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儿女,2岁,因咳嗽4天,无尿2天,昏迷1天,于1999年2月3日入院。患儿入院前4天因受凉出现咳嗽、流清涕,体温不高,家长自行喂服复方新诺明治疗,每日3次,每次1片,先后服用4次,患儿咳嗽无减轻,尿量逐渐减少,入院前2天开始无尿,入院前1天患儿昏迷不醒,在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病情无好转,逐转入我院。 入院体检:T 36.8℃,P 128次/分,R 40次/分,BP 11/7 kPa昏迷状态,压眶反应阴性。双瞳孔等大等园,对光反射迟钝。颈部轻度抵抗。双肺可闻及喘鸣音及小水泡音。腹软,肝右肋下3cm、剑下3.5cm,质软。移动性浊音阴性。膝腱反射减弱,巴氏征阴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5×10~9/L,中性0.72、淋巴0.28;红细胞4.2×10~(12)/L,血红蛋白120g/L。肌酐486.2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联合测定抗CCP抗体、抗AKA抗体及抗RA33抗体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价值。方法:收集近期于本科诊治的64例RA患者,设定为RA组;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7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的抗CCP抗体、抗AKA抗体及抗RA33抗体单独检测结果与联合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RA组抗CCP抗体、抗AKA抗体及抗RA33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三种抗体单独与联合检测对RA敏感性从高至低分别是:抗CCP抗体54.7%(36/64)、抗AKA抗体48.4%(31/64)、抗RA33抗体42.2%(27/64)、联合测定39.1%(25/64);特异性从高至低分别是:联合测定93.8%(47/64)、抗CCP抗体85.9%(55/64)、抗RA33抗体81.2%(52/64)和抗AKA抗体73.4%(60/64),联合检测阳性比例与单独测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CP抗体、抗AKA抗体及抗RA33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较好,联合检测虽然会降低敏感度,但有助于降低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3.
1 病历摘要例1,男,69岁。左半头剧烈钝痛5天入院。头痛剧烈时呻吟、哭泣、痛不欲生,不伴恶心、呕吐、否认发热与外伤。前无类似病史。入院时查体:血压20/12kPa,神志、言语清,颅神经外观正常,四肢(-)。颈软,Kernigsign(一)。入院后给予颅痛定等效果差。腰穿压力及脑脊液化验正常。入院后第3天即病后第8天做颅脑CT示:右侧颞枕部3.5×11.5cm低密度区,中线结构无移位。应用20%甘露醇脱水治疗。病后第10天,病人视物不清,出现左侧同向偏盲,后第12天头痛症状消失。病后24天复查颅脑CT示低密度区缩小。  相似文献   

4.
例1,女,58岁.因头痛、呕吐伴左侧肢体活动障碍3天,嗜睡1天于1987年5月23日入院.既往高血压5年,无肾脏病史.查体:Bp28.0/13.3kPa,P86次/分,神志模糊,嗜睡,眼睑无浮肿,瞳孔等大等圆,颈软,左侧肢体活动受限,上下肢肌力○~Ⅰ级,病理反射(一).Hb122g/L,WCB 15.2×10~9/L,N72%,肝肾功能均正常,脑脊液压力4903.5Pa外观呈均匀血性,镜检RBC满视野.入院初诊:高血压性脑出血.给予20%甘露醇250ml4h加压静脉点滴,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一般对症治疗,第三天始患者一般情况可、血压稳定但出现少尿、无尿,急查尿常规:比重1.014,蛋白  相似文献   

5.
1980年在辽阳市两个地区调查了86例麻疹,其中有13例轻型麻疹。他们临床表现都有发热,但7例无柯氏斑,4例未出皮疹,6例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全部无眼结合膜充血,平均病程6天,恢复快,无合并症。在发病3~8天有11例(84.6%)能测到1:2以上的HI抗体。病后HI抗体76.9%≥1:64。因此,笔者认为:轻型麻诊一般都发生在既往曾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儿童中,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伴有其他一些不典型症状,中毒症状轻、病程短、恢复快。发病早期血中即可产生HI抗体,病后可达≥1:64。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特征,为儿科下呼吸道感染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1月武汉第一医院儿科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临床及病原学资料。结果收治下呼吸道感染婴儿(≤12月)369例、幼儿(13~36月)428例、儿童(36月)492例。患儿发热比例、咳嗽比例、入院前后发热时间、入院后发热3~5天与≥6天项均有组间差异(P0.05)。血清抗体检测示婴儿组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率39.84%(147/369);儿童组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49.39%(243/492)。细菌核酸检测示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克雷伯菌及流感嗜血杆菌阳性率均有组间差异(P0.05)。痰培养示各组革兰阴性菌阳性率均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类型分析显示,婴儿组病毒感染占54.47%(201/369);幼儿和儿童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占41.12%(176/428)和54.07%(266/492)。入院后发热3~5天和≥6天儿童细菌感染占28.00%(21/75)和30.61%(15/49);发热≥6天幼儿混合感染占30.51%(18/59)。结论随着年龄增长,患儿下呼吸道感染从病毒感染发展为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发热≥3天应考虑细菌或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7.
涂逸君 《中国校医》2004,18(5):476-476
1病历摘要 患者男,20岁.因持续性头痛20 d于2002年12月18日入院.20 d前因发烧、头痛、咳嗽、流涕初次就诊.体检体温38℃,精神尚好,咽部轻度充血,双肺未闻及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5.0×108/L,分叶核0.88,淋巴0.12.诊断上呼吸感染,用青霉素640万单位加病毒唑0.5 g静脉滴注,1日1次,并对症处理.用药6 d,热退,头痛未减轻,有恶心,无呕吐,伴有轻度咳嗽和流少量稠涕,门诊以"上感""颅内疾患待排"收其住院.住院期间CT检查无异常;X线胸片提示右肺中段肺纹理增粗紊乱,改用头胞唑啉5.0,静脉滴注,1日1次;西比灵10 mg,每晚口服1次,以及对症处理.用药10 d头痛减轻,出院,停用西比灵.出院3 d后患者头痛加重再次入院.体检体温36.6℃,脉博72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10/75 mmHg,精神一般,神清、表情稍痛苦,鼻、口腔腥臭味明显,额部及蝶窦部无压痛,咽部中度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充血、无分泌物,颈软、无抵抗,心肺无异常发现,腹软.实验室检查:白细胞3.2×109/L,分叶核0.87,淋巴0.13,红细胞4.12×1012/L,血红蛋白117g/L;胸部X线透视无异常;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1:160,肺炎衣原体抗体IgG阳性.确诊为上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给予左氧氟沙星0.4静脉滴注,1日1次;罗红霉素0.3口服,1日2次和对症处理,用药第3天患者头痛明显减轻,鼻、口腔腥臭味消失.用药第5天头痛症状完全消除.左氧氟沙星静脉给药6 d,罗红霉素口服2周,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5岁。因发热、头痛5天,视力锐减1天,于1992年7月1日经眼科急诊入院。既往无眼病史。入院时查体:T37℃,P80次/min,R20次/min,BP12/8kPa,左侧腋下皮肤可见少许可疑出血点,心肺正常。腹平软,元压痛,肝脾未及。双肾区无叩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共纳入AECOPD患者71例。根据预后,患者分为两组:死亡组21例,好转组50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当天、第3天和第7天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和降钙素原(PCT),比较其在两组之间的动态变化。结果入院当天和第3天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和PCT在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7天测量结果在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比值和PCT比值在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预测AECOPD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比值、第7天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PCT比值和第7天PC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6、0.818、0.836和0.796,最佳截取值分别为:0.376、1.37、0.356和1.0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和82.0%、76.2%和74.0%、81.0%和80.0%、71.4%和76.0%。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比值能良好预测AECOPD患者住院死亡预后,其价值优于PCT。  相似文献   

10.
病历摘要患者男,64岁,因颈部持续疼痛2个月,双下肢水肿伴食欲不振、乏力20 d于2005年1月14日入院.发病以来无发热、腰痛、血尿,尿量700~1200 ml/24 h.查体:颈部呈前伸强迫体位,无压痛,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腹软、无压痛、无包块,右肾区叩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我国三地区综合医院肺炎病人血清中嗜肺军团菌抗体水平。方法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以北京、江苏和深圳3个地区的7家综合性医院的70名住院肺炎病人为研究对象,调查问卷收集基本信息,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嗜肺军团菌1—6血清型Ig G/Ig A/Ig M联合抗体。结果入院当天和入院两周后肺炎病人血清中嗜肺军团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7/35)和20%(7/35),其中5例肺炎病人双份血清均为阳性。结论我国综合医院肺炎病人存在嗜肺军团菌感染,采集入院当天和入院两周后血清同时进行嗜肺军团菌抗体检测可有效降低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12.
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并发急性脊髓炎临床报道甚少,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病人报告如下。 杨×,男,15岁,因纳差、乏力、尿黄反复3年,加重20天于1995年4月20日入院。查体:T36.8℃,BP14/9kPa,营养发育良好,神清,精神不振,皮肤、巩膜无黄染,颈软,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击痛( ),腹水征(一),双下肢无浮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62岁,因20 d内反复黑便、呕血3次入院。每次出血量为中等,有时伴有头晕、心悸、出汗。患者近半年来时感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13 kg,不伴有黄染。既往有口干、眼干、皮肤瘙痒史,9个月前曾做过泪腺滤纸试验阳性,唇腺活检证实为干燥综合征。无慢性肝病、胆道疾患史,无心功能不全史,无长期饮酒史及特殊用药史。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轻度贫血貌,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蜘蛛痣、肝掌。心肺(-)。腹平软,无腹壁静脉曲张,肝肋下未触及,剑突下5 cm,边缘钝,质地硬,脾肋下2 cm。余体检均正常。入院后第3天…  相似文献   

14.
病例摘要患者女,59岁。因在中下腹包块2个月,尿频、尿急20天于1987年3月6日入院。2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脐周偏左有一拳头大小包块,因无任何不适,未予注意。近20天来包块渐进性急剧长大,伴腹胀不适,食欲减退;并出现尿频、尿急。病程中无腹痛、发热、恶心、呕吐。及胃十二指肠溃疡和急性胰腺炎病史。月经史:18(3-4)/(28-30)1982年4月绝经。查体:T37℃,P90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巩膜皮肤无黄染,全身表浅淋巴结不肿大。心肺(一)。腹部膨隆,肝脾未触及。左中下腹有一18×15cm浅在包块,边界清,质软,有囊性感,活动度小,局部无触痛。包块随呼吸上下移动,双肾不肿大,肋脊角无叩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25岁.因“停经30余天,头晕、恶心、呕吐3d,加重2d”于2012年8月5日入院.患者停经30余天,人院前3d不明原因出现头晕,持续性,与体位变化无关,伴恶心、呕吐,非喷射性呕吐胃内容物数次,无咖啡样物,无头痛,经卧床休息,上述症状稍减轻.2d后症状再次加重,继续卧床休息,症状时轻时重.患者既往体健,无孕产史.入院体查:T:36.3℃,BP:113/73 mmHg(1 mmHg =0.133 kPa),神志清,精神不振,心、肺、腹检查无异常.四肢活动好,病理征阴性.妇科检查:子宫中位,约40 d妊娠大小,质软,活动好,无压痛,双附件(-).辅助检查:血常规、血凝四项,D二聚体、肝功能、肾功能、大便常规、抗心磷脂抗体、抗核抗体、心电图、电解质均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2岁,某造船厂电焊工。因脐周阵发性绞痛5天,入某医院治疗。5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阵发性绞痛,不向他处放射、无恶心、呕吐、腹胀等。门诊以“肠梗阻”收入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腹平软,肝脾未扪及,脐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稍弱,移浊(-)。辅助检查:Hb 85 g/LWBC 11.6×10~9/L,腹部透视梗阻征象不明确。 入院后给予禁食、胃肠减压、灌肠、支持、抗感染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入院第3天,患者疼痛加剧,伴冷汗、面色苍白,外  相似文献   

17.
患者 男,64岁,因"反复胸闷、气促,伴双下肢水肿20余天"于2007年6月26日入院.入院前20余天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以心前区明显,为阵发性,每天发作3次以上,持续10~30 min后自行缓解,严重时伴有出汗,并有活动后气促及双下肢轻度水肿,2007年6月13日患者胸闷、气促明显加重,夜间不能平卧,大汗,在当地医院行心电图、B超等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室间隔瘤破裂穿孔.  相似文献   

18.
临床资料 例1,男,64岁.因头晕以脑供血不足入院.查体:体温36℃,脉搏68次/分,血压136/78mmHg.神志清,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定位体征.既往有糖尿病史,一直口服优降糖2.5mg,3次/日.入院后化验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给予静滴复方丹参、胞二磷胆碱;口服培它啶及继续口服优降糖2.5mg,3次/日治疗.入院后第三天病人出现兴奋、失眠、多语.  相似文献   

19.
病例:患者,男性,38岁,因"阴茎红肿痛三四天."入院.查体:体温:36.8℃,颈软,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阴茎龟头稍红肿,颈部及包皮远端红肿糜烂,局部黄色渗液,龟头无溃疡,尿道口无异常分泌物.患者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明显瘙痒,否认冶游史,既往有类似发作史一次,予抗炎治疗后缓解.辅助检查:血常规:WBC8.5×10^9/L,N0.78,Hb132g/L.梅毒抗体测定:阴性.  相似文献   

20.
伤寒沙门氏菌脑膜炎是罕见的疾病,多并发于伤寒病。本文报道1例成人原发性伤寒沙门氏菌脑膜炎。患者女性,24岁,发热、呕吐、头痛2天,无肠道症状。两年前曾作过伤寒预防接种,既往史无殊。体检:患者呈发热面容,心血管及呼吸系统均正常,腹部平、软,无压痛,无肝脾肿大。神志清,表情淡漠,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其他神经系统包括眼底检查结果均属正常。白细胞计数17200/毫米~3,中性92%,淋巴6%,单核2%。脑脊液混浊,压力增高。脑脊液沉淀物染色镜检有许多固紫染色阴性杆菌,培养分离到伤寒沙门氏菌。而在起病第1至第2周的血液和粪便培养中未见有沙门氏菌生长。从起病后的第4、12、20及50天分别作肥达氏凝集试验,均与以前的伤寒预防接种的效价一致,未发现抗体滴度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