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度致敏肾移植受者致敏氨基酸残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度致敏肾移植受者的致敏氨基酸残基。方法采用ELISA法连续测定85例高敏肾移植受者的HLA-Ⅰ类抗体特异性,并指定可能的抗体公共表位(氨基酸残基)。结果89.4%的高敏受者具有可指定的抗体公共表位;最常见的公共表位是:163E,142-145TTKH,127K,83R,71-74AQTD,163R,163L和41T。在连续监测过程中,抗体公共表位分析结果稳定,比抗体特异性鉴定能更准确地反映抗体谱。结论高敏受者的HLA抗体产生有明显的规律,对少数高频率高免疫原性氨基酸残基的致敏是高敏受者致敏的主要原因。对高敏受者进行抗体表位分析能够准确地预测可接受的供体抗原错配。  相似文献   

2.
杨波 《中国保健》2005,13(24):3-4
目的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PCR)对肾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82例肾移植受者的血清PRA进行检测.同时对120份血清分成四组包括首次移植术前及术后1个月,半年至1年肾功能稳定期病人,第一次尸肾移植失功恢复血透病人进行PRA检测.结果PRA阴性组受者移植术后排斥发生率为11.7%,阳性组受者平均PRA高达40.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首次移植术前A组阳性率15.4%,术后B组阳性率25.0%,肾功能稳定组(C组)PRA阳性率11.1%.而移植失功恢复血透者(D组)PRA阳性率达73.3%.结论PRA的检测是肾脏移植术前筛选致敏受者的重要指标,与肾脏移植后排斥反应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在高致敏受者肾移植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交叉反应组(CREGs)配型原则在肾移植高致敏受者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应用莱姆德细胞板通过补体依赖微量淋巴毒性试验检测受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应用单抗干板进行供受者HLA-I类抗原分型;应用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Micro-SSP)进行HLA-Ⅱ类基因分型;对14例高致敏肾移植受者采用交叉反应组配型原则选择供者,观察其供受者相配情况及移植效果。结果:按交叉反应组配型原则,供受者HLA CREGs DR0,1和2错配(MM)分别为4例(28%)、6例(44%)、4例(28%),无3-6错配;而按传统的HLA-A,B,DR抗原配型原则,其0,1,2,3和4MM,分别为1例(7%)、3例(21%)、5例(36%)和5例(36%),无4-6MM者,其中0-1错配仅有4例。肾移植术后仅有4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OKT3治疗逆转,所有受者术后肾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良好的HLA CREGs配型,可以显著提高供受者相配率,对减少致敏受者的排斥反应,提高移植肾存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1例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受者肾移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PRA阳性受者的肾移植效果,本文分析51例PRA阳性受者的肾移植术后近期并发症及人/肾1年成活率,并以同期161例PRA阴性受者作对照。结果表明,PRA阳性患者肾移植术后并发症多,人/肾1年成活率较低,实施肾移植术应慎重。  相似文献   

5.
陈花 《健康向导》2009,15(3):18-18
肾移植术后如何维持移植器官的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受体状况和供体质量对肾移植长期存活究竟有多大影响?诸如此类的问题十分常见,许多尿毒症患者都非常想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从以下内容获得一些关于供受体情况对肾移植效果影响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晏强  眭维国 《中国医师杂志》2005,7(11):1584-1584,F0003
良好的HLA配型对移植肾成功及长期存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传统配型HLA-A、B、DR位点O错配(MM)的绝佳肾移植效果已收到绝大多数学者的公认,但由于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布存在高度多态性,要在无关人群中找到两个HLA表现型完全相同的个体概率非常低,据美国国立网络器官分配中心(UNOS)统计,在1987-10~1995-08的12536例尸肾移植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肾移植患者应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对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低致敏患者和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阴性患者移植后10年生存率的差异。方珐通过对97例肾移植术前HLA配型结果的观察,将PRA阳性百分率在10.71%~32.14%的低致敏患者与PRA阴性患者分为致敏组和非致敏组,在肾移植10年后生存率是否有差异的随访比较。结果在97例尸体肾移植受者中,肾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百分率在10.71%~32.14%之间的有23例,占23.71%;另外,有74例移植术前为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阴性,占76.28%;目前移植肾10年后,有47例肾功能在正常范围内,其中,有8例肾功能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术前检测PRA为10.71%~32.14%,占28.57%;计算肾移植患者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和阴性所占百分率与肾移植术后10年肾功能正常的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和阴性所占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移植10年后,47例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其中,有8例PRA阳性检测为10.71%~32.14%的肾移植患者HLA-A、B、DR、位点6个抗原错配l~2个抗原;有20例PRA检测为阴性的肾移植患者HLA—A、B、DR、位点6个抗原错配1~2个抗原;有19例PRA检测为阴性的肾移植患者HLA_A、B、DR、错配3个或以上抗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HLA配型可提高移植肾的10年生存率,在良好的HLA配型的基础上PRA阳性百分率为10.71%~32.14%的低致敏受者与PRA阴性的受者10年生存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及其配体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对肾移植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的作用。方法随机采集2009年3月-2012年3月实行肾移植的45对供受者,采用PCR-SSP方法进行HLA-Cw和KIR基因分型,然后依据受者移植后移植肾功能恢复状态分为AR组(16例)和非AR组(29例),分析供受者HLA-Cw和KIR基因型、受者KIR/供者HLA-Cw组合型与受者术后肾移植发生AR反应的相关性,籍此研究KIR及配体HLA-Cw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结果在AR组中受者表达KIR2DL2/2DS2明显低于非AR组(P〈0.05);非AR组中供受者KIR2DL2/HLA-Cw1、2DL3/HLA-Cw1和2DS2/HLA-Cw1组合型的匹配几率明显高于AR组(P〈0.05)。结论特定的KIR基因(2DL2/2DS2)以及供受者KIR2DL2/HLA-Cw1、2DL3/HLA-Cw1和2DS2/HLA-Cw1组合型在异基因移植免疫应答中具有传导抑制信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HLA和交叉反应组配型在致敏受者肾移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致敏受者经严格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和交叉反应组(CREG)配型后行肾移植的效果。方法对82例群体反应抗体(PRA)水平较高的患者进行严格的HLA和CREG配型原则进行供、受者配型筛选,并辅助应用血浆置换和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结果本组移植的成功率90%(72/82),死亡率1%(1/82)。超急排斥、加速排斥和急性排斥及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分别为4%、6%、28%及21%。广泛致敏(PRA〉50%)、Ⅰ类抗体阳性、术后HLA抗体阳性和供体特异性抗体组其术后急性排斥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轻度致敏、Ⅱ类抗体阳性、术前HLA抗体阳性和供体非特异性抗体组(P〈0.01)。按HLA配型原则,供、受者0—1、2和3—4个位点错配分别为8例(10%)、20例(24%)和54例(66%);按CREG配型原则,供、受者0—1、2和3—4个位点错配分别为38例(46%)、26例(32%)和18例(22%),明显高于传统HLA抗原配型结果(P〈0、01)。适时应用血浆置换和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可明显降低PRA水平(p〈0.01)、预防和治疗急性排斥。结论致敏是影响移植肾存活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HLA配型和CERG配型可提高致敏受者肾移植的成功率。血浆置换和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的应用在致敏受者肾移植中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更好地识别造成移植肾排斥的特异性抗供者HLA的IgG类型同种抗体,将Flow-CDC方法应用于肾移植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方法对96例等候肾移植受者同时进行PRA、NIH-CDC和Flow-CDC实验,并观察了其中34例接受NIH-CDC阴性肾移植术的受者近期移植效果。结果Flow-CDC和NIH-CDC两种实验方法的阳性率[27·8%(42/151)和17·2%(26/151)]之间呈显著性差异(2=14·06,p<0·001)。另外,PRA阴性受者其NIH-CDC和Flow-CDC均为阴性,阴性吻合率100%;在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34例受者,其中20例PRA阴性受者接受了NIH-CDC和Flow-CDC均阴性供肾,移植后未发生排斥,移植肾功能迅速恢复;13例接受NIH-CDC和Flow-CDC均阴性供肾的致敏受者中,1例发生急性排斥经治疗后逆转,12例无排斥移植肾功能良好;1例PRA阳性再次移植受者接受了NIH-CDC阴性而Flow-CDC阳性的供肾,移植后第2d出现少尿,第10d切除移植肾。结论Flow-CDC方法是一种能够识别具有补体结合能力的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的交叉配型技术,比经典的NIH-CDC方法具有更敏感,可标准化,快速等优点,对预示肾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方面更具有前瞻性。  相似文献   

11.
1990年美国器官分配联合网(UNOS)制定了应用于肾移植的HLA(HLA)六抗原无错配标准(Zero HLA-A,B,DR,Anti-gen Mismatch,0Ag MM),按0Ag MM标准选择移植供受者的肾脏移植获得了理想的肾存活率[1].但由于HLA系统具有高度多态性,目前A抗原特异性达86个,B抗原185个,DR特异性高达197个[2].如此近500个抗原特异性的排列组合,使得在无关供者中找到六抗原无错配的供肾十分困难,临床实际应用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早在90年代初,许多临床研究发现:同样是供受者HLA错配,有些错配明显影响移植物存活,而有些错配并无显著影响甚至有益.因而提出“有益错配、中性错配和有害错配”之分的假说[3].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更为实用、临床可行的配型策略.1996-03,Terasaki提出了新的配型策略HLA氨基酸残基配型(Res M),又称交叉反应组配型(CREG),并于第11届国际临床器官组织相容性会议上一致通过,该配型策略可以提高组织配型的配合率,使其能够更广泛的适合于临床的需要[4,5]。1标准及方法氨基酸残基配型标准是根据1996年Terasaki等[6]提出的I类R...  相似文献   

12.
HLA-Ia在正常肝细胞表面分布极少,但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时,其在肝细胞表面的分布呈现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且干扰素的疗效常和这种变化趋势密切相关。本文就HLA-Ia在肝细胞表面增高的机制以及和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生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肾移植术前血液透析导致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抗体产生的几率及分布特点。 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肾移植前无致敏史患者血清样本共169例,应用Luminex 200检测平台及相应试剂检测抗HLA抗体,并进行分析。 结果经血液透析的169例患者中,64.50%(109/169)的患者产生抗HLA抗体;随着血液透析时间的延长,抗HLA抗体产生的阳性率增加,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6.009,P>0.05);共检出186个抗HLAⅠ类抗体,158个抗HLAⅡ类抗体;抗HLAⅠ类抗体中,以抗-A11、A25、A66、A80、B8、B75、B76和Cw17出现的频率较高,抗HLAⅡ类抗体中,以抗-DR4、DR51、DR52、DR53、DQ2、DQ4、DQ6、DQ7、DP1、DP5、DP11和DP13出现的频率较高。 结论无致敏史肾移植术前患者经血液透析治疗后体内会产生抗HLA抗体,血液透析可能是致敏的另一个因素,临床上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4.
人的所有特征和疾病几乎都与人的基因组相关,在人类个体之间,约有四千分之一的DNA序列不同,这些不同导致了人们对许多疾病易感性的不同,也影响了个体对同一治疗的反应不同。HLA是Human Leukocyte Antigen的缩写,即人类白细胞抗原,存在于人体的各种有核细胞表面,在不同种族、不同个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Ion Torrent S5平台评价Type Stream Visual (TSV)软件应用于HLA基因分型结果指定的情况。方法 采用All Type NGS测序试剂盒在Ion Torrent S5平台上对364例标本检测HLA-A、HLA-B、HLA-C、HLA-DRB1、HLA-DQB1基因型。对HLA-DRB1位点纯合子标本采用PCR-SSO流式磁珠法复核HLA-DRB1基因。对外显子区域碱基存在报警的标本采用PCR-SBT法复核。使用TSV1.3. 0软件指定NGS法的HLA分型结果,直接计数法统计分析每个位点的各类报警情况。结果 364例标本HLA-A、HLA-B、HLA-C、HLA-DRB1、HLA-DQB1位点结果中,至少有一个等位基因报警的组合有1 193对,占总数的65.55%。共计18对等位基因组合报警存在外显子区域碱基错配,经PCR-SBT方法复核仅发现2例为真实的错配,其他16例为NGS错误的判定。发现2例标本NGS法结果分别在HLA-B和HLA-DRB1位点中判定出现偏差。HLA-DRB1位点纯合子标本NGS法与PCR-SSO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相关性被诸多医疗专家所关注。本文就HLA基因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归纳,探讨HLA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疫苗免疫反应和不良反应关系,总结不同HLA基因对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的相关机制,为不同HLA人群乙型肝炎疫苗的个性化疫苗接种提供科学依据,现就HLA基因概况、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疫苗应答效果及其相关机制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抑制肾移植手术中炎性反应及对手术后早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6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例。试验组于血管吻合开始后加0.2mg/kg的氯胺酮静脉注射,对照组则在同一时间点加0.9%氯化钠2ml。分别于血管吻合开始前(T1)及动脉开放后5min(T2)、30min(T3)、60min(T4)测TNF-α、IL-6。手术后第1、2、3、6天检测血肌酐和尿素氮并记录尿量。结果动脉开放后血TNF-α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血IL-6随动脉开放上升,T4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手术后第6天试验组血肌酐、尿素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尿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通过抑制TNF-α、IL-6等,改善了肾移植手术后早期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抑制肾移植手术中炎性反应及对手术后早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26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例.试验组于血管吻合开始后加0.2 mg/kg的氯胺酮静脉注射,对照组则在同一时间点加0.9%氯化钠2 ml.分别于血管吻合开始前(T1)及动脉开放后5min(T2)、30min(T3)、60min(T4)测TNF-α、IL-6.手术后第1、2、3、6天检测血肌酐和尿素氮并记录尿量.结果 动脉开放后血TNF-α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血IL-6随动脉开放上升,T4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手术后第6天试验组血肌酐、尿素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尿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通过抑制TNF-α、IL-6等,改善了肾移植手术后早期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联合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s HLA-G)水平在预测习惯性流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2月在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产检的有习惯性流产史的早期妊娠孕妇42例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无自然流产史早期妊娠孕妇4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定量检测两组样本血清中的ACA、IL-10及s HLA-G水平,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中的ACA、IL-10及s HLA-G水平用于预测习惯性流产的价值。结果试验组的血清AC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L-10及s HLA-G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习惯性流产患者血清ACA联合IL-10及s HLA-G水平预测习惯性流产的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血清ACA、IL-10及s HLA-G水平单独预测习惯性流产的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结论检测早期妊娠患者血清中的ACA、IL-10及s HLA-G水平对习惯性流产的预测有一定价值,密切留意有流产史孕产妇的血清ACA、IL-10及s HLA-G水平,并及时对存在习惯性流产风险的孕产妇进行干预,有助于预防习惯性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DQA1和-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乙肝)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52例慢性乙肝患者、30例急性乙肝患者和106名正常人的HLA-DRB1、-DQA1和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HLA-DRB1*0301、-DQA1*0501和-DQB1*0301在慢性乙肝患者组的等位基因频率(17.31%、25.96%、35.5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67%、13.36%、18.87%),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X_1~2=12.3068,P_(c1)=0.0074;X_2~2=9.2002,P_(c2)=0.0157;X_3~2=15.5938,P_(c3)=0.0075)。HLA-DRB1*1101/1104和-DQA1*0301在慢性乙肝患者组的等位基因频率(0.96%、14.42%)明显低于急性乙肝患者组(13.33%、3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X_1~2=11.9206,P_(c1)=0.0145;X_2~2=8.7396,P_(c2)=0.0167)。结论 HLA-DRB1*0301、-DQA1*0501和-DQB1*0301与慢性乙肝患者的易感性密切相关,HLA-DRB1*1101/1104和-DQA1*0301与慢性乙肝的抗性密切相关,说明宿主的HLA-Ⅱ类基因是决定乙肝病毒感染转归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