症12例。生存3~6个月11例,生存超过12个月29例。结论 PTCD联合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具有安全、有效、简便、可重复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后5 h开始应用益生菌对新生儿胆红素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2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1例。观察组于出生5 h内即用奶瓶或鼻饲(口饲)喂服布拉氏酵母菌0.25 g,每天1次,连用5 d。每天监测两组新生儿胆红素动态变化情况。统计日龄1 d、2 d、3 d、4 d胆红素平均值。结果:两组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测定日龄1 d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日龄2 d时的胆红素均值为(11.28±2.88)mg/dL、日龄3 d时为(13.71±3.35)mg/dL、日龄4 d时为(14.68±3.41)mg/dL,观察组日龄2 d时的胆红素值为(10.07±2.22)mg/dL、日龄3 d时为(12.58±0.38)mg/dL、日龄4 d时为(13.52±2.23)mg/dL,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8.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生菌对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新生儿湿肺、新生儿肺炎发病率无影响(P>0.05)。结论:早期应用布拉氏酵母菌可以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和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对其他新生儿疾病发生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中重度贫血性黄疸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新生儿贫血性黄疸的误诊原因,为临床提供抢救的措施和机会。方法均为早期新生儿第1胎第1产、有急产、臀位产、巨大儿难产、或<2000g的早产儿,在出生后24~72h内进行性贫血性黄疸加重,实验室检查排除“ABO、RH、MN”血型不合及自身免疫性溶血疾病者,进行头颅CT、腹腔及实质性脏器B超检查。结果头颅CT阳性2例,分别为脑室内大量出血,硬膜下及蛛网膜下出血。B超示腹腔及实质性脏器阳性结果的11例,分别为肝右叶包膜下血肿4例,右叶肝脏胚胎瘤破裂伴腹腔积血1例,左肾包膜下血肿2例,右肾上腺血肿1例。右肾包膜下血肿1例,脾包膜下血肿2例。结论凡早期新生儿贫血伴有黄疸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者,头颅CT、腹部B超应列为常规检查,它对患儿的抢救成功将起到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间断蓝光照射联合妈咪爱及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69例采用间断蓝光照射联合妈咪爱及茵栀黄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设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只采用间断蓝光照射治疗的62例患儿资料,将其设置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研究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对照组为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蓝光照射联合妈咪爱、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联合光疗、抚触对新生儿黄疸胆红素水平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5月收治的84例黄疸新生儿,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蓝光+抚触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联合光疗+抚触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及临床症状等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黄疸消退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物联合光疗+抚触能够显著降低新生儿黄疸的胆红素水平,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清胆红素的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为预防、治疗冠心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奥林巴斯AU1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16例诊断为冠心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进行检测。并选取21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将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是防止冠心病的有效保护因子,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清洁灌肠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影响。方法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出生后24h内的黄疸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患儿仅给予常规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温生理盐水清洁灌肠。对两组患儿的排便次数及血清胆红素每日下降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儿每日排便次数为(4.31±1.58)次,血清胆红素每日下降值为(26.62±11.68)μmol/L;对照组患儿每日排便次数为(2.15±1.06)次,血清胆红素每日下降值为(17.43±3.45)μmol/L,两组患儿每日排便次数与血清胆红素每日下降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采用清洁灌肠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有效缩短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并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值,说明清洁灌肠疗法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较好,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茵栀黄注射液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茵栀黄注射液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新生儿病理性黄疸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观察两组皮肤黄疸及胆红素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85.7%和100%,对照组分别为57.9%和81.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7.74、8.47,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胆红素下降(146.00&#177;43.98)μmol/L,黄疸消退时间(5.3&#177;1.64)d,对照组下降(96.00&#177;46.13)μmol/L,黄疸消退时间(7.1&#177;2.15)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2.14、2.95,P均〈0.05)。治疗组6例出现轻度腹泻,未见其它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注射液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一定疗效,相对安全,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茵栀黄制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茵栀黄颗粒、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新生儿黄疸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为茵栀黄注射液组53例和茵栀黄颗粒组59例,测定患儿肝功能,观察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下降水平.结果:茵栀黄注射液组治疗3 d及5 d胆红素下降幅度分别为(105.7±48.4)μmol/L和(150.7±37.3)μmol/L,茵栀黄颗粒组治疗3 d及5 d胆红素下降幅度分别为(119.6±45.8)μmol/L和(139.6±35.6)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与茵栀黄注射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无明显差异,可以用口服制剂代替注射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茵栀黄加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O13年1-6月收治的5O 例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患儿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茵栀黄加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的血清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O. O5),但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O. O5);治疗前后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O. O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结论茵栀黄加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