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变化,我们对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1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纤溶酶原(PCG)、α2抗纤溶酶、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凝血及纤溶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与SA相比,UA及AMI患者t-PA活性,t-PA/PAI比值明显降低(P〈0.05),血浆PA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察48例老年肺心病人住院治疗前后血浆t-PA(纤溶酶原激活物)、PAI(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GMP-140(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SOD(赵氧化物歧化酶)、MDOA(丙二醛)的变化.结果发现肺心病急性加重期t-PA值下降,而PAI、GMP-140、MDA升高(P<0.01);病情缓解期t-PA回升,而PAI、GMP-140,MDA则下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虽SOD无明显玉米化,仍说明肺心病急性期有显著的血纤溶系统紊乱和血小板激活反应,形成高凝高粘滞血症及微血栓形成,加重肺循环阻力,恶化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这些与过氧化损伤相关,提示临床治疗时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浆前列环素(PGI2)及血栓素A2(TXA2)变化与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将发病24小时内入院的10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60例与未溶栓组44例;溶栓组连续3日测定外周血PGI2和TXA2的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和血栓素B2(TXB2)的浓度;并计算6ketoPGF1α/TXB2比值(K/T)。结果:溶栓血管再通组(42例)的6ketoPGF1α和TXB2水平均高于溶栓血管未通组(18例)和未溶栓组,以TXB2增加的幅度更大,表现为溶栓血管再通组K/T比值显著低于后2组(P<0.01);而溶栓血管未通组与未溶栓组间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另外,溶栓血管再通组中有再灌注心律失常者的K/T比值(0.77±0.07)显著低于无再灌注心律失常者(0.88±0.14,P<0.05)。结论:AMI时PGI2与TXA2平衡失调,其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冠状动脉再通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溶栓治疗时,使用药物纠正PGI2与TXA2平衡失调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我国老年人血液纤溶能力状态,对92位健康老人(72.0±8.6岁)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快速抑制剂(PAI~1)和血浆纤溶酶原(PLG)进行了测定并据此确定了参考值范围。tPA:680±160IU/L(420~940IU/L);PAI-1:11.96±1.56fU/L(8.91~15.01FU/L);PLG:107.2%±16.9%(74.1%~140.3%)。上述结果与年轻组相比tPA与PLG活性降低而PAI-1活性增高(P<0.001),说明老年人纤溶系统功能有明显减退。  相似文献   

5.
肺心病血液高凝状态的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检测103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小板活性和凝血、抗凝血、纤溶功能。结果表明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小板活性增强,βTG与PF4均明显升高(P<005)。血小板粘附性增强,vWF:Ag显著升高(P<001),Fn升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凝血功能增强,FⅧ:C显著升高(P<001),Fg显著升高(P<001)。抗凝功能减弱,ATⅢ下降(P<001),α1AT升高(P<005),α2MG无明显改变。纤溶功能减弱tPA下降(P<001),DD显著升高(P<001),但α2PI下降(P<005),PAI、PLG无明显改变。提示肺心病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但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冠脉)再通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4例AMI患者接受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为研究对象,再通组14例,未通组10例,于发病后3~4周在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或经皮穿刺冠脉内成形术(PTCA)的同时行X线左心室造影。结果:再通组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未通组(P<0.05);室壁异常活动积分未通组明显高于再通组(P<0.01),其中室壁瘤发生率再通组显著低于未通组,分别为7.14%与30.00%(P<0.05)。结论:监测LVEF及室壁局部运动是判断AMI时溶栓治疗使梗塞区冠脉再通效果的有效指标;AMI后及时有效的静脉溶栓治疗可缩小梗塞面积,改善左心功能,对改善AMI患者的近期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对其室壁瘤形成的影响。方法:对48例首次AMI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3周~4周进行左室造影检查。结果:获得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冠脉)再通组与未通组分别为25例和23例,冠脉再通组发生室壁瘤3例(发生率为12.0%),冠脉未通组发生室壁瘤10例(发生率为43.5%),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再通组左心功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0.61±0.11)明显优于未通组(0.51±0.12),P<0.05。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再通组(28.0%)低于未通组(56.5%)。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后梗死相关冠脉再通可显著降低室壁瘤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52例AMI溶栓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1)AMI患者入院即刻血浆ET水平即显著升高,第24小时开始下降,第15天仍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2)溶栓治疗后梗塞相关动脉(IRA)再通组,末通组及非溶栓组之间血浆EDT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3)梗塞后心绞痛(PIA)患者,其24小时、5天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无PIA患者。结论:ET是机体在严重缺血  相似文献   

9.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冠心病及恶性肿瘤等血瘀证的准确治则。观察124例血瘀证患者,与28例正常中老年作对照,以分析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PAI)的活性改变与临床病证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79例)与对照组比较,血浆tPA活性显著降低,PAI活性显著升高(P均<0.05);急性心肌梗塞组(15例)与对照组比较,血浆tPA活性高于其1.5倍,而PAI活性也明显增高(P均<0.05);恶性肿瘤组(30例)血浆tPA活性高于对照组1倍以上(P<0.05),而PAI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冠心病患者血浆tPA活性下降,PAI活性增高,纤溶活性普遍下降,血液趋于凝滞,临床应行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tPA和PAI的变化较复杂,随病程进展,在较短的时间后,纤溶功能下降需以较大灵活性辨证论治,随时更改药方。恶性肿瘤患者血浆tPA活性明显增高,纤溶功能亢进,血粘度下降,对恶性肿瘤的局部浸润和全身转移有促进作用,故中医治疗应慎用活血化瘀攻法而应以扶正祛邪为治则,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0.
栓体舒、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栓体舒(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rtPA)和尿激酶(UK)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溶栓疗效。方法:将AMI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38例,应用rtPA溶栓)和B组(42例,应用UK溶栓)。结果:2组冠状动脉(冠脉)血管总再通率为60.0%。A组与B组冠脉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3.6%和47.6%,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死率分别为5.3%和11.9%,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继发内脏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和14.3%,A组明显低于B组(P<0.01)。溶栓再通患者病死率(0)明显低于未溶通者(21.9%),P<0.01。溶栓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发病6小时以内溶栓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78.3%,明显高于6小时~24小时溶栓者(35.3%),P<0.01。结论:rtPA用于AMI紧急溶栓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UK,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机能改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20例健康人,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19例不确定型心绞痛(UA)与5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等患者,进行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酶原激活抑制物(PAI),纤溶酶原(PLG),α2抗纤溶酶(α2AP)纤维蛋白原(FG)与D-二聚体(D-Dimer)等指标的活性或含量的测定,结果:与健康人相比,UA和AMI患者发病时,t-PA活性及t-PA/PAI比值均明显降低(P值均〈0  相似文献   

12.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不同梗塞部位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治疗再通评价的意义。方法:对160例首次AMI患者随机分成尿激酶溶栓治疗再通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和左室后壁运动最小幅度(IVSA和LVPWA)、左室射血分数(EF)、二尖瓣E点至室间隔距离(EPSS)和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最大速度与E峰最大速度比(A/E)。结果:①溶栓治疗者再通率为58.82%(70/119)。②急性前壁心肌梗塞(AAMI)患者的LAD、EPSS和A/E在溶栓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1,P<0.01);溶栓再通组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③急性下壁心肌梗塞(AIMI)患者LVPWA溶栓再通组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再通组A/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④AAMI+AIMI患者EF在溶栓再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PS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溶栓治疗可限制梗塞面积,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左室功能。在梗塞部位上,前壁优于下壁,AAMI+AIMI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国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rtPA组31例及尿激酶(UK)组35例,分别应用rtPA及UK治疗。结果:心肌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rtPA组80.6%与UK组48.6%比较,P<0.05;4周住院病死率rtPA组0与UK组8.6%比较,P<0.05;而2组间出血发生率无差异。结论:小剂量rtPA治疗AMI血管再通率高,出血并发症少,可降低AMI早期病死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14.
高原肺水肿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纤溶系统改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HAPE)患者血液流变性、凝血及纤溶系统的 变化。方法:在海拔3700m对8例HAPE患者在治疗前和临床治愈后检测其血流变 指标、抗凝血酶 Ⅲ(AT-Ⅲ)及纤溶指标。结果:HAPE患者治疗前较临床治愈后全 血粘度、还原粘度、血浆粘度、血栓形成系数、红细胞聚集系数均显著升高(P<0. 05或0.001)。血栓素B2、vWF、纤维蛋白原、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物活性, D-dimier增高显著(P<0.05~0.001),6-酮-前列腺素F、AT-Ⅲ降低非常显著 (P<0.01)。结论:血液粘度增高,T× B2与 PGI2平衡失调,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功 能紊乱参与了HAPE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5.
采用ELISA法测定60例冠心病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浆D-二聚体(DD)的含量。结果显示:(1)急性心肌梗塞(AMI)组和陈旧性心肌梗塞(OMI)组血浆平均DD值分别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1)。(2)AMI组的血浆平均DD伍分别与OMI组、心绞痛组、隐性冠心病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5)。(3)冠心病组中共有38例血浆DD含量异常增高,其中58%为心肌梗塞患者。AMI组和OMI组血浆DD异常申分别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5,P<0.025)。提示心肌梗塞患者体内纤溶系统处于活跃状态。因此,血浆DD含量的测定可作为心肌梗塞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尤其是AMI患者血浆DD含量升高更为明显且阳性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AMI) 静脉溶栓再通对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把82 例AMI静脉溶栓的病人分为再通组48 例,未通组34 例,在AMI发病后(6±5.1) 月,用心脏彩超对不同部位室壁运动、室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 、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 等观察。结果:前壁心肌梗塞两组间室壁运动幅度、梗塞区的室壁厚度有显著性差异( P< 0.01), 而下壁心肌梗塞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左室形态与功能差异显著(P< 0.01)。结论:AMI早期再灌注可改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7.
血瘀证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的激活因子与组织型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冠心病及恶性肿瘤等血瘀证的准确治则。观察124例血瘀证患者,与28例正常中老年作对照,以分析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PAI)活性改变与临床病证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病组(79例)与对照组比较,血浆t-PA活性显著降低,PAI活性显著升高(P均〈0.05);急性心肌梗塞组(15例)与对照组比较,血浆t-PA活性高于其1.5倍,而PAI活性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栓体舒(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rt-PA)和尿激酶(UK)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溶栓疗效。方法:将AMI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38例,应用rt-PA溶栓)和B组(42例,应用UK溶栓),结果:2例冠状动脉(冠脉)血叫通率为60.0%,A组与B组冠脉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3.6%和47.6%,2组有显著性差异,病死率分别为5.3%和11.9%,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探讨脂质过氧化、一氧化氮、纤溶系统与慢性肺心病发生的关系。检测32例急性发作期与40例缓解期肺心病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tPA抑制物(PAI)含量。结果表明:肺心病急性期患者MDA、PAI显著高于肺心病缓解期患者及正常对照,而SOD、NO、t-PA低于肺心病缓解期患者及正常对照,差异具显著性(p<001);缓解期肺心病患者MDA、PAI高于正常人,而SOD、NO、t-PA低于正常人,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结果提示: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NO含量减少、纤溶系统的异常与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或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内源性一氧化氮(NO)和磷脂酶A2(PLA2)在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所致肺损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大黄对TNF、NO和PLA2的影响,探讨大黄防治肠源性肺损伤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肠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大黄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以125I标记小牛血清白蛋白(BSA)肺摄取指数作为评价肺损伤的指标,以髓过氧化物酶(MPO)作为评价多形核白细胞(PMN)在组织中聚集的指标,分别测定各组动物不同时间血浆、肺组织TNF含量,血浆(血清)、肺及小肠组织内源性NO含量及PLA2活性。结果:大黄可显著改善IR导致的低血压状态并明显抑制再灌注导致的肺MPO活性升高(P<0.01);抑制肠缺血和再灌注早期出现的血浆及肺组织TNF水平升高(P<0.01);抑制肠缺血期和再灌注期血清、肺及小肠组织PLA2活性升高(P<0.05或P<0.01)及再灌注期的内源性NO释放(P<0.05或P<0.01);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早期应用大黄能明显防治大鼠IR所致的肺损伤,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NF、内源性NO及PLA2等介质的释放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