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源于我科2013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317例,选择其中并发胃瘫综合征者62例作为研究组,再根据1:3配对的方法选取与研究组患者一般状况类似的未并发胃瘫综合征者186例作为对照组;通过Pearson单因素分析及相关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的探究。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推测与胃瘫综合征相关有9个因素;进行胃瘫综合征相关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个因素与术后胃瘫发生相关性强。结论:针对临床危险因素,胃大部切除术后应采取术前治疗幽门梗阻、调节积极情绪、采用B-I术式及减少手术进程等措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诊治的8例PGS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PGS发生率1.43%,5例术后8~14天恢复正常,2例术后15~20天恢复正常,再手术的l例于术后23天恢复正常。结论 PGS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X线钡餐检查和胃镜检查有利于本病的诊断,采取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可能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2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全部经保守治疗后胃功能恢复。结论PGS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取多措施非手术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应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在鄂州市第三医院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找到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的胃瘫综合征的方法。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11年7月在该院接受胃大部切除术的623例患者的临床信息,通过胃镜实验,诊断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患者,并分析其临床特点,通过分别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和开放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后检测胃肠功能恢复状况。结果胃瘫综合征发生是由多种因素诱发,患者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毕Ⅱ式胃肠吻合较毕Ⅰ式更易发生。结论胃瘫综合征是由多个因素导致的;X线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营养支持和胃肠动力药物等非手术治疗有效,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诊治的22例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保守治疗(8~11)天后恶心、呕吐、腹胀痛等征状开始缓解,(21~37)天胃肠功能恢复,22例患者全部痊愈,平均(28.34±5.21)天出院,无1例患者再次手术。结论:胃大部切除术胃瘫综合征患者根据胃造影、临床表现以及胃镜可以诊断,以综合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6.
张一峰  王爱东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076-1077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PG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以机械性梗阻行开腹手术,1例术后小肠瘘,经胃空肠造瘘肠内肠外营养治愈,其余17例均行保守治疗,15天~42天内胃肠功能恢复。结论 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可靠的方法,耐心的非手术综合疗法是治疗PGS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0年1月—2010年1月诊治的5例PGS进行分析。结果:本组PGS发生率1.42%,3例术后(8~14)天恢复正常,1例术后(15~20)天恢复正常,再手术1例于术后23天恢复正常。结论:PGS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X线钡餐检查和胃镜检查有利于本病的诊断,采取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8.
张一峰  王爱东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4):1076-1077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PG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以机械性梗阻行开腹手术,1例术后小肠瘘,经胃空肠造瘘肠内肠外营养治愈,其余17例均行保守治疗,15天 ̄42天内胃肠功能恢复。结论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可靠的方法,耐心的非手术综合疗法是治疗PGS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2月施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残胃胃瘫综合征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PGS组与非PGS组在年龄、性别、低蛋白血症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GS的发生率与年龄、性别、低蛋白血症无明显相关性.PGS组与非PGS组在胃肠吻合方式与术前流出道梗阻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GS的发生率与胃肠吻合方式和术前流出道梗阻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在术前流出道梗阻、胃肠毕Ⅱ式吻合的病人中发病率较高,患者经过6周的非手术治疗后,多数可以缓解恢复,从而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发生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1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胃瘫11例,发病率5.1%,所有病人均予保守治疗治愈出院。结论:术后残胃及近段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胃瘫的主要原因。采用促胃肠动力药可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对胃大部分切除术后11例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瘫临床表现为胃潴留,而无明显腹痛,大多数肛门排气正常。消化道造影可见胃蠕动差,胃镜检查吻合口通畅,均发生于术后4~14d。病人经保守治疗,69%于术后2周内治愈,37d内全部治愈。结论术后胃瘫的发生往往是综合因素所致,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排除存在机械性梗阻后应积极采取非手术治疗,尤其是胃肠动力促进剂的应用,再次手术应谨慎。  相似文献   

12.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正春  吴春林 《河北医学》2007,13(5):584-586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对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18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胃瘫18例,均发生于术后4~10d.病人经保守治疗,69%于术后2周内治愈,35d内全部治愈.结论:术后胃瘫综合症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继发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易与机械性梗阻混淆,延长术后恢复时间及治疗费用.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采用保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再次手术应谨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胃瘫发生率占同期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4.6%(11/238),均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不需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6例术后胃瘫患者,经保守治疗,均治愈出院,无一例需再行手术,其中4例15d内痊愈,9例20d内痊愈,3例25d内痊愈,平均痊愈时间18.2d。结论术后胃瘫综合症容易与机械性梗阻相混淆,其主要的诊断方法为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采用保守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胃癌远端胃术后残胃胃瘫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远端胃术后残胃胃瘫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胃癌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D^2+)手术患者618例的临床资料。以手术后是否发生胃瘫为因变量,进行χ^2检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发生胃瘫4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在16个因素中与女性、糖尿病史、围手术期高血糖、术前营养状况不良、焦虑、术后第2天低蛋白血症、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干及术中置营养管鼻饲流质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与女性、围手术期高血糖、焦虑、术后第2天低蛋白血症、术中置空肠营养进流质、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干有关。结论女性、围手术期高血糖、焦虑、术后第2天低蛋白血症为术后胃瘫的危险因素;而术中置营养管鼻饲流质、术中保留迷走神经为术后胃瘫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症(PGS)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994年1月~2006年5月出现的22例PG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本组PGS发生于术后5~7 d.经非手术治疗后,21例治愈,1例因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死亡.结论 PGS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诱发.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采用非手术疗法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7-2010年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表现和诊治过程。【结果】29例患者进行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治疗,并应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非手术治疗后,均于1~5周内治愈。【结论】PGS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和胃肠道造影有利于本病的诊断,综合保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应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预防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术式、种类、手术操作和预防。结果 46例患者中34例行BillrothⅡ式,12例为BillrothⅠ式。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2例、胃肠吻合口破裂2例、吻合口出血8例、梗阻14例、碱性反流性胃炎13例、残胃胃瘫4例、倾倒综合征3例。2例死亡,其他治愈。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包括术式、手术操作、术前准备、术后处理等方面,其中术式和操作是预防重点,术前营养状态、术后处理为预防的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切除术后胃轻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06/2012年行择期胃癌根治术的612例患者资料,将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毕Ⅰ/毕Ⅱ)、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TNM分期、肿瘤大小、伴糖尿病、伴神经系统疾病、围手术期精神药物使用,作为临床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PGS的分布与临床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患者治疗前后采用总症状评分(total symptom score,TSS)比较。结果 612例中有41例出现PGS表现,发生率为6.7%。患者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腹胀,早饱,腹痛。胃镜检查能顺利通过吻合口,未见机械性梗阻征象。核素标记餐(99 Tcm-DTPA标记混合餐)胃排空显像证实胃排空延迟,性别、伴糖尿病、伴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精神药物使用与PGS显著相关。所有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均治愈。结论术后胃轻瘫由多因素导致,胃镜检查与胃肠道造影是重要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