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提高对儿童椎管内脓肿的早期认识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2015年收治的3例儿童椎管内脓肿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 3例椎管内脓肿患儿,其中2例位于硬脊膜外,1例位于脊髓内.症状有发热、疼痛、肢体无力、感觉异常及大小便失禁.例1因先天性皮毛窦合并皮样囊肿继发脊髓内感染;例2有外伤病史,考虑血源性感染致硬脊膜外脓肿;例3原因不明,仅术后病理证实为硬脊膜外脓肿.3例患儿手术前后均给予抗生素治疗,并根据病情特点予个体化手术治疗.前2例行术中冲洗,清除脓肿并外引流,例3予完整切除病变并椎管减压,未予引流.其中例2患儿予激素冲击治疗,双下肢无力症状较术前有所改善.经及时治疗,2例硬脊膜外脓肿患儿痊愈出院;脊髓内脓肿患儿好转出院.结论 儿童椎管内脓肿临床少见,病情进展快,提高早期诊断率是提高该病治疗效果的关键;早期个体化手术配合有效、足量、足疗程抗生素治疗效果良好,病情发展至晚期时治疗效果差;激素冲击治疗可短期改善患儿症状.  相似文献   

2.
儿童硬脊膜外血肿(spinalepiduralhematoma,SEH)首次病例报告是Jackson在1869年完成的,其发病率低,目前国内外报道儿童硬脊膜外血肿仅有百余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开门椎管成形、重建椎管后部结构治疗儿童颈胸段椎管内髓外良性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1998年5月至2012年5月,应用单开门掀起椎板、显微切除椎管内髓外肿瘤、椎板棘突复合体原位复位重建椎管后部结构的方法治疗儿童颈胸段椎管内髓外肿瘤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1岁8个月~13岁,平均8.2岁;病程3个月~2年.影像学显示:肿瘤长度0.8~4 cm,占据1.5~4个脊髓节段.肿物偏向左侧12例,右侧10例,居中6例.结果 随访12个月~5年,平均32个月.手术部位颈段19例、胸段9例,椎板开门数2~5个,平均2.5个.平均手术时间86 min (75~146 min),术中平均失血128ml(85~356ml).所有病例均行X线片检查,未见脊柱侧凸、后凸畸形及失稳征象,23例复查CT显示复位的椎板棘突复合体无内陷、移位,28例复查MRI见椎管内肿瘤无复发,无椎管狭窄、黄韧带和硬脊膜增厚.脊柱曲度的变化:颈椎病例中颈椎曲度由术前的(17.8±8.4)°减少为术后12个月时的(16.1±7.8)°,手术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胸椎病例局部Cobb角由术前的(11.6±3.8)°增加至术后12个月时的(12.5±4.6)°,手术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开门稚管成形、重建椎管后部结构治疗儿童颈胸段椎管内髓外肿瘤,对椎管内髓外肿瘤的暴露及切除效果满意的同时,保存了一侧椎板的连续性,椎板棘突韧带复合体复位后恢复了脊柱的原有解剖结构,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小,可避免术后儿童发育过程中脊柱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椎管内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8月我科收治的4例儿童椎管内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其中颈胸段1例,胸腰段3例.临床表现3例患儿出现运动障碍,1例有感觉障碍,1例有小便失禁,1例有根痛表现.4例患儿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其中2例囊肿节段小于3个椎体的采用椎板切除+囊肿切除术,2例囊肿节段大于3个椎体的采用椎板成形+囊肿切除术.结果 4例患儿术后均恢复良好,除1例患儿术后随访1年下肢仍有轻度乏力外,其余临床症状均消失,恢复学习.随访1~9年均未见囊肿复发,复查脊柱三维CT未见脊柱畸形的发生.结论 儿童椎管内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是一种少见疾病,外科手术治疗能获得满意的结果,椎板成形术能够减少囊肿节段过长的患儿术后脊柱畸形的发生.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spinal extradural arachnoid cysts (SEACs) in children. Methods Four children with SEAC from were admitted to our department between January,2001 to August,2009. One SEAC was located at the cervicothoracic spine whereas the other three were found in the thoracolumbar spines. All cases were treated by surgery.Two children underwent the laminectomy for resection of the SEAC, which occupied less than 3 segments. SEAC, spreading more than 3 segments in the remaining cases, were treated by laminoplasty and en bloc resection. Results Postoperatively, the children had good recovery and resumed school. Followup of 1 to 9 years revealed no recurrences. The three-dimensional CT spine did not demonstrate any spine deformity in follow-up study. Conclusions SEACs in children are rarely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Excision of the SEAC result in a favorable outcome. The larninoplasty can reduce spinal deformity in patients with the long segment SEAC.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儿急性外伤性双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形成机制,探讨其早期诊断要点及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21例小儿急性外伤性双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21例患儿年龄4个月~16岁,平均年龄6.88岁。其中双侧跨中线单个血肿5例,双侧不同部位2个及2个以上血肿16例。首次头部CT检查发现双侧血肿12例,另外9例通过复查发现迟发性血肿。患儿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3~15分8例,9~12分11例,≤8分2例。手术治疗8例,其中行双侧手术7例,单侧手术1例;保守治疗13例。除1例死亡外,余患儿均恢复良好。结论一侧硬膜外血肿开颅手术后对侧迟发硬膜外血肿较难早期发现,易导致预后不良,动态CT扫描可及时发现双侧硬膜外血肿并观察到血肿的变化;小儿双侧硬膜外血肿早期发现并及时采取个体化治疗方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破硬外血肿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31例儿童硬膜外血肿分别采用保守治疗、钻孔引流及开颅血肿清除,观察疗效。结果 保守治疗14例恢复良好;钻孔引流9例,1例轻残;开颅血肿清除8例,3例轻残,1例死亡。结论 儿童硬膜外血肿尽量保守治疗,必须手术者是最好选择钻孔引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脊髓脊膜膨出( MMC)的手术时机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MMC患儿的临床资料.男38例,女44例;年龄1d ~7岁,平均1.4岁.MMC位于腰、骶部75例,位于颈椎部5例及位于胸椎部和胸腰部各1例,患儿均经相应部位X线正侧位片和MRI确诊,术前常规均行体感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等相关神经电生理检查,全部患儿予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均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8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 ~ 12个月,随访期复查患儿症状缓解,其中治愈28例,好转45例,无变化5例,恶化4例,总有效率89.1%.结论 常规脊膜膨出切除、椎管扩大探查、脊髓栓系松解和脊膜修补术是MMC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前路手术短节段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段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总结分析其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行前路手术矫形治疗的62例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段脊柱侧弯.胸段特发性脊柱侧弯39例,术前Cobb角45°~75°(平均53.6°);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弯23例,术前Cobb角43°~72°,平均51.7°.术前均进行详细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估.胸段脊柱侧弯患儿均行肺功能测定,对于最大肺活量小于50%的患儿行吹气球等肺功能锻炼达手术要求.按影像学资料拟定同定节段及融合范围.结果 62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胸段脊柱侧弯平均融合4.2个,Cobb角矫正至术后的3°~18°,平均8.5°,平均矫正率为84.1%;腰段脊柱侧弯平均融合4.5个,Cobb角矫正至术后的1°~16°,平均7.9°,平均矫正率为84.7%.发生自发性血胸1例,交感神经损伤8例,医源性平背畸形1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例.结论 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段脊柱侧弯经前路短节段同定可取得良好的矫形效果,充分的术前计划及认真的术中操作可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自发性颅内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2~2002年收治的29例颅内自发性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患儿中脑动静脉畸形18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Moyamoya病2例,原因不明者5例。经治疗痊愈19例,轻残5例,中残3例,死亡2例。结论脑血管畸形是儿童自发性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CT、MRI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可辅助诊断;血肿清除加病灶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TCS)手术疗效的因素,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法。方法TCS患儿麻醉成功后,取俯卧位沿脊柱后正中切口,切口上界至病变上端正常解剖结构处,下界至栓系终端病变(在骶尾部附着处),打开骨性椎管暴露硬脊膜,脑膜剪剪开硬膜,切除病变,分离出马尾神经,松解脊髓圆锥,再游离终丝。最后完整修补缺损硬脊膜,选择性切断增粗变短的终丝,以达到解除脊髓栓系、降低脊髓张力的目的。结果40例TCS患儿经手术治疗后,治愈24例,排便、排尿等功能恢复正常;好转9例,排尿、排便功能及肢体病变1项明显改善;症状恢复缓慢5例,术后随访期间,排便、排尿等功能恢复与术前症状一致;2例因骶神经发育不全而术后无变化2例,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本组完全松解26例,总有效率为60.71%;部分松解12例,总有效率为31.58%;未松解2例,有效率为0。结论准确的诊断、采取正确的手术方式尽早手术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治愈儿童TCS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儿童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胶质细胞病(GFAP-A)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自身免疫性GFAP-A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患儿,10岁2个月。以发热起病,病程早期出现呼吸困难、尿储留,其后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及惊厥。脑脊液及血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阳性。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双侧丘脑及基底节病变。脊髓平扫加增强示胸段部分脊膜及部分神经根线状强化。患儿最终确诊为GFAP-A,予以丙种球蛋白及激素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GFAP-A可以脑膜脑炎伴或不伴脊髓炎起病,MRI示脑膜脊膜强化、多发高信号病灶、血管样放射强化,抗体检测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隐性脊柱裂中背部皮肤窦道引起硬脊膜内脓肿原因,以及如何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方法:本组6例,年龄1-4岁,均为皮肤窦道伴椎客内皮样囊肿继发脓肿形成,诊断领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手术行囊肿剥离及窦道切除,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6例患儿中,3例脊髓发育正常患儿,术后2例神经功能恢复正常,1例明显好转;3例脊髓低和,1例双下肢功能恢复,大小便失禁无明显好转,另2例神经功能无明显改善。结论:先天性脊部皮肤窦道可伴有硬脊膜下或髓内皮样囊肿,并感染形成脓肿,因此,对于中枢感染,应及时检查有否背部皮下窦道以及相应的椎管内病变,以利于及时手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小儿隐匿性阴茎25例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隐匿性阴茎的诊断及手术方式,提高的对该病的认识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儿童隐匿性阴茎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经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恢复了良好外观,经随访4月~1年7月,阴茎显露均满意,外观满意,无阴茎水肿、皮肤缺血、血肿、勃起疼痛等并发症。结论 严格区分真性隐匿性阴茎与埋藏阴茎、小阴茎、包皮过长,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儿童外伤性支气管断裂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报告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并对早期诊断作出评价。方法:对11例儿童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急诊剖胸探查发现有支气管断裂3例,8例于伤后8~25小时手术。支气管重建10例,全肺切除1例。结果:术后均恢复良好。支气管重建组除1例失访外,9例远期效果满意。结论:早期诊断与及时手术是治愈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伤所致儿童单纯性十二指肠壁内血肿的临床病程、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8例外伤所致单纯性十二指肠壁内血肿患儿临床资料,年龄6~12岁,均有腹部外伤史,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隐痛,渐进性胆汁性呕吐。分析其壁内血肿形成的可能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案。结果术前上消化道造影均显示十二指肠降段或水平段部分或完全性梗阻;上腹部增强CT显示十二指肠壁内血肿。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6例经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单纯性十二指肠壁内血肿起病较隐匿,根据上腹部外伤史、渐进性胆汁性呕吐及影像学检查多可明确诊断。建议首选保守治疗,若保守治疗3周无效可行手术探查,必要时行十二指肠近端与空肠旁路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儿童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例儿童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6例均有肢体活动障碍,4例伴有神经根性疼痛,5例感觉障碍。囊肿位于颈段4例,胸段2例。MRI检查表现为稍长T1、长T2均匀信号。5例作全切或大部切除术,1例行部分切除术。5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儿童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是少见的先天性疾患,多发生于颈段椎管硬膜下脊髓腹侧。MRI是有效的检查工具。早期诊断和显微手术是治疗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肺囊性病变的诊断、手术时机和方式.方法 对儿童先天性肺囊性病变2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9例,女9例;年龄1~12岁,平均5.4岁,其中1~5岁11例.先天性肺囊肿21例,其中支气管源性囊肿13例;肺源性囊肿6例;混合型2例.肺隔离症7例.术前诊断主要依靠胸部X线片和CT,术前确诊21例,其中先天性肺囊肿17例,肺隔离症4例.术前误诊7例,误诊率25%,其中误诊为肺脓肿、纵隔占位各2例,气胸、肺大疱、支气管扩张症各1例.行肺囊肿摘除术 3例,肺段切除术2例,肺叶切除17例,其中2例为急诊手术,隔离肺切除4例,双肺叶、肺叶加肺段切除术各1例.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随访1~5 a,患儿生长发育及活动正常.结论 儿童先天性肺囊性病变误诊率高,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确诊后应尽早手术,手术疗效满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颅脑外伤是儿童致伤残的重要原因,其发生发展的规律除和成年人有相似之处外,尚有其特殊性[1] 。我院自1986年1月至2 0 0 3年2月共收治2 14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儿,本文就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2 14例,男139例,女75例。0~2岁2 4例,3~6  相似文献   

19.
儿童自发性颅内出血2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自发性颅内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2~2002年收治的29例颅空自垄性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患儿中脑动静脉畸形18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Moyamoya病2例,原因不明者5例。经治疗痊愈19例,轻残5例,中残3例,死亡2例。结论脑血管畸形是儿童自发性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CT、MRI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可辅助诊断;血肿清除加病灶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半脂肪脊髓脊膜膨出为脂肪脊髓脊膜膨出的特殊类型。我科自 1999年 ,收治 2例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 1:女 ,4个月。出生时即发现腰骶部正中偏左有一脂肪瘤 ,有增大趋势。脊柱轻度侧弯 ,左下肢活动障碍 ,肌力Ⅲ级 ,左足跟腱松。脊柱MRI提示 :腰骶部脂肪脊髓脊膜膨出伴脊髓纵裂 (图1)。手术可见L5以下椎管左侧缺损 ,脊膜向左侧膨出 ,表面覆盖大量脂肪。L5以下脊髓一分为二 ,右侧一根在椎管腔内 ,左侧一根疝出到膨出的脊膜囊内 ,与囊壁粘连、牵拉。S12 处硬脊膜囊内有一骨嵴 ,与脊髓纤维粘连。手术将疝入膨出脊膜囊内的脊髓分离下来 ,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