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颈椎槽式钢板的内固定作用。方法:将60个成年杂种猪新鲜颈椎(颈2-7)标本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每组30例)。模拟下颈椎损伤及前路椎间植骨手术后,分别用下颈椎槽式钢板及AO钢板内固定。应用电子实验设备系统测试标本抗轴向拉伸,轴向正压、前屈、后伸、侧弯,扭转应力强度,记录承载力,绘出应力应变曲线,计算出变形率,两种钢板的承载力进行t检验,变形率进行卡方检验。结果:两种钢板的抗应力强度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下颈椎椎体槽式钢板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内固定作用与AO钢板相接近。  相似文献   

2.
两种颈椎前路带锁钢板的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颈椎前路带锁钢板螺钉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AO和Orion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脊髓型颈椎病和颈椎椎体肿瘤36例,随访7-24个月,观察各固定系统固定颈椎节段的稳定性、颈椎融合程度及相应的并发症。结果两种钢板螺钉系统固定颈椎节段后患者脊髓功能治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别(P=0.876),治疗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提高分数无显著性差别(P=0.698);植骨一期融合率无显著性差别(P=0.760),并发症出现率无显著性差别(P=0.819)。AO钢板系统固定螺钉打入角度较难控制,技术要求较高。结论AO与Orion颈椎前路钢板螺钉固定系统固定效果良好,后者更易操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Orion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系统与AO颈椎前路带锁钢板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 按手术方法分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R)组(42例)和AO颈椎前路带锁钢板(A)组(39例),术后对2组患者融合率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 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手术固定中颈椎病术后、颈椎间盘突出术后各2例不融合,颈椎骨折脱位术后1例不融合.AO颈椎前路带锁钢板中颈椎病术后、颈椎间盘突出术后各4例不融合,颈椎骨折脱位术后2例不融合.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系统中锁定不牢、螺钉拔出、螺钉进入椎间隙和钢板偏斜等并发症较AO颈椎前路带锁钢板低.结论 Orion颈椎前路钢板螺钉系统固定效果较AO钢板固定系统好,且操作更易.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带锁与非带锁颈椎前路钢板螺钉系统的即刻固定强度和抗疲劳强度。方法:采用CSLP和Orion两种颈椎前路带锁钢板与Acroplate非带锁钢板固定于新鲜颈椎椎节。带锁钢板测定锁定和非锁定状态;非带锁钢板测定单侧椎体皮质骨固定和螺钉穿透椎体前后侧骨皮质两种长度。测定其即刻固定强度,抗疲劳强度和钢板螺钉的抗拉出强度。结果:锁定状态的CSLP和Orion系统的即刻固定强度和抗疲劳强度均显著高于各  相似文献   

5.
颈椎前路动态钢板相比刚性固定钢板在促进载荷分享及减少对临近节段的影响方面存在优势,但以往的生物力学研究没有观察跟随载荷的影响。本研究应用跟随载荷于单节段颈椎椎体次全切手术的生物力学测试,评估其对不同前路钢板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15具新鲜冷冻人颈椎标本(C3~7)被随机平均分成刚性固定钢板组、平移动态钢板组、和旋转动态钢板组,在100 N跟随载荷及无跟随载荷下完成目标扭矩为2.0Nm的前屈、后伸、侧屈与轴向旋转测试。跟随载荷的应用与无压缩载荷相比减少了C4/6的ROM,增加了C3/4的ROM,增加了所有钢板前屈运动过程中的应力遮挡,但对平移钢板而言没有统计学意义。跟随载荷的应用相对增加了所有钢板的载荷遮挡与临近节段的运动,但同时增加了平移动态钢板相对其他钢板而言在载荷分享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1964年Bohler首次用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40多年来颈椎前路钢板系统发展迅速,其中1986年Morscher将颈椎前路AO带锁钢板(Cervical spine lockingplate,Cslp)应用于颈椎固定是具有创新意义的一步,经改进后该钢板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颈椎疾患,我院自2003年5月至2007年3月,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应用颈椎前路AO带锁钢板治疗颈椎疾患4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5例,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23~56岁,平均42·6岁,脊髓型颈椎病19例,颈椎骨折脱位16例,颈椎过伸型损伤7例,颈椎椎体肿瘤2例,结核1例,节段最高为C3、C…  相似文献   

7.
两种颈椎前路自锁钢板对维持脊柱稳定性的随访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罗飞  许建中  王序全  周强 《重庆医学》2005,34(7):986-987
目的观察Orion、Zephir两种颈椎前路自锁钢板对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我院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41例的患者术后进行12~36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结果 38/41例(92.7%)患者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1例Orion钢板螺钉松动,其余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Ⅰ期骨性融合.在最长36个月的长期观察中未发现融合椎体相临节段明显的退行性变及钢板下骨质疏松.结论两种椎前路自锁钢板均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能保证颈椎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分析颈椎前路固定术后两种锁定钢板(AO钢板、ORION钢板)应用的临床效果及特点。方法:采用AO、ORION钢板治疗43例颈椎病、颈椎骨折脱位、颈椎结核和颈椎肿瘤。结果:随访3-24个月,41例病人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植骨块也在术后3-6个月获骨性愈合。结论:AO和ORION钢板螺钉系统固定效果均可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有利于植骨块的愈合。而ORION钢板较AO钢板更易操作。  相似文献   

9.
笔者对GROSSE-KEMPF带锁髓内钉(G-K钉)和AO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进行比较.G-K钉通过股骨中轴线固定,所受应力小,固定为弹性固定,刺激骨折端骨痂生长,因此固定失败率低,骨折愈合率高.AO钢板为偏心固定,所受应力大,钢板弹性模量远远大于皮质骨,造成钢板下骨质疏松,因此易出现钢板折断或螺钉拔出、钢板松动,内固定失败.经动物试验证实:G-K钉固定血循环修复较AO钢板早.G-K钉是闭合穿钉,损伤小、感染率低,G-K钉去除后不会发生再骨折.AO钢板暴露范围广,感染率高.去除钢板后,钉孔处强度下降,可再骨折.G-K钉固定为暴露骨折端,可用于骨折局部软组织感染的病例,G-K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优于AO钢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设计一种新型可伸缩的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评价其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收集新鲜成人颈椎标本(C1-T1)6具,采用朱青安方法分别比较A、B、C、D、E组即完整组、破坏组、自体髂骨植骨加AO钢板固定组、自体髂骨植骨AO钢板及后路棘突钢丝固定组与椎弓根钉固定组在前屈(flexion)、后伸(extension)、左/右侧弯(1ateral bending)及左/右旋转(rotation)6种运动状态下角位移,评价其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 固定后3组脊柱受试单位在6个方向负载状态下的ROM较破坏组明显减少,3组内固定受试组均能达到有效的生物力学固定效果。但下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组比前路髂骨植骨AO钢板固定组更能减少生理载荷下的ROM(P〈0.05)。而前路髂骨植骨AO钢板及后路棘突钢丝固定组与下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间的ROM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新设计的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器械能提供有效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万仑  罗立君  胡豇  刘仲前 《四川医学》2002,23(5):447-448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带锁钢板螺钉系统临床应用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随访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脊髓型颈椎病和颈椎体肿瘤共42例,观察带锁钢板螺钉系统应用的并发症。结果:有关的并发症包括固定螺钉进入椎间隙、单一螺钉退出、钢板拔出等,共6例患者,多数与手术操作不当有关。结论:严格掌握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固定的适应症和熟练手术操作是预防其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颈椎前路手术钢板内固定适应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钢板内固定的适应证。方法:10例单一颈椎间盘突出症(包括外伤性单一颈椎间盘突出),2例局限性后纵韧带骨化症(一个椎节范围),1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9例,8例无脱位的下颈椎骨折(包括4例爆裂型骨折)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2例节段性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1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8例,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并行带锁钢板内固定。结果:共计45例手术中38例平均随访7.6个月,植骨于术后12~16周骨性融合者36例(钢板固定者15例获随访,均骨性融合)。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者29例。手术总有效率为94.7%(36/38),优良率为84.3%(32/38)。脊髓型颈椎病及OPLL 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8.4分上升至术后的13.9分。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节段性OPLL(2~3个节段)、不稳定的下颈椎椎体骨折(包括爆裂型骨折、半脱位、全脱位、韧带结构损伤)压迫脊髓者均宜行前路开槽减压、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单一颈椎间盘突出(包括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局限性OPLL(一个节段内),无脱位的下颈椎椎体骨折(压迫脊髓)可行颈前路单纯减压、植骨;若超过1个以上的椎体骨质切除较多时,宜加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13.
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快速检测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365例妇科门诊患者宫颈涂片进行了吖啶橙(AO)荧光染色法和直接免疫荧光(DIF)法检测沙眼衣原体(Ct)的对比观察。AO染色法与DIF法Ct检出率分别为22.2%和22.7%(p>0.05),总符合率97.8%。实验结果证实,AO染色法可靠、灵敏、简捷,易于掌握且经济。对人群Ct感染普查、初筛患者和某些病原微生物的鉴别诊断很有价值。该方法极适于基层单位推广使用,对Ct感染监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任云峰  熊鹰  赵烽  张仲子 《医学综述》2011,17(2):314-316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取髂骨植骨结合锁定型钢板系统内固定治疗颈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3月至2008年3月采用该方法治疗颈椎疾病34例,并进行12~24个月后随访。结果术前Frankel分级A-D级31例中,25例有1~2级的改善,6例无明显改善。植骨块融合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方法具有固定牢靠、植骨融合率高、手术操作简单、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治疗颈椎疾病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结合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取髂骨植骨或钛网植骨结合前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术治疗118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根据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随访颈椎标准X线片,测量融合节段Cobb角、融合节段椎体前缘高度(HAB)及后缘高度(HPB)并评估植骨融合情况;JOA标准评价神经功能情况。结果:随访6-32个月,平均19个月;3例出现钛网轻度沉陷,所有病例无内固定断裂、松动,末次随访骨融合率为100%;JOA评分,术前与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优良率为86.2%;术后Cobb角、HAB及HPB值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与术后即刻上述指标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结合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彻底,有效的矫正了颈椎畸形并达到坚固骨融合、重建稳定的目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正>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是骨科常见严重骨折类型之一,多因高能量冲击,骨质疏松或骨关节疾病诱发,约占全身骨折总例数5%~6%[1]。因合并移位、肩袖损伤,故骨科保守治疗方案肩关节功能改善效果不佳[2],无法满足临床需要。本研究观察常规AO钢板与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4年4月我  相似文献   

17.
颈椎前路椎管扩大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颈椎前路椎体撑开的安全性和椎管扩大的有效性。方法:采用下颈椎(C5)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颈椎前路椎体开槽撑开过程,分别施加80、120、160N荷载,采用静态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线弹性分析,观察应力分布与应变特征,并重建颈椎应变的截面轮廓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5有效应力主要集中在椎板近棘突处,椎板内外壁主应力方向不同。应变后椎管面积增加率最大,集中在椎管中央和侧方;壁椎管内壁径增加率最小,160N载荷下椎管内壁的变形率为1.77%。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撑开可扩大椎管,有效减小椎管内压应力,并提示在一分限度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在颈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颈椎后路手术中采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管内肿瘤、颈椎管狭窄症、颈椎骨折脱位共 14例。后正中入路 ,颈椎管内肿瘤及颈椎管狭窄症采用双侧椎板减压 ,颈椎骨折脱位根据情况复位 ,一侧或双侧椎板减压 ,采用Magerl法进钉 ,选用 3.5mm皮质螺钉 ,双皮质固定。结果 :随访 8个月~ 2年 ,平均 14个月 ,术后 3~ 5个月获得良好骨性融合 ,颈椎椎间高度无丢失 ,无螺钉松动及断钉现象 ,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颈椎侧块钢板固定术手术技术相对简单 ,固定节段短 ,力学强度好 ,适应证广 ,是颈椎后路手术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